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立柱;上框架包括上横杆和上纵杆,上横杆的一端分别与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上横杆的上设有吊环和凸起的卡块,上纵杆与立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下框架包括外边框和主底杆;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外边框的四角上,外边框上设有固定环,外边框的底部设有可供卡块嵌入固定的卡槽;主底杆均匀地固定在外边框内,外边框上还固定有次底杆,次底杆与主底杆相互垂直,主底杆的上端面超出次底杆的上端面,相邻的两个主底杆之间形成容置位。本实用新型的仓储运输架,其能够牢固稳定地运送预制构件,避免预制构件损坏,并且能够方便运送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省时省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立柱;所述上框架包括两根平行的上横杆和两根平行的上纵杆,所述上横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的上端面固定有吊环和凸起的卡块,所述上纵杆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框架包括矩形的外边框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主底杆;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的四角上,外边框上设有固定环,外边框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卡块嵌入固定的卡槽;所述主底杆均匀地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内并将外边框内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矩形区域,所述外边框上还固定有至少一根次底杆,所述次底杆与所述主底杆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底杆的上端面超出所述次底杆的上端面,相邻的两个主底杆之间形成容置位。
设计方案
1.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立柱;
所述上框架包括两根平行的上横杆和两根平行的上纵杆,所述上横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的上端面固定有吊环和凸起的卡块,所述上纵杆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框架包括矩形的外边框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主底杆;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的四角上,外边框上设有固定环,外边框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卡块嵌入固定的卡槽;所述主底杆均匀地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内并将外边框内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矩形区域,所述外边框上还固定有至少一根次底杆,所述次底杆与所述主底杆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底杆的上端面超出所述次底杆的上端面,相邻的两个主底杆之间形成容置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上纵杆的横截面相适应的第一凹槽,所述上纵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上纵杆的上端面与上横杆的上端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纵杆支撑件,所述上纵杆支撑件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宽度、深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深度均相等,所述上纵杆支撑件的侧面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上端内侧,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齐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纵杆支撑件包括支撑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支撑块的侧面与所述立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想对齐衔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的前后端面,支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立柱相平行的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与所述主底杆一一对应,且竖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主底杆和外边框的连接处,竖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侧支撑杆,所述侧支撑杆倾斜设置,侧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连接,侧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外边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固定杆,所述加强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外边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底杆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底杆的上端面设有橡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包括两根平行的下横杆和两根平行的下纵杆,所述下横杆和下纵杆固定连接形成一矩形框架,所述四根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架的直角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下横杆的底部,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下横杆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构件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欧美及日本发展成熟,现在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房屋建造向着综合性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都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吊装与组装。现有的预制构件在运输中一般都是直接吊装至运输车上,构件与运输车之间、构件与构件之间通过垫木隔离,再进行固定,这种运输方式,不能有效保护预制构件的结构安全,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导致预制构件出现裂缝等问题,而且对于预制楼梯这一类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还需要经过吊装翻转,费时费力。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预制构件时容易损坏预制构件、运送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运输预制构件时容易损坏预制构件、运送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时费时费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其能够牢固稳定地运送预制构件,避免预制构件损坏,并且能够方便运送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包括上框架、下框架和四根立柱;
所述上框架包括两根平行的上横杆和两根平行的上纵杆,所述上横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的上端面固定有吊环和凸起的卡块,所述上纵杆与所述立柱的上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框架包括矩形的外边框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主底杆;所述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边框的四角上,外边框上设有固定环,外边框的底部设有可供所述卡块嵌入固定的卡槽;所述主底杆均匀地固定在所述外边框内并将外边框内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矩形区域,所述外边框上还固定有至少一根次底杆,所述次底杆与所述主底杆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主底杆的上端面超出所述次底杆的上端面,相邻的两个主底杆之间形成容置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立柱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上纵杆的横截面相适应的第一凹槽,所述上纵杆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且上纵杆的上端面与上横杆的上端面相平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上纵杆支撑件,所述上纵杆支撑件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宽度、深度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深度均相等,所述上纵杆支撑件的侧面固定在所述立柱的上端内侧,且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相对齐衔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纵杆支撑件包括支撑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支撑块的侧面与所述立柱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想对齐衔接,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的前后端面,支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与所述立柱相平行的竖杆,所述竖杆的数量与所述主底杆一一对应,且竖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主底杆和外边框的连接处,竖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侧支撑杆,所述侧支撑杆倾斜设置,侧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固定连接,侧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外边框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加强固定杆,所述加强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外边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底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主底杆的上端面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边框包括两根平行的下横杆和两根平行的下纵杆,所述下横杆和下纵杆固定连接形成一矩形框架,所述四根立柱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架的直角上,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下横杆的底部,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所述下横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将预制构件(梁、柱、楼梯)固定于本仓储运输架上,可直接用于预制构件的仓储运输;上横梁与立柱可拆卸连接,方便预制构件的进出本仓储运输架;
1.本仓储运输架设有卡块和相配合的卡槽,可以将多个仓储运输架进行叠合,节省运输空间,方便运输;且本仓储运输架上设有吊环,方便吊装叠合,运输时也可通过吊环直接将预制构件与仓储运输架整体吊装至运输车上,实现预制构件的整体装运;
2.仓储运输架上设有固定环,方便将通过锁链预制构件牢牢固定在本仓储运输架上,避免了构件间的相互碰撞;
3.本仓储运输架上设有容置位,方便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存放固定,如预制楼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和四根立柱3。
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下框架2包括矩形的外边框21和若干根相互平行的主底杆22。
所述外边框21包括两根平行的下横杆211和两根平行的下纵杆212,所述下横杆211和下纵杆212固定连接形成一矩形框架,所述四根立柱3的下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矩形框架的直角上,下横杆211上设有固定环4,方便固定捆绑预制构件的锁链。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固定环4设有四个,每一根下横杆211上有两个固定环4。
所述主底杆22设有多根且均平行于下纵杆212,这些主底杆22均匀地固定在外边框21内并将外边框21内分为多个大小相等的矩形区域,主底杆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下横杆2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主底杆22设有三根,分别固定在下纵杆212的二分之一点和四分之一点,在承载预制构件时能够将力矩平衡,便于运输过程中受力稳定。还包括加强固定杆221,所述加强固定杆221的一端与所述外边框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主底杆22固定连接,每一根主底杆22的两端均有两个加强固定杆221。
所述外边框21上还固定有至少一根次底杆23,所述次底杆23与所述主底杆22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次底杆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下纵杆2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次底杆23设有一根。
所述主底杆22的上端面超出所述次底杆23的上端面,相邻的两个主底杆22之间形成凹陷的容置位,这个容置位方便安放形状特殊的预制构件,例如预制楼梯,次底杆23作为支撑的底面,两侧的主底杆22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预制楼梯在运输过程发生偏转,造成损坏。
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上框架1包括两根平行的上横杆11和两根平行的上纵杆12,所述上横杆1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立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纵杆12与所述立柱3的上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3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上纵杆12的横截面相适应的第一凹槽31,上纵杆12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31内且上纵杆12的上端面与上横杆11的上端面相平齐,上纵杆12通过该第一凹槽31实现在立柱3上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上纵杆12,在将预制构件搬送到本仓储运输架上之前,先拆下上纵杆12,这样,本仓储运输架的上面和两侧面是无阻碍的,方便将预制构件搬送进入到仓储运输架内;将预制构件搬下来时也一样,先将上纵杆12拆卸下来,再将预制构件搬下。
所述上横杆11的上端面固定有吊环111和凸起的卡块112,外边框21的下横杆211上对应所述卡块112设有可供卡块112插入并固定的卡槽211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仓储运输架可以通过卡块112和卡槽2111配合进行叠合,实现多个仓储运输架的上下堆叠,节省运输所需的空间,方便运输。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上纵杆支撑件5,如图5所示,所述上纵杆支撑件5的上端面设有第二凹槽51,第二凹槽51的宽度、深度与所述第一凹槽31的宽度、深度均相等,所述上纵杆支撑件5的侧面固定在所述立柱3的上端内侧,且第二凹槽51与第一凹槽31相对齐衔接。所述上纵杆支撑件5包括支撑块52、第一挡板53和第二挡板54,所述支撑块52的侧面与所述立柱3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2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凹槽31的底面想对齐衔接,所述第一挡板53和第二挡板54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块52的前后端面,支撑块52的上端面与第一挡板53、第二挡板54共同形成所述第二凹槽51。上纵杆支撑件5的设置,增强了上纵杆12与立柱3的连接处的稳定,进一步起到固定上纵杆12的作用,保证上纵杆12安装后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所述立柱3相平行的竖杆6,所述竖杆6的数量与所述主底杆22一一对应,且竖杆6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主底杆22和外边框21的连接处,竖杆6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11固定连接,竖杆6的作用与立柱3的作用相类似,起到连接上横杆11与下横杆211之间的连接,加强上横杆11与下横杆211连接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侧支撑杆7,所述侧支撑杆7倾斜设置,侧支撑杆7的上端与所述上横杆11固定连接,侧支撑杆7的下端与所述外边框21固定连接。侧支撑杆7起到侧面支撑的作用,防止预制构件由本仓储运输架的侧面滑脱出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底杆22的上端面设有橡胶垫(图中未示出),以防止预制构件与主底杆22发生碰撞,保护预制构件。
本仓储运输架,每一个可放置1-2片预制柱及预制梁、或1片预制楼梯,预制构件吊装前对上纵杆12进行拆卸,将预制构件吊装在仓储运输架上后,用穿过固定环4的锁链将构件固定在主底杆22上,同时将上纵杆12固定装回立柱3的上端。如有需要可以直接对本仓储运输架进行2-3层叠合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种杆,如上横杆11、上纵杆12、下横杆211、下纵杆212、主底杆22、次底杆23、立柱3、竖杆6、侧支撑杆7等使用的都是方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构件的可叠合式仓储运输架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7506.3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522475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B66C 1/22
专利分类号:B66C1/22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蕴路3号自编号4栋1楼108室
发明人:吴才伍;方子妍;谢永超;谢肖;陈晶;刘宁;陈帅光
第一发明人:吴才伍
当前权利人:广州建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德魁
代理机构:44100
代理机构编号: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支撑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