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普勒,偏振,台风,卡尔,毫米波,参量,结构。
双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王叶红,赵玉春,罗昌荣,韩颂雨[1](2019)在《双雷达风场反演拼图在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降水精细预报中的同化应用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福建龙岩、漳州、泉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采用动态地球坐标系下双雷达叁维风场反演与拼图技术,基于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及其资料同化系统,对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引起的2016年9月14—15日福建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双雷达风场反演拼图资料检验及其叁维变分同化对强降水精细预报影响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动态地球坐标系下双雷达反演风场能合理反映实际风场分布状况,其误差相对较小。相较厦门翔安风廓线雷达及厦门探空秒级测风数据,反演风风向(风速)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7.8°(2.6 m/s)及3.4°(1.1 m/s);(2)反演风场水平方向稀疏化对同化及预报结果极为重要,过密的反演风场资料会给同化及预报结果带来负效果。文中采用18、6、2 km 3重嵌套,在3重嵌套区域均进行同化以及仅在2 km区域进行同化两种情况下,均表现为当反演风场资料水平分辨率提高到0.1°时,同化分析及预报的台风环流开始受到负影响;且当反演风场资料水平分辨率越高时,负效果越明显。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辨率取0.2°时数值预报效果最好;(3)以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orecast System,NCEP/GFS) 0.5°×0.5°分析场为初值,基于3个不同起报时刻(2016年9月14日14时、20时及15日02时)(北京时,下同)模拟的福建省境内台风内核雨带和螺旋雨带逐时演变、台风路径与强度、逐时降水TS评分和空间相关差异显着,其中14日14时起报试验效果最好;而14日20时起报试验效果最差,这与该试验初始台风大风轴风速明显偏大有关;(4)在上述3个不同起报时刻试验基础上,分别增加双雷达反演风场资料的叁维变分同化后,福建境内地面风场和台风内核雨带、螺旋雨带逐时分布、逐时降水TS评分和空间相关、台风环流结构以及U、V风垂直廓线分布均有明显改善,最大正影响时效可达24 h;但仅对1—6 h时效内台风路径有改善。(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向易,汪毅,张佳琛,蔡怀宇,陈晓冬[2](2019)在《基于无损卡尔曼滤波的车载双雷达目标位置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中,对于传感器探测到的目标进行状态估计是环境感知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损卡尔曼滤波器的算法,根据所获得的经过标记的雷达数据对目标的位置状态进行预测和更新,从而估计无人驾驶车辆双雷达系统的目标位置。本文中的车载雷达系统由四线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组成,标定后的车辆坐标系为与地面平行的二维坐标系,在此系统和坐标系基础上,在实验场地采集真实雷达数据并进行仿真计算。实验证明,相较于单一传感器,雷达组合模型的测量误差得到有效降低,融合数据精度提高。而相较于目前最常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平均位置均方误差从6.15‰下降到4.83‰,与车前轮轴平行的方向上,平均位置均方误差值从4.24‰下降到2.99‰,表明本文算法的目标位置估计更加精确,更接近实际值。此外,在同样的运行环境下,本文算法处理500组雷达数据的平均时间也从5.9 ms降低到了2.1 ms,证明其有更高的算法效率。(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章鹏飞,李刚,霍超颖,殷红成[3](2018)在《基于双雷达微动特征融合的无人机分类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的日益流行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潜在的威胁,对无人机进行分类识别具有重要意义。雷达微多普勒信号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为了提高基于微多普勒的无人机分类的鲁棒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多角度雷达观测微动特征融合的无人机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多部雷达同时从不同角度观测目标;然后对采集的雷达数据分别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得到时频谱图;接着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从时频谱图中提取特征,将两个不同角度雷达传感器得到的特征融合在一起;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进行训练与分类识别。基于实际雷达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两个雷达传感器观测融合得到的分类精度优于单个雷达传感器的分类精度,最终识别准确率较仅利用X波段雷达传感器方法提升了5%以上。(本文来源于《雷达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冯爽[4](2018)在《双雷达风场反演及台风降水回波叁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强对流天气(大风、冰雹、龙卷等)监测和预警的重要工具。双(多)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是由一部收发共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与一个或多个雷达接收设备构成的,适于构建局域强天气观测网,对目前天气雷达网观测是一种补充手段。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更新换代。双基地雷达和双偏振雷达在天气雷达的降水观测与研究中均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双基地雷达风场合成方法,根据主站与从站的降水目标散射规律,计算了双基地雷达的雷达气象方程;通过仿真试验,可获得大气的辐合辐散、上升、下沉及旋转等叁维风场特征。利用厦门、泉州两部多普勒雷达联合观测“莫兰蒂”台风,根据获得的回波强度和径向速度资料,分析该台风的强度变化以及径向风场回波特征。根据双雷达以及双偏振雷达反演叁维风场技术将台风的水平和垂直风场有效地反演出来,为监测台风内部精细结构和演变提供丰富信息。利用厦门S波段双线偏振雷达对“莫兰蒂”台风进行分析,根据其路径与移动位置,将台风分为不同部位,分别为台前飑线附近、台风螺旋雨带附近、台风云墙附近和台风眼附近,针对这四个部位的偏振参量及其主要降水粒子的空间分布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在RHI图上,大约5km处存在一条零度层亮带。在亮带下方,台风中心附近形成大雨,柱状回波附近带来中雨,其余区域为小雨粒子:亮带附近处存在少量的过冷水和湿雪;亮带之上存在规则与不规则的冰晶等。PPI图上,台风这四个部位所对应的降水类型也各不相同。②台前飑线附近对流发展最旺盛,对流发展高度上看:台前飑线附近>台风云墙区附近>台风螺旋雨带>台风眼区附近,台风眼区附近降水粒子直径大,液态含水量大。③各偏振量分层统计结果:ZH,ZDR和ρHV叁个偏振参量值在台风四个部位和垂直向上均有差异,KDP值分布在垂直向上差异不大,不同部位略有差异。通过对“莫兰蒂”台风偏振量特征的研究,分析台风降水的微物理结构,为台风路径、强弱变化以及雨量等信息的预报提供更丰富的参考信息。最后对比分析联合探测“莫兰蒂”台风的四部雷达(厦门双偏振雷达、厦门站、泉州站、漳州站)数据,得出:四部雷达在不同观测时次下,四部雷达探测得到的回波强度均值、标准差以及概率密度分布各不相同,且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联合四部雷达对比分析“莫兰蒂”台风,有利于对雷达自身的校正与定标,更有利于雷达组网拼图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伟,罗昌荣,郑辉[5](2017)在《双雷达反演闽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叁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汛期暴雨是华南地区最常见且预测难度较大的灾害性天气之一,而造成暴雨最直接的系统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利用区域自动站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厦门、泉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地球坐标系下的双雷达叁维风场反演技术,分析了2015年5月20日闽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叁维风场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低层的冷暖空气在闽南沿海地区交汇形成的切变线引起的,风场反演方法能够清晰地再现低层切变线的移动过程、处于不同生命阶段对流单体的叁维风场结构。强回波区跟随切变线向南移动并分布于其两侧。当切变线过境、风向较为一致时,不利于强回波的进一步发展,降水开始减弱。如果对流单体中存在一致的上升气流,低层有明显的辐合,表明此单体仍处于发展状态,回波将会继续增强;若已经出现了一致的下沉运动且没有明显的入流,则回波处于消散阶段。相比于传统方法,"基于动态地球坐标系的双雷达反演风场方法"实现了对雷达径向数据的定量化应用,能够更直观地揭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叁维风场结构,并通过对垂直速度的计算及显示,可以快速判断回波未来的演变趋势,对快速预测回波的强度变化有非常好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气象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王亚娟[6](2017)在《基于双雷达图像拼接的波高反演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X波段航海雷达对海浪进行大面积测量以及实时监测是近年来海洋遥感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利用雷达图像反演海浪参数如有效波高、波向、波周期,对港口的安全保障和海上作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国防科研项目“舰载X波段航海雷达反演海浪技术”为依托,利用大量X波段航海雷达实测数据,对雷达图像进行拼接和反演有效波高进行了研究。海杂波图像中含有噪声的干扰,所以图像预处理是进行图像拼接和反演海浪参数的基础。利用雷达图像的参数进行识别是否有降雨,剔除存在降雨的雷达原始图像;根据海杂波回波信号间的相关性引入一种检测并抑制同频干扰噪声的方法——空间域相关法,能够在滤除同频干扰噪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雷达图像原始信息;最后剔除含有固定目标物的图像,航向修正与运动补偿。反演海浪参数时,数据分析区域的选择影响波高估测的准确性,如果选择的分析区域内存在盲区或者遮挡区,则需要重新选择分析区域,针对盲区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雷达图像的拼接方法。为了解决图像拼接时图像亮度不一致问题,本文的利用多项式最小二乘法和自适应分段最小二乘法拟合径向雷达回波均值与天线距离的关系曲线,设计仿真实验平台,经过实验数据验证表明:本文拼接方法均优于直接拼接方法。雷达图像中的侧风向通常回波强度较小,容易造成过度估计图像阴影区域,导致海浪参数的反演精度下降,Rune采用固定步长对阴影分割的方法会导致阴影比例的计算误差偏大,从而导致估测的波高不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风夹角特征划分数据分析区域及自适应法划分阴影比例,该算法能够按照阴影区的分布特征,自动将其分成最佳数量的区块并确定最佳分割位置,可以提高阴影比例精度。使用大量的海上和岸基X波段航海雷达图像提取阴影阈值发现:在同一级海况下,阴影阈值不变,但是岸基与海上实验阴影阈值相差比较大。根据风夹角划分数据分析区域及自适应法划分阴影比例,利用史密斯函数计算不同风夹角区域的归一化波陡,根据波陡系数加权平均估测有效波高,最后得到不同风夹角的有效波高关系曲线图。通过对本文算法反演的有效波高和Rune估测的有效波高分别与wavex数据对比发现,本文算法能够提高反演有效波高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12-01)
韩颂雨,罗昌荣,魏鸣,黄美金,陈磊[7](2017)在《叁雷达、双雷达反演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叁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叁维结构特征,利用厦门、龙岩、梅州3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采用基于动态地球坐标系的双雷达和叁雷达叁维风场反演技术,分析了2016年4月8日傍晚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区出现的一次冰雹过程的回波强度、叁维风场及相关物理量分布变化。主要结果为:(1)冰雹云初生、发展阶段,低层水平流场出现气旋性辐合,云体内部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2)冰雹云强盛阶段,回波顶高度达16 km,其中大于60 dBz的回波高度由5.3 km发展至9 km,最强回波达74.5 dBz,伴随出现最长达25 km的叁体散射长钉回波和32.7 km的旁瓣回波。低层水平维持气旋性流场的同时,高层出现反气旋性流场。4—8 km高度内,大于20 m/s的强上升气流持续近37 min。最大垂直速度达51.06 m/s,出现在超级单体悬垂部(约7.5 km高度处)。(3)降雹时段,出现明显的下沉气流。降雹超级单体的叁维流场结构表现为:风暴移向前沿低层气旋性气流进入风暴后逐渐倾斜上升,到达风暴顶形成反气旋性气流,并逐渐向下形成下沉气流。(4)系统减弱阶段,出现系统性下沉气流,强回波底及地。双雷达和叁雷达能较好地反演降雹超级单体的叁维风场精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冰雹云结构的认识进而提高冰雹预报能力。(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吴毅楠,郑辉,罗昌荣,韩颂雨[8](2017)在《厦门双偏振雷达在双雷达风场反演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短时强降水是城市气象服务的难点之一,双偏振雷达是在强对流的相态识别上有较大优势,而强对流风场结构依然是分析的重点之一。双雷达反演风场弥补了风场在空间探测上的空缺,有助于分析对流系统的动力结构。针对厦门海沧双偏振雷达的试用评估,利用双偏振雷达观测数据,与厦门狐尾山多普勒雷达观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与邻近雷达站进行双雷达进行风场反演对比,并探索近距离双雷达风场反演精度,结果表明:双偏振多普勒雷达在双雷达反演中有更大的有效反演区域,近距离双雷达反演在探索精细的叁维风场结构存在巨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8 观测推动城市气象发展——第六届城市气象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9-27)
高铁胜[9](2015)在《双雷达测量法在干式煤气柜柜位测量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达物位计是一种利用微波信号的传输来测量物位的非接触式物位计。本文通过双雷达物位计在煤气柜柜位测量上的应用,以及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煤气柜雷达物位计安装,及对物位计杂波、虚假波进行过滤、消除干扰等方式,解决了两台雷达物位计对同一测量对象同时工作时雷达波的相互交叉干扰问题,使雷达物位计测量准确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酒钢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周海光[10](2014)在《2008年1月26日南京暴雪中尺度风场结构双雷达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冷暖空气持续交汇于长江中下游地区,2008年1月25—29日,南京地区普降大到暴雪。为揭示此次暴雪的形成机理和中尺度叁维结构特征,利用南京-马鞍山双多普勒天气雷达时间同步体积扫描数据对1月26日的暴雪进行叁维风场反演,研究了暴雪的叁维动力结构。结果表明,此次暴雪的低层有β中尺度气旋性切变线和β中尺度涡旋活动,有利于气流抬升和水汽辐合,这对于降雪的维持和发展非常重要;中低层有较强烈的风垂直切变,这为暴雪的持续提供了动力条件。(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双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中,对于传感器探测到的目标进行状态估计是环境感知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损卡尔曼滤波器的算法,根据所获得的经过标记的雷达数据对目标的位置状态进行预测和更新,从而估计无人驾驶车辆双雷达系统的目标位置。本文中的车载雷达系统由四线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组成,标定后的车辆坐标系为与地面平行的二维坐标系,在此系统和坐标系基础上,在实验场地采集真实雷达数据并进行仿真计算。实验证明,相较于单一传感器,雷达组合模型的测量误差得到有效降低,融合数据精度提高。而相较于目前最常用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车辆行驶方向上的平均位置均方误差从6.15‰下降到4.83‰,与车前轮轴平行的方向上,平均位置均方误差值从4.24‰下降到2.99‰,表明本文算法的目标位置估计更加精确,更接近实际值。此外,在同样的运行环境下,本文算法处理500组雷达数据的平均时间也从5.9 ms降低到了2.1 ms,证明其有更高的算法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叶红,赵玉春,罗昌荣,韩颂雨.双雷达风场反演拼图在登陆台风“莫兰蒂”(1614)强降水精细预报中的同化应用试验[J].气象学报.2019
[2].向易,汪毅,张佳琛,蔡怀宇,陈晓冬.基于无损卡尔曼滤波的车载双雷达目标位置估计方法[J].光电工程.2019
[3].章鹏飞,李刚,霍超颖,殷红成.基于双雷达微动特征融合的无人机分类识别[J].雷达学报.2018
[4].冯爽.双雷达风场反演及台风降水回波叁维结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5].张伟,罗昌荣,郑辉.双雷达反演闽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叁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7
[6].王亚娟.基于双雷达图像拼接的波高反演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7].韩颂雨,罗昌荣,魏鸣,黄美金,陈磊.叁雷达、双雷达反演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叁维风场结构特征研究[J].气象学报.2017
[8].吴毅楠,郑辉,罗昌荣,韩颂雨.厦门双偏振雷达在双雷达风场反演中的应用分析[C].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观测推动城市气象发展——第六届城市气象论坛论文集.2017
[9].高铁胜.双雷达测量法在干式煤气柜柜位测量上的应用[J].酒钢科技.2015
[10].周海光.2008年1月26日南京暴雪中尺度风场结构双雷达反演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