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可靠性,奇点,塑性,结点。
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城[1](2018)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近场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是人类已知的最为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发生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给人类带来严峻的生命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场地震区域距离地震断层破裂带较近,地震能量可在短时间内到达场地,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响应十分显着。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不同结构的近场与远场的地震响应对比研究,针对近场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响应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近场速度脉冲地震下框架结构响应的研究工作具有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针对框架结构在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的研究,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以断层距0-20km为范围,利用美国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PEER数据库收集整理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依据现有的PEER数据库,共整理出126条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并按水平速度脉冲峰值由大到小顺序给出了该126条地震记录的列表。126条含速度脉冲近场地震记录中的水平速度峰值主要分布于30-150cm/s。从地震记录数量角度看,集集地震记录最多,为29条。从地震事件看,126条地震记录来自于29场地震事件。研究了速度脉冲峰值和PGV/PGA比值分别与场地类别、矩震级以及断层距的关系。从场地类别看,C类和D类场地的地震记录数量较多。峰值大于1OOcm/s的速度脉冲地震记录大多出现在C类和D类场地,它们均出现在矩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记录中,均分布于断层距0-10km的范围内。PGV/PGA比值大于0.2的地震记录主要分布于C类和D类场地,几乎出现在矩震级6.5级以上的地震记录中,主要分布于断层距0-10km的范围内。矩震级7.5级以上地震记录中的PGV/PGA比值几乎大于0.2,甚至超过了 0.5。针对两跨五层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分别研究了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选取四组水平单方向含速度脉冲的地震记录共8条,分别为两组Ⅰ类场地的地震波(RSN879、RSN1148)和两组Ⅱ类场地的地震波(RSN1530、RSN1182)。研究了该两跨五层平面框架结构分别在含速度脉冲和无速度脉冲地震波作用下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结构顶点位移和基底剪力。结果表明,相对于无速度脉冲地震波,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结构顶点位移和基底剪力均增大。四组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相对于无速度脉冲地震作用,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平均值分别增加177.6%、160.9%、24.7%和26.7%,顶点位移分别增加133.3%、134.4%、17.4%和13.1%,基底剪力分别增加106.2%、33.9%、19.2%和7.3%。结构首层柱顶相对于基础的侧移增大显着。针对两跨五层平面框架结构,使用两组Ⅰ类场地的地震波(RSN879、RSN1148),进一步计算各层柱的柱底剪力值、首层梁柱的弯矩包络图和首层混凝土和钢筋的Mises应力图。结果表明,近场含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各层柱剪力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含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梁柱弯矩包络图比不含速度脉冲地震的作用下的面积更大,首层梁端弯矩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梁的最大负弯矩均出现在短跨梁的右端。速度脉冲地震作用下首层的Mises应力云图中,柱底的钢筋和混凝土的Mises应力值较集中。柱底的纵向钢筋容易屈服。(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8-03-01)
王广勇,韩林海[2](2010)在《局部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耐火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建立了局部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火灾高温下框架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构的破坏机制、塑性铰分布规律、受火梁的内力和应力状态。该文分析了框架柱轴压比和火灾发生位置对平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平面框架结构整体的耐火极限和构件耐火极限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0年10期)
曾静茹[3](2003)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前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首先简要地回顾了结构可靠性的基本概念,介绍了一次二阶矩法、二次二阶矩法、数值模拟方法(蒙特卡洛法)及其重要抽样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体系可靠度计算分析中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可简化为剪切层模型的框架结构失效相关的工程系统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提出了修正计算列式。本文以计算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发生失效时的失效概率和可靠度,论述了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体系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例对一个按现行规范设计的五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了体系可靠性分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3-10-01)
张凤连[4](2003)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个适合实际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模型,通过改进计算结构软科学的基本算法实现了分析结构破坏过程的算法,以此为工具跟踪了一些结构的破坏过程并得出这些结构的实际安全度。 本文分析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杆件的软科学特性,把钢筋混凝土杆件截面的力学性质简化为两个阶段并采用塑性铰模型作为杆件截面进入非线性后的宏观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结构破坏的机制是由于塑性铰的产生导致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减少最终成为崩塌机构。 针对这个结构破坏模型,本文提出广义单元刚度阵的概念改进了传统的杆件结构计算力学理论,并介绍了运用渐进累计破坏过程分析方法作为结构破坏过程的分析策略。文中详细讨论了影响塑性铰出现的因素以及塑性铰的搜索对策。对于程序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文中也作了重点介绍。最后,本文运用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对复杂荷载作用下的复杂结构的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3-01-01)
尹德生,崔仙[5](1991)在《考虑结点柔性时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目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大量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计算模式,是刚架结构.其结点类型或属于完全刚性结点或属于理想的铰结点.这种传统的计算画图基本反映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实际状态,大大简化计算过程,也基本满足一般工程结构设计计算的需要,但这并不是十分精细的计算简图。无论是现浇式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点,在实际承载过程中并非属于理想的刚性结点,也不完全光滑的铰接结点,是介于两者之间。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考虑到结点柔性的影响,但目前的做法是先按刚性结点进行力学分析,然后将梁端弯矩适当进行调幅处理,使梁端负弯矩值人为地降低一些,而跨中的正弯矩则相应提高一些。这是一种经验算法,是先计算后调整,它的可靠性也需要一(本文来源于《试验技术与试验机》期刊1991年04期)
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建立了局部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火灾高温下框架结构的变形规律、结构的破坏机制、塑性铰分布规律、受火梁的内力和应力状态。该文分析了框架柱轴压比和火灾发生位置对平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平面框架结构整体的耐火极限和构件耐火极限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孙宇城.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近场地震响应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8
[2].王广勇,韩林海.局部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耐火性能研究[J].工程力学.2010
[3].曾静茹.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4].张凤连.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
[5].尹德生,崔仙.考虑结点柔性时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计算模型[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