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汇率体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汇率,浮动汇率,体制改革,体制,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本币。
汇率体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乃嘉,杨剑啸,姜奕玖[1](2018)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进程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演进,总结部分典型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认为汇率改革应将人民币汇率稳定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水平上,通过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市场出现一致性的贬值或升值预期。从长期上允许人民币有更大的波动区间,最后向汇率市场化转变。(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8年11期)
刘超[2](2018)在《利率市场化及汇率体制改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及国民能够高产出提供一定的基础性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说,市场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基于此,文章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8年23期)
周旺旺[3](2018)在《浅谈“8.11”汇改后中国的汇率政策和汇率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8月11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朝着汇率浮动的方向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此次改革提出,汇率的确定要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官方汇率要不断调整以适应这一关系。在未来,我国将会延续汇率市场的形成机制,促使其能够真正反映该市场的供求关系,尽可能的降低政府政策的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期刊2018年04期)
Anait,Agadzhanian[4](2017)在《不同汇率体制下原油价格与卢布汇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家之一,俄罗斯经济和金融市场与国际石油价格存在紧密联系,而俄罗斯在过去的20年中,整个经济和政治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试图分析卢布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石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是否随着俄罗斯国家货币和汇率政策改变而变化。利用俄罗斯中央银行在2010年10月宣布扩大外汇波动区间的重大汇率政策作为分界点,我们把样本数据分为两个部分,并对这两个子样本数据分别使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VECM)以及相对应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来了解油价跟卢布汇率之间短期和长期关系的变化。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汇率政策改变之后,卢布与油价长期的关系变弱,而短期关系虽然有增强,但是并不显着。结果表明俄罗斯经济经过改革之后,其对原油市场的依赖在降低。(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王若珽[5](2017)在《利率市场化及汇率体制改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率市场化的实现和汇率的改革是目前各个经济体实现金融改革、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改革会对国家金融体制内的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深远而剧大的。对于整个金融机构的优胜劣汰,甚至更好的实现自由化市场竞争都是一个充分的调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经济体就已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程,随着前路经验的积累,一些非发达国家想要以自由的形式使得经济进一步转型发展以及产业提升。1996年,中国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采用的是逐步进展的方法。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所面对的大环境也在一步步改变着,这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改革,让我国的竞争实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会让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经营大环境和管理方法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而且,利率市场化会使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篇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有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数学模型,而且分析了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的经验,经过研究得出利率市场化会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产生非常重大的作用力,本文最后建议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体制改革形势下的对策和建议。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当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国内外矛盾突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本币汇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势必对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微观层次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国内外商品的价格,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出口等。宏观层次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阻碍我国经济复苏的良好势头,可能动摇我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从而间接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发展。所以如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是本文立意所在。(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4-01)
余永定,肖立晟[6](2016)在《加速汇率体制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收盘价+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较好地实现了引导人民币逐步贬值的政策,但却使市场长期无法出清,无法实现汇率的真正双向波动。其代价则是外汇储备的大量损耗,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强化资本管制造成的市场扭曲。人民币贬值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可(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6-11-22)
常简宁[7](2016)在《汇率波动对股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促进了汇市和股市之间的联系,且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汇率波动加强。在开放的经济体中,汇率波动引起国际资本流动,流动的国际资本冲击股市,引起股市大幅震荡,引发一国金融危机,并由于金融市场的传染性的存在,引起区域性或全球性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便是证明。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汇市和股市,在宏观上是各国经济实力的反映,在微观上,是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正因为如此,有必要深入探究汇率的波动对股市的影响。本文以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及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为历史主线,从危机中汇率波动对于股指的影响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国际上浮动汇率制度实施以来,各国或直接由固定汇率制度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或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过渡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亦或是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之后又转为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汇率制度,本研究选取汇率制度改革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国家,韩国和印度尼西亚,通过理论分析股价的决定、汇率影响股指的传导机制,实证检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对股指的影响力度,并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不同汇率制度下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对股指的影响力度较小,汇率是股指的格兰杰原因。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股指的格兰杰原因,并且韩国和印尼汇率制度的变化改变了汇率和股指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由汇率制度变化前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转变为汇率制度变化后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自由浮动汇率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股指和汇率都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通过对传导机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还是在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和股指与利率、进出口、货币供给、心理预期和外汇占款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短期内,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通过利率、进出口、货币供给、外汇占款影响股指,股指同时受其自身滞后期的影响,但却不受股票成交量变化的影响。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下,韩国和印尼的股指受利率、汇率、货币供给、进出口、心理预期和外汇占款滞后期的影响,同时受股指自身滞后期的影响。但是在中国,短期内汇率并没有通过利率对股指产生影响,股指只受汇率滞后期和股指滞后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6)
贺力平[8](2016)在《人民币汇率体制转向浮动的意义和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波动的情况应被理解为中国汇率体制朝向更加浮动的转型之表现。人民币汇率体制转向更加浮动可为国内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必要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没有理由去担忧人民币汇率出现失控局面。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美元有效汇率的变动。(本文来源于《财经智库》期刊2016年02期)
鲁政委[9](2015)在《坚持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8月11日的汇改开启了人民币迈向自由浮动的新时代,这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复杂和系统的影响。中国经济当前面对复杂挑战,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必须坚定推进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否则可能陷入前后失据的窘境。(本文来源于《金融市场研究》期刊2015年09期)
林瑞东[10](2015)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趋势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显着特征,涉及经济、科技、社会以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趋同化。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了出口导向型经济,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6.4亿美元,仅占当时世界贸易总额的0.78%,在世界上无足轻重。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3万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08倍,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体制进行了四次大的改革①,这些改革直接带来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然而除了个别年份,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基本每年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由于改革开放初政府全面管制外汇,因此与很多国家不同,人民币汇率主要受央行政策影响,而央行政策又由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在全球化趋势下,进出口贸易是汇率体制改革的经济外因,而货币政策则是汇率体制改革的经济内因。本研究报告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和历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结合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②、蒙代尔不可能叁角③理论,运用事件分析法展开分析,研究在全球化趋势下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以期找出促进中国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6-30)
汇率体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及国民能够高产出提供一定的基础性保障,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说,市场利率和汇率制度改革是最为主要的两方面,基于此,文章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汇率体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乃嘉,杨剑啸,姜奕玖.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进程与展望[J].征信.2018
[2].刘超.利率市场化及汇率体制改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
[3].周旺旺.浅谈“8.11”汇改后中国的汇率政策和汇率体制改革[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
[4].Anait,Agadzhanian.不同汇率体制下原油价格与卢布汇率的关系[D].厦门大学.2017
[5].王若珽.利率市场化及汇率体制改革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对策[D].郑州大学.2017
[6].余永定,肖立晟.加速汇率体制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6
[7].常简宁.汇率波动对股指的影响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
[8].贺力平.人民币汇率体制转向浮动的意义和前景[J].财经智库.2016
[9].鲁政委.坚持汇率体制市场化改革方向[J].金融市场研究.2015
[10].林瑞东.全球化趋势下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2 RMB/USD 汇率体制状态概率](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TJJC2008160510002&suffix=.jpg)
![固定汇率体制下的IS-LM-BP模型](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3293402&suffix=.jpg)
![有管理的汇率体制下的外汇储备...](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JJJW2011020310002&suffix=.jpg)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货币扩张政策](/uploads/article/2020/01/06/eb1e13beca255944fb0c02af.jpg)
![固定汇率体制下的货币扩张政策](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6043522.nh0005&suffix=.jpg)
![固定汇率体制下的财政扩张政策](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6043522.nh0007&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