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周莹,徐春雨,唐志刚,刘喆,李娜

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周莹,徐春雨,唐志刚,刘喆,李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臭氧发生装置,稳定性,影响因素

臭氧发生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徐春雨,唐志刚,刘喆,李娜[1](2019)在《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及臭氧浓度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产臭氧浓度稳定的臭氧发生装置,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一种臭氧发生装置产臭氧浓度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臭氧发生装置产生的臭氧浓度为33. 22 mg/m3,日内和日间浓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 94%和0. 29%。外加电压在200 V~240 V、环境温度在15℃~30℃、相对湿度在10%~60%范围内变化时,不会对臭氧浓度产生显着影响(P> 0. 05)。结论本研究臭氧发生装置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性较强,具有良好的日内和日间稳定性,可满足相应设备的校准或检定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消毒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吴佳凡[2](2019)在《制浆用臭氧发生装置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是工业可用的最强氧化剂,对木素有很好的降解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气态漂白剂,又可以用于原料的预处理。臭氧清洁环保,自身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臭氧用于制浆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臭氧发生装置的限制,生成臭氧的压力低于0.1MPa,使用时需要压缩,压缩过程中会造成臭氧的分解,限制了臭氧的工业化发展。本论文在放电法产生臭氧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设计并开发出了一种适合制浆用(气压0.4MPa~0.6 MPa,臭氧浓度大于70 g/m3)的高气压型臭氧发生装置,并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探究。本文对高气压条件下放电法生成臭氧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气压影响臭氧生成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放电空间中的折合场强(E/N)。分析了高气压条件下传统无声放电和沿面放电两种形式产生臭氧的情况,发现沿面放电的性能优于无声放电,初步确定了以沿面放电形式为基础来开发高气压型臭氧发生装置。通过探讨沿面放电的工作机制,发现电压、频率、气压、介质层的性质以及高压电极的结构形式等都对沿面放电的强度有重要影响。本文设计了以沿面放电为基础的管式单空间双接地极的臭氧发生管。主要对臭氧发生管的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探讨了气压以及当气压在0.4 MPa、0.5 MPa和0.6MPa时,电压、高压电极的材料和线径、介质层的厚度以及进气流量对放电产生臭氧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减小,气压对放电功率的影响较小;2)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以及放电功率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3)逸出功越小的金属材料,越有利于臭氧的生成;4)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随着高压电极线径的增大而减小,线径对放电功率的影响不大;5)介质层厚度增大时,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放电功率总体随着介质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6)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臭氧浓度逐渐减小,臭氧产量和产率逐渐增大,但增大的趋势越来越缓。在前文实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其产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并与某企业实际运行的臭氧压缩系统作对比,发现其总体性能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吴岩磊,姜雪兵,张涛,高雪莲,杨雅楠[3](2019)在《一种浓度稳定可控的臭氧发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紫外照射法发生臭氧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设计臭氧的产生和浓度控制系统并进行验证,对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加以说明。实验和改进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式发生臭氧,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式,对于臭氧产生的重复性非常好,其响应特性符合技术要求。利用该系统可以精准地产生期望浓度值的臭氧,是众多臭氧产生途径中最稳定、最精准的一种控制发生方式。(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蔡泽仁,张爱亮,李亚飞,陈启悦[4](2016)在《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在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校准工作中的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不同工作原理的臭氧气体分析仪,分析了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结构原理。采用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对不同工作原理的臭氧气体分析仪进行计量检定/校准,并对臭氧气体浓度检定/校准数据进行分析总结。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对紫外光度式臭氧气体分析仪的检定/校准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对电化学原理以及半导体气敏原理的臭氧气体分析仪并不适用,从而提出了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改造方案,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上海计量测试》期刊2016年03期)

赖世强,廖振方[5](2011)在《净化水体的水下臭氧发生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液压脉冲技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改变电液压脉冲放电系统和电极的结构,使电液压脉冲装置既具有高压、高温、强紫外线、空化流、冲击波和自由基等作用,而且又是一台在水体内直接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对这种直接在水体内产生臭氧的发生装置的结构和影响臭氧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本装置的主要电气参数,水下臭氧发生装置的一组电极的有效作用范围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采用本技术后不仅能直接在水体内产生臭氧,使臭氧和水体的反应在被处理的水体中完成,而且在高压、高温、强紫外线、空化流、冲击波和自由基等的辅助作用下,使水体更好地发生离解反应和氧化,通过调节放电脉冲频率和电流的脉冲幅值等参数来调节所需要的臭氧量,从而更有助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1年06期)

周泽义,周鑫,赵玉祥[6](2010)在《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可输出设定量值的稳定臭氧标准气体,24 h连续运行,输出量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发生臭氧浓度范围为25~1 000 nmol/mol。该装置可输出一组按顺序增大或减小的臭氧标准气体,可与被校准仪器连接进行比对试验或检定校准。与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臭氧基准测量装置SPR41比对试验研究表明,研制的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定值不确定度小于1%(k=2)。(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0年03期)

詹白勺,戴晟[7](2009)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臭氧发生装置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感器采集浓度信号,单片机根据采集数据控制设置在中央空调管道内的臭氧发生器配套电源的放电时间,以合适浓度净化空气。(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魏征[8](2009)在《电解法臭氧发生装置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和消毒剂,因其氧化能力强、杀菌消毒效果好以及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环境保护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被广泛的应用到饮用水的消毒、工业废水的处理、食品保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利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产生臭氧技术有着产生臭氧浓度较高,设备体积小,装置简单,经济实用的特点,很符合我国目前对农村用水等小型水改方面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学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产生臭氧的机理的基础上,主要对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极组件的选择与制备以及制造的臭氧发生装置工作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电极催化剂膜片在不同厚度情况下对膜电极组件产生臭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催化剂膜片的厚度和阴极催化剂膜片的厚度分别在0.2-0.4mm和0.4-0.5mm之间时,膜电极组件产生臭氧的效率最高。其次,分析了电极催化材料中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比例对膜电极组件产生臭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催化材料中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比例和阴极催化材料中聚四氟乙烯的使用比例分别在8%-10%和10%-15%之间时,膜电极组件产生臭氧的效率最高。然后,分析了电极催化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铂对产生臭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阳极催化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铂对产生臭氧的影响不大,而阴极催化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铂有助于提高产生臭氧的效率,故可考虑在阴极催化材料中加入少量的铂。最后,本文研究所制得的臭氧发生装置可以保持较稳定的工作状态,所产生的臭氧浓度可达100mg/L以上。但在装置使用寿命方面以及如何改进装置以提高产生臭氧的浓度方面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9-06-01)

郝静坤[9](2009)在《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臭氧是空气中污染物化学毒害演变的主要参加者和催动力,是预测空气中污染物危害的主要监测对象。由于臭氧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得臭氧标准气体的制备不能采用传统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进行制备、储存、运输。制备臭氧标准气体必须采用“即配即用”的方法,这就增加了臭氧标准气体配制和存储的难度。本研究针对臭氧气体特殊的性质在国内首次研制出了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臭氧发生浓度范围50×10~(-9)~1000×10~(-9)mol·mol~(-1)),并对此装置进行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试验。稳定性实验中,用该装置自身发生的臭氧气作为被测量臭氧气源,利用该装置自身的测量系统来测量,结果证明,此装置发生的臭氧气浓度稳定,重复性良好。本研究通过化学法(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对该装置所发生的臭氧标准气体进行定值,并与本实验室引进建立的臭氧计量基准SRP41(Standard Reference Photometer 41)做对比试验,通过数据结果分析,验证了该装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了本仪器结果的误差来源,包括光池长度、温度、压力、紫外灯波长范围以及频率波动等产生的误差。最终得到性能稳定、量值准确、操作简便的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本研究工作成功解决了臭氧标准气体需现场即配即用的问题,扩展了低浓度臭氧气体的应用范围,为我国制定臭氧标准气体计量标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臭氧标准气体的可溯源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9-05-28)

郝静坤,周泽义,赵玉祥,施用晞,周鑫[10](2008)在《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可输出设定量值的臭氧标准气体,得到量值准确可靠的、稳定的臭氧标准气体,浓度范围从25 ppb到1000ppb,并由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臭氧基准测量装置SRP41来定值。可输出一组按顺序增大或减小的可对比数据,与SRP41进行比对或连接其他被校准仪器作比对。该发生装置专门用于臭氧标准气体的发生和分析。实验表明本文研制的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具有良好的线性和可靠性,可用于臭氧定性定量分析和仪器检定、校准。(本文来源于《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期刊2008-06-01)

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臭氧是工业可用的最强氧化剂,对木素有很好的降解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气态漂白剂,又可以用于原料的预处理。臭氧清洁环保,自身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臭氧用于制浆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臭氧发生装置的限制,生成臭氧的压力低于0.1MPa,使用时需要压缩,压缩过程中会造成臭氧的分解,限制了臭氧的工业化发展。本论文在放电法产生臭氧的理论基础上,研究、设计并开发出了一种适合制浆用(气压0.4MPa~0.6 MPa,臭氧浓度大于70 g/m3)的高气压型臭氧发生装置,并对其性能和结构进行了探究。本文对高气压条件下放电法生成臭氧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气压影响臭氧生成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放电空间中的折合场强(E/N)。分析了高气压条件下传统无声放电和沿面放电两种形式产生臭氧的情况,发现沿面放电的性能优于无声放电,初步确定了以沿面放电形式为基础来开发高气压型臭氧发生装置。通过探讨沿面放电的工作机制,发现电压、频率、气压、介质层的性质以及高压电极的结构形式等都对沿面放电的强度有重要影响。本文设计了以沿面放电为基础的管式单空间双接地极的臭氧发生管。主要对臭氧发生管的结构等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探讨了气压以及当气压在0.4 MPa、0.5 MPa和0.6MPa时,电压、高压电极的材料和线径、介质层的厚度以及进气流量对放电产生臭氧的影响。在试验范围内,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减小,气压对放电功率的影响较小;2)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以及放电功率均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3)逸出功越小的金属材料,越有利于臭氧的生成;4)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随着高压电极线径的增大而减小,线径对放电功率的影响不大;5)介质层厚度增大时,臭氧浓度、产量和产率呈现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放电功率总体随着介质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6)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大,臭氧浓度逐渐减小,臭氧产量和产率逐渐增大,但增大的趋势越来越缓。在前文实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其产业化应用的可行性,并与某企业实际运行的臭氧压缩系统作对比,发现其总体性能优于后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周莹,徐春雨,唐志刚,刘喆,李娜.一种臭氧发生装置及臭氧浓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9

[2].吴佳凡.制浆用臭氧发生装置的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吴岩磊,姜雪兵,张涛,高雪莲,杨雅楠.一种浓度稳定可控的臭氧发生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天津科技.2019

[4].蔡泽仁,张爱亮,李亚飞,陈启悦.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在臭氧气体分析仪检定/校准工作中的适用性[J].上海计量测试.2016

[5].赖世强,廖振方.净化水体的水下臭氧发生装置研究[J].功能材料.2011

[6].周泽义,周鑫,赵玉祥.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J].化学分析计量.2010

[7].詹白勺,戴晟.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臭氧发生装置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J].台州学院学报.2009

[8].魏征.电解法臭氧发生装置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9].郝静坤.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D].北京化工大学.2009

[10].郝静坤,周泽义,赵玉祥,施用晞,周鑫.痕量臭氧标准气体发生装置的研制[C].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2008

标签:;  ;  ;  

臭氧发生装置论文-周莹,徐春雨,唐志刚,刘喆,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