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褚庆军,刘建辰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褚庆军,刘建辰

导读:本文包含了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氧比,测井,伴随α粒子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文献综述

褚庆军,刘建辰[1](2013)在《关于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性能改进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系统利用伴随粒子快中子飞行时间法,可以排除俘获γ射线的干扰,显着提高碳氧比值的准确性。大庆测井公司研制的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样机实际测井时存在有效计数率低、γ总谱氢峰不明显导致的刻度不准确等问题。作者经过几年的技术探索,从γ射线的探测、信号放大、脉冲幅度分析等模拟电路方面入手,找到了一系列提高仪器性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外测井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卢进,苏玲燕,张建军,吕海泉[2](2012)在《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仪快核电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碳氧比测井仪得到了广泛使用。对合理开发油田、提高油气收集,有非常基极的作用。但由于测量过程中井壁和套管物质产生的大量的γ线干扰了测量结果,其测量精度有限。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仪器——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仪,其在理论上有很大突破,核心电路采用了快核电子学线路,符合电路的工作速度达到nS级,能极大消除井壁和套管对测量的影响,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13期)

黄炳升,林谦[3](2007)在《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方法得到实际应用,本文利用Monte Carlo中子输运程序MCNP4C对伴随粒子碳氧比(C/O)测井模型进行了一系列模拟计算,研究了γ射线强度最大的源距与中子出射角度的关系;屏蔽体的长度、大小、材料、形状的不同设计与γ射线计数的关系等。研究表明:γ射线强度最大源距与中子出射角度的余弦成正比,而屏蔽体的不同设计对仪器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可为仪器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S1期)

吴丽萍,牛为民[4](2003)在《应用于薄差层的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虽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但存在纵向分辨率低和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缺点。为了解决薄、差层的剩余油评价问题,在大庆油田杏树岗地区采用了纵向分辨率相对较高的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通过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器的原理研究及初步应用,阐述了该仪器在薄层剩余油测井中的优越性,指出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能够进行地层的选择性测量,可以去除井眼、流体等影响,其纵向分辨率达到0.4m,是在薄、差层中寻找剩余油的有效手段。杏树岗地区6口生产井的实际测量及其水淹层解释结果也说明,该仪器的解释精度高,投产效果好,实现了在油田开采后期提高薄、差储层产油量、降低含水率的目的,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03年04期)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碳氧比测井仪得到了广泛使用。对合理开发油田、提高油气收集,有非常基极的作用。但由于测量过程中井壁和套管物质产生的大量的γ线干扰了测量结果,其测量精度有限。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仪器——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仪,其在理论上有很大突破,核心电路采用了快核电子学线路,符合电路的工作速度达到nS级,能极大消除井壁和套管对测量的影响,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参考文献

[1].褚庆军,刘建辰.关于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性能改进的探讨[J].国外测井技术.2013

[2].卢进,苏玲燕,张建军,吕海泉.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仪快核电路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2

[3].黄炳升,林谦.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的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吴丽萍,牛为民.应用于薄差层的伴随粒子碳氧比能谱测井仪[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

标签:;  ;  ;  

伴随粒子碳氧比测井论文-褚庆军,刘建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