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电视论文_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陈玉娇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光电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光,电视,系统,噪声,方程,图像处理,实时。

微光电视论文文献综述

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陈玉娇[1](2014)在《不同位置强光源作用微光电视系统成像特征建模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强光源作用微光电视成像机理为基础,借助端到端成像建模思想,综合考虑强光源作用目标表面辐射特性及系统自动亮度控制特性,建立了不同位置强光作用后系统成像特征量化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利用叁维场景仿真平台实时计算强光源作用后地物成像灰度,实现了不同位置微光系统成像数字仿真.结合外场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中目标和背景灰度及目标成像对比度,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外场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可靠性较高.最后探讨了强光作用后不同干扰因素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当强光源位于系统视场外时,其对目标表面辐射特性的作用是影响系统输出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当强光源位于系统视场内时,其对系统增益的作用则成为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黄晓敏[2](2013)在《自动亮度控制对微光电视系统强光适应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定量分析了自动亮度控制对微光电视系统强光适应性的影响。结合系统信号响应特性,建立了自动亮度控制作用后强光能量与系统成像对比度的关系模型;充分考虑系统动态范围、增益特性、灰度量化等因素,建立了自动亮度控制电路作用后系统响应特性的定量表征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引入自动亮度控制后强光作用微光系统成像的数字仿真模型,并基于模拟输出图像定量分析了不同能量强光对系统侦察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自动亮度控制的引入,能够扩大微光系统的动态范围,增强微光电视系统的适用性,但同时导致系统随着强光光亮度增大,成像灰度及对比度下降,侦察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10期)

程煜[3](2013)在《微光电视图像实时降噪处理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电视在夜间低照度环境下工作、灵敏度高。随着夜视技术的发展,微光电视以其良好的简易性与隐蔽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活跃在军事、航天、航海等多个领域,是近年来微光夜视领域的研究热点。论文以“十二五”预研项目为依托,实验室拥有丰富的微光与红外融合项目经验。由于微光传感器在工作时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的影响,微光图像会产生明显的随机闪烁噪声,使得输出的微光图像对比度变差、信噪比降低、图像层次不清晰,严重影响到后期融合图像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微光图像的质量变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微光电视图像实时降噪处理器的硬件特性以及基于双向运动检测的自适应时域递归滤波与快速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新型降噪算法。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降噪处理算法能够在基于FPGA的小型开发板上得到良好的输出,滤波效果较之以往的滤波算法有明显优势,满足了微光电视图像实时降噪处理的要求。文章系统介绍了微光夜视技术的发展史;微光电视图像噪声的特点以及常见的时域、空域降噪算法;运用VHDL语言编写新型的图像降噪程序,完成基于FPGA的硬件系统搭建与软件程序设计;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在Matlab软件上实现微光图像降噪效果的主客观评价。(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贺婷婷[4](2011)在《微光电视实时处理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电视是工作在微弱照度下的电视摄像和显示设备,它是微光夜视技术的重要分支。目前,微光电视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公安、天文、航海、航天等领域,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夜间作战、指挥、侦查、监视、跟踪、瞄准、火控、汽车夜间驾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图像融合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夜视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本实验室长期从事红外与可见光、红外与微光融合系统的研究。在红外与微光融合系统中,由于微光成像设备固有的缺陷,微光电视图像往往具有明显的随机闪烁噪声,并且灰度动态范围小、对比度低、边缘模糊,这些缺陷严重影响了微光电视图像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融合系统的输出。因此,对微光电视图像的预处理变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融合图像的质量。本文致力于微光电视实时处理器的研究,以获得噪声小、层次分明、轮廓清晰的图像。本文主要介绍微光电视技术的基本理论、现状和发展;对微光电视图像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对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针对微光电视图像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对各种常用的微光图像降噪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基于二次运动检测的自适应时空滤波算法;完成以FPGA为核心的微光电视实时处理器解决方案;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基于二次运动检测的自适应时空滤波算法具有滤波强度大、运动模糊小等优点,在微光电视实时处理器硬件平台上实现,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输出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1-03-01)

张竹平[5](2008)在《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电视是通过监视器进行夜间观察的一种夜视器材,依赖于对微弱光线的增强,能在微弱的光线下成像,进行间接式的夜间观察,具有隐蔽的特点。本课题针对夜间边防、森林侦察、公安侦察、监控等军民用领域远距离观察的需要,通过理论和试验比较,在过去工程应用和现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1XZ18/18WHS高性能超二代像增强器+CCD耦合摄像器件(ICCD)技术,大相对口径折反射物镜,构建一个完整的,高度工程化的微光电视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核心部分—ICCD,可以将夜间远距离目标所成的图像信号传输给监视器,进行间接式夜间观察。在提高分辨力的前提下,该系统综合了各种实际应用功能,总体性能高,有效视距达3.5km以上,综合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目前国内微光电视的最新发展趋势。在课题研究中,制造了试验样机,通过工程试验,获取了大量的微光电视试验数据,提出了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的原理和总体结构,进行了工程设计;分析了光学、结构、电气方案、影响因素、关键技术和噪声;针对微光电视目前尚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10-01)

朱莹,常本康,刘磊[6](2008)在《帧积分时间对微光电视观察视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光成像系统在现代军事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像系统的探测视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分析了视距探测方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慢运动目标的增大探测视距的方法——增加帧积分处理时间。基于修正的微光成像公式,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加帧积分处理时间对于微光电视探测距离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模拟了不同照度下不同帧积分时间对探测视距大小的影响,例如四帧累加时:在10-4lx时,探测距离提高了1.57倍;在10-3lx时探测距离提高了1.31倍。通过在低照度下的现场实验数据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证明增加帧积分时间对提高视距有很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8年02期)

刘旭,张玺,陈建文,卢常勇[7](2007)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微光电视像质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光电视图像像质缺陷,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解决方法。讨论了对微光电视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基本要求,论述了微光电视图像的像质缺陷来源和特点。针对微光电视图像的噪声污染现象,给出了用两种适用实时处理的空间域去除噪声方法。采用直方图均衡化的灰度变换方法来克服微光电视图像显视动态范围偏低的缺点,并通过编程得到了可行有益的微光电视图像的像质改善效果。(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2007年03期)

王岩,胡智[8](2006)在《武装直升机微光电视瞄准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主要研究对象是某型武装直升机加装的微光电视瞄准系统。在分析了该系统的关键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微光电视图像信号增强技术、控制器设计和信号交联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夜视设备与机载武器的兼容性问题,即:如何与机载瞄准具进行匹配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瞄准。(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曾桂林,周立伟,张彦云[9](2006)在《微光ICCD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微光像增强器的图像增强功能,将微光像增强管耦合到电荷耦合器件(CCD)上即构成微光图像增强CCD(简称ICCD)。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是通过选择适当的像管输入窗及光电阴极,使ICCD光谱响应范围由可见光扩展到X射线、紫外、近红外区域,从而使该器件能适用于各种用途;二是使ICCD的灵敏度达到10-4lx以下,实现了ICCD摄像器件在黎明或黄昏的照度下(102lx)在1/4月光下(10-2lx)、在星光下(10-4lx)都能有效的工作。微光ICCD电视摄像系统可应用在天文、医疗、火控、制导、飞机紫外预警等方面。重点阐述了微光ICCD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与性能评价。(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6年S1期)

王晓蕊,张建奇,冯卓祥,解卫博[10](2004)在《微光电视成像系统表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微光电视成像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微光电视成像系统仿真所用的微光场景图像数据的要求及生成方法;针对第二代近贴聚焦系统和第叁代像增强系统,建立了微光电视成像系统的能量增益理论模型;引入3维噪声理论模型表征了微光成像系统的噪声;最后,提出了微光电视图像噪声抑制算法的评价方法。仿真结果表明:经微光系统传递后,图像中的高频信息变模糊,加入噪声后,信噪比降低;而经过5帧平均算法后的图像质量明显改善,对比度增加。(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4年09期)

微光电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定量分析了自动亮度控制对微光电视系统强光适应性的影响。结合系统信号响应特性,建立了自动亮度控制作用后强光能量与系统成像对比度的关系模型;充分考虑系统动态范围、增益特性、灰度量化等因素,建立了自动亮度控制电路作用后系统响应特性的定量表征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建立了引入自动亮度控制后强光作用微光系统成像的数字仿真模型,并基于模拟输出图像定量分析了不同能量强光对系统侦察性能的影响。理论分析及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自动亮度控制的引入,能够扩大微光系统的动态范围,增强微光电视系统的适用性,但同时导致系统随着强光光亮度增大,成像灰度及对比度下降,侦察性能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光电视论文参考文献

[1].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陈玉娇.不同位置强光源作用微光电视系统成像特征建模及分析[J].光子学报.2014

[2].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黄晓敏.自动亮度控制对微光电视系统强光适应性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3].程煜.微光电视图像实时降噪处理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4].贺婷婷.微光电视实时处理器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

[5].张竹平.远距离微光电视监控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6].朱莹,常本康,刘磊.帧积分时间对微光电视观察视距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8

[7].刘旭,张玺,陈建文,卢常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微光电视像质改善[J].光学仪器.2007

[8].王岩,胡智.武装直升机微光电视瞄准原理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

[9].曾桂林,周立伟,张彦云.微光ICCD电视摄像技术的发展与性能评价[J].光学技术.2006

[10].王晓蕊,张建奇,冯卓祥,解卫博.微光电视成像系统表征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

论文知识图

2.25TROSIOOO追踪系统中H...微光电视输出图像微光图像末经过降噪处理的)独合实验图...微光电视系统极限分辨力测试曲线微光电视彩色合成系统原理框图微光电视主机1物镜组件ZIC印摄...

标签:;  ;  ;  ;  ;  ;  ;  

微光电视论文_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陈玉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