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变形机理论文_王凯毅,王述红,庄贤鹏,王子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细观变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载荷,复合材料,模型,力学,结构,锦屏。

细观变形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凯毅,王述红,庄贤鹏,王子和[1](2019)在《裂隙-荷载耦合作用下砂岩强度变形细观损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石力学伺服试验机,对完整砂岩与裂隙砂岩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与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探究荷载-裂隙共同作用下砂岩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对完整砂岩与含预制裂隙砂岩的力学性质有显着的强化作用;随着循环周数增加,试样弹性模量呈现出"强化"现象,且第一周加卸载循环对弹性模量的强化作用最为显着。结合试样的细观损伤机理,分析了初始抗压强度、加载路径、应力状态与宏观缺陷等条件对循环荷载下峰值强度演化规律的影响,并阐明了弹性模量"强化"现象的细观机理。(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冯永,张盼盼,原子然,刘杰[2](2019)在《循环载荷下淤泥轻量土的细观变形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型室内固结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淤泥轻量土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细观多相变形机理及其宏、细观变形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EPS(expanded polystyrene)颗粒掺量及其粒径大小对淤泥轻量土的细观变形特性有显着的影响。试验发现,在所选用的配合比中EPS掺量相差2.0%时,而淤泥轻量土最大体积变形量却相差了4.1%。在相同循环次数下,试样中上、中、下叁个点位的EPS颗粒变形量及其应力应变大小关系并不相同,上点位的EPS颗粒变形量最大。通过对不同循环周期下淤泥轻量土各相细观变形关系定量计算分析发现,EPS颗粒变形量在其整个变形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平均占到约60%~80%。该研究可为后续有关EPS淤泥轻量土的微细观结构之间多相耦合作用的研究及其在软土路基填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9年01期)

高华,熊超,殷军辉[3](2018)在《弹丸侵彻多层异质复合靶板中装甲钢变形细观和微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多层异质复合靶板中装甲钢排布位置,对其塑性变形微观机理及受力状态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结构方式复合靶板抗侵彻试验。基于金属材料学理论,对复合靶板中装甲钢弹孔塑性变形微观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装甲钢弹坑表面硬度分布及组织演变规律,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弹丸侵彻装甲钢过程力学行为与变形机理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波阻抗匹配由高至低,弹丸冲击应力波在层间界面反射形成拉伸波,产生裂纹扩展,降低弹丸侵彻阻力;绝热剪切带内部受温度以及挤压载荷影响,产生高硬度细化马氏体晶粒,抑制塑性变形向内延伸;装甲钢背板强度及刚度越高,对装甲钢塑性变形产生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越强,有利于提高弹丸开坑阻力。(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安令石[4](2018)在《冻土宏细观力学性质与路基变形细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冻土区内广泛分布着铁路、公路、输油管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离散特性的冻土作为重大工程地基的主体,其宏观力学性质、细观力学性质以及路基变形细观机理将成为影响冻土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建设与正常运营维护的关键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冻土离散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研究了冻结颗粒材料细观接触模型、冻结状态下冰对颗粒材料的胶结作用、冻土宏细观力学性质及破坏机理、路基变形细观机理等关键问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颗粒流(Particle Flow Code,PFC)基本理论,结合冻结颗粒材料特点,建立冻结颗粒材料细观接触模型。模型中颗粒接触方式不再采用传统接触模型中常用的点接触,而将线接触作为颗粒接触方式来减小颗粒形状对颗粒滑动的影响。将滚筒单元加入到模型中来限制颗粒滚动,减小颗粒形状对颗粒滚动的影响。考虑到加载过程中,胶结介质(冰)的物理性质及力学性质不断变化,本文建立的模型中胶结力随加载的进行不断变化。同时在胶结破裂之前,颗粒不会发生滑动及滚动。(2)将颗粒材料具化为玻璃珠,开展室内低温静、动叁轴试验,研究低围压下冻结玻璃珠宏观静、动力特性,并采用广义双曲线模型、Hardin双曲线模型来描述冻结玻璃珠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而研究温度、围压、加载速率、荷载频率对冻结玻璃珠宏观静、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依据室内静、动叁轴试验条件,基于冻结颗粒材料细观接触模型,建立冻结玻璃珠颗粒流模型,模型中法向胶结力随加载的进行不断变化,切向胶结力恒定不变,研究静、动力加载条件下冰对玻璃珠的非线性胶结作用,进而研究法向胶结力、切向胶结力对冻结玻璃珠宏观力学性质、能量演化及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3)将冻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低温静、动叁轴试验,研究低围压下冻土宏观静、动力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充分考虑冻土的离散特性,基于冻结颗粒材料细观接触模型,建立冻土颗粒流模型,以冰对玻璃珠的胶结作用作为参考,基于“试错法”,确定静、动力加载条件下冰对冻土颗粒的非线性胶结作用,进而研究土颗粒接触特性(接触刚度比、摩擦系数)对冻土宏观力学性质、能量演化及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同时通过接触力链演化规律及裂纹扩展规律研究冻土在加载过程中的破坏机理。(4)基于有限差分-离散元耦合原理,建立冻土路基耦合计算模型,不仅有效解决了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还可以对重点区域土体的细观力学性质及细观变形机理展开深入研究。将模型计算值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耦合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进而研究不同埋深处路基土颗粒间接触力链演化规律以及平均配位数的变化规律,从细观角度揭示了路基的变形机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7-01)

杨丛橙[5](2018)在《载荷对CMCs热变形影响的细观机理与多尺度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简称CMCs)与高温合金相比具有较低的质量密度,且在高温环境中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的热端部件。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简称CTE)是描述材料热变形的基本参数。国内外学者已经采用试验方法测量了CMCs的CTE,建立了细观模型,实现了CMCs热膨胀系数的预测。但CMCs的热变形与其细观损伤密切相关,外载荷作用下产生的细观损伤会影响CMCs的热变形,目前未见相关研究的公开报道。本文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简称DIC)技术测量了CMCs在不同拉伸载荷时的热变形,并研究了温度的影响。开展了CMCs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循环载荷对CMCs热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温度的影响引入界面摩擦模型中,建立了小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计算模型。最后基于小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试验结果,结合有限元法和均匀化方法,实现了平纹编织CMCs在恒定载荷下的热变形计算。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小复合材料在受到恒定载荷作用时,不同温度下的热变形随载荷增大而增加。循环载荷对平纹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的热变形也有影响,热变形随着循环数的增加而变大。引入温度影响的界面摩擦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小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平纹编织SiC/SiC复合材料细观模型的计算结果,也与试验结果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李冰珂[6](2018)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变形和损伤细观结构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编织复合材料由于编织物结构整体性和编织纱线空间分布的可设计性,可以制备具有异型截面耐冲击工程结构件。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和高速车辆等抗冲击领域。如何建立编织复合材料细观结构、组分材料性质与抗冲击性质之间的联系是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实际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优化设计。本文主要研究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变形和损伤特征与复合材料细观结构关系。结合有限元方法揭示横向冲击变形过程和失效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改进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测试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性能,分析冲击气压、编织角和轴纱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力学性能的影响。(2)利用高速摄影记录冲击变形和损伤扩展,观测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变形过程和损伤演化。(3)建立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胞结构模型,用有限元计算横向冲击变形过程并与实验观测作比较,分析冲击损伤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多次横向冲击:应力波在输入杆中多次入射和反射过程导致多次横向冲击现象产生,取前3次横向冲击过程发现载荷峰值逐渐减小,复合材料变形和损伤耗散冲击能量,导致峰值逐渐降低的冲击载荷-位移曲线产生。(2)比较叁维四向和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发现加轴纱后复合材料刚度和强度增加,抵抗横向冲击变形能力提高,结构完整性较好,破坏模式主要是基体脆裂和界面脱黏。比较不同编织角复合材料发现编织角增加显着影响失效模式:小编织角试件破坏模式主要为纤维束剪切断裂,呈现一定的脆性特征;大编织角试件破坏模式为纤维束横向断裂,呈现一定韧性特征。(3)基于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胞模型有限元计算表明,编织复合材料编织角和纤维空间取向分布是影响横向冲击性质的主要因素,加入轴纱和改变编织角显着改变横向冲击性质。(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1-05)

宋朝阳[7](2017)在《弱胶结砂岩细观结构特征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弱胶结地层是广泛分布在我国西部矿区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中的一类特殊沉积砂岩地层。该地层主要为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的弱胶结砂岩,富含刚性颗粒,具有弱胶结、低强度、遇水后泥化崩解、扰动敏感等特性,对许多深部地下工程支护方式及围岩稳定性控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以弱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胶结砂岩细观结构试验、宏观岩石力学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弱胶结砂岩的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特征及其对静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弱胶结砂岩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对渗透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弱胶结砂岩重整化模型,证明了弱胶结砂岩受力变形破坏过程中类相变临界状态的存在并建立了相应判别条件,对弱胶结砂岩的类相变临界状态及判别特征进性了充分阐述;基于弱胶结砂岩受力加载变形破坏过程的类相变临界现象及其物理意义,分析了弱胶结地层中巷道开挖互相扰动特性,并对弱胶结围岩支护提出了有效的主动支护对策。本课题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与进展:(1)采用QEMSCAN电镜、SEM扫描电镜、体式显微镜等手段对弱胶结砂岩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微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研究表明,弱胶结砂岩从细观结构分析主要以颗粒物质和胶结物质在压实和胶结作用下形成的胶结结构;弱胶结砂岩的矿物组成成分的差异性和颗粒之间的接触状态对其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其成熟度远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砂岩。(2)通过岩石力学静力学加载试验、动力学冲击实验和离散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其受力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弱胶结砂岩的宏观力学行为主要由粒间接触决定,当边界荷载发生变化时,弱胶结砂岩颗粒间作用力随之发生变化,造成胶结砂岩颗粒体系细观结构的变化;弱胶结胶结砂岩细观颗粒接触参数对胶结砂岩的力学特性和变形破坏特征有重要影响。由于细观结构的胶结物质的强度较低,弱胶结砂岩在冲击破坏时能量消耗的较少,即在较低的冲击能量下破坏程度较高。(3)通过对弱胶结砂岩进行浸泡饱水实验、细观结构分析试验、饱水变角剪切试验、干湿循环条件下的声发射试验和渗透试验等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水岩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弱胶结砂岩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弱胶结砂岩颗粒间粘土胶结物质遇水泥化、膨胀以及弱胶结砂岩的高孔隙率致使水更容易进入岩石内部结构,矿物颗粒溶蚀破坏矿物集合体的结构,进而导致弱胶结砂岩内部细观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弱胶结砂岩强度降低;水岩相互作用对剪切破坏形貌特征、声发射特性及渗透特性有重要影响。(4)通过对弱胶结砂岩矿物成分和细观结构的分析、力学实验、弱胶结砂岩细观结构受力理论分析,建立弱胶结砂岩的重整化群模型并结合弱胶结砂岩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特性,证明了弱胶结砂岩在受力加载变形破坏过程中存在一个类相变临界状态,即胶结颗粒发生由连续状态到离散状态的转化过程;弱胶结砂岩胶结度的差异,导致了达到类相变临界状态时对应的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也不相同,破坏状态也不相同;弱胶结砂岩在受力加载过程中接近类相变临界状态时,试件对振动或者扰动异常敏感,微小的应变△ε极易导致弱胶结弱胶结砂岩达到类相变临界状态,即弱胶结砂岩内部胶结颗粒发生连续到离散类相变转化过程。而△ε取决于颗粒矿物成分、弱胶结砂岩成岩过程中的颗粒压实特性及胶结物质胶结特性、胶结物质含量等细观结构因素,即取决于弱胶结砂岩的胶结度。弱胶结砂岩的胶结程度越差,类相变临界状态比硬岩达到屈服应力值的点相对要提前越多。(5)通过区域地应力特性分析,现场松动圈的测试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弱胶结地层邻近巷道掘进的相互扰动因素;并基于弱胶结砂岩在受力加载过程中存在临界类相变点这一特性,分析得到,在弱胶结地层中进行工程挖时,由于扰动敏感的特性,应积极采取主动支护的方式,支护强度保证围岩受力状态维持在类相变临界状态以前是弱胶结砂岩支护对策的核心思想,并提出了合理的主动支护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周海丽[8](2017)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变形和细观结构破坏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结构整体性,克服传统层合板复合材料易分层等缺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具有较高剪切强度和抗冲击损伤容限,在航空航天领域潜在应用包括:机身圆筒,尾翼轴,火箭尾喷管,传动轴等,在其它领域应用包括:建筑桁架,机械设备承载件,工业管道,自行车车架,各类球拍杆等。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在以上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冲击载荷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响应,探讨编织结构参数对横向冲击性能影响。通过全尺寸细观结构模型有限元分析方法预测试样横向冲击力学性能、破坏过程、应力分布及传播,发现叁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变形和损伤的细观结构机理。论文主要内容:(1)实验方法研究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性能,获得载荷-位移曲线,位移-时间曲线,能量吸收和最终破坏形态。探讨编织结构参数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力学响应的影响。编织参数包括编织角(15o、30o和45o),编织层数(2层、3层和4层)和轴纱(4向和5向)。(2)通过细观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加载变形及破坏细观结构机理。分别探讨冲击气压、编织角、编织层数和轴纱对材料冲击损伤机理的影响,包括冲击变形历程,应力分布及传播和最终损伤模式。(3)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和有限元模拟结果,验证细观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包括载荷-位移曲线和损伤形态的对比。研究发现:(1)实验结果:冲击气压和编织参数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力学响应影响显着。随着冲击气压增大,各编织结构试样载荷峰值、位移和能量吸收均增加。随着编织角增大、编织层数增加或轴纱加入,冲击载荷峰值均增大,位移减少。编织角越小、编织层数越多或加入轴纱,试样比吸收能越大。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后主要破坏模式包括:基体碎裂、界面开裂、纤维束断裂及纤维束内部劈裂。小冲击气压下,以纤维束间基体碎裂和界面开裂为主,随着冲击气压增大,纤维束开始断裂。不同编织参数对材料内部损伤机制影响较大。(2)有限元分析结果:应力主要集中在冲击区和握持区,叁维编织结构增强体为主要承载组份。变形包括:圆管整体弯曲变形、截面扁化和冲击区局部凹陷。纱线在圆管中的空间状态是影响应力传播的重要因素。沿着圆管轴向,应力在小编织角纱线和轴纱中衰减较慢。随着编织角增大、编织层数增多或加入轴纱,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整体性增强,从而提高材料抗冲击变形和损伤能力。(3)模型有效性验证:有限元分析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损伤形态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从而验证该全尺寸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其中有限元模拟载荷略高于实验结果,而模拟位移略低于实验结果,这是由于有限元模型中未考虑实际材料结构中存在的各类缺陷,如裂纹、孔洞和界面。上述研究主要针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响应,通过细观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法探讨材料受横向冲击加载变形和破坏的细观结构机理。该研究结果对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价值,并可进一步将此研究方法应用于其它纺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研究中。(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01)

张千贵,王雅梦,李广治,尹光志,王文松[9](2015)在《尾矿坝变形细观力学机理的颗粒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建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黄草坪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通过堆坝模型试验与室内土工试验,获得尾矿坝干滩面几何特征、颗粒分布规律及尾矿力学性质。基于离散元理论,采用PFC2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双轴试验,与土工试验结果对比,得到尾矿细观力学参数,并分析尾矿坝颗粒接触力分布、颗粒位移与坝体结构变形特征。结果显示:1)初期坝中颗粒间接触力较大,形成的力链大致呈45°倾斜向上;坝体尾矿颗粒接触力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基岩凸起处接触力较大且集中。2)初期坝颗粒位移不明显,堆积坝少数尾矿颗粒沿坡面向下滚动,具有较大位移;尾矿堆积坝存在较为典型的滑移面,滑移面上部区域颗粒位移较大。3)初期坝结构变化不明显,尾矿堆积坝中靠近初期坝内坡面附近结构变形显着。(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吕全纲[10](2014)在《锦屏一级大理岩时效变形破裂规律及细观演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的时效力学特征及其破坏行为一直以来是土木水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非常重要且异常复杂的研究课题之一。工程实践和相关研究表明,在许多情况下,岩石工程的破坏与失稳不是在开挖形成以后立即发生,岩体的应力和变形是随时间变化发展和不断地调整的,趋于稳定往往需要延续一个较长的时间,如时滞性岩爆、时效大变形等。岩体的这类变形破坏现象往往与脆性岩石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时效变形破裂规律和细观演化机理有着密切关系,但关于脆性岩石时效变形破裂细观演化机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进一步深化认识。鉴于此,本文在锦屏一级大理岩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借助叁维颗粒流计算理论,引入BPM模型、PSC模型和超级单元clump技术,在构建基于矿物形颗粒状的大理岩细观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强度比以及不同分级条件下大理岩的时效力学特性进行研究,识别了脆性岩石时效变形破裂规律和细观演化机理。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给出了PSC模型的叁维计算理论,该理论是以叁维颗粒流细观平行粘结模型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引入指数型细观内应力驱动的损伤速率,形成具有应力腐蚀颗粒破裂时间效应的细观平行粘结时效模型,用于描述岩石细观层面上的时效破裂。2.对岩石瞬态和时效细观力学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深入研究了这些细观力学参数对宏观力学响应及蠕变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宏观弹性模量主要受颗粒弹性模量、平行粘结弹性模量、颗粒法切向刚度比、平行粘结法切向刚度影响,宏观峰值强度取决于平行粘结强度,1、2控制着蠕变断裂时间t f,岩石是否发生蠕变取决于a。3.基于叁维颗粒流理论,通过引入BPM模型、PSC模型和超级单元clump技术,并依据锦屏一级地下厂房大理岩的SEM矿物成份检测结果,建立了基于矿物形颗粒状的大理岩细观结构模型,在对细观力学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室内瞬态压缩试验和流变试验结果以及岩石细观力学参数识别方法,确定了大理岩的瞬态和时效细观力学参数,构建了大理岩的时效细观力学数值模型。4.基于大理岩时效细观力学数值模型,对不同应力水平和应力强度比条件下大理岩进行了单级加载蠕变数值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应力强度比对大理岩时效变形破裂的影响规律及其细观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应力水平控制着岩石的长期应力强度比;围压增加,岩石时效变形和破裂效应降低,失稳破坏时间延长或不失稳;应力强度比增加,岩石时效变形和破裂效应增加,破裂时间缩短。上述结果显示,随着围压或者应力强度比的增加,岩石细观时效演化机理本质上表现为张性裂纹扩展控制机制和剪切裂纹摩擦控制机制相互作用,此减彼增逐步过渡。5.对大理岩进行了不同分级加载条件下蠕变数值试验,对比研究了分级数对岩石蠕变变形和时效破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分级数增加,岩石时效变形和破裂效应下降,时效破裂时间延长。(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4-05-01)

细观变形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新型室内固结试验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淤泥轻量土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细观多相变形机理及其宏、细观变形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EPS(expanded polystyrene)颗粒掺量及其粒径大小对淤泥轻量土的细观变形特性有显着的影响。试验发现,在所选用的配合比中EPS掺量相差2.0%时,而淤泥轻量土最大体积变形量却相差了4.1%。在相同循环次数下,试样中上、中、下叁个点位的EPS颗粒变形量及其应力应变大小关系并不相同,上点位的EPS颗粒变形量最大。通过对不同循环周期下淤泥轻量土各相细观变形关系定量计算分析发现,EPS颗粒变形量在其整个变形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平均占到约60%~80%。该研究可为后续有关EPS淤泥轻量土的微细观结构之间多相耦合作用的研究及其在软土路基填土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细观变形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凯毅,王述红,庄贤鹏,王子和.裂隙-荷载耦合作用下砂岩强度变形细观损伤机理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2].冯永,张盼盼,原子然,刘杰.循环载荷下淤泥轻量土的细观变形机理研究[J].力学与实践.2019

[3].高华,熊超,殷军辉.弹丸侵彻多层异质复合靶板中装甲钢变形细观和微观机理研究[J].兵工学报.2018

[4].安令石.冻土宏细观力学性质与路基变形细观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5].杨丛橙.载荷对CMCs热变形影响的细观机理与多尺度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6].李冰珂.叁维编织复合材料横向冲击变形和损伤细观结构机理[D].东华大学.2018

[7].宋朝阳.弱胶结砂岩细观结构特征与变形破坏机理研究及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7

[8].周海丽.叁维编织复合材料圆管横向冲击变形和细观结构破坏机理[D].东华大学.2017

[9].张千贵,王雅梦,李广治,尹光志,王文松.尾矿坝变形细观力学机理的颗粒流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5

[10].吕全纲.锦屏一级大理岩时效变形破裂规律及细观演化机理[D].长江科学院.2014

论文知识图

晶体刃型位错滑移过程示意图摩擦阻力矩的积分面积Fig.3-11Thein...钢珠示意图岩石式样破坏的几种常见形式示意图(...单胞模型的选取该模型中纤维的结构与...最初的像框试验装置

标签:;  ;  ;  ;  ;  ;  ;  

细观变形机理论文_王凯毅,王述红,庄贤鹏,王子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