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教育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论音乐教育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谈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宋敏[1](2020)在《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首先纵向地梳理了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的建设与发展概况,剖析了不同历史语境、教育环境对于该课程、教材建设的影响;也通过教材的变化完善、推陈出新,反观了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进程。其次,参照历时与共时的对应关系,笔者对各类型的教材做了横向的解读与剖析,根据教材的文化属性和特色化建构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推介。在共时的维度,笔者基于对教材文本的静态分析和对教学情境的动态反观,一方面论述了教材的体例、架构、内容、原则等文本组织,透过教材间的普遍性解读了其背后共有的音乐文化观念与多元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课程观入手,解读教材在教学情境中的运用理念,其理论与实践如何进行互补反观、及如何通过教师活态的讲解使教材呈现个性化的特点,与教师、教学共同构成动态的教育哲学视域。基于“视域融合”的教材观,笔者将其链接到“生活世界”的课程观与“经验会话”的教学观,进一步深化了《世界音乐》教材作为多元主体的感性诉求,关注了世界音乐教育变革下人与世界、社会、文化、自然、生活、音乐动态的交往与联结。

李霖[2](2020)在《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文中认为2011年国家教育部首次将“人文性”写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其作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性质的第一位,并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这足以说明在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研究出发点,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究“音乐欣赏”及其教育目标的内涵,结合指导小学音乐欣赏课实施的文件、规章和制度,及小学音乐欣赏课课例,探讨“人文价值”在音乐教育中的具体体现,重点讨论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本文所阐述的核心问题是:当下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中“人文”的缺失,所以,我们更应从“教育”的角度理解和落实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目标,实现其人文价值。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及方法、文献综述。第一章,主要从理论出发,探究了音乐欣赏、教育目标的核心内涵,结合美国音乐教育的目标及21世纪“核心素养”的新内涵,探讨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目标内涵。第二章,主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人文价值的体现。首先,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及其《解读》、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中有关音乐欣赏“人文价值”的内容体现;其次,从实践层面,结合全国2016-2019年小学五年级音乐欣赏优质课案例,包括优质课评价指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重点讨论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目标的实施状况。第三章,主要是对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内涵的讨论。首先,对我国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当今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重知识、轻人文”的现状;其次,从理论角度探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中“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最后,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理解音乐欣赏教育目标内涵,结合实际探讨音乐欣赏“人文价值”(或人文目标)的落实方式。本文认为,只有站在“教育”角度,探究音乐的人文内涵,重新理解和落实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价值”,才能发挥音乐教育,甚至是教育的“育人”内涵。

童语舒[3](2020)在《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文中提出《音乐鉴赏》是《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第一模块,也是基础模块之一,它以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审美评价、判断能力,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倡导人文教育。音乐课作为高中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在音乐鉴赏教学的美育过程中渗透德育是长期以来贯穿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理念,同时现阶段我国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做到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以音乐的精神教育人。从“新课标”中所体现的课程基本理念以及音乐学科教育的价值延续上,也要求高中的音乐教师应始终将人文精神贯穿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真正渗透到课堂中去。这无疑对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施教者兼收并蓄,还需要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及方式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审美能力以及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学生能从音乐课堂中获得人文知识,建立相较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完成对学生在高中音乐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当下我国的普通高中都开设了音乐鉴赏课,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过程中对学生的美育进一步地拓展和加深。通过对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题材选择、人文知识以及学科价值等方面的分析,使音乐鉴赏课程的人文性得以体现,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受由音乐为载体的人文教育,从而使该课程在完善人文教育的教学上达到更好的效果是许许多多音乐教育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高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进和目前教育发展不断改革的情形下,相较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的教育更为重视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注重对学生特别是道德情操与创新精神方面的培养,体现了对学生人文性的重点关注。音乐鉴赏教学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艺术修养与创新精神,同时还具有引导学生获得正确价值取向,培养其积极人生态度的功能。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融入人文理念、凸显学科人文性,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与完善健全人格修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作重点分析,研究当前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人文教育缺乏问题,提倡在课堂中充分渗透人文教育,改变长期以来音乐鉴赏教学模式的不足,并探索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路鸣[4](2020)在《音乐批评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颁布,其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特点。“批判性思维以‘发现问题’为核心,创新思维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批判性思维作为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对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音乐批评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为特征,在音乐鉴赏中发挥了反思判断的作用,培养学生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创造力。该论文以音乐批评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为中心,探究学生树立审美判断和价值判断意识的新策略。除引言外,论文框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从音乐鉴赏、音乐批评、批判性思维三方面进行概念的界定与辨析。第二部分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描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现状分析,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独立判断意识与个性化表达。第三部分依据音乐批评标准、方法论阐述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策略与案例。第四部分是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检验及反思。通过教学前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以检验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策略与案例的有效性。

万凡捷[5](2020)在《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亚历山大技术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一门结合了医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今被广泛运用于欧美各国的音乐表演教学领域,其教学宗旨是帮助音乐表演者缓解在练习和表演中由于身心失调引起的紧张、疲劳和疼痛,发现并改进不良和无效的运动习惯,从而获得身心舒展和谐的音乐表演体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是一种钢琴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作用是能够缓解钢琴演奏中的肢体紧张问题,以及达成钢琴音色和音乐表现之间的桥梁作用。上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学者已成功将亚历山大技术运用到钢琴表演与教学当中,但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在中国目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解静娴老师尝试探索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认识,但是该教学法在理论上还需要补充与完善。本课题将关注点投向钢琴教学,以亚历山大技术在钢琴教学中运用的理论方法和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本文由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论与展望组成。其基本内容与框架如下:绪论,概述了本研究选题的缘起和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创新、核心概念等。第一章,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及其钢琴教育功能。第一节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论述了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来源、理论内涵以及理论发展。第二节亚历山大技术的钢琴教育功能,阐释了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的科学性功能、人文性功能以及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功能。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的科学性功能是有利于钢琴演奏技术张弛有度;增强钢琴学生的躯体感知力和核心力量;预防钢琴学生身体损伤;启发钢琴学生身体知觉能力。人文性功能是有助于改变演奏者观念、形成正确身体经验;调整演奏者情感状态控制;提升钢琴音乐美学的人文性表达;有助于钢琴教学人琴合一。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的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功能,是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体现钢琴教育技术和人文艺术的融合,也可以实现人与钢琴乐器的融合。第二章,亚历山大技术在西方钢琴教学中的实践。本章首先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划分为三个学段、三个时段和三个进程。第一节具体阐释三个学段即初级学段、中级学段、高级学段。初级学段是树立科学的练琴观念,夯实演奏基础,提出了规避错误使用练琴身体习惯,弹奏力量合理分配的理念和“整体运用”钢琴演奏的理念;中级学段协调音乐与钢琴演奏中运用的身体能量,具体阐释了“语言指令”对钢琴演奏能量运用的引导,“支撑与悬挂”与“阻力和推力”语言指令控制演奏;高级学段强调身体经验的钢琴教学方法,具体阐释了“抑制技术”、良好的“运用”和“运转”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阐释了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法中运用身体经验的意义。第二节阐述三个时段,分别归类了该技术教学法课前、课中与课后教学的不同内容与方法,提出三个观点:课前应当启发学生钢琴演奏的身体感受和表达,培养身体感受中的“时间感”“空间感”“视觉感”;课中体验亚历山大技术,增强学生的身心协调,体验运动原理,运用“椅子作业”原理,合理分配身体能量,减少钢琴演奏中习惯性紧张;课后运用“抑制”技术在钢琴弹奏中觉察监督,适应复杂多变的演奏挑战。第三节阐释亚历山大钢琴技术训练的三个进程。首先提出在练习之前建立审慎的练琴思维,初步形成身体与钢琴音乐两者结合的意识,建立对练琴时身体状态的觉知;练习过程中改变观念体验过程,具体体现为:鼓励钢琴学生大胆质疑固有的练琴习惯,培养钢琴学生不执着于预期钢琴演奏结果;练习之后发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自我体验,具体体现为:1、共同协作方法,发掘综合自我体验。2、美学沉浸式方法,发掘综合自我体验。3、“直觉钢琴弹奏”与“自觉钢琴弹奏”的差异辨别方法。第三章,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身体美学与道德文化,旨在剖析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映射出的意义与价值。第一节,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比较亚历山大技术中礼仪文化与中国礼仪文化在来源、载体和传播上的相似和差异,并且提出了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需要礼与乐的统一,提升礼仪规范,陶冶行为修养。第二节,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身体美学,论述中国身体哲学与亚历山大技术身心统一理论、庄子“物我合一”思想与钢琴教学中“人琴合一”理念的一致性。第三节,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提出了钢琴教学应当追求艺术境界和道德境界的互相融合,艺术是重要道德文化手段之一;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追求仁与乐的统一,提升艺术境界,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第四章,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实践。第一节主要论述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注重身体经验积累的探索,具体体现为调整钢琴学生的肢体动作;根据钢琴学生生理特点选择教学指导方式;指导学生上肢运动链的使用;运用身体训练方式激发学生潜力。第二节主要阐述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注重艺术经验积累的探索,培养钢琴学生表演哲学的反思性内涵;提高钢琴学生内心体验与自得;提出了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的“由适而乐”、“适人之乐”、“自适之适”和“忘适之适”,培养钢琴学生的“身体深层敏感性”;培养钢琴学生祛除内心执念的自我意识。第三节阐释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思维的调整、扩展和突破,思维调整即知觉塑造敏锐的弹奏动态;思维扩展即音乐与身体的双重“场界”思维有助于人琴合一;思维突破即注重过程导向的钢琴教学“无为思维”(Non—doing)。第四节论述“亚历山大技术”实现“自然和优化”的钢琴教学,一方面,“自然”的钢琴教学指的是,在钢琴训练中注重人道和现实的理性精神,创立身心自由的钢琴训练方式,钢琴演奏动作具有“自然之和”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优化”的钢琴教学指的是,“行为上的自如化”“情绪上的轻松化”“姿态上的优美化”。第五节,提出了“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循环上升三阶段论”。1、“直觉弹奏阶段”培养身体经验。直觉弹奏阶段具有易变性、偶然性和无序个性化的特点,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对“直觉弹奏阶段”进行引导。2、“自觉弹奏阶段”培养艺术经验,具体体现为运用“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有效控制音乐状态、建立身体与音乐之间的关联状态;“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重塑“身体感官地图”;运用“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进行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3、“无我弹奏阶段”培养身体经验与艺术经验的融合,阐释了“无我弹奏阶段”的个性品质,“无我弹奏阶段”的身体经验与艺术经验融合的实践,最后提出了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循环上升三阶段论对钢琴表演艺术人才“表演者境界”“艺术家境界”“艺术大师境界”培养的启示。本章构建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方法“知行合一”“身心一体”维度上的辨证统一,最终形成整合性的“礼乐统一”,彰显身体能量与乐器演奏之间的辨证关系。在结论与展望中总结了七个方面的结论:1、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融合的钢琴教育功能。2、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中双重场界结构的理论内涵——“身体空间场界”与“钢琴音乐作品场界”。3、亚历山大技术在钢琴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方法有“主要控制技术”“抑制技术”“意向技术”。4、阐释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国传统身体美学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关系,增强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的人文性。5、身体经验与艺术经验的结合成为实现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身心统一”理念的关键要素。并提出了“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循环上升三阶段论”。6、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演奏中的教学思维。7、亚历山大技术对培养中国钢琴表演艺术人才的启示。为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法搭建了圆锥体三维模型。本研究试图从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索两方面进行钢琴教学的创新探索。理论认知方面,从身体哲学的角度构建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提倡“身体反思”的重要作用。通过自我觉察和艺术“场界”的改变,使钢琴学生弹奏出丰富的钢琴音效、消除怯场心理。从实践探索方面,运用亚历山大技术“主要控制”技术,重塑“身体感官地图”,改变弹琴过程中身体不良习惯,使得由于不良肢体运动造成的身体疼痛感减轻,练琴的主动性增强,也避免身体受不良弹奏习惯造成的损伤,保持学生可持续演奏发展。

袁则宇[6](2019)在《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以洛阳市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文中提出从简单的学科知识而言,在学科教学当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理念的转变。这里,我们根据如何才能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紧密结合市区部分学校教育现状和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具体探索音乐教学和德育的融合。过去,我们只认识到音乐课程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但没有看到它的其他价值,我们现在要转变这种观念,看到音乐本身具备的德育价值。音乐教育究竟是怎样渗透德育教育,这个问题的提出本来就很少,音乐教师也很少把这二者结合在一起,这不仅不利于教师对音乐功效的完全认识,也不利于教师对德育认知以及对德育方法的改进,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这里我们将音乐教学及德育的方面的知识结合进行讨论,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全文一共包含五大内容,来探究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以下是具体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对论文所对应的背景进行阐释、课题研究的现状综述、以及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列举了创新点。第二部分:具体指出小学音乐教育的内涵、重点及其德育方面的功能。另就小学音乐课进行德育渗透,从可行性、必要性两方面展开进行讨论。第三部分:根据实际情况,以洛阳地区为例,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从五个要素来讨论,让音乐教师认识到进行德育渗透为什么很重要;提升每个音乐教师的道德水平以及综合道德素养;尤其是要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打造出和谐的教学体系,最终让小学音乐课的德育渗透形成具体的有效方案。

陈旸[7](2019)在《赵宋光音乐立美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来探究赵宋光音乐立美教育思想的轮廓。从源流的角度,找出赵宋光音乐教育美学思想形成的历史脉动以及作为其音乐立美教育核心的立美观的逻辑生成机制;依据赵宋光人类学本体论,从人的“超生物性”——马克思工艺学角度——实践美学角度论述音乐立美教育思想;在音乐艺术的“小循环”领域,从音乐的形象性、审美意识与审美意识对象化及“数托邦”的内涵中探讨了音乐美学视角观照下的音乐立美教育思想;站在教育学视角,从生产力见地上的音乐教育观、中华乐教的现代复兴以及对两种音乐立美实践的原则分析对赵宋光音乐立美教育的特征作总结。

陈延菁[8](2019)在《《傅雷家书》对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以语文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智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既有利于将前人的智慧传递下去,造福下一代,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在新制定出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为“培养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除了教科书中的古诗文学习,语文教学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的传统文教氛围。《傅雷家书》中凝结着教育家傅雷先生独特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可以为当代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一定的启示。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傅雷家书》的研究,提炼傅雷先生的传统文教思想和方法,并指导语文教学,为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是对《傅雷家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傅家父子的传统文教教养进行分析,明确《傅雷家书》中所具有的传统文教价值;二是对《傅雷家书》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从古语熟语的渗透、汉字书写的品评、经典作品的熏陶和礼仪习俗的继承四个方面,整理和归纳其中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思想以及傅雷先生的传统文教方式方法;三是结合当代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从教育者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成效的考核三个方面提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期望能够对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些许帮助。

陈雨[9](2019)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越来越被重视。欠发达地区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水平受地区经济、政治的影响,有一定局限性,但有些欠发达地区的地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笔者试想能否使这类高等师范院校在发挥地域优势的同时,尽可能提高自身的音乐教育水平,建立自己的特色。本文选择了一所这样的高师——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想通过对其的研究,在构建一门地域音乐文化课程的同时,促进其音乐教育水平。全文由绪论、四个章节、结语六个部分构成,其中四个章节的排列思路是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基础,最后到实际的构想。具体如下:绪论是研究缘由、方法、现状的介绍。第一章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这一章是对本研究整个的指导思想及相关理论基础的论述,由大到小涉及传统文化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音乐教育在传承中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尤其是高师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及其课程与教学的要求。第二章赣南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基础。这一章主要是陈述赣南地区所拥有的地域音乐文化,并对当地高校关于它们的传承已有的实践进行研究,其中重点研究赣南师范大学及其音乐学院对它们的传承所做的努力。由此预设所要构建的地域音乐课程为赣南采茶戏课。第三章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及今日之传承。这一章是对笔者所选择构建的地域音乐文化课程主体——赣南采茶戏的保存困境和自身价值的研究,以探究该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价值。第四章赣南采茶戏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这一章是对赣南采茶戏课程在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构建的具体设想,包括课程理念、实施方式,以及笔者关于该课程的实地教学实践和相关展望。结语对全文的研究和笔者的期望做了总结。

赵瑛琪[10](2017)在《西藏拉萨市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特殊音乐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当代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不可忽视,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人文关怀不断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产生进步,而教育事业常常忽略除正常接受教育的特殊群体,特殊人群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更应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扶持。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成为了教育学者们的研究新课题。长久以来,我国对特殊教育以及它的下属学科音乐教育特殊音乐教育的关注相对薄弱,拉萨地域坐标位于我国西南方向,地处高原,环境的因素使得拉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我国其他省市较为封闭,拉萨市的特殊音乐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举步维艰。但特殊音乐教育的发扬与传承势在必行,越是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及地区,越是要更加的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才能更加快速的、有效的促进拉萨及我国的经济、人文环境、教育的发展。本课题通过对拉萨地区的特殊音乐教育现状及历史,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出拉萨地区特殊音乐教育发展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遇到的问题不足等当前困境,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逐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为拉萨市未来特殊音乐教育的发展之路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构想,为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更加迫切的希望引起拉萨市相关教育及政府部门的重视,共同协力解决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现今为止出现的问题,以促进相关理论知识的发展。本论文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绪论是研究内容相关情况的概述,从研究内容的缘起入手,从选题的来源、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叙述;第二部分是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殊音乐教育进行学科定位以及界定。并阐述特殊音乐教育与其关联学科之间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了音乐治疗学的应用;第三部分介绍拉萨地区特殊音乐教育的历史综述与现今较有代表性的特殊学校及特殊受教育者接受特殊教育学习的个案案例,并根据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及考察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主要从政府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扶持与关注度、教师数量与质量的现状、音乐教学所需设备的现状、音乐教育教材的配备现状、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现状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是对特殊音乐教育的意义作用进行总结与归纳。分别从特殊音乐教育的心理建设功能、特殊音乐教育的身体复健功能、特殊音乐教育的审美培养功能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特殊音乐教育的广义与狭义价值意义功能;第五部分概述西藏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现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分为发现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成因和促进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三点来进行赘述。

二、谈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其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三、创新点
    四、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教材与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建设概况
        一、科学定位与教学宗旨
        二、课程目标与哲学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
    第二节 教材组织与体系建构
        一、内容体系与基础要素
        二、组织形式与层次结构
        三、编写原则与框架体系
    第三节 文化观念与教育理念
        一、“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
        二、“跨文化边界”与“文化多样性”
        三、“文化相对价值观”与“多元音乐文化观”
    结语
第二章 教材建设的历时与共时比较
    第一节 历时比较
        一、“前自觉的基础期”(1978-2000)
        二、“自觉的发展期”(2000-2010)
        三、“自信的相对成熟期”(2011-至今)
    第二节 共时比较
        一、教材共性与个性解读
        二、教材受众的审视与推介
    第三节 类型阐释
        一、世界音乐民族志
        二、文化建构
        三、“个案”的“深描”
    结语
第三章 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实践与教材反思
    第一节 教材应用与课程解读
        一、中央音乐学院
        二、中国音乐学院
        三、上海音乐学院
        四、广西艺术学院
        五、南京艺术学院
    第二节 比较与反思
        一、综观:几所专业艺术院校课程实践
        二、审视:教材使用的单一化
        三、反思:教材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四、接纳:师生观念结构的文化断层
        五、突破:教材的壁垒和窘境
    结语
第四章 历史视野下的教材面面观
    第一节 变革中的教材观
        一、从“借鉴”走向“自主”
        二、从“双基”走向“素养”
        三、从“传统”走向“未来”
    第二节 课程观与教学观的转向
        一、从“知识理性”转向“文化理解”
        二、从“知识传授”转向“沟通交流”
        三、从“文化边缘”转向“文化认同”
    第三节 哲学视野下的世界音乐教育观
        一、感性的“对话”——教材文本作为多元主体的诉求
        二、生命亲历的“经验”分享——课程教学作为生活世界的会话
        三、文化“异质”的包容——多样性作为世界音乐教育的多元文化体验
    结语
结语
本文涉及的主要《世界音乐》教材
附录一(问卷数据统计)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音乐欣赏及其教育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及其理论内涵
        一、音乐欣赏概念
        二、四种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下的音乐欣赏内涵
    第二节 教育目标
        一、教育目标概念
        二、从中外教育史看教育目标内涵和特点
    第三节 教育目标与音乐欣赏教育
        一、从美国音乐教育的目标看音乐欣赏教育目标
        二、21世纪“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目标
        三、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内涵
第二章 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价值体现
    第一节 “新课标”人文性观念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
        一、《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新课标》及其《解读》
        二、义务教育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
    第二节 全国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实践状况
        一、教育部2016-2017年度优质课评选标准
        二、教师用书中11首欣赏曲目的教学目标
        三、15节音乐欣赏部优课教学目标
        四、音乐欣赏部优课课堂案例
第三章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内涵的讨论
    第一节 小学音乐欣赏课人文目标的实施情况分析
        一、《音乐新课标》、《解读》中的音乐欣赏和人文目标分析
        二、从音乐教科书及教师用书看小学音乐欣赏人文价值
        三、15节音乐欣赏部优课案例分析
    第二节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人文价值”缺失的原因
        一、音乐教育研究者缺乏系统、全面的教育理论体系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首要目标
        三、一线教师缺乏教育责任和意识
    第三节 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人文价值”
        一、音乐的人文价值
        二、教育目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3)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人文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2.1 人文教育的内涵
    2.2 在课程内容中的体现
    2.3 音乐鉴赏课对完善高中生人文教育的价值
    2.4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3.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人文教育的现状调查
    3.2 高中音乐鉴赏课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4.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实施人文教育的对策研究
    4.1 调整教学方式,突出课程人文性
    4.2 充分挖掘教材人文内容
    4.3 紧密结合相关人文学科
    4.4 教师应树立人文理念
5.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音乐批评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关系辨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音乐鉴赏
        二、音乐批评
        三、批判性思维
    第二节 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一、音乐鉴赏与音乐批评
        二、音乐鉴赏中的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 音乐批评融入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现状探究
    第一节 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向
        二、音乐教学中音乐批评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2017 年版”课标后音乐鉴赏模块教学发展现状
        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新变化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新变化
        三、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新变化
    第三节 教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第三章 音乐批评视角改进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与案例
    第一节 音乐教师教学前期知识积累
        一、音乐批评理论知识积累
        二、音乐批评观点吸收和运用
        三、音乐批评标准与方法论指导鉴赏
    第二节 教师教学策略及环节设计
        一、听——基本审美感知体验
        二、奏——加深审美感知体验
        三、鉴——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四、写——评论写作
    第三节 《中花六板》课堂教学案例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计划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第四章 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检验及反思
    第一节 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检验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四、实验研究结果和总体分析
    第二节 音乐批评融入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反思及启示
        一、研究及教学反思
        二、教学研究启示
        三、教学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及其钢琴教育功能
    第一节 亚历山大技术的理论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论来源:约翰·杜威身心统一哲学理论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论源自于杜威理论
        (二)杜威哲学理论中的“经验和习惯”与亚历山大技术理论
        二、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内涵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内容
        (二)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核心概念
        (三)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主要特征——思想和身体紧密联系
        三、亚历山大技术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亚历山大技术的钢琴教育功能
        一、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的科学性功能
        (一)有利于钢琴演奏技术张弛有度
        (二)增强钢琴学生的躯体感知力和核心力量
        (三)预防钢琴学生身体损伤延长职业生涯
        (四)启发学生身体知觉能力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的人文性功能
        (一)改变演奏者观念——体验演奏过程而非执念于结果
        (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身体经验
        (三)调整演奏者情感状态控制提升钢琴音乐美学的人文性表达
        (四)亚历山大技术“身心统一”功能有助于钢琴教育的人琴合一
        三、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育体现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一)建立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体现钢琴教育技术和艺术的融合
        (二)实现人与钢琴之间的融合提升学生艺术境界追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亚历山大技术在西方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的三个学段
        一、初级学段——树立科学的练琴观念,夯实演奏基础
        (一)规避错误使用练琴身体习惯
        (二)弹奏力量合理分配的理念
        (三)“整体运用”钢琴演奏的理念
        二、中级学段——协调音乐与钢琴演奏中运用的身体能量
        (一)“语言指令”对钢琴演奏能量运用的引导
        (二)“支撑与悬挂”语言指令控制演奏
        (三)“阻力和推力”语言指令控制演奏
        三、高级学段——强调身体经验的钢琴教学方法
        (一)“抑制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二)良好的“运用”和“运转”在钢琴教学的运用
        (三)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法中运用身体经验的意义
    第二节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方法的三个时段
        一、课前——启发身体感受和表达
        (一)培养身体感受中的“时间感”
        (二)培养身体感受中的“空间感”
        (三)培养身体感受中的“视觉感”
        二、课中——体验亚历山大技术增强学生的身心协调
        (一)体验亚历山大技术的运动原理增强钢琴演奏的身心协调
        (二)运用“椅子作业”合理分配身体能量减少钢琴演奏中习惯性紧张
        三、课后——运用抑制技术在钢琴弹奏中觉察监督,剔除超负荷的练琴行为
    第三节 亚历山大钢琴技术训练的三个进程
        一、练习之前——建立审慎的练琴思维
        (一)初步形成身体与钢琴音乐两者结合的意识
        (二)建立对练琴时身体状态的觉知
        二、练习之中——改变观念体验过程
        (一)鼓励钢琴学生大胆质疑固有的练琴习惯
        (二)培养钢琴学生不执着于预期钢琴演奏结果
        三、练习之后——发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自我体验
        (一)发掘钢琴演奏者综合自我体验的三种方法
        (二)释放演奏者的内心焦虑,解决怯场心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中国礼仪文化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中礼仪文化来源与中国礼仪文化来源
        (二)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中礼仪文化载体与中国礼仪文化载体
        (三)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中礼仪文化的传播与中国礼仪文化的传播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礼仪培养
        (一)表演仪态培养是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追求礼与乐的统一
        (三)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提升礼仪规范陶冶行为修养
    第二节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身体美学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中国身体美学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儒家“天人一体”身体哲学
        (二)亚历山大技术身心统一理论与中国身体美学的一致性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身体美学
        (一)琴者,即身之舞动、心之表情、灵之达意
        (二)实现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的“栖居式审美”目标
    第三节 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中国道德文化
        (一)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中国道德文化的一致性
        (二)亚历山大技术理念与中国道德文化的差异性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与道德文化培养
        (一)艺术是培养道德文化的重要手段
        (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追求仁与乐的统一
        (三)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理念提升艺术境界实现人格的不断完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道与器的相得益彰”——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注重身体经验积累的探索
        一、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调整学生的肢体动作
        二、根据钢琴学生生理特点选择教学指导方式
        三、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上肢运动链的使用
        四、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运用身体训练方式激发学生潜力
    第二节 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注重艺术经验积累的探索
        一、培养钢琴学生表演哲学的反思性内涵
        二、提高钢琴学生内心体验与自得
        (一)“由适而乐”、“适人之乐”、“自适之适”和“忘适之适”
        (二)培养“身体深层敏感性”
        三、培养钢琴学生祛除内心执念的自我意识
    第三节 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思维的调整、扩展和突破
        一、思维调整——知觉塑造敏锐的弹奏动态
        二、思维扩展——音乐与身体的双重“场界”思维有助于人琴合一
        三、思维突破——注重过程导向的钢琴教学“无为思维”(Non—doing)
    第四节 “亚历山大技术”实现“自然和优化”的钢琴教学
        一、“自然”的钢琴教学
        (一)在钢琴训练中注重人道和现实的理性精神
        (二)创立身心自由的钢琴训练方式
        (三)钢琴演奏动作具有“自然之和”的本质属性
        二、“优化”的钢琴教学
        (一)行为上的自如化
        (二)情绪上的轻松化
        (三)姿态上的优美化
    第五节 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中的循环上升三阶段论
        一、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的“直觉弹奏阶段”:培养身体经验
        (一)直觉弹奏阶段具有易变性、偶然性和无序个性化的特点
        (二)运用亚历山大技术对“直觉弹奏阶段”进行引导
        二、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的“自觉弹奏阶段”:培养艺术经验
        (一)运用“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有效控制音乐状态、建立身体与音乐之间的关联状态
        (二)“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重塑“身体感官地图”
        (三)运用“有意识控制的自发性”进行四个方面的教学实践
        三、亚历山大技术中国钢琴教学的“无我弹奏阶段”:达到身体经验与艺术经验的融合
        (一)“无我弹奏阶段”的个性品质
        (二)“无我弹奏阶段”的身体经验与艺术经验融合的实践
        四、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循环上升三阶段论对钢琴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表演者境界
        (二)艺术家境界
        (三)艺术大师境界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亚历山大技巧对音乐演奏和音乐家健康的系统评估
(附录二)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钢琴教学法比较
(附录三)亚历山大技术钢琴教学法与中国钢琴教学法比较一览表
(附录四)访谈记录
(附录五)曲谱
(附录六)索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以洛阳市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综述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四、课题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音乐教育和德育概述
    一、小学音乐教育
        (一) 小学音乐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二) 小学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 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二) 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第二章 洛阳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教材分析
    二、学生谈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三、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调查问卷
    四、教师谈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五、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洛阳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对策
    一、提升音乐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度
    二、加强音乐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
    四、在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
    五、营造和谐的音乐教育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赵宋光音乐立美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综述类研究
        二、赵宋光立美观的相关解读
        三、赵宋光立美教育的相关研究
        四、赵宋光音乐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思路
        一、研究视角
        (一)哲学视角
        (二)美学视角
        (三)音乐教育学视角
        (四)音乐社会学视角
        二、论文写作思路
第二章 赵宋光音乐美育思想之来源
    第一节 西方美育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传统美育思想的滋养
    第三节 立美教育的提出
第三章 哲学人类学视野下的音乐立美教育
    第一节 人类本体论角度
        一、人的形成
        二、人的超生物性
        三、“超生物性”对音乐立美教育的启示
        (一)关注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超生物性”发展”
        (二)关注人的多器官在音乐立美活动中的“超生物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工艺学角度
        一、工艺结构
        二、与工艺学契合的匠哲精神
        三、匠哲精神对音乐立美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实践美学角度
        一、赵宋光的立美实践观
        二、两层两侧“四方关系”的“立美”建构
        三、音乐美育实践中的相宜性
第四章 音乐美学视域中的立美教育
    第一节 音乐美育中的形象性
        一、比拟说
        二、音乐形象的描述问题
    第二节 音乐立美教育中的审美意识对象化问题
        一、审美意识与审美意识对象化
        二、音乐创作作为审美意识对象化活动
        (一)一度创作中的对象化立美特征
        (二)二度创作中的对象化立美特征
        (三)三度创作中的对象化立美特征
        三、音乐立美教育作为审美意识对象化活动
    第三节 音乐美育与“数托邦”理想
        一、律学——音乐美育民族化的数理之基
        二、“数托邦”与立美思想、审美理想
第五章 教育学视域下的音乐立美教育
    第一节 生产力见地上的音乐教育观
        一、音乐教育与一般物质生产力的关系
        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三、音乐活动作为精神生产力的特殊品种
    第二节 中华乐教的现代复兴
        一、乐教复兴的提出
        二、乐教复兴的原则
        (一)美育民族化
        (二)综合音乐艺术形式与现代科学教育体制相结合
        三、乐教复兴的目标——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
    第三节 综合构建幼儿音乐教学法下的立美构建
        一、“操作领先,语言镶嵌”
        二、模块化设计
    第四节 三轴协变唱名法中的立美实践原则
        一、三轴协变唱名法的原则分析
        (一)协变原则基础上的唱名词汇量拓展
        (二)“多变少动”的原则
        二、三轴协变唱名法在钢琴移调弹唱训练中的立美意义
        (一)钢琴移调弹唱训练的立美特征
        (二)钢琴移调弹唱训练的立美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8)《傅雷家书》对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以语文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傅雷家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傅雷家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傅家父子的传统文教教养
第二章 《傅雷家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及方式
    第一节 古语熟语的渗透
    第二节 汉字书写的品评
    第三节 经典作品的熏陶
    第四节 礼仪习俗的继承
    第五节 家书中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傅雷家书》对当代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启示
    第一节 当代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第二节 当代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探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现状综述
        一、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的研究
        二、高师融入地域音乐文化的研究
        三、关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传统音乐文化
        一、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传统音乐文化
    第二节 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二、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第三节 传统音乐教育中的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
        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中对传统音乐的传承
        二、将地域音乐课程融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育
    第四节 高师中传统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要求
        一、高师音乐人才培养要注意的问题
        二、专业音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三、与课程标准的结合——以2017 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代表
第二章 赣南地域音乐课程建设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赣南音乐文化在当地高校中的运用
        一、民间音乐储藏丰富的地区
        二、赣州高校对当地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
    第二节 赣南师大及其音乐学院为地域音乐文化传承所做的工作
        一、所设置的科研机构
        二、教学实践成果及科研课题项目
        三、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比较分析
        四、其他
第三章 赣南采茶戏的特点及今日之传承
    第一节 赣南采茶戏历史发展及现阶段所面临的保存困境
        一、历史发展
        二、现状与所面临的保存困境
    第二节 赣南采茶戏自身价值
        一、形成
        二、音乐价值
        三、表演方面的价值
        四、文学价值
第四章 赣南采茶戏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第一节 课程建设理念
    第二节 课程实施方式设想
        一、组织力量
        二、建设学科
        三、全面推进
    第三节 课程建设实践
        一、课程建设内容
        二、所选实践内容
        三、上课情况及学生反馈
        四、反思与补充
    第四节 展望
        一、高师与中小学接轨
        二、政府采取措施帮助传承
结语
附录 赣南师范大学及其音乐学院概况
参考文献

(10)西藏拉萨市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来源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特殊音乐教育学科定位
    1.1 特殊音乐教育定义及对象
        1.1.1 特殊音乐教育释义
        1.1.2 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对象
    1.2 国内外历史与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特殊音乐教育理论与应用
        1.3.1 特殊音乐教育与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的关系
        1.3.2 音乐治疗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实施
第二章 西藏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案例分析
    2.1 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个案调查——以拉萨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2.2 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个案调查——以西藏盲童学校为例
    2.3 殊音乐教育实践个案案例分析——以脑瘫、视力障碍为例
        2.3.1 脑瘫患者音乐教育(钢琴训练)干预个案
        2.3.2 视觉障碍音乐教育干预个案
第三章 特殊音乐教育意义作用
    3.1 特殊音乐教育的心理建设功能
    3.2 特殊音乐教育的身体复健功能
    3.3 特殊音乐教育的审美培养功能
第四章 西藏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4.1 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问题的成因
        4.1.1 相关部门对特殊学校资金投入较少、基础设施不健全
        4.1.2 特殊学校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发展不平衡
        4.1.3 专业教师数量缺乏,教师制度不规范、教师专业性较差
        4.1.4 缺少特定的教学教材及固定的课程体系,教学法待完善
    4.2 促进西藏拉萨市特殊音乐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4.2.1 应用特殊政策支持特殊教育
        4.2.2 建设特殊学校音乐教育观念,改进课程体系格局
        4.2.3 建立拉萨地区高素质专业特殊音乐教育队伍
        4.2.4 建设具有民族本土化特殊音乐教育教材及教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四、谈音乐教育对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期以来《世界音乐》教材比较研究[D]. 宋敏.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2]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 李霖. 西南大学, 2020(02)
  • [3]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D]. 童语舒. 西南大学, 2020(01)
  • [4]音乐批评视域下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教学研究[D]. 路鸣.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5]亚历山大技术在中国钢琴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与实践[D]. 万凡捷.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6]论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 ——以洛阳市部分小学音乐教育为例[D]. 袁则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7]赵宋光音乐立美教育思想研究[D]. 陈旸. 星海音乐学院, 2019(08)
  • [8]《傅雷家书》对当代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以语文教学为例[D]. 陈延菁.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9]赣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地域音乐课程建设构想 ——以赣南采茶戏为例[D]. 陈雨. 上海音乐学院, 2019(02)
  • [10]西藏拉萨市特殊(人群)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 赵瑛琪. 西藏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论音乐教育教育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