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发病特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浆膜,变异性,锯齿状,因素,腺瘤,内皮,支气管哮喘。
发病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蔡林琴,倪松平,张素春,陈海棠,郭金余[1](2019)在《温州苍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550例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温州苍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该地区诊治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学龄前支气管哮喘儿童55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550例为对照组。分析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与危险因素。结果支气管哮喘发作于夜间182例(33. 09%),发作于早晨144例(26. 18%),发作于日间124例(22. 55%),无规律发作100例(18. 18%);发作于秋季151例(27. 45%),换季时发作112例(20. 36%),其他时间段发作287例(52. 18%);轻度发作237例(43. 09%),中度发作180例(32. 73%),重度发作133例(24. 18%);发作1次的患儿184例(33. 46%),发作2次的患儿213例(38. 73%),发作3次的患儿95例(17. 28%),发作4次的患儿58例(10. 55%);全部患者中只有133例(24. 18%)患者进行过健康教育;曾经被误诊的儿童有298例(54. 18%)。学龄前儿童有哮喘家族史、过敏病史、有害气体接触史、被动吸烟史、宠物饲养史及属于农村人口是发生哮喘的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属于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温州苍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哮喘家族史、过敏病史、有害气体接触史、被动吸烟史、宠物饲养史及农村人口密切相关,临床应多加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4期)
廉国锋,徐森鹏,白维超,罗勇军,陈郁[2](2019)在《驻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特点及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原地区低压低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等环境特点,使其疾病谱明显不同于平原地区,加之饮食和卫生状况等差异,高原地区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显着高于平原地区官兵。该文分析了驻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重点总结了高原地区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及阑尾炎等疾病高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减少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措施。在高原地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宣传力度,使官兵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及自我诊断,进而做到合理预防、及早就医。(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9年12期)
丁靖[3](2019)在《56例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体会关键思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发病特点以及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发病特点进行总结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56例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包括胸闷、心前区疼痛以及心前区不适等,其中,胸闷患者23例,心前区不适患者34例,心前区疼痛患者21例。患者出现大汗、咳嗽以及呕吐、恶心等反应,其中20例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4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 18例患者合并心律失常,14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 22例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叁联律。56例患者中, 5例无效, 21例改善, 30例显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1%。治疗前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7.1±0.6)分,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为(2.8±0.9)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49, P=0.000<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把握较为关键,并且需要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治疗干预,以保证其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3期)
薛莺[4](2019)在《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中医体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中医体质特征,以此根据中医体质对偏头痛进行辨识。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8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82例患者中医体质证候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特点。结果:82例偏头痛患者中医体质区分,可以分成气郁质型、阴虚质型、瘀血质型、平和质型、气虚质型、阳虚质型、痰湿质型、湿热质型、瘀血质型、特禀质型等体质类型;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对偏头痛进行分型治疗,治疗方式较为理想,可以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陆宝钿,李兆滔,崔西玉,杨雪竹,王艺霖[5](2019)在《佛山地区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大肠锯齿状腺瘤(SA)的发病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2017年的大肠息肉病理切片中筛选出SA,并总结分析其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从6 820例结直肠息肉中筛选出SA 402例,占全部息肉数的5.89%,误诊率为65.67%。402例SA中,增生性息肉(HP)176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83例,广基锯齿状腺瘤(SSA)143例。男221例,女181例,男:女为1.22:1,好发年龄为50岁以上。SA分布于直肠的比例最高,占43.28%;检出进展性腺瘤(≥1.0 cm)85例,有34.48%的右半结肠SA会发展为进展性腺瘤,高于左半结肠和直肠;检出45例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型SA),其中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20.20%,高于非LST型SA;有25.29%的右半结肠SA呈LST型,高于直肠和左半结肠。结论近15年来佛山地区SA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表面形态的SA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误诊率高,需引起内镜医师和病理医师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韩倩娟[6](2019)在《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CUL)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50例CUL患者,观察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等,并对其预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年龄≥40岁、营养过量、性格内向暴躁、家族遗传史为CUL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2)50例患者以月经量多、月经紊乱、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肌瘤体积较大、质地偏软为主要的形态特征;(3)核分裂0-4/10 HPF患者38例,占76.00%,细胞异型性8例,占16.00%;(4)50例患者中,38例(76.00%)行子宫全切除术、12例(24.00%)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死亡病例。结论:CUL发病因素与年龄、饮食、性格特征及家族遗传等密切关联,以月经紊乱、腹部包块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特殊,预后多良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张瑾瑾[7](2019)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护理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与临床护理路径选择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依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护理组(n=36),对照组施以传统临床护理,护理组施以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护理效果与复发情况。结果患儿多发病于春季与夜间;试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复发率明显较低,差异显着(P <0.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明确患儿的发病特点并予以整体护理,如此才能够促进患儿康复。(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白雪蕾,王栋,张英丽[8](2019)在《并发房颤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特点及病理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并发房颤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特点及病理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64例,根据并发房颤情况分为:非房颤组144例、并发房颤组120例;另取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134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入院后首日及体检时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使用睡眠监测系统检测血氧饱和度,计算氧减饱和度指数;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体检时抽取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种类、意识障碍发生情况、脑血管病史、病变部位在并发房颤组与非房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并发房颤组急性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有脑血管病史、大脑中动脉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非房颤组和并发房颤组患者NIHS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氧减饱和度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并发房颤组患者NIHSS、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氧减饱和度指数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 <0.01)。非房颤组和并发房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并发房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浓度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 <0.01)。结论房颤加重了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体内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和低氧状态,促使病情恶化,提示急性脑血管病不良预后,应在临床治疗中加以防控。(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吴坤[9](2019)在《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里默氏病,是感染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全身浆膜面发生纤维素性炎症为特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一、病原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导致的一种侵害鸭、鹅、火鸡以及其他鸟类的细菌传染病。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本文来源于《农家致富》期刊2019年22期)
宋晨[10](2019)在《牛常见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牛常见病具备多种类型,且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疾病类型与感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种情况下,牛常见病会对畜牧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并归纳其疾病类型与特点,从而采取有效预防与处理措施,降低牛病发生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牛常见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与介绍,希望能够为养殖户带来一定参考与借鉴,提高养殖户对牛病的预防与处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业》期刊2019年21期)
发病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原地区低压低氧、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等环境特点,使其疾病谱明显不同于平原地区,加之饮食和卫生状况等差异,高原地区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率显着高于平原地区官兵。该文分析了驻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特点,重点总结了高原地区胃肠炎、消化道溃疡及阑尾炎等疾病高发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减少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生的措施。在高原地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宣传力度,使官兵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及自我诊断,进而做到合理预防、及早就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病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1].蔡林琴,倪松平,张素春,陈海棠,郭金余.温州苍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支气管哮喘550例发病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
[2].廉国锋,徐森鹏,白维超,罗勇军,陈郁.驻高原官兵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特点及预防[J].人民军医.2019
[3].丁靖.56例冠心病患者发病特点及临床治疗体会关键思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
[4].薛莺.偏头痛患者的发病特点及中医体质特征分析[J].名医.2019
[5].陆宝钿,李兆滔,崔西玉,杨雪竹,王艺霖.佛山地区大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J].广州医药.2019
[6].韩倩娟.探讨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预后[J].人人健康.2019
[7].张瑾瑾.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护理路径选择[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8].白雪蕾,王栋,张英丽.并发房颤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特点及病理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9].吴坤.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J].农家致富.2019
[10].宋晨.牛常见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控[J].中国畜牧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