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工回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民工回流,企业用工需求,务工经商,人社,红利,西部地区,汇川区,城乡劳动者,企业招工,民工返乡
农民工回流论文文献综述
黄兴,陈健,靳赫,李黔渝[1](2019)在《在外打工不如返乡就业 农民工回流力促中西部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找工作难不难?“回流家乡”多不多?《经济参考报》日前在重庆、四川、贵州、宁夏等西部劳务输出重要省份发现,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与东部地区收入差距缩小,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亲情、乡情召唤下,回流到家乡的农民工与日俱增(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19-10-29)
蒋海曦,蒋玲[2](2019)在《乡村人力资本振兴: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因素对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形成有较大障碍。要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应从策略上综合考量。当前农民工回流农村意愿较弱、难以在短期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规划、培养和组织工作,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中国职业农民形成的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戚迪明[3](2019)在《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浙江省回流农民工调查的微观数据,描述了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特征,构建计量模型估计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务工期间人力资本的提升对其回流地点选择有显着影响,是否接受培训和职业流动次数对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具有显着影响,前者与回流地点选择呈正向关,后者呈负相关,而累计外出务工年限对回流地点选择影响不显着。农民工的年龄、居住偏好和家中土地数对回流地点的选择也有显着影响。提出要通过提高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的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强县城和乡镇宜业、宜居环境建设,吸引外出农民工回流就地就近市民化。(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袁明宝[4](2019)在《逆向推拉结构下民族地区青年农民工回流动力分析——基于黔西南布依族村寨的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南民族地区青年农民工存在着明显的回流现象。相对于城市推力,村庄拉力和吸附成为影响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工回流的更重要因素,这种拉力主要来自于家庭亲情关系的牵绊、村庄亲密人情关系的拉力、中青年文化圈的吸引以及村庄的保护性结构和村寨社会文化系统影响。村庄强有力的吸附形塑出民族地区劳动力外出打工时间短、周期短、缺乏稳定性以及收入低的特征,进而导致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收支结构低度均衡、发展动力消解和村庄社会的去分化状态。(本文来源于《民族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李放,张瑞霞,沈苏燕[5](2019)在《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对农村老人养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力资本视角出发,统计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后农村老人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变化,并运用有序Logit模型探索中青年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养老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子女回流后,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未出现明显减少,呈现总体持平,略有增加的特点;对农村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呈明显增加趋势,但精神慰藉增加幅度相对有限。中青年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对农村老人的经济支持变化和精神慰藉变化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因而采取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并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对发挥家庭养老作用、改善农村养老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汉学术》期刊2019年04期)
张世勇,王山珊[6](2019)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回流:特征、机制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工回流并不是新现象。自从民工潮形成以来,农民工回流一直在发生;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了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回流的情况,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农民工回流并不是新现象。自从民工潮形成以来,农民工回流一直在发生;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出现了农民工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回流的情况,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在省内流动和本地(本乡镇)务工的农民工的增长量和增长速度都快于农民工的跨省流动,农民工流动的空间指向有所变化。虽然受返乡停留时间、返乡后再次流动等不确定因素的(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9年03期)
侯中太[7](2019)在《“农民工回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乡村发展亟待注入新鲜血液。近些年逐渐扩大的"农民工回流"潮正好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妥善应对"农民工回流",拓宽返乡农民创业融资渠道,加强对返乡农民的扶持和培训,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蒋晓蕾[8](2019)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初期重视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忽略了农村经济建设,使农村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21世纪以来,“叁农”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在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的作用下,“叁农”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农业农村问题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大的短板。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而这一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在新时代背景下,从根本上解决“叁农”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发挥作用,产业兴旺需要人才推动,治理有效要以人才为主导,生态环境要靠人才改善,乡风文明要靠人才塑造和传承。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梳理了已有研究,发现以往对于农村人才研究的关注不足,以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激励理论为基础,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意义和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对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及农村人才供给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发现了农村人才供给中存在的不足。并使用比较分析法,将农民工与农村中现有劳动力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农民工的比较优势,同时对其中的人才进行了界定,即在乡村发展机遇的吸引下,主动返乡的农民工,他们既具有一定经验技术或资本,也具有开创精神和现代文化理念,对于乡村振兴各方面的建设都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本文使用实证分析法,选择二元Logit模型,使用中山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的调查数据,从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叁个维度,对青壮年农民工回流及主动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回流和主动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主动回流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并非基于个人在城市的发展被限制而做出的选择,而是对于农村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的理性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自愿回乡决定的农民工,在参与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会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上的分析及结论,依据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和激励理论,本文提出了促进农民工主动返乡并引导其发挥作用的相关建议。第一,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变长期以来农村生活环境落后于城市的状况;第二,完善农村干部选拔及评价激励机制,选拔并留住优秀村干部人才;第叁,通过多种措施,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完善的体系;第四,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第五,正视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保障项目不全、城乡保障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加快推进城乡社保制度一体化进程。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人才供给状况进行了分析,农村人才即相对于农村中现有劳动力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并对农民工中可以作为人才的部分进行了界定,即为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主动回乡的农民工,分析了主动返乡农民工在乡村振兴各方面的作用,并对其回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吸引、培养农民工中的人才,更好的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了建议。本研究主要存在两点不足:第一,鉴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在对农村人才供给状况的研究中,对于其结构特点的分析有待进一步更新;第二,本研究实证部分,仅使用了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的截面数据,未能获得最新跟踪调查数据,因而未能对农民工的回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张文[9](2019)在《走,回乡创业去!》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近年来,四川达州市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51个达州籍农民工党组织中,探索政治引领、服务引导、政策引路、发展引航的“四引”工作机制,形成了“人才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公益回报”的农民工能人回乡创业潮。邱兴堂今年5(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5-24)
王爱华[10](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与双重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实质上是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统筹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现象日益凸显。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在回流模式上,已完成从被动式回流向主动式回流,从"非常态"回流到"常态"回流的转变,且呈现出梯级回流特征。回流去向从"回村"为主到"回镇"为主,在回流职业选择上呈现以第叁产业为主的多样化特征,形成这些回流特质的重要因素在于农村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中小城镇发展的推动,增强了农村及城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吸引力。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无论对城市还是乡村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在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回流效应时,一定要对回流的性质和规模等做具体的动态的审视,分层分类考察,才能达到充分适切的研判效果。(本文来源于《海派经济学》期刊2019年01期)
农民工回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社会物质资本达到一定量时,尽快使大量社会人力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即形成当代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国职业农民队伍,这是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力资本振兴。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等因素对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形成有较大障碍。要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应从策略上综合考量。当前农民工回流农村意愿较弱、难以在短期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因此要分门别类地做好形成中国职业农民队伍的规划、培养和组织工作,着力培养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中国职业农民形成的配套措施,以多种形式稳定中国职业农民队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工回流论文参考文献
[1].黄兴,陈健,靳赫,李黔渝.在外打工不如返乡就业农民工回流力促中西部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9
[2].蒋海曦,蒋玲.乡村人力资本振兴:中国农民工回流意愿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戚迪明.人力资本提升与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4].袁明宝.逆向推拉结构下民族地区青年农民工回流动力分析——基于黔西南布依族村寨的调研[J].民族论坛.2019
[5].李放,张瑞霞,沈苏燕.中青年农民工回流对农村老人养老的影响[J].江汉学术.2019
[6].张世勇,王山珊.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农民工回流:特征、机制和趋势[J].文化纵横.2019
[7].侯中太.“农民工回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J].人民论坛.2019
[8].蒋晓蕾.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9
[9].张文.走,回乡创业去![N].人民日报.2019
[10].王爱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与双重效应分析[J].海派经济学.2019
标签:农民工回流; 企业用工需求; 务工经商; 人社; 红利; 西部地区; 汇川区; 城乡劳动者; 企业招工; 民工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