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形象论文_杨静,张建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众形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象,公众,西藏,海军陆战队,中东地区,媒介,人物。

公众形象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张建利[1](2019)在《公众人物公关形象管理刍议——基于拟剧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人物特殊的社会地位、身份决定了人们对其行为的特殊要求与期待,因此公众人物的公共关系形象管理更显重要。公众人物须清晰地对前后台进行界定,要努力地保持前台与后台的行为同一;应正确使用象征性符号来塑造形象,一旦形象受损,则要勇于承认错误,真诚道歉,适度进行自我披露。只有当其在心底秉持一种真善美的价值观念,真正将全社会共同提倡的道德准则内化为一种内心坚守的标准时,才能为自己的行为设置出众多不在场的观众,从而使得这种"表演"演变成为一种自律和自觉,让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真正达到表里如一。(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12期)

张昆,王孟晴[2](2019)在《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是当今的世界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全球局势的走向影响举足轻重。基于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中美民调数据,本文从认知度、好感度、大国形象及双边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中美公众对日本和德国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中国公众对日本的认知度显着高于美国,但对日本的好感度低于后者。同时,中国公众对日德形象的认知相较美国更为积极,对德国的好感度较美国更高。与中国公众相比,美国公众对日本、欧盟(德)的双边关系重视程度更低。本文还就四国间的历史渊源、地缘政治关系、媒介影响、外交政策及自身国家实力的差别等因素,试图分析中美公众对日德两国形象认知异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牛文科[3](2019)在《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人物作为被社会大众密切关注,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在社交媒体交互性、聚合性等特点的影响下使得其形象更加透明化,形象塑造的传播更加极速化。文章通过探讨社交媒体时代形象塑造对公众人物的重要性,研究社交媒体给公众人物的形象带来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公众人物如何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发挥社交媒体的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积极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因素。通过部分实例分析,研究公众人物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形象塑造的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20期)

王芳[4](2019)在《美丽与独立:时尚公众号中的女性形象——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公众号成立以来的文章和粉丝留言为研究文本,探究时尚公众号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观念。研究发现:该女性形象的关键词是美丽与独立,她们追求美及美好生活,独立进取,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包括消费独立和情感独立。进而将这种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形象、时尚杂志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并分析其中差异的原因。时尚公众号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观念更加积极,与文化女性主义中赞美女性生理特征的观点一致,肯定性别气质多元化。但是女性的真正独立并非建立于商品消费之上,而是一种内于心的自尊与独立。(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袁佳嫕,袁爱中[5](2019)在《微信公众号中西藏形象建构的分析——以“西藏日报”和“阳光西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通过主观想象或者对客观事实的认知,构建更多的关于西藏形象。近年来,西藏的新媒体事业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这也意味着对西藏形象的建构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本文针对西藏微信公众号传播西藏形象的具体方式展开论述,找寻其在传播西藏形象的过程中的特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路径。(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10期)

刘克敌[6](2019)在《《申报》有关陈寅恪报道与其学术地位及公众形象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通过民国年间《申报》上有关"陈寅恪"及其学术研究方面相关报道的评述,可以管窥以陈寅恪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大师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了解其学术地位及公众形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些报道堪称珍贵的研究资料,却一直被忽略,本文对这些史料的搜集整理和阐述,弥补了现有陈寅恪研究资料的不足。《申报》上还有一些报道,很大程度上可与现有史料互相验证,丰富了现有陈寅恪研究的史料。(本文来源于《关东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王露瑶[7](2019)在《微信公众号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媒体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在潜意识地向用户传递观念。掌握一定世界话语权的西方媒体对多数人世界观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需占据主动权。微信在国内与国际的用户量不断攀升,通过微信获取新闻信息已经成为部分用户的习惯。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发布的微信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了解该公众号是如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最后总结其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本文来源于《今传媒》期刊2019年09期)

胡泽曦[8](2019)在《丑闻频发,美军形象遭公众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近年来,美军吸毒、虐俘、性侵、谋杀等各类丑闻不时传出,且多起丑闻涉及海豹突击队、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等精英部队。其中,仅海军陆战队在近10年间就有25336名士兵因违反军纪或犯罪被开除,引发公众诸多质疑。有分析指出,美军内部虽也就相关违纪和(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9-08-15)

詹绪武,赵刘尊[9](2019)在《公众期待视野下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以河南民政大走访大调研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政府媒介形象是政府宝贵的无形资产,其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框架下,政府的善治行为。在智能化、移动化、社交化的新媒介环境下,政府形象处在网络多重聚光灯下,在网络围观和公众期待的语境中,地方政府形象的媒介建构面临着新形势。在场性的线上线下互动、政务公开情境下的舆情应对、政务新媒体广泛运用,都是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的重要切入点。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政府媒介形象的建构必须在与公众深度沟通和有效服务中展开。(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9年07期)

董岳[10](2019)在《联合国公众形象与公众信息接收偏好的实证研究——基于马里兰大学2004年对中东地区调查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4年马里兰大学在中东地区的民意调查结果为依据,对联合国在中东地区公众的形象进行量化分析和描述,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方式,研究联合国形象与公众的媒介接触以及在其认知中联合国创造的社会改善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9年07期)

公众形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是当今的世界性大国,其相互关系对全球局势的走向影响举足轻重。基于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的中美民调数据,本文从认知度、好感度、大国形象及双边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中美公众对日本和德国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中国公众对日本的认知度显着高于美国,但对日本的好感度低于后者。同时,中国公众对日德形象的认知相较美国更为积极,对德国的好感度较美国更高。与中国公众相比,美国公众对日本、欧盟(德)的双边关系重视程度更低。本文还就四国间的历史渊源、地缘政治关系、媒介影响、外交政策及自身国家实力的差别等因素,试图分析中美公众对日德两国形象认知异同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众形象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静,张建利.公众人物公关形象管理刍议——基于拟剧理论的视角[J].经济师.2019

[2].张昆,王孟晴.中美两国公众眼中的日本与德国形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牛文科.社交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形象塑造[J].科技传播.2019

[4].王芳.美丽与独立:时尚公众号中的女性形象——以“黎贝卡的异想世界”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9

[5].袁佳嫕,袁爱中.微信公众号中西藏形象建构的分析——以“西藏日报”和“阳光西藏”为例[J].今传媒.2019

[6].刘克敌.《申报》有关陈寅恪报道与其学术地位及公众形象演变[J].关东学刊.2019

[7].王露瑶.微信公众号对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公众号为例[J].今传媒.2019

[8].胡泽曦.丑闻频发,美军形象遭公众质疑[N].人民日报.2019

[9].詹绪武,赵刘尊.公众期待视野下地方政府媒介形象建构——以河南民政大走访大调研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

[10].董岳.联合国公众形象与公众信息接收偏好的实证研究——基于马里兰大学2004年对中东地区调查的实证研究[J].新闻前哨.2019

论文知识图

:社会责任认同的实现规律图中国企业树立企业公众形象的必要...一10:在公众形象策略上,资源选择...本文应用“角色理论”研究的分析模式示...李小镜作品《源》新媒体环境下,影视...8不同职业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认...

标签:;  ;  ;  ;  ;  ;  ;  

公众形象论文_杨静,张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