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孔带论文-钟韬,张武,苗清

高孔带论文-钟韬,张武,苗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孔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海,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

高孔带论文文献综述

钟韬,张武,苗清[1](2018)在《东海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异常高孔带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以及压力等资料,分析东海西湖凹陷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异常高孔带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花港组在深度分别为3.5~4km(Ⅰ)、4.25~4.8km(Ⅱ)、5~5.2km(Ⅲ)发育3个异常高孔带:Ⅰ带是由早期绿泥石环边、有机酸溶蚀以及早期油气充注成因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原生孔和次生孔共存型异常高孔带;Ⅱ带是由高岭石的伊利石化溶蚀长石和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孔型异常高孔带;Ⅲ带是由石英溶蚀和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共同作用形成的次生孔型异常高孔带。埋深3.5~4km,辫状河叁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发育区和有机酸优势聚集指向区的迭合区利于形成Ⅰ型优质储层;埋深超过4km,长石和石英物源有利富集区和异常高压发育区的迭合区利于形成Ⅱ型和Ⅲ型优质储层。(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磊,孟元林,曲国辉,陶士振,陶泳行[2](2018)在《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成因与勘探深度下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测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勘探深度下限,根据测井孔隙度、实测孔隙度等资料,研究了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纵向上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Ⅰ-Ⅳ),其深度范围分别为900~1700 m、1800~2850 m、2850~3500 m、3500~4200 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20%~36%、12%~27%、8%~28%、5%~23%;第Ⅰ、Ⅱ、Ⅲ高孔带的成孔机制,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溶蚀储集层中的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次生孔隙,第Ⅳ高孔带主要由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无机酸溶蚀储集层形成;福山凹陷储集层中的岩屑主要为石英岩,具有良好的抗压实性能和护孔作用;福山凹陷储集层含油气的孔隙度下限为10%,勘探深度下限为4100 m,对应于异常高孔带消失、致密砂岩出现的深度。(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卫彬,张世奇,李世臻,王丹丹,张文浩[3](2017)在《东濮凹陷沙叁段异常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逐渐从常规油气领域向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等领域跨越。在以低孔低渗为特点的致密储层背景下,部分孔渗相对较高的异常高孔带则成为致密砂岩油气高产的必要条件,也是进行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甜点,它对预测优质储层和寻找商业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异常高孔带是指孔隙度超过正常沉积成岩条件下碎屑岩最高孔隙度的储层发育带(Bloch等,2002;孟元林等,2011)。异(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7年S1期)

陈彦梅,杨德相,李熹微,陈智远,黎凌川[4](2016)在《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深对廊固凹陷中深层沙河街组优质储层分布情况的了解,依据大量物性资料、铸体薄片、阴极发光薄片、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温度测试、黏土矿物X衍射以及其他相关的分析化验数据,分析了廊固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异常孔隙带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纵向上发育3个异常孔隙带,由浅至深依次为2 400~2 600、2 750~3 250、3 800~4 500 m。第Ⅰ、Ⅱ异常高孔带,凹陷内3个主要构造单元均有发育;第Ⅲ异常高孔带只在旧州—固安陡坡带和柳泉—曹家务洼槽带发育。研究认为,异常孔隙带的成因主要是烃类充注、大气淡水淋滤、有机酸溶蚀及超压对储层孔隙的保护作用。研究成果指出了廊固凹陷异常孔隙带分布情况及成因,对廊固凹陷中深层油气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6年06期)

乔海波,赵晓东,刘晓,李亮,孙琳[5](2016)在《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异常高孔带类型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发现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存在异常高孔带,并对异常高孔带的类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南堡4号构造在中深层3 800~3 900 m和3 900~4 100 m发育2个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原生面孔率百分比大于50%,均为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分析原生异常高孔带的成因认为,沉积作用为原生异常高孔带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刚性颗粒含量高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早期油气充注和早期地层超压的发育进一步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有效保护了原生孔隙,从而形成了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的原生异常高孔带。(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6年06期)

苏奥,陈红汉,贺聪,雷川,雷明珠[6](2017)在《控制储层中异常高孔带发育的成岩作用——以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量物性数据和沉积构造背景,利用铸体薄片、有机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了控制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发育的成岩作用.认为崖城区叁段异常高孔带的成因不同,控制其发育的主要成岩作用分别为有机酸溶蚀与大气淡水淋滤作用,热流体溶蚀作用和有机质生成天然气引起的超压保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崖城区共发育3段异常高孔带,分布于2 400~3 100m,3 600~4 100m和4 500~4 800m.第1段异常高孔带属于有机酸和大气淡水混合溶蚀型,即有机质早期大量释放的有机酸和大气淡水共同溶解了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产生次生孔,早期绿泥石包壳未起有效作用.第2段异常高孔带属于热流溶蚀型,热流体使烃源岩加快熟化从而延长有机酸的产出期,而且促使蒙脱石迅速转化为伊利石从而释放更多的H~+;深部流体携带大量酸性组分且具有较强的流体性,可以对储层产生淋滤,也加快了Al~(3+)的迁移;更高的温压可以促进溶蚀反应的发生,提高溶解度.第3段异常高孔带属于超压保持性型,强超压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和自生矿物发育,保持了孔隙度.超压体系向上集中排放形成热流体使得该段超压储层硅质流失,致使自生石英未规模发育.伊蒙转化反应被提前而且超压对该反应也有抑制作用,使得自生伊利石未大量形成.该区天然气充注期为晚期,烃类侵位未能抑制石英等自生矿物的生长,但盆地晚期快速沉降使得源岩大量生成天然气促使超压形成,间接贡献了第3段异常高孔带的发育.(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魏巍,朱筱敏,谈明轩,国殿斌,苏惠[7](2015)在《内蒙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查干凹陷致密背景下优质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文中应用岩心实测孔隙度、测井孔隙度以及铸体薄片等资料,研究了查干凹陷白垩系巴音戈壁组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储层纵向上发育两个异常高孔带,深度范围为1900~2300 m和2500~3100 m,对应平均孔隙度分别为7%和5.2%。平面上,第I异常高孔带储层埋藏浅,主要分布在中央构造带扇叁角洲前缘砂砾岩和细砂岩中,第II异常高孔带储层埋藏较深,主要分布在乌力吉构造带和额很洼陷的扇叁角洲前缘细砂岩中。不同地区异常高孔带成因不同。中央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其次受有机酸作用影响;乌力吉构造带异常高孔带主要受深部酸性热流改造作用影响,热流沿毛西断裂上侵溶蚀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和长石颗粒等形成大量溶孔;额很洼陷异常高孔带主要与来自深凹区的有机酸溶蚀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邱隆伟,徐宁宁,刘魁元,杨生超,解超[8](2015)在《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异常高孔带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约3 000~4 000m的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孔带。结合岩心实测物性数据,利用连续深度区间的孔隙度分布图和建立的孔隙度—深度拟合曲线确定异常高孔隙带识别标准和分布范围。综合铸体薄片数据、扫描电镜分析、地层压力数据等,从成岩溶蚀、异常高压和早期油气充注等方面阐释异常高孔带成因,并结合沉积微相、岩相和断裂发育等总结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得益于异常高压对孔隙的保护、中成岩A期有机质低熟阶段的有机酸溶蚀增孔作用和早期烃类充注的保孔作用;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原始沉积因素如优势沉积微相(扇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等)和刚性颗粒(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岩屑等)含量相对高值的中粗粒砂岩以及断裂的发育组成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远光辉,操应长,贾珍臻,王艳忠,杨田[9](2015)在《含油气盆地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常高孔带是指由于经历异常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孔隙度高于正常压实条件下最大孔隙度的异常高孔隙度储层相对集中发育带,是含油气盆地中深层油气勘探的甜点。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总结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深部油气藏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总结了近些年全球范围内异常高孔带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异常高孔带概念、划分方案、类型、储集空间、成因机制及预测等。研究表明,异常高孔带的分布通常利用孔隙度正常压实趋势线(或相当的趋势线)进行确定。根据孔隙类型及含量,异常高孔带具有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和次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2种类型,原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保孔型地质因素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次生孔隙型异常高孔带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溶蚀增孔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然后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深层异常高孔带的特征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认为其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其分布具有地层深度范围大、时代跨越尺度大、盆地类型多样和沉积相类型丰富等特点;其类型兼具原生孔隙型和次生孔隙型。最后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苏奥,陈红汉,曹来圣,李成海,雷明珠[10](2014)在《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碳酸盐碳氧同位素测试、流体包裹体分析、黏土矿物X衍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物性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背景,研究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储层2 500~3 100 m和3 400~4 400 m的深度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两段次生孔隙带成因不同。第一段次生孔隙是在酸性环境下主要由有机酸等酸性流体溶蚀长石类矿物导致,还有少部分是由TSR反应生成的H2S溶蚀造成。第二段次生孔隙带主要由残余的早期酸性溶蚀孔和碱性环境下高岭石的伊利石化导致,少部分则由碱性流体溶蚀石英颗粒形成,同时异常高压保护深层次生孔隙,而且形成了一定量的裂缝。异常高孔带成因机理有助于优质储层的预测。(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高孔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预测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勘探深度下限,根据测井孔隙度、实测孔隙度等资料,研究了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的分布和成因。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纵向上发育4个异常高孔带(Ⅰ-Ⅳ),其深度范围分别为900~1700 m、1800~2850 m、2850~3500 m、3500~4200 m,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20%~36%、12%~27%、8%~28%、5%~23%;第Ⅰ、Ⅱ、Ⅲ高孔带的成孔机制,是干酪根脱羧形成的有机酸溶蚀储集层中的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次生孔隙,第Ⅳ高孔带主要由黏土矿物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无机酸溶蚀储集层形成;福山凹陷储集层中的岩屑主要为石英岩,具有良好的抗压实性能和护孔作用;福山凹陷储集层含油气的孔隙度下限为10%,勘探深度下限为4100 m,对应于异常高孔带消失、致密砂岩出现的深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孔带论文参考文献

[1].钟韬,张武,苗清.东海西湖凹陷中北部花港组砂岩异常高孔带特征及成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张磊,孟元林,曲国辉,陶士振,陶泳行.福山凹陷异常高孔带成因与勘探深度下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8

[3].刘卫彬,张世奇,李世臻,王丹丹,张文浩.东濮凹陷沙叁段异常高孔带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J].地质论评.2017

[4].陈彦梅,杨德相,李熹微,陈智远,黎凌川.廊固凹陷沙河街组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及成因[J].特种油气藏.2016

[5].乔海波,赵晓东,刘晓,李亮,孙琳.南堡4号构造中深层异常高孔带类型及成因[J].断块油气田.2016

[6].苏奥,陈红汉,贺聪,雷川,雷明珠.控制储层中异常高孔带发育的成岩作用——以琼东南盆地西部崖城区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

[7].魏巍,朱筱敏,谈明轩,国殿斌,苏惠.内蒙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5

[8].邱隆伟,徐宁宁,刘魁元,杨生超,解超.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储层异常高孔带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

[9].远光辉,操应长,贾珍臻,王艳忠,杨田.含油气盆地中深层碎屑岩储层异常高孔带研究进展[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

[10].苏奥,陈红汉,曹来圣,李成海,雷明珠.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J].沉积学报.2014

标签:;  ;  ;  ;  

高孔带论文-钟韬,张武,苗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