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431)
【项目来源】:黑龙江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
“高职农机专业建设与黑龙江农业发展需求互动研究”项目编号:GZB1319045。
摘要:本文重点对高职农机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质量效果、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人才培养环节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高职农机专业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对高职农机专业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机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农机专业建设一直是我国农机专业专家和学者重点研究内容,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在新型农业技术的大发展的前提和背景下,对农机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培养农机专业人才的基地,高职学院也培养了大批农机专业人才,教学目标设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适合当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机专业高质量人才,高校应加强以上环节。本文通过对以上主要环节研究分析出发,提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当前高职院校农机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黑龙江省三所具有农机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调查,调查发现,高职农机专业学生还不能完全离校上岗,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实际动手能力弱,高职院校与本科、中职和职高在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等关键人才培养环节自己的特点不够突出,课程改革不够深入,致使农机专业学生离校后不能胜任工作,后续发展吃力。因此,本文重点对农机专业建设进行研究,提出了有利于高职院校农机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意见先,对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1.1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存在小差距
高职农机专业课程设计应来源于企业岗位需求,应与企业深度融合,考察企业工作岗位对农机专业课程的需求设置课程,应有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方案设计,无论是哪一学期的课程都应该与工作岗位有效衔接,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但是仍存在高职院校给学生设置的课程较为原始,教学大纲没根据当前人才培养需求修改培养大纲和课程设置,其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还存在是以前的技术和岗位需求,不能跟随农机专业发展,进行前言知识传授,部分教学内容与当今农机化发展提供岗位存在距离,农机专业建设情况与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农机岗位工作需要,与企业需求存在小差距。
1.2实习实训条件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从调研考察院校了解到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农机专业学生培养,大部分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个别学校将教学搬到实习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引进农机设备,让学生实践动手操作。但存在农机设备老旧的情况,一些设备仅仅能动起来,和现今用的设备已经存在较大差距,都是过时和淘汰设备,甚至不能进行实地工作,疲于应对实践教学。部分学校引进先进设备,但是教师未经过专业培训,导致教师本身能力不足,不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前先进农机设备的应用和维修。诸多原因导致学生能力不足,离校后不能完全胜任工作岗位需求。
2高职农机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
高职农机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区域农业和农机发展状况,教学设计和课程计划应来源于农场和农机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应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由企业专家参与高职农机专业课程改革、参与课程设置、参与教学设计。合理设置每学期课程,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及其授课内容,并加强课堂管理。改变现今存在的职业院校农机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较为原始的状况,应紧密结合区域农机专业发展,传授前言农机专业知识。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长远可持续
要培养有竞争力的农机专业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就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要求、围绕农机专业院校自身办学条件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能力水平特点,制定可行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不能单一由院校外聘或专任教师一人完成,应有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应紧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不应该是宽泛的目标,应是详尽可执行实施,对学生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2.2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农机前沿科技
农机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存在随意性,存在因人、因实习实训条件设置课程,授课时间、地点和内容也应严格按照对学生应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课程设置只应与农机专业前沿科技和农机企事业单位岗位需求有关系,不应受到外界其他因素干扰。同时增设关联课程的开设,开设课程时我们要考虑什么样的设备、在什么条件下运行,作用于什么农业作物,受什么外界条件影响,使用寿命等,所以课程开设也要结合农作物等农业农学相关课程。
2.3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应比例合理、紧密结合、同时要有强的师资队伍作保障
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安排不应存在随意性,授课地点也不能随意更改,有的院校盲目追求实践课程授课比例,毕业后学生存在只会做不会说的情况,后续阻碍学生发展,能力提高慢。传统的书本式教学又使学生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处理具体问题无从下手。理论与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应是经过专家参与、企业调研和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毕业学生和实习学生调研反馈等多方参与精心制定。并有强有力的师资作保障。高职农机专业教师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强化和督促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和寒暑假企业挂职锻炼,更多接近一线,接近工作岗位。
2.4农机专业建设应与创新创业紧密结合
我国是农业大国,当前,国家飞速发展,农机化飞速发展,国家努力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所以,职业院校农机专业建设也应紧密结合创新创业的国家大环境大形势。给学生埋下创新创业理念的种子。本文考察的三所农机专业院校每学期都给农机专业学生开设18左右学时创新创业课程,引导学生开展农机专业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还指派专门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研究,通过双创课程开设,成果显著。学生思想有所提高。
结束语
我国自古以就是农业大国,农机化发展为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高职农机专业是培养农机人才的基地,对高职农机专业进行研究,对培养高质量农机人才有一定基础作用,因此,研究高职学院农机专业如何培养当前社会急需的农机人才,对推动大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阳潮声,杨坚,周清,韦林,黄亦其,黎培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89-92.
[2]车刚,万霖,张伟.地方院校农机专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学理论,2015,05:175-176+187
[3]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职教研究,2011,04:1-69.
作者简介:于永富(198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机械、机械设计制造的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