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行为论文_吴礼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修辞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修辞,语言,乡土,译者,蒙娜丽莎,比喻,序跋。

修辞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吴礼权[1](2019)在《舶来品的汉语音译修辞行为及其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事物名称与其语言表现形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舶来品只是来自外国的商品,其本国制造商根据本民族语言所给予它的名称只是一种为了称说方便的符号或曰标记,本身没有好与不好,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同样,舶来品进入中国,用汉语给它一个名称,只要根据舶来品的外语读音,找一个或几个读音与之相近的汉字跟它对应,让中国消费者可以称说就可以了。但是,事实上中国人对于舶来品(特别是商品)的名称是从不轻忽的,总是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在文字上苦心经营,从而使对译的汉字组合起来成文有义,而且还要带有特定的寓意,附加特有的汉文化色彩。这种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迎合中国人趋吉向利的民族心理,二是展示其推崇优雅的文化心理。(本文来源于《翻译研究与教学》期刊2019年02期)

宋平锋,邓志勇[2](2019)在《交往行为理论与修辞:哈贝马斯的修辞学思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可以为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通过深入挖掘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修辞学思想,我们发现:以语言符号为媒介、以达成相互理解和共识为目标的人类交往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修辞行为;交往合理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修辞理性;人类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以语言为媒介;交往行为体现出互动的修辞观;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类似生活世界的共享背景。(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李天语,张焱[3](2018)在《影像合谋:影视视觉修辞与视知觉行为原理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感知某个事件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连贯认知(时间性偏向)与割裂认知(空间性偏向);而视觉修辞语法可以分为两类:长镜头与蒙太奇。影视的视觉修辞与人类的视知觉规律是"不谋而合"的,长镜头契合了人类连贯认知的时空观,而蒙太奇则倚靠了人类割裂认知的理解方式。长镜头把握镜头内的视觉动势与节奏,蒙太奇则更注重镜头间的组接与匹配,从而更好地使用不同的影视视觉修辞对人类视知觉产生出更大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本文来源于《北方传媒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张霜[4](2018)在《交际对话中“拒绝”行为体现的言语修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人际关系修辞研究理论结合礼貌原则,选取德语2010年的畅销通俗小说《出租车》中的对话片段进行分析,进而了解交际对话中如何得体地"拒绝",以言成事。(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2期)

贺潇华[5](2018)在《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研究——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从修辞走向泛修辞,它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切文化形式和文化现象。而修辞所使用的媒介符号已经不限于语言,而是包括各种媒介符号。本文从修辞学视角,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以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为切入点,探析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8年11期)

周领顺,高晨[6](2018)在《葛浩文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葛浩文对于汉语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的翻译,涉及文本和人本层面的问题。在文本层面,意义转换涉及四种方法:保留、替换、淡化和深化;语言形式转换涉及六种方法:明喻转明喻、明喻转隐喻、隐喻转隐喻、隐喻转明喻、舍弃比喻修辞和省译。在人本层面,葛浩文的行为有叁个特征:第一,求真明喻即务实读者;第二,转换隐喻为明喻,实现文化传播;第叁,转换意象,平衡"求真"与"务实"。宏观来看,葛浩文的行为符合译者"求真为本,务实为上(用)"的一般性行为规律。(本文来源于《译苑新谭》期刊2018年02期)

屈济荣,李异平[7](2018)在《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符号、修辞与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符号化的"图像行为",表情包呈现的是个体感知与集体经验之间的平行关系。"图文双构"的多模态形式将视觉和言语整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相互辅助传递信息并完成社会共享符号的生产。隐喻与互文性等修辞方式,将个体情绪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在表达情绪的基础上,融入了可共同感知的集体体验与社会文化机理。表情包的图像符号与亚文化属性让它具备了文化上的抗争姿态,而流行文化中的叛逆、娱乐、表演等元素则让表情包的传播实践呈现出明显的现代犬儒主义话语特征。(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8年10期)

高晨[8](2018)在《葛浩文比喻修辞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比喻修辞的英译研究,一直是译学研究中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以往的研究多是基于文本的静态研究,只反映比喻各辞格之间的转换,忽略了对执行比喻辞格翻译的译者行为的研究,且静态研究难以解释动态中的译者的问题,比如译者翻译原文时,他的意志性怎样?在行为上留下过什么样的痕迹?译者行为呈现什么样的规律?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是以往的静态研究所能克服的,而是基于译者行为的动态研究旨在解决的。所以,有必要对成功翻译家的行为进行分析,在对大量事实描写的基础上,为后来者找到规律性的东西,给翻译批评以启发。葛浩文至今已翻译30多个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国文学翻译家。他的有关翻译行为有什么样的规律可寻?本文将聚焦于葛浩文英译莫言作品乡土语言翻译语料库中对于明喻和隐喻的翻译,从文本上升到人本,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基础,尝试进行一些译者行为批评分析。文本研究涉及语言转换和意义再现等翻译内部的东西。在汉语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翻译中,语言的转换即比喻修辞形式的转换;意义的再现即如何处理比喻中的喻体意象,因为喻体意象承载着文化内涵,是整个比喻的精神所在。这里,葛浩文比喻修辞翻译的文本研究重在对比分析明喻与隐喻之间的转换与葛浩文处理喻体意象的方法上。通过分析,本文发现葛浩文对明喻与隐喻的转换,形成了译文“多明喻而少隐喻”的比喻修辞风格,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来看,他“求真为本,务实为上,务实高于求真”的译者行为,形成了译文在忠实于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整体的务实度高于求真度,从而实现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对外传播。其次,葛浩文处理喻体意象的方法有:保留喻体形象、替换喻体形象、深化和淡化喻体形象。根据译者身份和角色的理论,保留喻体形象可以理解为他译者身份下单纯的翻译行为,替换、深化或者淡化则是其扮演汉学家和本土英语读者两个社会角色影响下的译者行为。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问题、意义和总体框架。第二章是文献回顾。首先,对国内外的比喻修辞翻译,特别是对隐喻和明喻翻译的研究理论、研究问题、发展阶段、翻译方法和两者间的关系做了整体回顾。其次,介绍了译者行为批评的相关理论,包括“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和译者身份和角色的概念。第叁章和第四章为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发现译文的比喻修辞风格与原文的相反,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框架内,这一相反的风格是葛浩文译者行为下的结果,即主要为葛浩文转换明喻与隐喻的结果。为了探究明喻与隐喻转换背后的原因,第叁章首先批评分析了译文,因为无形的译者行为隐匿于有形的译文中,并由此尝试找出转换背后的原因;第四章则探讨了葛浩文翻译明喻隐喻的行为规律。同时,在译者身份与角色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扮演的社会角色如何影响着他的译者行为。第五章为结论。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研究不足,且对未来翻译研究与实践提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3-01)

陶隐宁[9](2018)在《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贝蒂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心理解码》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一部描述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电影,2003年上映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该片成功地重现了1950年美国女子学院的尊贵与典雅,并成功塑造了六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社会心理修辞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解析女主角贝蒂的修辞行为以及修辞心理,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8年01期)

巫洪亮[10](2017)在《1950年代诗集序跋的言者身份与修辞行为关系探微——以“建国十周年诗选集”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1966年中国诗坛出版了大量的诗歌选集,这些选集的序跋含纳着丰富的诗歌理念与诗美风尚的嬗变信息,也尘封着许多耐人寻味的诗坛往事和诗人隐秘的心路历程。在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建国十周年诗选集"的序跋中,编选者具有鲜明的双重言说身份,显在的身份为文化官员、"自否者"和受恩者,隐在的身份为对诗本体问题执着求索的诗人,双重身份内在规约序跋言说主体的话语修辞行为和编选者的编纂策略,映射出当代诗人复杂而多元的精神维面。(本文来源于《中国诗歌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修辞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辞学思想,可以为当代西方修辞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通过深入挖掘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修辞学思想,我们发现:以语言符号为媒介、以达成相互理解和共识为目标的人类交往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修辞行为;交往合理性本质上也是一种修辞理性;人类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以语言为媒介;交往行为体现出互动的修辞观;交往行为和修辞行为都需要类似生活世界的共享背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修辞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吴礼权.舶来品的汉语音译修辞行为及其心理[J].翻译研究与教学.2019

[2].宋平锋,邓志勇.交往行为理论与修辞:哈贝马斯的修辞学思想解读[J].外语学刊.2019

[3].李天语,张焱.影像合谋:影视视觉修辞与视知觉行为原理探究[J].北方传媒研究.2018

[4].张霜.交际对话中“拒绝”行为体现的言语修辞[J].文教资料.2018

[5].贺潇华.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行为修辞研究——以CCTV2018“六一”晚会《花开新时代》为例[J].视听.2018

[6].周领顺,高晨.葛浩文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J].译苑新谭.2018

[7].屈济荣,李异平.作为“图像行为”的表情包:符号、修辞与话语[J].编辑之友.2018

[8].高晨.葛浩文比喻修辞翻译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D].扬州大学.2018

[9].陶隐宁.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贝蒂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心理解码[J].西部广播电视.2018

[10].巫洪亮.1950年代诗集序跋的言者身份与修辞行为关系探微——以“建国十周年诗选集”为考察中心[J].中国诗歌研究.2017

论文知识图

的确定、内部语安阳师范学院着作(3)安阳师范学院着作(2)安阳师范学院着作(1).幻想主题修辞批评的基本操作方法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标签:;  ;  ;  ;  ;  ;  ;  

修辞行为论文_吴礼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