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斐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热爱记者行业,在校园里,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加入到学生记者的队伍中来,各种各样的专业背景使学生记者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欠缺,给采访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本文主要从学生记者采访时在交流沟通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入手,找到相应的对策及方法,继而提高学生记者的实际采访能力。
【关键词】学生记者交往沟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35-02
一学生记者的特点
高校学生记者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校报的专职编辑,具有一定的新闻基础、专业技能的从业人员;其二是广大的业余学生记者甚至少量的教师记者,这里指的是为高校校报撰稿的业余学生记者。学生记者大多思维敏捷,新闻嗅觉敏锐,热情度很高,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往往显得不够成熟,欠缺思想深度,大多数接受专业训练的时间相对较短,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不够充分,而且,校报的学生记者往往流动性过大,加入刚刚一两年,就面临实习就业或毕业论文设计等事务而不能继续。多数学生记者课程学习时间与校园重大事件发生时间多少有所冲突,使得新闻采写等活动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这一点是他们和专业记者的重要区别。
二学生记者在交往与沟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针对学生记者的特点,联系到学生记者在实践采访过程中,与被采访者的交往与沟通环节出现的疏漏或不到位,都会影响到正常采访活动的进行,先将主要问题列举如下:
1.提问缺乏艺术性
采访的第一环节除了准备一份充足完备的采访提纲外,剩下的自然就是开口提问,提问技巧是决定采访成功的关键。学生记者在提问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交往沟通技巧,提出的问题,首先没有逻辑、没有主题,造成被访者的思路混乱,不能很好地沟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提问过于程式化,引不起对方兴趣,自然达不到希望的结果。最后,一些学生记者没有采访礼仪,问题涉及对方隐私或避讳的话题,这些都不是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
2.角色出现混乱性
由于实践经验少,在获得采访机会之后,一般为分为两种情况:第一,被访者善于言谈,学生记者往往因双方身份地位悬殊而拘谨,不敢开口,造成被访者居主动地位;第二种情况,被访者态度冷漠,学生记者有时会显得说得太多,以自我为中心。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合适的角色定位。
3.对陌生人的抵触性
学生记者有时显得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原因之一是和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从小,家长就告诫“不要和不认识的人随便说话。”久而久之,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会变得很不习惯;原因之二是学生记者这一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记者本身是在校园环境中成长,身边多是熟悉的同学老师,从而对陌生人有了一种抵制心理,这对学生记者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
4.意志不坚定
学生记者的特点决定了采访对象大多是本校的学生或老师,采访时相对容易,一旦需要采访外校或社会上的学者或知名人士时,就会有很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记者具备一定的意志力。在实际采访中,学生记者往往约了一两次就放弃了,遇到困难就退缩,工作不能持之以恒。学生记者应磨练自己的意志力,一两次约不到也不要泄气,应多想办法,才会有成功的机会。
5.忽视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
学生记者在采访中,往往忽视了非语言符号带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在与被访者交流中,不善于从非语言符号中感受一些信息,一些重要的新闻线索可能就发现不了。语言交流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很多东西被访者可能比较谦虚不愿谈及,这时候,语言交流就显得没有力度,记者也不能得到真实客观的信息。
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1.提问要有礼有节
在提问时,首先要有一个主线,不能东一句西一句,或大量地询问跟采访主题无关的话题,鲁豫在采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政部长盖特纳时,以一部相册为主线,巧妙地将两个政治观点迥异的国家领导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次,避免程式化提问,提问应贴近被访者最擅长、最熟悉的内容,尽量简单、清楚,目的是让被访者有兴趣回答;最后,尊重对方隐私,如采访对象的收入支出、年龄、恋爱等,不宜主动询问。态度应谦和,以赢得认可,才能争取被访者的配合。
2.角色要不偏不倚
采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关系着采访信息能否最终获得,这就需要学生记者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切不可被对方引导,又不能过于放开,本末倒置。面对开朗善于言谈的采访嘉宾,要善于把话题引导到主题上来,对方一旦岔开话题夸夸其谈,可做“艺术性”地打断,面对过于沉闷的采访对象,不妨提前就把采访提纲给其过目,明确采访内容,沉默者可能肚中有话,记者要善加引导,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或兴趣点,拉近距离,得到被访者好感,使得采访顺利进行。总之,角色要不偏不倚,以学生记者为主导,引导被访者谈出主题内容,最终形成和谐人际关系。
3.交往要真心实意
记者采访就是一份需要和陌生人接触的工作,不仅因为多数情况下,采访嘉宾是陌生人,更多时候,需要大量不认识的知情人、旁观者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和信息。人民日报社一位资深记者谈了自己的看法:“和陌生人交往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的人性格外向,可能感觉没什么问题,内向的就有点烦恼了。要采访就要获得信任,得和别人沟通,所以,记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获得对方的信任。把对方当成朋友,真心实意,平等对话。”简言之,真心实意获得信任是关键。
4.工作要有始有终持之以恒
学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以一名优秀职业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遇到困难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工作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2010年4月29日晚,人民报社《环球人物》杂志主笔、资深记者刘畅在重庆大学举行讲座,讲述她采访名门之后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刘畅告诉我们,采访名门之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很多人都是拒绝媒体的,但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你认准这个目标努力做下去就会成功。她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是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的,我之所以能采访到刘爱琴是因为我琢磨她琢磨了一年!”所以,学生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定意志,在沟通没有效果的情况下,不妨用行动告诉被访者自己的诚心。
5.采访中察言观色
学生记者往往忽视了非语言符号的重要性,造成一些信息不准确或不全面,实际采访中,除了语言交流沟通外,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察言观色。比如眉毛,紧锁眉头,表示反对;眉梢上扬,表示疑惑。嘴巴也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感情。紧闭双唇,嘴角微微后缩,表示严肃或专心致志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被访者的衣着了解其生活习惯,从动作行为了解其性格,从房间布局了解其爱好等等。这些都是采访中需要了解的重要信息。另外,采访者自己也应善于利用体态语言表达情感,那样不必多说话,也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
四结束语
总之,学生记者在采访中,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缺乏社会交往锻炼,在跟被访者交流沟通上,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没有正确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导致的。学生记者在校期间,更应该注意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学会恰当说话,得体办事,多与人沟通交流。很多时候,同一个意思换一种说法,效果往往会大不一样,加强这方面实践与锻炼,为以后走上职业记者道路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汪保安.校报记者新闻采写[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李常应.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训之我见[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