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艇结构设计领域,提供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包括:下层甲板、上层甲板、支撑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船舱片体,下层甲板水平搭接在两个船舱片体之间,下层甲板沿平行于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相邻的两个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上层甲板水平通过支撑组件安装在下层甲板上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双体游艇,通过将下层甲板与船舱片体采用搭接的方式连接,可迅速拆分和安装,同时将下层甲板沿着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分段成多个可拆卸连接的下层甲板单元,并且上层甲板和支撑组件也能够快速拆分和组装,从而将整块的游艇结构拆分成各个尺寸较小的部件,从而方便游艇运输。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甲板、上层甲板、支撑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船舱片体,所述下层甲板水平搭接在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之间,所述下层甲板沿平行于所述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下层甲板上,所述上层甲板水平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层甲板的上方。
设计方案
1.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甲板、上层甲板、支撑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船舱片体,所述下层甲板水平搭接在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之间,所述下层甲板沿平行于所述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下层甲板上,所述上层甲板水平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下层甲板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上均设有定位凸起,每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安装并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甲板位于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向下凹陷并与所述船舱片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榫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螺栓均沿所述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连接桥凹陷区域的边沿设置,所述下层甲板、上层甲板以及支撑组件围成客厅功能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甲板上设置有顶棚,所述客厅功能区间内或所述上层甲板上设置有驾驶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舱片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生活功能区间,每个所述生活功能区间与所述客厅功能区间连通,并分别在所述船舱片体内的连通处设置扶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柱和玻璃幕墙,所述玻璃幕墙间隔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的内侧预设有第一铝制芯材,所述定位凸起的内侧预设有第二铝制芯材,所述第一铝制芯材与所述定位凹槽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铝制芯材与所述定位凸起一体化成型,所述定位螺栓将所述第一铝制芯材和第二铝制芯材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艇结构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
背景技术
目前,游艇的消费方向已经开始转向普通老百姓,游艇的功能也在逐渐由商务接待往生活方式转变。由此观之,游艇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未来的几年里,游艇“亲民”化必然使游艇销量大幅增加。而双体游艇有稳性好、甲板面积大、功能多样能好处深受人们青睐。
随着我国内河、湖泊等的旅游业发展,游艇的需求、特别是双体游艇的需求增长迅速,而游艇在内陆运输过程中将通过平板车运输,双体游艇由于宽度过大的问题,给内陆运输造成了很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通过将分段建造的双体游艇的各部件拆卸运输,解决了现有的双体游艇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包括:下层甲板、上层甲板、支撑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船舱片体,所述下层甲板水平搭接在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之间,所述下层甲板沿平行于所述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下层甲板上,所述上层甲板水平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
优选地,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上均设有定位凸起,每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定位凸起配合安装并通过定位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层甲板位于两个所述船舱片体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桥,所述连接桥向下凹陷并与所述船舱片体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榫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起和所述定位螺栓均沿所述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沿所述连接桥凹陷区域的边沿设置,所述下层甲板、上层甲板以及支撑组件围成客厅功能区间。
优选地,所述上层甲板上设置有顶棚,所述客厅功能区间内或所述上层甲板上设置有驾驶台。
优选地,所述船舱片体内部设置有多个生活功能区间,每个所述生活功能区间与所述客厅功能区间连通,并分别在所述船舱片体内的连通处设置扶梯。
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柱和玻璃幕墙,所述玻璃幕墙间隔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支柱之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凹槽的内侧预设有第一铝制芯材,所述定位凸起的内侧预设有第二铝制芯材,所述第一铝制芯材与所述定位凹槽一体化成型,所述第二铝制芯材与所述定位凸起一体化成型,所述定位螺栓将所述第一铝制芯材和第二铝制芯材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拆卸双体游艇,通过将下层甲板与船舱片体采用搭接的方式连接,可迅速拆分和安装,同时将下层甲板沿着平行于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分段成多个可拆卸连接的下层甲板单元,并且上层甲板和支撑组件也能够快速拆分和组装,从而将整块的游艇结构拆分成各个尺寸较小的部件,从而方便游艇的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卸双体游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卸双体游艇前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卸双体游艇的下层甲板与船舱片体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B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拆卸双体游艇的相邻下层甲板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层甲板;2、上层甲板;3、支撑组件;4、船舱片体;5、定位凸起;6-定位凹槽;7-定位螺栓;8-连接桥;9-连接螺栓;10-顶棚;11-支柱;12-玻璃幕墙;13-第一铝制芯材;14-第二铝制芯材;15-榫接槽;16-榫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卸双体游艇,包括:下层甲板1、上层甲板2、支撑组件3以及平行设置的两个船舱片体4,船舱片体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壳体结构,下层甲板1水平搭接在两个船舱片体4之间,在保证横向连接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分离和安装。下层甲板1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多个下层甲板单元沿平行于船舱片体4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依次设置,相当于每个下层甲板单元均搭接在两个船舱片体4之间,且相邻的两个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将整块下层甲板1分为多个部分,方便双体游艇结构在平板车上的装载运输。
其中,支撑组件3竖直安装在下层甲板1上,支撑组件3可采用插接的放置安装在下层甲板1上预留的安装槽内,方便拆卸和安装。上层甲板2水平固定在支撑组件3的上端,上层甲板2通过支撑组件3安装在下层甲板1的上方,支撑组件3除了用于固定支撑作用外,还具有空间划分的作用,从而形成整个游艇的客厅功能空间,并且为上层甲板2上设置休闲功能区间或者驾驶台提供平台支撑。由于上层甲板的尺寸一般较小,根据运输平板车的装载要求一般不需要分段,当然,由于上层甲板2不参与船体的总强度,可将其沿着两个船舱片体4之间的对称线将其分段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也可采用与各下层甲板单元之间相同的连接方式。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可拆卸双体游艇中,将下层甲板与船舱片体通过搭接的方式连接,可迅速拆分和安装,同时将下层甲板沿着平行于船舱片体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分段成多个可拆卸连接的下层甲板单元,同时上层甲板和支撑组件也能够快速拆分和组装,从而将整块的游艇结构拆分成各个尺寸较小的部件,从而方便游艇的运输。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下层甲板1与船舱片体4的搭接安装,在两个船舱片体4上分别设有定位凸起5,由于下层甲板1分段成多个下层甲板单元,因而每个下层甲板单元的两侧均分别设有与定位凸起5对应的定位凹槽6,定位凹槽6与定位凸起5配合安装。其中,定位凸起5和定位螺栓7均沿船舱片体4的船头至船尾的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下层甲板1与船舱片体4之间的连接是整个游艇结构连接的重要部分,因为其连接强度关系到该双体游艇的横向总强度,如果连接不牢固,可能在风浪中导致双体游艇解体。因此,在定位凹槽6与定位凸起5配合安装的位置加装定位螺栓7,通过定位螺栓7加强各下层甲板单元与船舱片体4的连接强度。
其中,玻璃钢是建造中小型游艇常用的材料,本设计中的可拆解双体游艇也采用玻璃钢材质,即涉及到玻璃钢的机械连接问题。玻璃钢即复合材料,由于过多的定位螺栓孔会增加复合材料中纤维材料被贯穿,导致材料断裂,所以采用单排定位螺栓的固定方式。使用夹芯板增加强度防止破坏的措施效果最为明显,其具体是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将铝制芯材放入复合材料分段的连接处,将其整体制作成型。使铝板和复合材料融为一体,加强连接处的强度,防止连接处因螺栓和螺母的局部应力集中而断裂。
具体地,定位凹槽6的内侧预设有第一铝制芯材13,定位凸起5的内侧预设有第二铝制芯材14,在下层甲板单元制作时将第一铝制芯材13与定位凹槽6一体化成型,在船舱片体4制作时将第二铝制芯材14与定位凸起5一体化成型。最后,通过在第一铝制芯材13、定位凹槽6、定位凸起5以及第二铝制芯材14上开设螺纹孔,通过定位螺栓7将第一铝制芯材13和第二铝制芯材14固定连接,从而实现下层甲板单元与船舱片体4的定位配合位置的稳固连接。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下层甲板1位于两个船舱片体4之间的部分即为连接桥8,连接桥8分布在各下层甲板单元上,连接桥8支撑起双体游艇的横向总强度,连接桥8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凹陷区域。具体地,正常双体游艇中部连接桥8的高度都比船舱片体4的甲板高度低,为了保证片体内住舱的高度,将下层甲板1设计为凹型甲板,即中间的连接桥低,两边的甲板高的形式。连接桥8与船舱片体4之间采用连接螺栓9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整个游艇的结构稳定性。同样地,参考定位凸起5与定位凹槽6之间的连接,在连接桥8内侧可预先内置第一铝制芯材13,在船舱片体4内侧预先内置第二铝制芯材14,从而加强连接螺栓9对连接桥8与船舱片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
其中,支撑组件3沿连接桥8的凹陷区域的边沿设置,支撑组件3具体包括支柱11和玻璃幕墙12,玻璃幕墙12间隔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支柱11之间,玻璃幕墙12可提供良好的视野,游客可全方位的环顾游艇四周的景色。因此,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实现对上层甲板2起支撑作用的同时而不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和驾驶视线。通过下层甲板1的连接桥8、上层甲板2以及支撑组件3围成游艇的客厅功能区间,客厅功能区域的连接桥8可以向船舱片体的一侧外扩,进一步增大活动空间。上层甲板2上设置有顶棚10,从而形成一个露天休息平台,在客厅功能区间内或上层甲板2上设置驾驶台,即可使用客厅或者上层甲板的驾驶台对游艇进行操纵,可灵活选择设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相邻的两个下层甲板单元之间为榫接,通过榫接可以快速安装和拆卸。具体地,下层甲板单元跨于两船舱片体4之上,主要支撑双体游艇的横向结构,纵向上的强度主要由片体分段支撑,因此,下层甲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仅采用类似木工中的榫接即可,其主要作用是限制下层甲板1的竖向位置,便于下层甲板1的对齐和使地板平行,增加地板平整度。相邻的两个下层甲板单元中,其中一个在断面设置榫接槽15,另一个在断面设置榫接头16,通过榫接头16与榫接槽15的配合连接实现各下层甲板单元之间的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下层甲板单元。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每个船舱片体4的内部均设置有多个生活功能区间,生活功能区间用于乘客的休息和生活,包括卧室、厨房以及卫生间等,且各生活功能区间与客厅功能区间连通,并分别在船舱片体4内的连通处设置扶梯,通过扶梯即可到达客厅功能区域。
在上述实施例中,双体游艇结构的型深主要根据造型和布置方面考虑,结合游艇的干舷方面确定。根据船舱片体内的人体工程学的高度船舱片体4至少需要2m的高度,船舱片体4内的地板以下需要设置淡水舱、燃油舱和污水厂并且需要保证地板的面积,地板高度设置1.2m。由于甲板与片体之间需设计成可拆解的,即还需要加上甲板的厚度,把片体的型深设计为3.5m。根据母型船的吃水为1.19m,型深3.5m满足干舷要求。根据该双体游艇的功能定位,需要容纳5-8个人,和其需要考虑陆路运输的问题,船宽不能太小。
参考母型船的尺寸和船级社的规范,双体游艇的主尺度确定为船长L为18m,船宽B为10m。为了使片体内舱室使用空间尽可能的大,片体的宽度应尽可能的大。为了保证片体内地板的面积,在地板高度1.2m处的宽度应大于卧室内床的长度2m,一般的最大宽度出现在船中甲板处,应比1.2m高度处大一些。但为了满足陆路运输平板车的宽度限制,片体宽度应不超过3m。即将片体宽度设计为3m,连接桥宽度b为4m。由于母型船连接桥长度l不满足我国船级社规定l\/L≥0.8,因此把连接桥长度l设置为14.5m。
该设计的初衷在于解决双体游艇陆路运输的问题,经查阅资料,平板车宽度为2.8米,理论上可承载宽度不超过3米。设计船舱片体4的宽度为3米,满足平板车运输要求,考虑到船体总纵强度且船舱片体4在部分在水中,有水密性要求,将船舱片体4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分段。两个船舱片体4之间靠连接桥8,即下层甲板1的凹陷区域连接。整个长度14.5米、宽度10米的下层甲板1为一个分段不满足平板车运输要求,为了满足船体横向的总强度,把下层甲板1沿长度方向分段。由于下层甲板1为一个箱型结构,厚度为30厘米,其上的支柱11和玻璃幕墙12在运输时可拆卸下来,使下层甲板1在平板车运输中可倾斜运输,即宽度可超过3米。为了避开重要结构,把下层甲板沿平行于船舱片体4的船头至船尾方向依次划分为4米、3.2米、3.5米、3.8米的4个下层甲板单元。本实施例中,上层甲板长度为12.5米,宽度为7.2米,整体运输宽度过大,由于上层甲板2基本不参与船体的总强度,可将此甲板从中线对称分为12.5米长和3.6米宽的两个分段,从而方便平板车的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6271.X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2(厦门)
授权编号:CN209667303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3B 1/12
专利分类号:B63B1/12;B63B7/00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集美大学
第一申请人:集美大学
申请人地址: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银江路185号
发明人:朱兆一;李晓文;陈清林;蔡应强
第一发明人:朱兆一
当前权利人:集美大学
代理人:李良
代理机构:44395
代理机构编号: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4439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