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十九大以来我国出台的190项科技人才政策为研究样本,从“颁布主体”“地区分布”“颁布时间”“政策类别”和“战略立足点”5个角度分析国家及各省市科技人才政策,总结凝练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广东省人才工作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十九大;科技人才政策;政策文本分析;对策建议
1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党的十九大更是把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明确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并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七大战略的核心支撑。
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拥有绝对的目标。它是通过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依据,进行的编写策划。可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帮助性作用。符合一个企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国内外学者对支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1]。其中以Rothwell等[2,15]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们根据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影响的层次,将其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三类,供给面政策包括人才培养、信息支持、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需求面政策包括政府采购、外包、贸易管制等,环境面政策包括财税金融、法规管制、公共服务、专利保护等。常静[3]从供需角度将人才创新政策划分为供给促进政策和需求激励政策两类。目前学术界[4-8]大多采用“政策年度”“政策数量”“适用对象”“政策类别”“发文主体”和“政策文种”等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部分学者[9-11]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提炼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特征,并通过构建“广度-深度”二维矩阵探究政策主体的协同演变路径。刘新民等[12]通过构建人才政策对创业企业迁徙决策的影响作用模型,实证研究各类人才政策对创业企业迁徙决策的影响。
由此可见,国内外关于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已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13-14],但现有文献大多是基于政策年度、政策主体进行的简单分析,鲜有较全面地分析某一政策颁布密集时期我国科技人才政策的特征。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人才政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横向、纵向分析,根据各地人才存量现状分析其人才政策战略立足点,并最终归纳总结当前我国“人才争夺战”的新趋势,从而提出广东省人才工作的策略选择。
2研究样本与分析框架
2.1 研究样本
本文以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中央及地方针对科技人才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颁发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条例、办法和措施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政府网站、回溯(关联)检索和公开出版物3种渠道,本研究共收集了190项典型科技人才政策。
2.2 分析框架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人才政策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颁布主体”“地区分布”“颁布时间”“政策类别”和“战略立足点”5个角度构建了系统的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框架,各政策维度内涵具体见表1。
表1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维度及其内涵
政策维度内涵颁布主体通过分析科技人才政策涉及的颁布主体,剖析各部门参与科技人才发展的程度地区分布通过横向比较十九大以来我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各省市科技人才政策颁布情况,分析各省市吸引人才的积极性颁布时间通过纵向比较十九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颁布情况,明确各省市加入“人才争夺战”的时间节点政策类别将科技人才政策分为引进培养类、评价激励类、环境营造类政策三类,深入了解各类政策分布情况战略立足点通过各省市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分析,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深入剖析各地引才战略目标
3十九大以来科技人才新政文本分析
3.1 颁布主体
各级城市在人才引进过程中立足点、侧重点不同,但各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根据自身定位探索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
十九大以来,参与科技人才政策制定的单位及部门达25个,涉及范围较广,发文主体层次丰富,既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同时还包括国家各部委,如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构筑了立体完善的科技人才政策发文主体体系。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科技人才政策11项,各部委颁布科技人才政策15项。各部委中科技部参与制定的政策最多,达8项,占总数的53%;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次之,参与制定政策数量占比分别为33%、20%。从作为牵头单位颁布科技人才政策的情况看,以科技部牵头颁布的政策最多,具体如表2所示。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人力资源层次丰富,出于控制人口规模、疏解非核心功能的考虑,户籍引进尚有较高门槛,其求贤若渴的目标主要集中在高端人才上,且有较明确的领域方向。北京市2018年2月出台的《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着眼“四个中心”建设,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拘一格引人才。凡符合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并达到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人才、金融管理人才、教育卫生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引进北京。上海2018年3月出台的“人才高峰工程”,主要瞄准宇宙起源与天体观测、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等13个重点领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进入精准引才阶段。
表2党的十九大以来科技人才政策颁布主体情况
颁布主体科技人才政策数量/个颁布主体科技人才政策数量/个中央文件11个中共中央1(1)国务院5(4)中共中央办公厅4(4)国务院办公厅6(2)部门文件15个中共中央组织部1(1)科学技术部8(7)财政部5(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0)教育部2(1)共青团中央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1(1)工业和信息化部1(1)国防科技工业局1(0)国家外国专家局1(1)外交部1(0)公安部1(0)国家税务总局2(1)全国工商联1(0)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1(1)教育部办公厅1(0)科技部办公厅1(0)财政部办公厅1(0)国资委办公厅1(0)中科院办公厅1(0)国防科工局综合司1(0)省市文件164个
注:括号中为颁布主体为牵头单位颁布科技人才政策的数量
从政策文本角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的科技人才政策的落脚点表现出三方面突出特征: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中办国办先后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入推进“三评”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精简人才“帽子”,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此外,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工信部等部委也于十九大后出台相关政策,改革职称评审、优化机构绩效评价、完善奖励制度。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及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2017年底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和人才培养,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初,为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三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2017年11月国家外专局牵头印发《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办法》,2018年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指引,2018年2月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2018年5月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于2018年6月颁布《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为外资利用、民企发展、人才签证、港澳参与财政科研项目营造开放的环境。
3.2 地区分布
李莉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许峰请她去看起来特高档的餐厅吃饭,她第一次跟着许峰坐上了奔驰,许峰给她订了豪华的酒店套房,她想开个玩笑顺便问许峰这是真赚钱了,对她这么大方。还没开口,许峰先说了话:“李莉,我有件事骗了你,就是,我家还是很有钱的,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想自己闯荡,和家里闹得很僵,只是最后我还是一败涂地,你走后,是父亲帮助了我。”
表3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省市出台人才新政数量
地区人才新政数量/项比例/%地区人才新政数量/项比例/%东北地区148.54华南地区1911.59黑龙江21.22广东127.32吉林42.44广西10.61辽宁84.88海南53.05
表1(续)
地区人才新政数量/项比例/%地区人才新政数量/项比例/%华北地区3320.12香港10.61北京74.27华中地区169.76河北137.93河南53.05内蒙74.27湖北42.44山西10.61湖南74.27天津53.05西北地区1710.37华东地区5734.76甘肃21.22安徽53.05宁夏53.05福建21.22青海42.44江苏95.49陕西63.66江西74.27西南地区84.88山东2213.41贵州10.61上海53.05四川31.83浙江74.27云南31.83重庆10.61
表4党的十九大以来出台人才新政地区分布
地区代表城市华北地区北京、天津、张家口、秦皇岛、石家庄、唐山、衡水、保定、邯郸、太原、呼和浩特华东地区上海、南京、无锡、徐州、杭州、宁波、绍兴、台州、菏泽、枣庄、淄博、济南、青岛、潍坊、泰安、临沂、芜湖、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新余华南地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湛江、清远、韶关、三亚、香港华中地区郑州、益阳、湘潭、衡阳东北地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西北地区银川、西宁、西安西南地区贵阳、成都、重庆
3.3 颁布时间
十九大以来,短短一年间,全国57个城市颁布了80余项人才新政。从纵向趋势上看,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各城市人才新政颁布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4月、5月人才新政颁布数量强势陡增,全国各城市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见图1)。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司特有的信息体系平台,在工作中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还能提升传递的速度。有了专门的管理信息平台,庞大复杂的数据信息都可以存储在网络上。不仅解决了信息储存空间不足的问题,也方便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深层探索,使得数据处理变得更方便快捷。
图1党的十九大以来不同城市出台人才新政的时间分布
5月之后人才新政颁布数量逆势下降。从横向趋势上看,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是新一轮“人才争夺战”的主力。进入2018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被迫出手,重磅推出各自人才新政,开始争夺目标人群。2018年4月—2018年5月,各地人才新政频频出台,其中以天津、青岛、郑州、西安、大连等新一线城市以及河北、山东、广东、浙江的二、三线城市为主。
3.4 政策类别
十九大以来,各省市人才新政可大致分为引进培养类、评价激励类、环境营造类政策,三类政策的数量分别为100项、29项和35项。从横向上看,人才引进培养类的政策远远高于其他两类,占总数的61%,各线城市通过放开落户限制、给予高额项目经费、住房补贴等措施,大力引进培养人才,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人才评价激励类政策较少,仅占总数的18%,其中多数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上海、江苏、安徽、海南、湖北、陕西、内蒙等多地均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8年中办国办先后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全面推进评价机制改革。为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湖北于2018年4月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重庆于2018年5月出台《科研机构绩效激励引导专项实施细则》,辽宁于2018年6月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环境营造类政策占总数21%,内容涵盖积极利用外资、建设双创示范基地、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等,多举措营造创新创业人才良好环境。
3.5 战略立足点
Differentiating Navigable and Substandard Inland Waterways with C2R Model
新动能具有动态演进的特征,需求端和供给端都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经济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但是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3]。新旧动能共同构成新常态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力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当经历一定的阶段,新动能仍会变成旧动能。因此,必须在能源利用、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模式、资源约束、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持续创新。
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立足点在于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围绕国际人才“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融得进”,重磅推出“中关村人才新政20条”,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引才。近年来,上海在“人才新政20条”的基础上,升级发布“人才新政30条”,2018年3月出台《加快实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动方案》,层层递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西安、南京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有一定的人才储备基础,但高层次人才资源相对不足,人才战略立足点在于优化城市人口结构,西安制定“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战略目标,南京提出“每年吸引20万以上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见表5)。二三线城市由于城市吸引力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基础薄弱,战略立足点在于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填补人才缺口,如合肥提出“5年吸引100万大学生在肥就业创业”战略目标,南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未来5年累计引进约63万名各类人才。
表5部分城市引进人才资源战略目标
典型城市引才战略目标长沙未来5年累计引进约120万名各层次人才武汉5年内吸引100万大学生西安5年投入38亿元,引才育才100万名左右南京每年吸引20万以上大学生在宁就业创业青岛5年集聚百万优秀人才郑州每年引进约20万名毕业生留郑来郑创新创业石家庄引进百名高精尖人才、千名产业急需人才、万名青年储备人才合肥5年吸引100万大学生在肥就业创业海南到2020年引进20万各类人才,到2025年实现“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沈阳未来5年,吸引储备70万名大学毕业生在沈就业创业,及万名高精尖人才长春5年内引进1万名各类人才南昌未来5年累计引进约63万名各类人才新余5年内吸引留住5万名大学毕业生
4当前我国“人才争夺战”的新趋势
如果要给眼下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抢人大战”找一个开端的话,非深圳莫属。早在2016年,深圳就开一线城市之先河,大幅度降低落户门槛,并以人才补贴、人才公寓等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招揽全国大学生。随后2017年,大多数省会城市紧跟步伐,武汉、长沙、成都、西安等接连参战。
党的十九大之后,二、三线城市紧跟省会城市的步伐,以“可落户、送房子、给补贴、好发展”等优厚政策为亮点,吹响了我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的号角。就连一向“高冷”的北京、上海、天津也架不住省会城市的“虎口夺食”,悄悄地加入了这场“战争”。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的人才竞争相比,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各省市出台的政策体现出了新的趋势与特点。
4.1 精准定位,以更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填补人才缺口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进程中存在的基础科学薄弱、机制急功近利两大短板,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各省市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系列科技人才新政。本节只分析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制定的科技人才政策,省市制定的政策将在后文中详细展开。
留学生的职业技能课教学有两种方式:单独列班或混班。在留学生入学之初,汉语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职业技能基础课(如《计算机基础》)选择单独列表,采用英文教学,给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职业技能核心课的教学过程,根据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独列班或者混班教学,建议采用混班,开展双语教学。通过混班教学,可以有效加强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节省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和汉语水平。
与此不同的是,西安、天津、成都、杭州、郑州、南京、青岛等新一线城市一改以往将人才引进的关注点只聚焦在院士、“长江学者”等顶级人才的做法,将目标更多地转向普通应届本科生、研究生,实施落户“零门槛”政策。西安市公安局于2018年3月22日推出“仅凭学生证和身份证可在线落户西安”的新举措。当日,西安共落户人口8 050人,3天内抢到了1.5万人。天津近日推出的“河海英才”行动计划,更大力度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全日制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型人才在天津落户,本科一般不超过40周岁,硕士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受年龄限制,堪称直辖市“史上最低落户门槛”。
我国当前正处于人口的“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除北京、上海、深圳等人才聚集地外,其他城市无一例外地都感受到了人才缺失的压力。新一线城市通过优厚的落户及购房等政策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人才,填补人才缺口。
4.2 补齐短板,以更长远的战略视角做大“潜人才”蓄水池
新出台的人才新政围绕落户政策、项目经费、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给予多维补贴。多数城市放开了人才的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先落户后就业”成为了落户政策关键词。项目经费配套千万几乎成为“标配”,唐山、青岛、杭州、佛山、衡阳等市最高给予顶尖人才及团队项目1亿元综合资助,南京、宁波更是提出了对顶尖人才及其领导的团队项目,项目经费资助额上不封顶。为切实解决人才住房难问题,各市通过首套自住用房不限购、外籍人才享受公积金市民待遇、提供共有产权房、直接给予购房补贴或租房补贴等方式,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顶尖人才最高可获500万元购房补贴,普通人才也可获1万~20万元购房补贴或每年0.6万~2万元租房补贴。除此之外,部分城市更是给予人才高额生活补贴,淄博按3年内每月4 000元的标准给博士发放补贴,多数城市本科生也可享受500~1 000元的生活补贴。
2018年4月,石家庄人才新政16条围绕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实施万名产业青年人才储备计划,明确提出引进现代产业优秀青年人才10 000名的目标。淄博人才新政23条加快推进基础性人才集聚工程,每年选择200个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5万元创业资金扶持,对5年内项目运行良好,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再给予最高50万元重点支持。
华东地区表现出了对人才的强烈渴求,占全国新出台人才政策的1/3以上(见表3),其中山东省表现最为亮眼,省级层面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的若干举措》等指导性文件,山东省8地市全面吹响了人才“集结号”(见表4)。其次,华北地区也有不俗的表现,新出台政策约占全国1/5(见表3),2018年2月北京出台《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的若干措施》,着眼“四个中心”建设,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拘一格引人才;2018年5月天津发布“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改革落户制度;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邯郸等7市纷纷出台人才新政(见表4),加快人才创新发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强新形势下外国人才引进等。再者,广东省各线城市均在人才引进集聚上发力,其中珠海推出含金量满满的人才新政招揽四方英才。2018年5月,香港也加入“抢人大战”,推出一项为期3年的“科技人才入境计划”,为人才引进拆墙松绑,填补人才短缺的同时兼顾培育香港人才。
“潜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具有放手一搏的拼劲与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具有可塑性与可调配性,地方政府通过极具诱惑力的政策吸引“潜人才”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再通过相关的政策支持鼓励其创新创业,对其进行灵活的开发,将“潜人才”逐步培养成为与城市定位及发展方向契合度较高的“显人才”。
4.3 强化弱项,以更积极的人才培养政策做实做强高技能人才塔基
以往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存在政策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各地政府并未按需引进,一味追求高精尖人才,缺少针对性与区分度,因此我们不免听到人才引进互挖墙脚的事例,甚至本土人才也会叫屈:凭啥外来的人才好念经?
这一现象在这一轮人才新政中有所改观,在引进高精尖人才的同时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培养。2018年5月,枣庄人才新政18条提出实施“鲁班传人计划”,认定一批“名师”,量化“带徒”任务,按任务完成情况最高给予“名师”10万元奖励。天津“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更是将高技能人才提升到与高层次人才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引进方面,对引进的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中华技能大赛获奖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资助;在培养方面,每年选派100名高级技师赴境内外研修,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经费资助,每年选拔1 000名技能名师,按照每带培养1名学徒每年4 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由此可见,各地政府已经逐渐意识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培养过程中对专业技能有了更加细化的规定,开始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4.4 多维补贴,以更有效的人才保障政策实现筑巢引凤
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各地政府一改以往只关注已在各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显人才”,追求短期内获得成效的作风,转而给予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储备人才”“青年人才”等“潜人才”更多的关注,充分体现了长远留才的诚意与决心。
5广东省人才工作的策略选择
人才工作须与时俱进,不改革就落后,不创新就落伍,我省人才工作面临巨大压力,也面临重大机遇。面对中心城市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面对人才政策和投入比拼的白热化,我省必须重视和把握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新特点、新规律,在接下来的人才工作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才竞争策略,区别人才必争领域与不争领域,超前布局,提高引才聚才质量,以质取胜。
一是差异化人才引进策略,不断增强人才的“向往感”。各地人才政策的制定必须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粤东西北等落后地区尽量采取错位人才政策,利用现有的资源吸引最需要的人才;对于广深等暂时处于领先地位的区域,不过分迷恋“塔尖”人才,而应着重构建符合人才发展规律的金字塔式人才结构,既打造金字塔顶端人才队伍,又大量培养支撑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各地市应在制定重点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定期发布人才需求目录上下大功夫,按需引进当地所需人才,加快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强化“珠江人才计划”高端引领作用的同时,优化提升“扬帆计划”,鼓励支持粤东西北地区紧密结合自身功能定位和产业需求延揽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选择 F 检验,计数资料[n(%)]选择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是滴灌式人才培养策略,不断提高人才的“成才率”。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基本科研经费制度”,给予基础研究人才长期稳定支持,精准培养一批领军人才,起到培养一个带动一批的效果。加强优秀青年人才国际化培养,用实用好博士博士后基金,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科研环境。人才培养要把握规律性、突出系统性、注重时效性,提高人才的“成才率”,形成一个结构优化、衔接配套的“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
三是多元化人才评价策略,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积极推行分类评价,适当延长基础研究人才与青年人才评价考核周期。优化整合省内各级科技领域人才计划,精简人才“帽子”,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成果收益的制度,建立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红利。进一步下放收入分配自主权和科研自主权,让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要义,切实做到用字当头,不断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
四是全方位人才保障策略,营造高黏性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一流创业投资体系,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人才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加快出台落实“人才优粤卡”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人才心无旁骛“安营扎寨”。逐渐将人才工作的重点从“待遇引人”的眼前之便,转移到“环境留人”的长远之利。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茶园泼了化学水他工厂不赔能脱身。谈到后来还不是松了口。不赔可以啊,你把那些泼出去的污水收回去。
试验主要研究不同的发酵时间(0、12、16、24、32、40、48 h),固态培养基组成[仔猪配合饲料∶水=(80∶20)、(70∶30)、(60∶40)、(50∶50)],发酵温度(25、28、30、32、35 ℃)及接种量(3%、5%、10%、15%、20%)对发酵产品蛋白的影响,其它因素还有培养基的种类(551H与552H),并进行7×2(发酵时间)、4×2(固态培养基组成)、5×2(发酵温度)及5×2(接种量)试验设计,每组试验均重复3次。
五是开放式人才协同策略,促进湾区人才流动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探索实施联合引才计划,以香港作为引才平台吸纳海外高端人才来粤创新创业。以更加柔性的方式集聚一批港澳及海外人才,聚焦理论前沿、技术前沿和产业创新前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施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支持一批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去香港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博士后研究、学术交流、访问进修、合作研究等。
参考文献:
[1]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基于创新过程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2):92-98.
[2]ROTHWELL R, ZEGVELD W.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1990s[M]. London: Frances Printer, 1981.
[3]常静. 重视“需求侧”创新政策,完善新时期创新政策体系[J].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22):31-34.
[4]盛亚, 于卓灵. 科技人才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基于浙江省“九五”到“十二五”的政策文本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6):125.131.
[5]李燕萍, 史瑶, 毛雁滨. 湖北省科技人才政策构成与发展:基于2001—2015年政策文件的计量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16, 29(24):6-9.
[6]熊勇清, 侯玲玲.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变迁及特征分析:政策文本计量分析视角[J]. 软科学, 2013(5):33-34.
[7]李明. 新时期中国科技人才政策评析[D]. 沈阳:东北大学, 2008.
[8]THE U.S.A GENERAL ACCOUNTABILITY OFFICE. Content analysis: a methodology for structuring and analysis written material[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9.
[9]徐倪妮, 郭俊华. 中国科技人才政策主体协同演变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10):163-173.
[10]朱桂龙, 程强. 我国产学研成果转化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7):40-48.
[11]刘凤朝, 徐茜. 中国科技政策主体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12, 30(2):241-248+174.
[12]刘新民, 张亚男, 范柳等. 创业政策对创业企业迁徙决策的影响分析[J]. 软科学, 2018, 32(9):39-42.
[13]刘波, 李萌, 李晓轩. 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回顾[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1):3-7.
[14]刘忠艳, 赵永乐, 王斌. 1978—2017年中国科技人才政策变迁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2):140-148.
[15]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4):178-185.
TrendAnalysisofChineseScienceandTechnologyTalentPolicySincethe19thCPCNationalCongressandItsEnlightenmenttoGuangdong
Su Rong, Liu Zuojing, Su Fan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Center, Guangzhou 510033, China)
Abstract:Taking 19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policies issued since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as research sample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policies from five perspectives of “promulgator”, “regional distribution”, “promulgation time”, “policy category” and “strategic foothold”, and summarizes and condenses the new trend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policies. It also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talent work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words: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policy; policy texts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C964;C961.9;C9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9)20-0129-06
收稿日期:2018-12-09,修回日期:2019-03-25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精准化科技招商引智模式与政策研究”(2019B070714007);“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支撑与科技人才政策研究”(2018B070713009);软科学自由申请项目“粤东西北人才工程实施绩效评估——基于广东省’扬帆计划’的实证研究”(2018A070712026)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9.20.018
作者简介:苏榕(1991—),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才战略研究;刘佐菁(1982—),女,广东陆丰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与人才战略;苏帆(1988—),女,湖北襄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政策研究。
标签:人才论文; 政策论文; 科技人才论文; 新政论文; 城市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19年第20期论文;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精准化科技招商引智模式与政策研究”(2019B070714007) “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支撑与科技人才政策研究”(2018B070713009) 软科学自由申请项目“粤东西北人才工程实施绩效评估——基于广东省’扬帆计划’的实证研究”(2018A070712026)论文;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