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论文_卢蕊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组化染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免疫,切片,染液,肿瘤,细胞,涂片,沉渣。

免疫组化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卢蕊[1](2019)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RSK4、p53蛋白的临床病理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P90核糖体S6激酶4(RSK4)、p53蛋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某院于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病理标本80例为研究组,同期收集80例结肠癌癌旁组织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RSK4、p5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研究组RSK4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SK4蛋白阳性组中TNM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比例高于RSK4蛋白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组浸润深度T3+T4、TNM分期Ⅲ期、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p53蛋白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上调,RSK4蛋白表达下降,两者可能参与结直肠癌发生、进展,RSK4、p53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潜在的诊断、预后评估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张云霞,吴红芳[2](2019)在《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76例胸腔积液病例,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块切片和常规细胞涂片,结合免疫组化法进行病理检测。对比不同标本处理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分析目标抗原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常规细胞涂片组的检出率为65.79%,细胞块切片组检出率为100%,前者不能确定的病情程度占比明显较高,P<0.05;原发性间皮瘤疾病的WT-1、 CK5/6、Calretinin、 Desmin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TTF-1、MOC-31、CD51、CK7、 CEA、BerEP4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而在转移性癌检查中,各种蛋白阳性表达率的规律与之刚好相反。结论:胸腔积液标本经细胞块切片处理后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这一临床病理检查方法能有效检查出癌变病发类型及其病变程度,在临床上是值得肯定的临床病理检查方式之一。(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雷文珍[3](2019)在《免疫组化染色法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该院治疗的2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基因检测法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抑癌基因KAI1的表达情况,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KAI1表达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正常组织、癌旁组织、癌组织抑癌基因KAI1表达分布占比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9-9检出率及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是肿瘤患者可选的重要检查,能检出患者抑癌基因的异常与否,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等是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19期)

李悦,于秀文[4](2019)在《乳腺癌中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判定Ki-67增殖指数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中精确计算Ki-67增殖指数的方法。方法应用Ki-67与CK(广)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与免疫组化单染法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细胞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构清晰,易于观察,与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相比,Ki-67比值"1+"增高,"3+"减少,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对于Ki-67比值的判断优于单染法,为乳腺癌预后评估和指导辅助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9期)

安智,郑娜,雒华[5](2019)在《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膜性肾病诊断影响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膜性肾病诊断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2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入特发性膜性肾病组(A组)与非特发性膜性肾病组(B组),每组各61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员20例为健康组(C组)。3组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肾组织PLA2R抗原,并进一步确定PLA2R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膜性肾病诊断的影响价值。结果 A、B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24 h尿蛋白、血尿酸、血尿素氮、PLA2R抗体滴度均高于C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A组的PLA2R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3.9%(49/61),显着高于B组的3.3%(2/61)、C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性肾病患者发病进程中相关肾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异常,肾组织及血液中的PLA2R检测表达水平较高,可有效帮助临床医师诊断膜性肾病的疾病进展,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王璇,吴楠,章如松,魏雪,杨万锐[6](2019)在《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固定条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液及固定时间对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寻找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固定条件。方法收集新鲜送检的乳腺、肺、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共15例,冷冻切片后分别置于4种不同固定液(冷丙酮、95%乙醇、4%中性甲醛液、AAF液)中固定5 min和2 h,并对经4%中性甲醛液和AAF液固定的各2张切片进行热修复,根据组织含有的特定抗原进行相应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采用4种不同固定液固定冷冻切片,均可满足快速病理诊断的需要,但染色细节存在差异;从5个方面综合分析,AAF液的染色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其次为95%乙醇、4%中性甲醛、冷丙酮;就阳性强度而言,冷丙酮最强,其次为AAF液、4%中性甲醛、95%乙醇;冷冻切片固定5 min和2 h,除固定2 h阳性强度略强于固定5 min外,其他方面均无明显差异;4%中性甲醛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组织脱片破损严重,组织结构不清晰,但细胞恢复正常大小;AAF液固定的切片经热修复后与未修复相比有轻微脱片,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冷冻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AF液的固定效果优于其他3种固定液;采用AAF液对冷冻切片固定5 min且不修复,整体操作时间短、染色效果好,是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非常理想的固定条件。(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敏,陈沛杰,陈耿标[7](2019)在《Gimesa染液应用于含黑色素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现代病理诊断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常规HE染色无法区分或较难辨别的情况下,为病理肿瘤的鉴别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但在一些病理组织标本中含有与免疫组化阳性颗粒相近的色素,如黑色素。黑色素沉积若大量的存在会不同程度地遮盖组织细胞的结构与形态,特别是免疫组化染色时易与DAB显色的阳性颗粒相互干扰,难以区分,以致影响判读。这就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区分黑色素与DAB显色的阳性颗粒。除了传统中比较常用的高锰酸(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大兵,刘绍忠,张春玲[8](2019)在《免疫组化染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病理日常诊断中最常遇到的甲状腺病变之一,典型病变依据其光镜下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很容易做出病理诊断,但一些甲状腺良性病变(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桥本甲状腺炎)其组织形态有时亦可呈乳头状或假乳头状增生,以至于与PTC不易鉴别。一些PTC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等侵袭性行为,这就需要借助必要的免疫组化染色加以诊断和鉴别,甚至早期可以借助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的免疫组化标记物染色来判断预后。现就近年来文献报道较多的免疫组化标记物加以综述,希望给临床病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3期)

张淦梅[9](2019)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检测阳性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在肿瘤病理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效果以及检测阳性率评价。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纳的76名肿瘤患者,通过活检穿刺诊断措施采集其病变组织,在通过特殊染色诊断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诊断方法对其进行相应的诊断,分析其检测阳性率差异。结果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的阳性率要大大高于实施单一的特殊染色诊断阳性率以及单一的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的阳性率(P<0.05)。结论在肿瘤病理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够大大提高临床阳性率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苹[10](2019)在《体液细胞沉渣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确诊中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体液细胞沉渣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确诊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150例患者体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于2h内完成检验,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验,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检验诊断准确率显着高于HE染色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验体液细胞沉渣涂片检查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4期)

免疫组化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诊断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76例胸腔积液病例,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块切片和常规细胞涂片,结合免疫组化法进行病理检测。对比不同标本处理方式的阳性检出率,分析目标抗原蛋白阳性表达率。结果:常规细胞涂片组的检出率为65.79%,细胞块切片组检出率为100%,前者不能确定的病情程度占比明显较高,P<0.05;原发性间皮瘤疾病的WT-1、 CK5/6、Calretinin、 Desmin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而TTF-1、MOC-31、CD51、CK7、 CEA、BerEP4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低;而在转移性癌检查中,各种蛋白阳性表达率的规律与之刚好相反。结论:胸腔积液标本经细胞块切片处理后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这一临床病理检查方法能有效检查出癌变病发类型及其病变程度,在临床上是值得肯定的临床病理检查方式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1].卢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RSK4、p53蛋白的临床病理意义[J].中国处方药.2019

[2].张云霞,吴红芳.细胞块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在胸腔积液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3].雷文珍.免疫组化染色法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4].李悦,于秀文.乳腺癌中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判定Ki-67增殖指数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5].安智,郑娜,雒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对膜性肾病诊断影响价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9

[6].王璇,吴楠,章如松,魏雪,杨万锐.冷冻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最佳固定条件探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7].杨敏,陈沛杰,陈耿标.Gimesa染液应用于含黑色素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探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8].周大兵,刘绍忠,张春玲.免疫组化染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9].张淦梅.肿瘤病理诊断中特殊染色联合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检测阳性率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

[10].王苹.体液细胞沉渣涂片免疫组化染色在临床确诊中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在黏膜组织中的弱阳性表达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典型表达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MP-2染色(×400)各组大鼠心肌组织MMP-9染色(×400)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染色(×400)各组大鼠心肌组织TIMP-1染色(×400)

标签:;  ;  ;  ;  ;  ;  ;  

免疫组化染色论文_卢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