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刘育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以及电子元件;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以及一扣合件,其中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该扣合件可拆卸地夹持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的一侧;该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一壳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组装步骤简单方便,具有较低的组装错误率与较高的组装效率而得以缩短组装工时,较低的制造成本,有助于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使得电子装置更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薄型化的趋势,使用者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更换不同颜色或样式的扣合件,以使电子装置更符合使用者的个人特色,从而增加额外商业附加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以及一扣合件,其中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该扣合件可拆卸地夹持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的一侧;以及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之间。

设计方案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以及一扣合件,其中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该扣合件可拆卸地夹持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的一侧;以及

一电子元件,该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彼此相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各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一壳件组装部,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侧具有一第二壳件组装部,该第一壳件组装部与该第二壳件组装部直接或间接地可拆卸地相连接,该扣合件可拆卸地夹持至少部分的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件具有一外表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该外表面背向该第一壳件,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位于该外表面,该扣合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卡扣于该第二壳件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突设于该第二壳件的该外表面,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导引斜面以及一扣合面,该导引斜面朝向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一侧,该扣合面朝向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面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二壳件的该外表面,该导引斜面不平行该外表面与该扣合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自该第二壳件的一侧连续延伸至该第二壳件的另一侧,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自该扣合件的一侧连续延伸至该扣合件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包括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以及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连接于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分别位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彼此相背向的二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各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扣合件的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分别抵靠于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侧与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一侧,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二侧具有一组装槽,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侧可拆卸地插入该组装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件具有一外表面以及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该外表面背向该第一壳件,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位于该外表面,该扣合件的该第二延伸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可拆卸地卡扣于该第二壳件的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突设于该第二壳件的该外表面,该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导引斜面以及一扣合面,该扣合面朝向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二侧,且该扣合面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二壳件的该外表面,该导引斜面不平行该外表面与该扣合面,该扣合件的该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抵接于该扣合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二壳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用以令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彼此相定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止挡面,该第一止挡面背向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止挡面,该第二止挡面朝向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一侧,当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时,该第一止挡面朝向且对应该第二止挡面。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以及该连接部共同围绕形成一夹持空间,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部分地容置于该夹持空间中。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自该连接部的延伸量小于该第二延伸部自该连接部的延伸量。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延伸方向,该第一延伸方向实质上平行于该第二延伸方向。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具有一第一延伸方向,该第二延伸部具有一第二延伸方向,该第一延伸方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彼此不相平行,使得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距自该连接部往远离该连接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该第二壳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用以令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彼此相定位。

2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组装部可拆卸地枢设于该第二壳件组装部。

2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组装部具有一组装槽,该第二壳件组装部可拆卸地插入该组装槽。

22.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件具有一第一止挡面,该第一止挡面背向该第一壳件的该第一侧,该第二壳件具有一第二止挡面,该第二止挡面朝向该第二壳件的该第一侧,当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时,该第一止挡面朝向且对应该第二止挡面。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扣合件为一体成形的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扣合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活品味的提升,电子产品朝着越来越轻薄的趋势前进。以无线键盘为例,近年来,消费市场对于无线键盘的整体厚度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然而,现有的无线键盘的组装方式恐未能满足轻薄的趋势,甚至还衍伸出其他的问题。

详细来说,传统无线键盘的主要是以下列三种方式来固定上下壳件。第一,在键盘的上壳件与下壳件之间施加背胶而相互黏合,但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拆卸,且增加维修的困难度,若强行拆解,容易对壳件造成结构上的破坏,并且,背胶常有黏性不足或黏性下降等问题,从而降低组装可靠性。第二,键盘的上壳件与下壳件上直接形成可相互卡合的卡勾,但卡勾位于键盘内部,组装与拆卸较为困难时,且常在组装与拆卸的过程中发生卡勾断裂的情况,此外,卡勾需要一定的结构长度,因而上壳件与下壳件之间需要预留较大的间距,从而增加了键盘的整体厚度,不符轻薄的趋势。第三,上壳件与下壳件藉由螺丝相互锁固,但这种做法需要在壳件上设置螺孔而破坏整体的外观,此外,螺丝的使用会增加较高的制造成本与增加组装时间,且容易在拆装螺丝的过程中破坏螺牙,再者,上壳件与下壳件需要预留螺牙咬合的厚度,从而增加了键盘的整体厚度,同样不符轻薄键盘的需求。

另外,除了前述问题之外,目前现有的无线键盘在外观的颜色上常常只以单色至多双色来呈现,颜色的层次感变化低,缺乏商业附加价值。

因此,如何以较低的制造成本使薄型的电子产品得以更快速且便利地组装与拆卸,以及增加额外的商业附加价值,是为各个领域所致力研究的问题之一。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具有可快速拆卸\/组装以及额外商业附加价值等优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电子元件;该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一第二壳件以及一扣合件,其中该第二壳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上,该扣合件可拆卸地夹持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的一侧;该电子元件位于该第一壳件与该第二壳件之间。

根据前述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装置,由于扣合件可直接将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上的一侧直接扣合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步骤简单方便,具有较低的组装错误率与较高的组装效率而得以缩短组装工时,以及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势。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可通过扣合件来固定,不像传统上采用螺丝锁固上下壳件的手段需要壳件具有较大的厚度以供螺丝的螺牙咬合、或是传统上采用卡勾使上下壳件相互勾合的手段需要壳件之间预留较大的间距以设置卡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厚度以及其间距可大幅减小,从而有助于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使得电子装置更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薄型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扣合件的拆卸程序同样简单便利,有助于在维修时以不伤害壳体的方式快速地拆卸,从而有助于提升电子装置的拆解效率以及维修作业的效率。同时,也由于扣合件便于拆卸,得以让使用者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更换不同颜色或样式的扣合件,以使电子装置更符合使用者的个人特色,从而增加额外商业附加价值。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详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电子装置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5为图2的扣合件的放大侧剖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7为图1的扣合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1的电子装置组装完成时的局部放大侧剖图。

图10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简单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1' 电子装置 102 第二侧

100、100' 壳体 110 组装槽

10 第一壳件 201、201' 第一侧

11 第一壳件组装部 202 第二侧

12 第一定位结构 221 导引斜面

13 第一止挡面 222 扣合面

20、20' 第二壳件 310 第一延伸部

21 外表面 320、320' 第二延伸部

22、22' 第一卡扣结构 321、321' 第二卡扣结构

23 第二壳件组装部 330 连接部

24 第二定位结构 A1、A2 箭头

25 第二止挡面 D1 第一延伸方向

30、30' 扣合件 D2 第二延伸方向

40 电子元件 H 高度

31 装饰面 S1 容置空间

101 第一侧 S2 夹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此外,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的是,这些实务上的细节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并且,在本案的附图中,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可能会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以保持图面整洁。另外,本案的附图中部分的特征可能会略为放大或改变其比例或尺寸,如元件之间的间隙可能会略为放大,以达到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的目的,但这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而制造的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规格应可依据生产时的需求、产品本身的特性、及搭配本实用新型如下所公开的内容据以调整,在此先声明之。

另外,以下文中可能会使用“部”、“部分”或“处”等术语来描述特定元件与结构或是其上或其之间的特定技术特征,但这些元件与结构并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并且,在下文中,也可能会使用“实质上”、“基本上”或“约”等术语,其与尺寸、浓度、温度或其他物理或化学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结合使用时,为意欲涵盖可能存在于该等性质或特性的范围的上限和\/或下限中的偏差、或表示容许制造公差或分析过程中所造成的可接受偏离,但仍可达到所预期的效果。

再者,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等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技术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的定义,在本说明书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实用新型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致的含义。除非有特别明确的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过于理想化的或正式的含义。

首先,请参阅图1,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1的壳体100,电子装置1例如可以但不限于是一种薄型键盘,且可以但不限于是有线或无线的薄型键盘。但需先声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仅是以薄型键盘的形式为范例以便于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只能应用于薄型键盘的领域,且为达图面简洁的目的,附图中省略了薄型键盘的按键与大部分的电子元件。

如图所示,壳体100包含第一壳件10、一第二壳件20以及一扣合件30。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例如为板状,且第二壳件20可位于第一壳件10的一侧,但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不限于是彼此相互平行或非平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相叠。扣合件30适于设置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一侧以将其固定,例如可夹持并包覆至少部分的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一侧,以将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相固定。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的壳体100以薄型键盘的形式为例的情况下,第一壳件10可以为薄型键盘上用于支撑第二壳件20并摆放于桌面的部分,而第二壳件20可以为薄型键盘上供按键设置定位的部分,也就是说,以薄型键盘使用时的角度来看,第一壳件10可理解为是薄型键盘的下壳件,而第二壳件20可理解为是薄型键盘的上壳件。

扣合件30可以但不限于是以与第一壳件10和\/或第二壳件20不同或相同的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0可例如由塑料材质所构成,其材料与制造成本较低,且扣合件30的材料特性使得扣合件30具有足以拘束并避免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在一侧相分离的刚性,但同时又使扣合件30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能力以配合使用时的各种需求。

此外,扣合件30的颜色与外观设计可在制程时进行调制,以产生与第一壳件10以及第二壳件20不同的颜色或视觉表现,使得壳体100整体具有多种颜色的层次感或不同的视觉元素,从而让壳体100更为美观及更具有设计感。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0具有一装饰面31,为扣合件30上背向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或是说扣合件30上朝向外部环境的表面,可使扣合件30的颜色显露于外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影响扣合件30的结构强度等情况下,扣合件30可在制程时在其装饰面31上形成立体或平面的花纹或图案、甚或是镂空图案,以增添壳体100的整体视觉美感,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另外,扣合件30的外形可以但不限于是长条状,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件也可改为比图1所示的扣合件30更短的形状。且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扣合件在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同一侧的数量为限,例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同一侧上可改为同时设置有多个较短的扣合件。

接着,请再继续参阅图2~5以更进一步介绍第一壳件10、第二壳件20与扣合件30的细节。图2为图1的电子装置1的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的电子装置1的详细分解示意图,而图4为图2的电子装置1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首先,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101与一第二侧102,这里所述的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分别是指附图中第一壳件10上标号101与102的箭头所指的第一壳件10的边缘附近的区域,但并非只限定于该些边缘。并且,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件10还可具有一第一壳件组装部11,第一壳件组装部11位于第一壳件10的第二侧102,可用于与第二壳件20衔接组装之用。具体来看,如图4,第一壳件组装部11可例如是一倒钩结构,从而在第一壳件10的内侧形成一组装槽110。

在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壳件20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侧201与一第二侧202,并且,第二壳件20还具有一外表面21,为第二壳件20背向第一壳件10的表面。这里所述的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与第二侧202,分别是指第二壳件20上标号201与202的箭头所指的第二壳件20的边缘附近的区域,但并非只限定于该些边缘。这里所述的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是指第二壳件20背向第一壳件10的一侧上连续以及非连续的结构所构成的整体表面。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壳件20还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卡扣结构22以及一第二壳件组装部23,第一卡扣结构22位于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具体来说,第一卡扣结构22自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向外突出,且其位置靠近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更进一步来看,如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结构22具有一导引斜面221以及一扣合面222,具体来说,导引斜面221呈朝向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而扣合面222朝向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因此,导引斜面221与扣合面222可理解为是第一卡扣结构22上非面对面且分别朝向相异或相反方向的两个表面。更进一步地,如以图4视角来看,扣合面222实质上可垂直于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而导引斜面221既不平行于扣合面222也不平行于外表面21,而是在其靠近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的一侧来看与外表面21之间夹钝角,但其作用请容后续描述之。第二壳件组装部23位于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可用于插入第一壳件10的第一壳件组装部11的组装槽110中,从而使第二壳件20固定于第一壳件10上。

在此,需声明的是,前述的第一壳件组装部11与第二壳件组装部23可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且其结构外形可互换,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件的第二壳件组装部也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呈倒钩结构的第一壳件组装部11的形式,相应地,第一壳件的第一壳件组装部则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中如第二壳件组装部23的形式。本实用新型并非以第一壳件组装部与第二壳件组装部的形状与匹配方式等为限,只要是可实现将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在一侧直接相互组装的结构皆可做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件组装部与第二壳件组装部。进一步说明的是,前述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不限于直接相组装的形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也可以为相分离的配置,在此情况下,第一壳件组装部可经由其他合适的结构而间接地连接第二壳件组装部,也就是说,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也可彼此不相接触而存在其他结构于其之间。

此外,第一壳件10朝向第二壳件20的一侧突出有至少一第一定位结构12,而第二壳件20上则相应形成有贯穿外表面21的至少一第二定位结构24。当第二壳件20叠设于第一壳件10上时,第一壳件10的第一定位结构12可分离地插入第二壳件20的第二定位结构24,有助于使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定位于所预定的组装位置,而令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彼此相定位。

在此,需声明的是,第一定位结构12与第二定位结构24的结构外形也可互换,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件的第一定位结构也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中呈孔状的第二定位结构24的形式,第二壳件的第二定位结构则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中呈柱状的第一定位结构12的形式。简言之,第一壳件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壳件的第二定位结构可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即其中一者可为柱体,另一者可为与该柱体相匹配的插孔。此外,本实用新型也非以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的形状、匹配方式、位置与数量等为限。甚至,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也可省略前述的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

当第二壳件20叠设于第一壳件10上时,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之间共同围绕形成一容置空间S1(如图4或如后图7或图9所示),容置空间S1可用以容置实现电子装置1的功能所需的电子元件,例如图3或图4所示的介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之间的电子元件40。所述的电子元件40可以但不限于是电路板,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电子装置内的电子元件的种类或数量为限,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当可依据其所应用的领域与所欲提供的功能的不同而在容置空间中增减不同的电子元件。

此外,如图4所示,当第二壳件20叠设于第一壳件10上时,第一壳件10还具有至少一第一止挡面13可朝向并对应第二壳件20的至少一第二止挡面25。具体来说,第一壳件10的第一止挡面13实质上背向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第二壳件20的第二止挡面25实质上朝向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藉此,可进一步限制并避免第一壳件10往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产生滑移运动,即限制第二壳件20往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产生滑移运动。

接着,请搭配图2再进一步参阅图5,图5为图2的扣合件30的放大侧剖示意图。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0包含一第一延伸部310、一第二延伸部320以及一连接部330,第一延伸部310经由连接部330连接第二延伸部320,也可以说,连接部330连接于第一延伸部310与第二延伸部320之间,因此,第一延伸部310、第二延伸部320与连接部330之间共同围绕形成一夹持空间S2,可用于容置并夹持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扣合件30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

进一步来看,如图5所示,连接部330可呈弯曲状,例如略呈C形(从图5角度来看),而第一延伸部310与第二延伸部320分别自连接部330向外延伸,藉由扣合件30本身的材质特性,当一程度的外力施加于第一延伸部310或第二延伸部320时,可驱使第一延伸部310或第二延伸部320相对连接部330摆动变形。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延伸部310具有一第一延伸方向D1,第二延伸部320具有一第二延伸方向D2,其中,第一延伸部310自连接部330突出的延伸量较第二延伸部320自连接部330突出的延伸量小,且第一延伸部310的第一延伸方向D1实质上可平行于第二延伸部320的第二延伸方向D2。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自连接部突出的延伸量可改为大于或等于第二延伸部自连接部突出的延伸量,而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延伸方向可改为不平行于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延伸方向,例如第一延伸方向与第二延伸方向可改为与连接部之间夹锐角,而使得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距自连接部往远离连接部的方向逐渐缩小。

另外,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320上具有至少一第二卡扣结构321,可分别对应且适于可拆卸地卡扣于前述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上的第一卡扣结构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件20的第一卡扣结构22为自第二壳件的外表面21向外突出的结构,而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为凹槽的形式,但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第一卡扣结构22与第二卡扣结构321的结构外形也可互换,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件的第一卡扣结构也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中呈凹槽形式的第二卡扣结构321,扣合件的第二卡扣结构则可改为如前述实施例中呈突出结构的形式的第一卡扣结构22。简言之,第二壳件的第一卡扣结构与扣合件的第二卡扣结构可为凹凸相匹配的结构,即其中一者可为突出的结构,另一者可为与该突出的结构相匹配的凹槽。此外,本实用新型也非以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的形状、匹配方式、位置与数量等为限,这些均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第一卡扣结构22也可改为表面具有至少一连续曲面的突点结构。甚至,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也可省略前述的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

接着,请接续参阅图6~9以介绍如何组装前述壳体100的第一壳件10、第二壳件20及扣合件30,图6为图1的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图1的扣合件30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而图9为图1的电子装置1组装完成时的局部放大侧剖图。

首先,如图6箭头所示,可将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的第二壳件组装部23插入第一壳件10的第二侧102的第一壳件组装部11的组装槽110,再以第二壳件组装部23为支点将第二壳件20旋转而叠设于第一壳件10上,在此可理解的是,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可视为可拆卸地枢设于第一壳件10的第二侧102。枢转定位时,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可如图4所示而相互接合。此时,第二壳件20处于可分离地叠设于第一壳件10上的状态,同时,第一壳件10的第一定位结构12可对应地插入第二壳件20的第二定位结构24以令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定位于所预定的组装位置。

接着,如图7箭头所示,可将扣合件30可拆卸地夹持于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具体来说,例如可先以扣合件30的第一延伸部310抵靠于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再将扣合件30旋转以使连接部330抵靠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以及将第二延伸部320压向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过程中,如图8所示,第二延伸部32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可扣合于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上的第一卡扣结构22。具体来说,当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刚碰到第一卡扣结构22时,第二延伸部32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与第一卡扣结构22的扣合面222可存有干涉量,因此需对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施加一程度的外力以使其稍微变形才得以让第二卡扣结构321越过第一卡扣结构22而抵接于扣合面222上。在此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以薄型键盘的形式为例的情况下,前述的干涉量可例如约为0.1毫米,并且,第二壳件20的第一卡扣结构22的扣合面222可例如具有约为0.3毫米的高度H,以确保扣合件3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不会轻易地脱离第二壳件20的第一卡扣结构22。

将扣合件3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卡扣于第一卡扣结构22上后即完成组装,此时,如图9所示,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被夹设并包覆于扣合件30的夹持空间S2中因而受到扣合件30的限制而不得往如Z轴方向彼此相分离,具体来说,扣合件30的第一延伸部310与第二延伸部320分别位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彼此相背向的两表面上。同时,扣合件3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卡扣于第一卡扣结构22的扣合面222,且第一壳件10的第二侧102与第二壳件20的第二侧202又通过第一壳件组装部11与第二壳件组装部23相组装,以及,第一壳件10的第一止挡面13朝向且对应第二壳件20的第二止挡面25。藉此,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在三个轴向均受到限制而得以维持于彼此相叠设而不可分离的状态。

但提醒的是,前述扣合件30的组装方式仅为示意之用,在一些情况中,使用者也可以沿着如图9的Y轴方向将扣合件30直接装设于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过程中,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可抵接第二壳件20的第一卡扣结构22的导引斜面221并沿着导引斜面221滑移产生形变,直到第二卡扣结构321越过第一卡扣结构22而卡扣于扣合面222上。

此外,在前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的间距自连接部往远离连接部的方向逐渐缩小的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有助于提升扣合件在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夹持力。

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壳体100的组装只需要将自身的壳件(即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相叠设后再将扣合件30直接组装于其一侧即可完成,组装步骤简单方便,具有快速组装与较低组装错误率等优势,有助于提升组装效率并缩短组装工时。

另一方面,欲拆卸时,使用者只需要利用手指或纸片或塑料片等随手可得的扁形物体,从如图1中粗箭头所示之处施力插入扣合件30与第二壳件20之间的缝隙,以将扣合件30的一角稍微扳开后再顺势沿着扣合件30的延伸方向滑移,即可将扣合件30上的第二卡扣结构321依序脱离第二壳件20的外表面21上的第一卡扣结构22,使得扣合件30得以相对第二壳件20转动而回到如图7的虚线标示的扣合件30所示的位置,此时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相对第二壳件20呈倾斜,接着则可反向操作将第一壳件10、第二壳件20及扣合件30拆卸。可知,仅需要扳动扣合件30即可完成壳体100的拆卸,且过程快速且不伤害壳体100,从而有助于提升电子装置1的维修作业的效率。并且,也由于扣合件30的拆卸非常简易,得以让使用者自行操作,有助于让使用者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更换不同颜色或样式的扣合件30。

相较于使用背胶黏着或螺丝锁固等耗时耗材料成本等传统固定壳体的作法,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具有较高的组装\/拆卸效率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势。并且,由于本实施例的壳体100的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可通过扣合件30来固定,不像传统上采用螺丝锁固壳件的手段需要壳件具有较大的厚度以供螺丝的螺牙咬合、或是传统上采用卡勾使壳件相互勾合的手段需要壳件之间预留较大的间距以设置卡勾,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厚度及其间距可大幅降低,从而有助于降低壳体100的整体厚度,使得电子装置1更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薄型化的趋势。

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扣合件可广泛地应用于任何具有两个壳件相组装的电子或非电子产品的壳体中,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扣合件也可适于固定显示屏幕的前后壳件,在此情况下,可相应将前述第一壳件及第二壳件上可匹配扣合件的设计套用于显示屏幕的前后壳件即可,且可理解的是,扣合件也同样有助于降低显示屏幕的壳体的整体厚度以及让显示屏幕得以简单且快速的组装与拆卸。

简言之,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扣合件及其与第一壳件及第二壳件的搭配,可以较低的制造成本实现快组装与快拆卸的薄型电子产品,以及使电子产品外观具有多种颜色组合而增加额外的商业附加价值。

然而,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电子装置的其中一实施类型,本实用新型并非以此为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也可省略前述实施例的第一壳件组装部11与第二壳件组装部23,在此情况下,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第二侧的外形可改为类似或相同于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第一侧,因此可以另一类似或相同于前述的扣合件30扣合于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第二侧,也就是说,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可均通过扣合件来固定,即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相对两侧以可均通过扣合件相固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对于扣合件、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之间的扣合方式也非予以限制。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0,其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简单示意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将以相同的标号标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1',在此需先声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与前述电子装置的差异主要在于扣合件与第二壳件之间的扣合方式,因此以下仅针对此差异进行说明,其他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可参阅前述说明而不再赘述。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具有一壳体100',该壳体100'包含一第一壳件10、一第二壳件20'以及一扣合件30'。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壳件20'的第一卡扣结构22'改为一长型的凹槽,而扣合件30'的第二延伸部32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改为形状对应于前述第一卡扣结构22'的一长型的突出结构,第一卡扣结构22'与第二卡扣结构321'例如是自壳体100'的其中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的结构,也就是说,第一卡扣结构22'与第二卡扣结构321'均为横跨壳体100'相对两侧的连续结构。在此情况下,在扣合件30'的组装时,使用者可例如将扣合件30'直接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的一侧开始卡合第一卡扣结构22',并沿着如箭头A1所示方向滑移以使扣合件3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逐渐进入第一卡扣结构22',而使扣合件30'固定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上。或者,使用者也可将扣合件30'直接从第一壳件10的第一侧101与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沿箭头A2所示方向卡合于第一壳件10与第二壳件20'上,过程中,扣合件30'的第二卡扣结构321'会经历抵接第二壳件20'的第一侧201'而形变后再滑入第一卡扣结构22'中。此外,为了提醒使用者扣合件30'已达定位,第一壳件10和\/或第二壳件20'上可以但不限于在其一侧设置止挡结构(未绘示)以止挡到定位的扣合件30'。

由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示的电子装置,由于扣合件可直接将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上的一端直接扣合固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的组装步骤简单方便,具有较低的组装错误率与较高的组装效率而得以缩短组装工时,以及较低的制造成本等优势。

相较于采用黏胶贴合、螺丝锁固、壳件设置卡勾相互卡合等耗时耗材料成本且不利于薄型趋势等传统做法,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除了组装校率较高之外,制造成本也较低。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可通过扣合件来固定,不像传统上采用螺丝锁固壳件的手段需要壳件具有较大的厚度以供螺丝的螺牙咬合、或是传统上采用卡勾使壳件相互勾合的手段需要壳件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以设置卡勾,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的厚度以及其之间的间距可大幅降低,从而有助于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使得电子装置更符合现今电子产品薄型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扣合件的拆卸程序同样简单便利,有助于在维修时以不伤害壳体的方式快速地拆卸电子装置,从而有助于提升维修作业的效率。同时,也由于扣合件便于拆卸,得以让使用者依据个人喜好自行更换不同颜色或样式的扣合件,以使电子装置更符合使用者的个人特色,从而增加额外商业附加价值。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

设计图

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06209.0

申请日:2019-07-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TW

国家/省市:71(台湾)

授权编号:CN209822525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H01H13/86

专利分类号:H01H13/86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中国台湾新北市汐止区新台五路一段88号21楼

发明人:刘育儒;张晃铭;朱柏儒

第一发明人:刘育儒

当前权利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迪;王维

代理机构:1126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电子装置论文和设计-刘育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