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尤煌杰教授撰写《儒家比德思想的省察》一文,以比德概念讨论先秦儒家思想的义理表达方式,指出论孟著作中多有以物比喻的理论做法,将哲学的道理以现象事物的形式意涵来介绍以便于了解。文中认为比德思想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理论工程,若要深入义理,自然必须舍弃比喻式的讨论,毕竟比喻不是论证,水之就下毕竟不能证明性之向善。本文比较中西哲学工作方式,既介绍中国哲学工作模式,又讨论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河南师范大学张树业副教授撰写《〈礼器〉与儒家礼义诠释的核心原则》一文,本文之作,以礼记礼器一文之义理疏解为主轴,谈祭祀、祭礼、礼器、理文,贯串祭祀鬼神器物义理诸议题,形成完整论述,论述朴实有度,意旨阐发清晰,中规中矩,有研究的深度,也有学术的价值。
基于以上比较,可以发现企业进行续航技术研发合作与竞争时的最优续航里程研发量之差Δs大于0。积分交易价格pφ越高、合作情境下的技术溢出率越大,Δs越大;而βi越大 (研发效率越低),Δs越小。同时,企业进行续航技术研发合作与竞争时的总利润之差Δπ大于0。积分交易价格越高、合作时的技术溢出率ω′i越大,Δπ越大;而βi越大 (研发效率越低),Δπ越小。综合图1、图2,可知企业进行续航技术研发合作与竞争时的社会福利之差ΔF大于0。βi越大 (研发效率越低),ΔF越大;而积分交易价格pφ越高、合作时的技术溢出率ω′i越大,ΔF越小。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王新宇撰写《时运与天命:“历史世界”中的圣人——基于朱子学意义的考察》一文,以朱熹文本为据,讨论儒家圣人观,而经由朱熹理气论入手,将圣人不可逃离的气禀限制呈现而出,是作者能够利用理气论资源的明证,有助于厘清圣人处境问题,更有助于说明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使命承担之重大价值,论述清晰,值得推荐。
(主持人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海天学者 博士生导师 杜保瑞)
[摘 要]文章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比德思想的开端,从孔子观水的记载引发出比德思想,同时也对比时代接近的希腊哲人赫拉克利图斯的观水的断言,从这两位哲人发展出不同的哲学思路;第二部分,分析儒家比德观的六种类型。根据所比物的种类,分辨出:天体(天象)类、山水类、玉石类、花木类、器物类、五行类;第三部分,评析比德观的价值;第四部分,以“模拟”概念分析“比德”的反思。
[关键词]比德;模拟;异质同构
一、前言:比德思想的开端
《论语·子罕》的一章关于“孔子观水”的记载,开展了后世有关儒家“比德”思想的连串讨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59
面对同样的“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图斯①孔子生活年代约是551 B.C.-479 B.C.,赫拉克利图斯生活年代约是535 B.C.—475 B.C.,两位哲人的活动年代相近,也是本文对比的两位思想理论的思考点之一。(Heraclitus)在自己的学说里,给出了另一种断言,而引发了关于宇宙变化的课题: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半现代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阶段,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符合我国农村现实发展、解决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有力保障。农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基层保障。农业合作社的玉米田地大、经济实力足,既便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也有充分的实力引入更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来完成整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提高玉米生产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通过加快土地的合理流转等有效手段,实现农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促成农业合作社的成立,为当地玉米种植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万物变化,无物长存,而你不可能在同一河流中两次踩踏相同的水。①“Everything changes and nothing remains still...and...you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stream”,Plato's Cratylus 402a.“Those who step into the same river have different waters flowing ever upon them.”FREEMAN K.Ancilla to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1996:26.[2]26
这两位哲人同样地观察水流而发出哲学式的断言,一位影响了伦理学思考的方向,一位影响了宇宙论思考的方向。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象传》)[6]41
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乃道体之本然也。然其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发以示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程子曰:“此道体也。天运而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水流而不息,物生而不穷,皆与道为体,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及其至也,纯亦不已焉。”又曰:“自汉以来,儒者皆不识此义。此见圣人之心,纯亦不已也。纯亦不已,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语王道,其要只在谨独。”愚按:自此至篇终,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1]59
这10篇论文总被引716次,占被引总数的29.82%,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意义。被引频次前三名的论文发表时间较早,包括对网络信息行为内涵、特征、类型、影响因素等理论问题的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这则批注首先指出“逝者如斯”是“天地之化”不停息,是“道体之本然”。然后突然转出“欲学者时时省察,而无毫发之间断也。”语气由本体论突然转向工夫论,要学者效法天道之“无一息之停”,并且引证程子“此道体也……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并且也批判汉儒解成“伤逝”是“不识此义”。
多维性医学模拟教学的手段多样,可以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14]。有研究发现,医学模拟组学员的徒手心肺复苏、胸腹腔穿刺、呼吸机使用3项成绩优于传统授课组学员[15]。
孔子的“逝者如斯”之喟叹,由单纯的对自然物的观照,引发所观照者“道体”的诠释,并且启发后学者应效法天道“无一息之停”的工夫修养论。按照宋儒的理解,这是一个观照“自然物”而发现“本体论”并启发“伦理学”思想(比德)的发展历程。这种法自然天道,以作为进德修业的思考模式,贯穿历代儒家思想理论,尤其以易经哲学思想为最突出的代表。
赫拉克利图斯对“流水”的观照,使他发现“万物变化”的真谛,从而将“万物变化”作为他的“宇宙论”思想的基本命题。
从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东西方哲人,同样观照一个自然物,但是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理论发展。为儒家而言,它成为一种特殊伦理观:“比德”的起源。为希腊先苏哲学家而言,它成为一种宇宙生成论的基本命题。这是一种有趣的对比。而且这个对比也呈现了一个情况:观照自然物,究竟引发伦理思想或引发本体论思想、宇宙论思想,不存在必然的客观连结,而是根据立论者建立理论的主观需要,而引申为一种譬喻或说明。
本文在此仅是简单地呈现时代与思想内容的有趣对比,以下仍以儒家“比德”思想的内涵作为反省的核心课题。
二、儒家比德观的开展
所谓“比德”是“以物比德”之意,论者借着各种自然物的属性或姿态,而模拟为伦理行为的标准。这个“比”可以借用西洋哲学的“模拟”(analogy)来理解。所谓“模拟”是指两物相比较,有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而产生类似的关联。它又可以区分为“比例模拟”和“属性模拟”。例如:人类的“头”部,本意指称人体的“顶端”部位,因此可以在事物的比例关系上,使用“头”的概念指称各物的顶端部位,如,山“头”。此模拟称为“比例模拟”。又如,人体的“健康”,本意指称人体的生理机能正常,因此可以在事物的属性关系上,使用“健康”的概念指称各物的属性,如,“健康”的食品。此模拟称为“属性模拟”。在儒家的比德观念使用上,可以在许多举例中同时运用了“比例模拟”和“属性模拟”。
学生讨论,自主发现:资料1和4均利用核移植的方法,资料2和3均先将细胞分为有、无核两部分进行观察,再将细胞核移入无核部分进行实验探究。
在比德论述中,所“比”之自然物种类繁多,常见的对象有:天体(天象)类、山水类、玉石类、花木类、器物类、五行类等。这些比德的论述最多归因源自孔子的论说,但是散见于不同时代的著述当中,亦不无藉孔子之名义加以演绎发挥之余论的可能。以下举例各类型比德的论述:
1.天体(天象)类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1]5
朱熹注释:“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四书章句集注·为政第二》)[1]5
天体运行的时间长度远远长过人生,北极星在天体之顶,恒常不动的性质正好昭示修德之人,应效法其“不动”“无为”“为众星之归向”之属性。北极星的某种特征:“不动”,为众星之“中心”,与为政以德所需要的正直“不动摇”,为天下归向的“中心”,具有属性上的相似性。所以北极星的这种特征成为与为政之德模拟的对象。再者,符合这种模拟关系的对象除了北极星之外,还有许多其他自然物也可以成为模拟的对象,但是以北极星作为模拟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它恒定在夜空,任何时日、任何地域皆是昭然可见,最适宜于作为德行特征的模拟对象。
又:
(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1]135
关于这个意见,笔者以为如果比德之“比”即是“模拟”(analogy)的话,那就是说在模拟关系中的两者是有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的因素。例如,以“水”比德或以“玉”比德,是撷取“水”或“玉”的某种特征或性质,它们可以等同于我们对于德行行为的道德要求。
2.山水类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1]38
朱熹注释:“乐,喜好也。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动静以体言,乐寿以效言也。动而不括故乐,静而有常故寿。”(《四书章句集注·雍也第六》)[1]38-39
概括言之,君子言行上之“动、静”效法水之“周流无滞”与山之“厚重不迁”,即是与“知”“仁”二德属性相通,长久奉行则能得到“乐”与“寿”的效果。以水之流“动”相似于智者之思虑“灵动”,以山之“不动”相似于仁者的厚重“不迁”。构成智者与仁者相对于水与山的属性模拟关系。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1]59
(5)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颐挂·彖传》)[6]118
按照宋儒的理解,流水之“不停止的流动”相似于道体之“不停息的化生”,以流水来具象地揭示与道体的属性模拟关系。
(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1]195-196
东山与太山相对于平地都是具有“高度”的山岳,由高处俯视低处,地面上的物体都呈现缩小比例。东山在鲁国都城之郊,俯视地面上的都邑就显得比例缩小。太山相对东山又更高,所以俯视地面比例又更小。从不同山峰的高度与地面缩小“比例”的关系,对比于君子进德修业的“人格高度”,以展现君子的大气度。又,从大海与河流的水量的比例关系,来对比孔子之教与一般言论在德行教化上的质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彰显孔门之教的浩大。又,以水流必须“充满”窟窿才会继续“前行”,模拟君子求道必须“积累”所学才会“通达”圣人之道。这一章分别运用“高低”的比例关系(比例模拟)来模拟人文修养(特别是德行涵养)的“高度”,又用水流必先“充盈”然后“前行”的属性,来模拟君子的进德修业必先“积累”然后“通达”的属性模拟。“容光必照”“不盈科不行”“不成章不达”从时间的维度来联系日月之明、流水之形态、君子志于道,三者的模拟关系。
(4)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以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1]115
(5)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荀子·宥坐》)[3]390
以上各章皆是阐述水流的各种姿态,其形容水之属性与君子涵咏成德之德操内涵相似。《孟子·离娄下》之“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以属性模拟来比喻孔子之崇高德行。
《荀子·宥坐》篇里,荀子记录孔子描述水流之各种动态,具有相似于“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化”“志”等德行内涵。这也是利用属性模拟的关系。
3.玉石类
(1)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孟子·万章下》)[1]142-143
(6) 水文地质因素。车站底板主要坐落于2-2-1粉质黏土、2-3-1黏质粉土,其中2-2-1粉质黏土层在呈软塑状,在遇水情况下,抗地连墙侧向变形能力严重降低。
(2)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荀子·法行》)[3]398-399
《荀子·法行》此章与前引《荀子·宥坐》比德于水类似,以“玉”来比喻其“仁”“知”“义”“行”“勇”“情”“辞”等德行内涵。这也是利用属性模拟的关系。本段引言之“君子比德焉”是首次在经典中出现“比德”这一词汇。
4.花木类
(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1]61
该项目为烟台市林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提供资源数据服务和综合信息查询服务,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水平,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多目标利用,为建设现代林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1]83
孟子举伯夷、伊尹、柳下惠比较孔子之圣德,用“金声玉振”来形容孔子为“圣之时者”“集大成者”。“金声玉振”用来比喻“始条理”与“终条理”,也代表圣人之“智”与“圣”。这也是利用属性模拟的关系。
(3)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孔子家语·六本》)[4]136-137
《论语·子罕》举“松柏”之耐寒之属性比喻君子坚定忠义之能耐;“岁”寒,指涉时间性的特征,藉此也点出其坚贞不渝的持久。《论语·颜渊》以“风”比喻君子之德可以影响人,以“草”比喻小人之德,可以受到君子的教化。风行草偃,具有空间性的特征。又《孔子家语·六本》以“芝兰香气”比喻君子,以“鲍鱼之臭味”比喻小人。这些都是利用属性模拟的关系。
5.器物类
(1)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而损之之道也。”[3]386
以“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来比喻君子应“守之以愚”“守之以让”“守之以怯”“守之以谦”。这些也都是利用属性模拟关系。
6.五行类
(1)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5]686-687
《尚书·洪范》所论“五行”源出自然界的五种元素,被赋予和各种生活物资的关系,也和感官的五种味觉相关。五行的名称“水、火、木、金、土”既是现象界的物类,也是五行思想理论中的抽象观念。这里也存在属性模拟的关系。
302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4)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小蓄·象传》)[6]66
与改革开放同行的天脊集团,在发展进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精致生产、市场深耕、流动风控”工作主线,坚定品质自信,打造第一品牌,在煤化工领域成为引领。
朱熹在《四书集注》里对“子在川上”章作了如下批注:
2.2.2 中位PFS和总生存时间 所有病人中位随访时间为10个月,mPFS为 5.2个月,OS为 7.8个月。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干卦·象传》)[6]31
建筑设计:上海创盟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施工: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所在地:四川。
《易经》思想建构一种人和自然现象、卦象等形象的模拟关系,根据这些原不属于人类的性质来比拟人的吉凶悔吝。天行健”带有时间意义的持续特征,“厚德载物”带有空间意义的广纳特征。以上各举例基本上都有属性模拟关系,但是《颐挂·彖传》则兼具比例模拟的关系,以卦象之初爻与上爻具为阳爻,包含二至五爻具为阴爻,犹如张口之形状,连结“颐”与“养”的观念。
三、对“比德”观的检视
“比德”观普遍出现在原始儒家思想中,不仅儒家思想提倡之,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皆可以找到类同的思想。本文前面所举之引文皆来自儒家典籍,故仅限于对儒家思想里的“比德”观进行检讨。
首先,比德之“比”,意味“比拟”或“模拟”。当代许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们,把这个观点解释为“异质同构”,这意味着许多表面看起来与人类或人之德行不相干的事物,其实具有相同的内在构造或性质,所以可以藉由扩大解释这些自然现象来巩固先贤先哲所提倡的德行。因此,“比德”观是中国哲学的一大特色,所以也是值得继续发扬光大的思想理论。
君子之言行随时都要可供普遍无私地观察,朗朗如日月,即使犯了过错也是坦荡以对,有过能改才能受人景仰。以日蚀和月蚀比喻君子的过失,君子的心态坦荡荡可“揭示于众人”,可以如同天空的两大星体日、月,其光亮昭然“可见于天下”。日蚀与月蚀都是“短暂”之幽暗,且可“复”放光明,君子的过失也是“一时”且可被“改”过①君子之过与小人之过的最大差別是君子不貳过,小人可能一直重复犯同样的过失。《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貳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问好学者也。”,一样人人皆可见之。这是以日蚀、月蚀来模拟君子之过的类似性质。
为什么先贤、先哲们需要透过自然界的事物来解释或发扬人类的德行?或许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自然物与人类同一根源。如此方便使道德实践者理解人类德行的根源与自然界的事物同一根源,或者相信具有类似性。因此需要以自然界的事物表征作为德行行为的根源与标准。这里隐藏着人类修德必须由外烁我,通过自然界事物的恒常显现性质,来贞定我的心志,持续进德修业以巩固个人的德行涵养。同类的物质物具有一致的性质,基本上其性质恒常不变,而人类的道德行为不是如同物质物具有自然规律,它是一种经由理性反思之后的道德判断所驱动的行为。这是一种经由自由意志选择的行为,透过自然物的某些特征可以提醒自由意志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种可能的解释,自然物广大与稳定胜过人类,明显易懂。伦理价值必须追求普遍适用性与合理性,才能使人人皆愿意接受伦理行为的规范,伦理道德才有普遍实现的可能。然而,基于纯粹人性根源的论证,需要高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才能被肯认。相对于此,“比德”观成为简易推广的替代方案。以自然界之无穷与浩大,而有各种恒定、普遍、一致的性质特征;对比之下,人的存在相对而言显得渺小与游移不定。以自然事物之规律性作为坚定伦理行为的借鉴,则是显而易见,有助于道德教化之功。
采用全站仪放出桩孔中心,埋设标记,中心偏差群桩不大于100mm。之后埋设十字护桩,并在锁口施工时采用钢筋头将护桩点转移埋设在锁口混凝土上,确保护桩点稳固。
举例而言,孟子穷毕生之力,为“性善”辩护,提出“人禽之辨”,单就历代学者的解释意见皆已聚讼纷纭,更何况普通市井小民如何能正确理解?因此,在这种理由之下,就会产生“异质同构”的解说。将自然物的特征看作一种道德符号,由此符号的发现而促进德行行为的实践。
基于以上两点,笔者以为“比德”观只是伦理发展的过渡阶段。当人民的心智持续发展之后,“比德”观不仅可能无法有效促进伦理价值的肯认,甚至反而成为传播伦理价值的阻碍。各种比德观当中出现的差异性,可能被好论辩的读者当成反面的嘲讽对象。比德理论的根本困难在于,物质世界的事物根本是基于物理性质而成立,它是客体世界之“实然”存在。而伦理德行的内涵,是人类作为一个人性行为者的价值选择,它是主体心灵的“应然”存在。这两者之所以被关连在一起,可能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如果还要坚持下去,那么我们对待物理世界的事物之属性的认知,可能要到退回万物有灵的脉络中,才可能说得通。
从现代持续发展中国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比德观,我们不可能在这一条思路上继续有所发挥,只能把它当作中国哲学之伦理思想的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阶段性发展,进入到现代的哲学语境,就必须加以扬弃才可能继续有新的发展。现代的伦理学和所有现代哲学一样,需要建基在“纯粹理性论证”的架构下,追求符合人性之“普遍价值”双重要求下,才能有更新发展。
比德观除了在传统伦理思想上具有相当影响之外,在中国传统美学观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也是传统中国美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之一。比德观进入传统艺术表现之后,也产生以自然事物象征君子德行的作品。例如常见的松、竹、菊、兰、梅等题材都与君子人格修养产生模拟关连。这在一开始有这种关连性的时候,对艺术创作可以造成一时的趣味性与创新价值。但是当这种比德关系持续发展,并且一再被重复制作之后,它就变成僵化的公式化生产,也就停止创新的精神。所以,依据比德观的艺术作品,自然也就丧失了艺术最重要的创新价值。同理,根据比德观的艺术风格,也是一个已经过去的艺术经典,它很难继续以原来的风貌在现代中国艺术的风潮中继续创作下去。
本文在一开始的时候,对比孔子的“子在川上”的喟叹,和希腊哲人赫拉克利图斯的“不能两次踏入相同的水流”的断言。这两位时代相近的东西方哲人,都看见流水的一去不复返,但是却在哲学的思路上走出不同的发展。孔子的观水的视角,推动了比德的理论,促进了儒家伦理学的理论建构。赫拉克利图斯的观水则产生了不断变动与不断斗争的宇宙论思想。一个朝向内在的宇宙探究价值,一个朝向外在宇宙的真理。这是一个有趣的哲学思想的对比。
四、以“模拟”概念分析“比德”的反思
本文在讨论“比德”概念时,发现对比的两端是物质物与德行的对比关系。关于物质物与心灵的对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看。
首先,从空间的描述来看,物理的空间不同于心灵的空间。物理的空间按照具体的物质物的延展性质而制定固定的延展单位。但是心理的空间或心灵的空间,是根据主体内在的主观意识而有广、狭不等的空间感,没有确切的延展单位,同一对象在不同心理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物理空间与心灵空间的相似处在于“延展”性以及“包容”“承载”的性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是全澳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整个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殿堂和全球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依托于极高的学术声誉和雇主评价,悉尼大学作为澳洲第一学府的纪录已保持数十年,同时它也是一所传统的体育强校,在2017年QS(Quacquarelli Symonds,英国教育组织)学科排名中,该校与体育相关学科综合排名世界第一。本研究将对悉尼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在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特点,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
其次,从时间的描述来看,物理的时间不同于心理的时间。物理时间按照物质物的物理构造而有物理上的规律,例如科学家根据锶(Strontium)原子的共振频率①参阅“每日头条”网页报道:〈900亿年误差不超过1秒的原子钟在美国研制成功,迄今为止最精确。原文网址:https://kknews.cc/science/rq6lb3o.html〉,下载日期2018/12/10。而可以界定物理世界的时间刻度。但是心理的时间或心灵的时间,是根据主体内在的主观意识而有长、短不同的时间感,在不同心理条件下,面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时间感。物理时间与心灵时间的相似处在于“持续”或“绵延”的性质。
第三,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看一切“变化”(change),都是一种“运动”(motion)的形式。物质物的运动,发生于空间与时间的四重维度中。根据物理性质而有各种不同速率的运动,因为运动的结果而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例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反观心理的或心灵的变化,完全是内在的活动,亦即在内在的空间与内在的时间里发生运动(变化),它可以超越空间或时间维度而有立即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与心灵的变化,两者的相似处在于所思考的对象产生“质变”或“量变”的结果。
第四,比德之所以成立依赖于心灵主体对物理世界的观察与联想作用。心灵主体在空间、时间、运动等方面接受物质物的形象,因为对于某物质物的某种特征的理解而产生一种与精神世界的对象相关的链接。当这个精神世界对象聚焦于伦理行为的正当性时,精神主体借着这个物理现象来解释或比喻伦理行为的条件,连结心与物的相关性,于是有了“比德”的概念。这种心灵与物质界的关联性是一种“模拟”的相关。亦即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提出模拟概念的理论是有意识地选取特定的性质来连结伦理的品格。
第五,物理世界是一个“无意识的”(unconscious)状态(或是一种沉睡的意识),而心灵世界是一个“有意识的”(conscious)状态。物理世界因为是无意识的,所以根本上无涉任何人性价值的抉择。它的一切运动都源自物质物的自然本性。人性行为的活动也有它的自然倾向,即“行善避恶”,但是这仍是一种潜能状态,它需要智“德”(prudence)的发用才能做出行动的抉择。
原始儒家的时代和古希腊哲学的时代,其哲学思想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开始哲学思想的起点上并没有严格划分物理世界与心灵世界。赫拉克利图斯(Heraclitus)提出的“道”(Logos)或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提出的“理性”(Nous)都还没有和物质世界产生明确的划分。为此柏拉图于欣喜于安纳萨哥拉斯的“理性”观念之时,也同时不满于它还没有与物质世界明确区分。易经思想提出之时也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合一的,例如《说卦传》里,干象天,象龙,象君主,象父;坤象地,象马,象臣僚,象母,等等。八卦的属性作为一种公共性质,分别被自然物和人伦关系所分享。所以自然物和人伦关系因为这种公共性质而可以互训。
西洋哲学史的古代到中世纪时期,运用“模拟”观念在于形上学思想或神学思想,主要都是为了说明作为第一因的“存有”(Being)或万有的创造神(God)。在我们的日常语言所使用的概念都是源自生活经验而来,每一个概念都是有一定的指涉范围。但是对于“第一存有”或“神”的描述,我们缺乏恰当的概念来直接而完整地表明它是什么,因为它超越现实世界的一切范围。在不得不使用语言概念去说明的情况下,就出现“否定法”(negative way)或模拟法,以帮助了解它的超越特征。例如:《道德经》之“可道‘非常道'”,”可名‘非常名'”,是一种否定法的表述。在神学理论中,为了说明无限的造物主的“无限性”,借着模拟法,由人类的经验概念来模拟或揣摩,以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能够接近神的世界。
就哲学理论的表达而言,首要之务在于说明清晰、明了,尽可能趋近所探究对象的普遍特征。当探究之对象超过语言可明白指出的范围时,不得已才接受否定法、模拟法,甚至密契法。这三种方法不应过度使用,应限定于超越界的对象上才使用。在中国哲学的形上学理论,凡涉及“道、气、太极、理”等根源性观念或佛学思想的究竟意义时,都可以合理地使用模拟法、否定法和密契法。但是伦理学是以“人性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它所涉及的德目都是源自日常行为的经验范围,我们有足够的理性能力可以论证各种伦理行为以及德目的恰当性、合理性,直指其概念内涵以及最后的观念基础。这是最明白、最直接而有效的表述方式。所以,没有绝对必要去选取一个物质界的事物或现象来比喻道德的内涵或伦理行为的准则。“比德”的实用价值在于能近取譬,以浅显而明白的事物来说明伦理德目的要求,帮助学习者坚定他的实践道德规范的意志。这种功效有利于对初学者的教育效果,但是不利于对于德行的伦理价值深入探究,或伦理学理论上的更进一步发展。比拟之物终究是个物,此物的某种性质可以与道德实践能力产生精神性联想,但是两者毕竟不完全相同,因此若不细究,反而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误解。
儒家的比德思想集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典籍当中,比德思想直接撷取自然物的特定属性与德行进行联结。较晚出的易经思想,特别是《易传》出现了新的发展。它在自然物属性与德行之上新增了一个对于易卦的符号系统的说明,这种符号系统抽象化了现存事物与人性行为的特征,用卦象来解释自然也可以解释人文。例如:“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系辞上传·十一章》)[6]248而这个易卦的符号系统,可以上溯到一个宇宙的根源:“太极”。因此,太极成为宇宙的根源,是自然物与人性行为的共同根源。这是对比德思想的理论进展的新阶段。至于到了宋明理学,虽然仍然持续对易经的研究,但是对易理的发挥更胜于对易象的想象。这也说明中国哲学的发展朝向更精纯的理论思辨发展的线索。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台北:世界书局,1995.
[2]FREEMAN K.Ancilla to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A Complete Translation of the Fragments in Diels[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梁启雄.荀子柬释[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
[4]王国轩.孔子家语[M].王秀梅,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5]东方文化研究所.尚书正义定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
[6]朱熹.周易本义[M].台北:大安出版社,2006.
A Reflection of Confucian Virtue-Analogy
YU HuangChieh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Xinbei,Taiwan 2420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fucian virtue-analogy,which is originated from the record of Confucius'view of water,and there is also the comparison of the water views between the assertion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Heraclitus and Confucius,from whom developed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ideas.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six types of Confucian virtue-analogy.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the objects compared,there are categories of celestial bodies,landscape,jade,flowers and trees,utensils as well as the five elements.The third part analyzes the value of Confucian virtue-analogy.The fourth part is the reflection of virtue-analogy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analogy”.
[Key words]virtue-analogy;analogy;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991(2019)04-0039-08
doi:10.3969/j.issn.2096-2991.2019.04.006
[收稿日期]2019-03-20
[作者简介]尤煌杰(1956—),男,台湾台北人,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美学,西方美学,知识论,西方近代哲学。
[责任编辑 刘笑冬]
标签:孔子论文; 君子论文; 自然物论文; 儒家论文; 思想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论文;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