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255000
摘要:对一名构音出现k遗漏现象的听障儿童,运用咀嚼器辅助法、手指下压法、软腭刺激法等口部运动治疗技术,将口部运动功能训练融入生活活动中,在一周时间内成功诱导出声母k。
关键词:听障儿童构音异常音位诱导
声母k构音异常是听障儿童常见的问题,只有针对构音的错误方式进行针对性的矫治,才能更好地帮助听障儿童解决构音问题。笔者结合一名舌运动障碍的听障儿童k的音位诱导训练实例,浅谈声母k的构音训练方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张某,男,3岁11个月,出生时脐带绕颈导致缺氧,医生诊断为轻度脑瘫,双耳佩戴助听器,助听效果为最适。目前该生听觉识别正确率达到100%。舌存在运动障碍,舌系带短,舌前伸无力,舌前后伸缩不充分且不灵活,舌后部上抬模式未建立;声母k构音异常,其错误方式为遗漏:如“哭”发成“u”,“壳”发成“鹅”。
二、音位诱导训练过程与方法
1.个别化教育康复:重点进行声母k的口部运动治疗及构音训练。
(1)故事问答,进行前测:“今天可可去超市买东西,他买了贝壳、贺卡、可乐和咖啡……”问题1:今天谁去超市买东西?(可可)问题2:可可去超市买了什么?(贝壳/贺卡/可乐/咖啡)根据幼儿的回答,记录目标词:贝壳、贺卡、可乐、咖啡的发音状况,明确k的构音错误走向的同时,出现了k遗漏的错误方式。
(2)听觉识别训练:
kěěkèèkéékèè
渴——恶客——饿壳——鹅课——鳄
结合有无声母k的最小音位对的听识别训练,排查是否听的清楚的问题。每组音位对出示两张图片,随机说3遍,让幼儿听一听,指一指,找出听到的词,检测出他能听清楚,但说不清楚,需要构音治疗来解决。
(3)言语矫治:①感知正确的发音部位:A.视觉提示:结合发音教育图,观察、感知发音部位。B.咀嚼器辅助法:用咀嚼器下压学生舌前部,使得舌向后缩并向上隆起,然后快速放松咀嚼器,同时发k的本音。C.手指下压法:把食指指腹放在学生舌后部中央,向下用力把舌压向咽部,然后持续轻压,提示学生舌根向上顶老师的手指。D.软腭刺激法:用压舌板或孩子喜欢吃的手指饼干刺激软腭处,引导舌后部上抬,同时发k的本音。E.舌后部自主上抬:提示幼儿张嘴,将手指饼干像是要放至口中软腭处,诱导舌后部自主上抬,同时发k的本音。舌根力量提高以后,幼儿仍不能自如的发出本音,应考虑是舌后部运动范围不充分的问题,通过软腭刺激法逐步引导舌后部自主上抬,让其充分体会舌根抬起并快速下降的运动过程,从而完成声母k的诱导训练。②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将一片纸条置于口边,感知k的送气特征,或用手背感知送气方式。③精细化构音训练:结合声母/k/与韵母/a/、/e/的声韵组合进行训练。④实际情景问答练习,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完成对目标音位的巩固训练。
(4)语言训练:完成后测。目标音位巩固完成以后,结合前测中的故事内容,创设情境,引导该生在情境中表达目标词。在情景交流中,对该生音位k的诱导情况进行后测,同时了解该生在听觉、言语和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
2.家庭康复:在生活活动中加强口部运动功能的训练,巩固k的构音。(1)吃饭:吃饭时做张口咀嚼运动,分别用左右两边臼齿咀嚼较硬的食物,先用一边咀嚼,再用舌体将食物运送到另一边咀嚼,重复多次。(2)喝水:喝水时含一口水仰起头,舌根抬起接触软腭形成阻塞,水不能咽下去。坚持1秒、2秒至5秒以上;然后进行含水仰头吐泡泡的练习,提高舌根运动的控制能力,持续时间逐渐增长,直到5秒及以上。(3)刷牙:每次刷牙时,含水漱口,重复多次。提高舌根上抬和前后运动的能力。
三、训练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周的强化训练,张某能正确发出音位k,构音清晰度达到100%,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准确运用。
1.做好相关方面的评估是音位诱导训练的前提。精准评估是有效训练的基础,针对音位k的构音训练,前期完成了听觉功能、口部运动功能及构音能力方面的评估,通过精准评估分析音位构音异常的原因,明确音位构音所需的发音部位、发音方式和口部运动模式,并由此制定系统科学的治疗策略和训练方案,为有效地训练提供依据和指导。
2.用好口部运动治疗方法是音位诱导训练的关键。音位诱导训练应依据医教结合的理念,运用口部运动治疗技术,选择适合的辅具,采取多形式、多模块、小步走、反复练的策略,在情境中练习,在生活中运用。每天保证足够的时间强化训练,缩短治疗时间,才能取得好的康复效果。
3.强化听说联动保障音位诱导的训练效果。音位诱导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习得音位,并运用到生活中进行自然交流,因此下一步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构音运动及构音语音的训练,按照听觉先行的原则,将“听觉识别”“听觉理解”贯穿在训练过程中,强化听说联动,建立良好的听声反馈,最终达到听清楚、说明白、交流自如的康复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胜利言语治疗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