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平:“食言而肥”说的谁论文

高凤平:“食言而肥”说的谁论文

“食言”一词,它是由“食言而肥”一语演变过来的。

据《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夫叫孟武伯,此人一向言而无信,鲁哀公本来就对他不满,再加之此人与群臣相处时,说话处处带刺,鲁哀公就更看不起他了。

有一天,鲁哀公请群臣赴宴,孟武伯当然也要参加。鲁哀公有个宠臣叫郭重,因为长得肥胖常常受到孟武伯的侮辱。这次也不例外,孟武伯借给鲁哀公敬酒的机会,又讥讽郭重道:“你长得这么胖,到底吃了什么东西呀?”一旁的鲁哀公听了,非常气愤,便代郭重回答说:“食言多也,能无肥乎!”群臣听了,都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知道,孟武伯一贯说话不算数,许诺的事情从来没有兑现过,孟武伯自己也知道鲁哀公话中的意思,颜面尽失。从此,“食言而肥”一语就流传了下来。

明代李开先《水风卧吟楼记》:“不以食言而肥,不因苦吟而瘦,试以数语为记,请览而教正之如何?”还有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议会》(1943年):“你们食言而肥,不承认这个原来答应承认的区域。”这里的“食言”都是此意。

“我们确实也挺赞赏的,”看管人热情地说。“可是你们不应该赞赏,”饥饿艺术家说。“那么我们就不赞赏,”看管人说,“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赞赏呢?”“因为我只能忍饥挨饿,我也没有其他办法。”饥饿艺术家说。“你们瞧,太怪了不是,”看管人说,“你为什么没有其他办法呢?”“因为我,”饥饿艺术家说着,小脑袋微微抬起,嘴唇像要吻看管人似的,直贴在他的耳根,生怕漏掉一个字,“因为我找不到适合我胃口的食物。假如我找到这样的食物,请相信我,我不会招人参观,惹人显眼,并像你,像大伙一样,吃得饱饱的。”这是饥饿艺术家最后的几句话,然而,从他那瞳孔已经放大的眼睛里还流露出一种不再是自豪、而是坚定的信念:他还要继续饿下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大部分语文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没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地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在盲目地运用时,一味地只是追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却忽略了实质的教学内容,在合作讨论教学中,过于注重讨论的形式化,在讨论学习中放任学生进行讨论,影响到学生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尔雅》中对“食言”一词是这样解释的:“食,言之伪也……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后终不行,前言为伪,故通称伪言为食言。”这里的“食言”是名词,泛指一切不兑现的假话空话。

不过,后人用到“食言”一词时,大多是动词了,茅盾在《关于历史和历史剧》中说:“荆轲既已成仙,自然不再管尘世闲事,而多诈的秦王既已过关,自然就食言了。”这里的“食言”与今天常说的“决不食言”的“食言”,都是动词,它和“食言而肥”中的“食言”一样,意思是把说过的话再吞回去,像吃东西一样,吃过就结束了。

编辑 王珊珊

标签:;  ;  ;  ;  ;  ;  ;  ;  ;  

高凤平:“食言而肥”说的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