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论文

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论文

摘要:《周易》的“天地之心”应是指天地的中心和核心,及或主宰天地万物创生的根源就是心。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这个天地本体的心,这应是《周易》的“天地之心”,称之为“天心”。天心是太阳系同心圆结构的中心和核心,是太阳系同心圆运动的动源和主宰,是以“生生”为本的心。天心生生不已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易经·复卦》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根,是老子同心圆运动“抱中守一”“负阴而抱阳”的心,是天然的心、本来的心。天人一理,万物一体,人之心来自天之心,而心就是根源,就是生生之理、不息之机,天心、道心、人心都是一个理,都是根源而主宰的心,都是以“生”为本的心,所以抓住“心”,就是抓住了根,天道人道无所不解。

关键词:天地之心;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心;复卦;反复其道;抱元守一;负阴抱阳

0 引言

“天地之心”始见于《周易》,它应是指天地的中心和核心,及或天地的根源就是心。道法自然,天人一理,医道同源,所以对《周易》“天地之心”的认知,就可以从根源上以简驭繁把握“道”的学说和以“心”为主宰的中医学说。

1 天地之心来自于太阳系之天体

《易传·彖》在诠释《易经·复卦》的“复”及其“反复其道”的蕴意时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首提“天地之心”。魏晋·王弼注说:“天地以本为心者也。”唐·孔疏则说:“心谓本也。”本就是心,心就是本。正义注说:“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天地以至静为本,犹如草木以根为本,根至静寂然不动而为本,所以根就是本,本就是心。

心,其本义应是指物体的中心、中央、中间部位,孔疏曰:“中央主心。”中就是心。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物体的中心或中央部位称之为心,这应是心的本义。《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就是本,本就是心,中心就是本心,所以“天地之心”应是指天地的中心和核心,及或天地的主宰就是心。“复”,应是指以天地之心为中心的“反复其道”之运动。

1.3.2 B组31例患儿给予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患儿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根据患儿血糖检测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注射用量,患儿睡前给予中效诺和灵注射。

太阳是太阳系这个天体的中心和核心,在太阳系中,太阳一阳独大并是太阳系的根,根就是一,所以太阳就是太一。太一周围的八大行星在其引力的主导作用下呈同心圆围绕其运动,而太一则是这个同心圆的中心和核心,是太阳系最本底的存在,是太阳系同心圆“反复其道”之运动的动源、轴心和主宰,其至尊至静寂然不动而为本,所以太一就是太阳系这个天地本体的“心”,可称之为“天地之心”或“天心”或“本心”(见图1)。

天心显然主导着太阳系这个天体的运行,并是太阳系这个天地内部同心圆运动的动源和主宰,是根源与主宰合二为一的心。根源就是一,“一”就是老子的“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所以天心不仅是太阳系这个天地本体创生的起点和根源,还是继太阳系这个天地产生后生命万物化生的根源,所以“心”应是起点、根源和主宰的称谓,应具有中心、核心和根本的含义及主宰的本能,应是同心圆的心,太阳系之天地应是以“核”为“心”的圆结构之道和圆运动之道。

图1 太阳=太一=天地之心=天心=本心=同心圆的心=轴心=动源=根源=主宰=心

道家典籍《天符经》说:“万往万来,用变不动,本本心,本太阳,昂明。”天地万物虽然有循环往复、反复其道之运动,但其主宰者寂然不动,它是本源于太阳的“本本心”,太阳用变不动,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故《黄帝内经》说:“天运当以日光明。”昂明也。

天心是天地的根源,根以“生”为本,心以“生”为性,“生”是根和心最根本的属性,所以根就是心,心就是本;天心“生生不已”的根源性力量就是动力之源,就是决定者、主宰者,所以生命的根和本及主宰者自然就要用“心”来代言,成为医学和哲学上的一个根本观念和核心命题。

《易传》在解说《易经》的泰卦时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故吉;解说《易经》的否卦时曰:“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故不吉。在太阳系这个天体中,太阳太一居中居内,为乾为阳、为健为刚、为君子;八大行星居外,为坤为阴、为顺为柔、为小人,这是内阳外阴“不失其序”的正常阴阳关系,为泰卦,故吉;内阴外阳“若失其序”,则乱之,为否卦,故不吉。所以《周易》的复卦和泰卦都是来自于太阳系之天体的圆结构之道。

2 天地之心是天地万物创生之根源

“天地之心”出自《周易》的复卦,从卦象上看,唯初九为阳爻,其余俱为阴。九为最大数,在太阳系中,太一一阳独大,是太阳系最本底的存在,所以一阳根基于下。程颐言复卦:“一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犹言太一是生命万物化生之根源,而根源就是心。朱子言复卦:“惟于一阳来,复乃见其生生不穷之意。”认为一阳生生不已乃是创生天地万物之根源,所以他直言“复卦为天根”,天根就是天地之根,也曰天地之心,所以朱子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天地以生物为心。”是讲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源就是心,此天地生物之心显然非太阳太一化育生命万物的本能而莫属。荀爽言复卦:“复者,冬至之卦。阳气初九,为天地心,万物所始,吉凶之先,故曰见天地之心矣。”邵康节言复卦:“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胡实言复卦:“复卦下面有一画,乃是乾体……所以为天地之心乎!”张载言复卦:“《复》,言天地之心。”皆言复卦一阳初九(太阳太一)是生生不息之本,是天地万物化生之根源,所以太阳太一就是“天地之心”,简称为“天心”。复卦应是源自于太阳系之天体,是天根及天心的卦象,是天地万物的发生之道,是《易》之门户,心之枢机[1]。

天心是有形的、物质的,它的质量约占太阳系这个天体中所有星体总质量的99.86%,是构成太阳系之天体最本原的物质,本原(根源)就是道,是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和“道之为物”物质第一的宇宙观,是唯物论的理论依据;天心是化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它生生不息的生发之力是创生天地万物的原动力,是天地万物化生及其运动的发动者、决定者和主宰者,它是天然的心,本来的心,所以“心”就是根源和主宰的代称,用以表达和探讨物质世界,又是客观唯心论的理论来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相互的。

(1) 承灾体识别。该边坡地处高速公路路口交汇带,主要承灾体有受路堑边坡影响土地资源、坡脚道路工程、过往车辆行人。

3 天地之心是“反复其道”的根

《易经·复卦》的“反复其道”之运动应是在“天地之心”的主导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没有天心生生不已的动力和引力就不会有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圆运动,所以“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应是指天体的圆运动是以天心为轴心为本体而反复其道周而复始的。无心不成圆,无根不反复,所以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圆运动必然是要以心为动源和主宰的,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混乱的和飘散无踪一去不复返的。

在太阳系中,首先形成的是太阳(天),随后才逐渐形成了八大行星(地),太阳无疑就是太阳系之天地的起点和根源,所以太阳太一就是“心”。而天心的质量约占太阳系这个天体中所有星体总质量的99.86%,可谓是阳之极,所以朱子曰:天心“生生不息,则阳之极也。”天心生生不息无疑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和最高主宰,所以周易的“天行(心)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君子”是物有所指的,它应是指天心而言,“天行健”应是“天心健”,是天心生生不已自强不息也,若失其所,万物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生生不息“天心健”是天地稳稳运行的基础,是万物化生的保证,是老子“不失其所者久”。万物生长靠太阳,朱子在寻证“天地之心”时提出的“天地以生物为心”的著名论断是有现代科学依据的,是太阳生生不息(生物为心)创生天地万物,所以“大中至正”以生物为本的太阳就是天地之心。

张克宾[2]指出:朱子的“天地以生物为心”论与《易传》“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思想一脉相承,生生既是生命之源,又是价值之源,生命创造是“天德”的最高价值。朱子的 “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以为心者也”,是说“天地生物之心”作为一种内在原则或内在目的,其实是体现于每一个生物体之中的,人与其它生物之心是天地之心的落实和呈现,它们都是以 “生”为内在原则的心,朱子的“吾之心即天之心,天之心即吾之心”,即是此理。

张克宾[2]指出:“复”是《周易》中的普遍观念,在阴阳对待的视域下,其以复卦之卦象与卦辞诠显了天地万物是以“心”为本而往复周流的运动特性和生成意义,天地在往复周流“反复其道”的运动中不断蕴蓄着新的生机和力量而生生不已创新万物,是老子“周行而不殆”的蕴意。张克宾还认为:“复”不是同性质的重复,天地万物在周流往复反复其道的运动中不断孕育着新的力量,创造着新的世界,只有“反复其道”循环不已方能生生不息日日新,但“反复其道”之运动是在“其”“见天地之心”引力的主导作用下而周流往复“周行而不殆”的,所以天心之本体是“反复其道”“周行而不殆”之圆运动不可或缺的轴心、动源和主导者。

4 天地之心是“抱中守一”“负阴抱阳”的心

太阳系及银河系与原子的道理一样,都是同心圆的结构之道,它们都是只有一个核心和环抱其核心而旋转的n 个行星、星系、电子,这应是老子“抱中守一”“抱元守一”思想的来源。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是正极、正电,为正阳,其它八大行星包括地球在内则是负极、负电,为负阴,在太阳太一核心(正阳)引力的主导作用下八大行星(负阴)环抱太阳呈同心圆旋转运动,这应是老子“负阴而抱阳”的思想来源,是阴环抱着阳,是负阴在“抱中守一”而已。太阳系又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星系中的一个点,相对于正极、正电、正阳的银核而言,太阳系则是负极、负电,为负阴,也是环绕银核旋转而“抱中守一”“负阴抱阳”的圆结构之道和圆运动之道(见图1-2)。这也应是《周易》“复,其见天地之心”而“反复其道”的思想来源。

图2 小到原子、细胞,大到太阳系、银河系都是以“核” 为 “心” 的圆结构及“反复其道” 的圆运动

虽然天心和围绕其旋转的八大行星为对立统一的天地阴阳关系,但对地球来讲,日地关系才是我们最实质的天地关系。《周易·系辞》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明确天和地一样,都是有形的物体。邵雍《观物外篇》曰:“天地虽大,是也形器,乃二物也。”天并非是无边无际的气体,它是有形的日地二物,是“抱中守一”“负阴抱阳”同心圆结构下阴阳对立统一的圆运动关系。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地球上的生命万物背负着地阴面向太阳拥抱着阳光吸收着热量而成长,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况且,生命万物本身就属于负阴的范畴。

根据言语行为表达的不同,本文将使用起始行为语或直接表达核心观念的中心行为语划分到直接请求策略范围,而将利用辅助行为语进行请求的言语行为划分为间接请求策略的范围。

在太阳系这个天体中,太阳“一阳独大”是为“太一”,太一无疑是太阳系之天地的起点和根源,起点就是原点,原点就是元,源也是元,元又是一,一者根也、道也。“道生一”,“道立于一”,其实质乃为“道是一”,所以太一就是“道”,根源(本原)就是“道”,“道”就是生生不息之机,“心”“太一”“根源”“道”名异而实同。“守一”就是“守道”,老子“抱元守一”“抱守元一”“抱中守一”和“归根复命”的思想应是来自于太阳系之天地以“太一”为核心的圆结构和圆运动,所以老子说“天得(守)一以清,地得(守)一以宁,万物得(守)一以生。”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1)先要对工程所地区的土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以在实际施工前掌握土质的物理性质。(2)为给后期的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施工质量控制人员需对图纸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以确定土壤环境中的颗粒特性。(3)对于土壤颗粒较细的情况,相关人员可确定其弹模量增加。

5 天地之心是根源而主宰的心

“复”:往来返复也,复卦就是讲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卦;“反复其道”:天体的运行规律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以“心”为动源为主宰的圆运动,故“反复其道”,“其,见天地之心”而返复也,这也是老子“归根复命”的思想。

由于天心与围绕其运转的八大行星在质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核”统天下,这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结构之道和“阳主阴从”、“负阴抱阳”的运动之道。“负阴抱阳”“抱元守一”显然是阳在里、阴在外,但并非是阴大于阳而紧紧怀抱着阳,而是地阴“顺天承命”“虚怀若谷”而环抱着阳。

6 诸家论“天地之心”

朱人求[7]在“天道即是天心,天心即是太一,太一即是天根”的观念下指出:《易经》的“不远复”直指天道本体,是指在天心(天道)本体的主导作用下天地万物的回复本性(本心)及自我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天心太一则能贯通所有,动静自如,它生生不已没有限量,它藏在中心但光明正大,它寂然不动则能感通万物“一以贯之”,而自己却不会变易。在太阳系这个大家庭,在太一之母引力的主导作用下,八大行星遵循各自的运行轨道“不妄行”,虚怀若谷“反复其道”“不远而复”,“复守其母”“守静笃”,天下归心,惟心惟道惟一,不忘初心回归本性稳定运行,是老子的“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的思想,也是太阳系这个大家庭稳固的基础。

邵伯温在寻证“复,其见天地之心”时曰:“一动一静,天地之妙用也……自静而观动,自动而观静,则有所谓动静。”陈来[3]认为:“天地之心”盖于动静之间以见之。同心圆的反复其道之运动是在“心”的引力主导作用下而循环往复的,心则位于同心圆运动的中心,其至尊至静寂然不动,乃是“复”“反复其道”之运动的“自动而观静”,也是程颐诠释《复卦》时主张“‘动’,‘见’天地之心”的观点,如若不动(反复其道)则也无心可见,所以“反复其道”,其“动”而“见”天地之心也,其“见”天地之心而反复也;天心不仅是天地万物生生不已的生机和动源,还是太阳系之天体同心圆运动的内在主导和主宰,其至尊至静寂然不动而位于天体同心圆之运动的中心,是“自静而观动”,又是“‘静’,‘见’天地之心”的观点。静是动的动源和主宰,只有“复”“反复其道”之动,才能显现出“天地之心”,是“动”“见”天地之心也。“复”动是以“心”为动源而“反复其道”的,所以张弛[4]认为:“动”“静”而“见”“天地之心”。

郭丽娟[5]认为:“复”的动态过程展现了天地“内外”“本末”“体用”及“动静”的观念,“本、体”于内,乾元寂然不动而为“静”,“末、用”于外,坤地奉天承命反复其道而为“动”,本内末外,内阳外阴,内静外动,有动必有静,静是绝对的,是本根,动是相对的,是末梢,动根源于静,末生于本而归根于静,所以“动”复归根于“静”是谓复命,“动静相对”而“见”“天地之心”。郭丽娟还认为:心、道、理、元、一、根、本、静、母、体、性、始、宗、太极等等皆是原始本根之义。唐·《吕祖百字碑》“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与“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一动一静,方见轴心之妙用(见图3),所以邵雍强调:“舍动静则难窥其意蕴。”虽然欧阳修的《易童子问》:“天地之心见乎动,复也。”明确“动”是反复其道周而复始的动,但是“反复其道”周而复始的动是以静为中心为根本为动源的(见图3),只有“动”才能显现出“静”,而天地之心正是由此动来揭示和体现的。陈来[11]论断:“天地之心”于此动静而见之。

唐文明[8]从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的论语中寻证:天心即天理,天理即生生不息之机,是化生万物之主宰。他还从朱子“天地之心,别无可做……只是生物而已”的思想中寻证:天心的本能无非就是生生不已化生万物,而生生不已就是推动力,就是主宰,主宰就是心。陈晓杰[9]根据《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认为:“天地之心”就是指天地化生万物的根源及其主宰功能就是“心”,是天地创生后的“生物之心”,是老子“有名万物之母”的心。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设置是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物品通常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点,这决定了企业力量不足以提供此类产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构成。其中,设备仪器、配套设施、其他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要根据各种情况向大众开放。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为全体人民所有,但是因为控制权在各个单位手中,有些单位由于处理不合理导致存在闲置资产或者不合规报废等现象产生。

图3 内本外末、内阳外阴、内健外顺、内静外动而见天地之心

向世俊[6]根据王弼:“复者,反本之谓也。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认为:动、复是末节现象的存在,它不可能离开寂然至静的根本(见图3),所以天地之心是静与动的综合集成。他又根据宋·胡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者,夫天地所以肃杀万物者,阴也;生成万物者,阳也。天地以生成为心,故常任阳以生成万物。” 认为:阳生物阴杀物,天地既以至静为本,又以生物为心,天地万物皆本于此,乃是天地之心也。而太一是太阳系之天体的至静之体,又是生命万物化生的本源,所以“天地之心”非太阳太一而莫属。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学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准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个性化的管理思想贯彻落实到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将学生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本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我国高校管理向专业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的重大转变。

郭丽娟[5]还根据老子“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认为:天地之心就是天地的原点,是原始的本根,是元一,也是天地万物之母,所以天地万物的运行必然要“不远而复”“复守其母”,是《易经·复卦》“初九,不远复,无袛毁,元吉”之义。在天心(正阳)引力的主导作用下,万物(负阴)必然要“抱元守一”“复守其母”,按照其(八大行星)各自的运行轨道围绕天心(母)而运转,不远而复,吉也。如若远离其道,就会一去不返飘散无踪而袛毁,凶也。

陈来[3]从朱子论“天地之心”及“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体系中寻证:化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就是心,心就是主宰,主宰与根源合二为一,就是天地之心、宇宙之心,称之为天心。从宇宙论上看,天心是天地生生不已的生机和动源,它不仅是天地之根,还是天地产生后化生生命万物的根本,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源,是天地自然运行的内在动力和导向。犹言太阳太一是造化太阳系天地之根源,所以太一就是太阳系这个天地宇宙本体的心,称之为天心。天心不仅是造化天地(太阳系)的起点和根源,还是天地(太阳系)产生后化育生命万物的根源和主宰,是根源而主宰的心。造化天地之心和造化生物之心陈来以“天心”一概而论,认为二者有着直接的继受关系。《周易》“继之者善”,所以朱子论“天地之心”和“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思想,犹言太一生生不已自强不息主宰天地和生命万物创生的本能就是心。

太阳生生不息(生物之心)是促使天地万物围绕其运转(动)的根源和主宰,是有“形”有“名”“万物之母”的心,是“惟精惟一”“一以贯之”的道心。“道心惟微”,至尊至静,“大中至正”,“用变不动”,“无为而无所不为”。

沈顺福[10-11]也从朱子论“天地之心”中寻证:生生不息就是心,天心是天地万物生生之本和生命之原动力,是天地宇宙本体的起点、根源和决定者,天地之心并不思维,却以本源的身份为生存提供本源或动力并主宰着生物的生生不息,以心为喻而言天地之本根,则谓“天地之心”。《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体现了天心的生生不息之机和主宰天地万物化生的本能,这也正是《易经·泰卦》“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之意蕴。天是有心有形的物体,君子也是有指向的物体,所以“天行健”亦可是“天心健”,是言天心一阳独大、生生不已之意,或言天心君独立自主、自强不息带领太阳系之天体围绕银核“反复其道”、周而复始的运行之意,一语双关。

李禹阶[12]从《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中寻证:有了“天心”之“乾元”,才有了天地万物及整个物质世界,认为天心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根源和主宰。白溪[13]则言:天心就是主宰,是天地万物之根源的称号。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连通度是指网络中节点一跳范围之内能够与其通信的相邻节点的数量与网络中节点总数量二次方的比值,连通度越大,网络中存在的通路就越多,网络的连通性能越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连通度可以描述为:

刘雅萌[14]根据朱子“天地之心,只是个生”和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的观点认为:生成是宇宙的根本,而生成不能是混乱的,应是有秩序、方向和主宰的,而主宰就是心,这也是朱子特别重视心主宰含义的缘故。赵金刚[15]寻证朱子的天地之心论时也说:心就是生,生就是理,理就是主宰,天地之心本身就含有主宰的蕴意,但其主宰之原动是来自于天心生生不已的根源性力量,而非意识,没有天心的根源性主宰,天地万物的生成就会缺乏条理而出现混乱。王锟[16]根据朱子天地有心无心论认为:天地有心是指其化生万物的根源性及主宰性,天地无心则是指主宰万物化生的心是无意识无思虑的,主宰只是天理生生之理,所以天心是无心(无私无欲)之心。

(2)M=m′∪Part∪Component∪Element,其中:Part表示部件节点的集合,Component表示组件节点的集合,Element表示零件节点的集合。整机由多个部件组成,部件由多个组件和零件组成,组件又由多个零件组成。

林乐昌[17]根据张载“天地之心惟是生物”的观点认为:天心是宇宙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性力量,自然而然具有主宰性,所以张载“为天地立心”的宇宙论就是要为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性力量立名,根源就是心。确立君主实名制,凸显心的主宰地位,给宇宙世界一个明确的定位,同时赋予天心以人伦道德属性而具有普世价值观[18]。以根为“心”,是以心为喻而言天地之根,进而以心为君而昭示天下、彰显天理。以心代言天地万物化生的根源性及主宰性,名正则言顺,从而为探索宇宙世界的客观规律和理想秩序奠定人类永恒的精神基础和追求目标[10]。

乐爱国[19]寻证朱子“天心”与“天理”的关系时指出:天地之心就是天地之理,就是天地运行的主动力,所以天心就是天地之主宰。任博克[20]根据朱子“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谓主宰者,即是理也”时指出:将主宰寓意于心,并非是由于心有意识而为主宰,而是基于根源主宰一切,根就是一,一就是理,理就是主宰,所以天心本是无意识的心。蒙培元[21]指出:天地创造生命,以生物为心,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并无目的意识,是无心之心。

电网工程推行通用造价方案具有以下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效率。通用造价融入了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经由基础方案、基础模块、子模块的相互协调,能够明确实际工程相对应的通用造价水平,为实际工程造价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可靠依据。(2)有助于成本控制。通用造价能够对工程技术指标水平做出评估,可将此作为基础对项目投资给予控制,促使建设成本降低。(3)有助于强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通用造价的应用满足统一管理要求,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促使整体造价管理水平得以提升[4]。

天心是天体圆运动的中心和核心,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不可或缺的动源和主宰,天地有心才能使“其”(八大行星)周而复始反复其道,其(八大行星)必“见”天心而循环往复反复其道也,所以天心就是反复其道的根,这也正是朱子论天地有“心”时才“苍苍之谓天,运转周流不已”之意,也是张载“《复》,言天地之心”的本义。

王洪军[22]指出:“天心”是天道无休止循环运转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的力量,也是自然哲学观的呈现,掌握了天心也就掌握了天地阴阳的运行规律,具有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崔波[23]根据邵雍“心为太极”“道为太极”“天地生于太极,太极即是吾心”的观念认为:心与道与太极与太一与根源皆同义,都是宇宙的本原,所以心就是宇宙的开端和根源,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本体,是天地万物生成的起源与动力,了解了心,就可以了解宇宙的变化,天地万物都是心的产物。

生生之谓根,无根则无生,雨大不润无根之草。“生”源自于根,根以“生”为本,是“根”的根本属性。性,从心从生,心生为性,是性命之根源,乃是本来的心。心生万物,乃是生生之性,故《孝经》“性者,生之质也。”《通论》“性者,生也。”《贾疏》“性亦训生。”程颐“生之谓性。”生与性相通,心生就是性命之根,生命之源,所以心就是生命万物之根源,是最高主宰。以生为心,心生为根,是“心”的根源性力量及主宰的底蕴,所以,心生是“心主”最大的德。曾凡朝[24]强调:“生生之谓易”是《周易》的核心内容和根本精神,与生生之谓道、生生之谓心是同一个概念,都是生生之理的概括。

《易传》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乘天。”日为阳,为乾为天;地为阴,为坤为地。日新:是太阳日日更新的生生之意,天心生生不已日日新,创新万物乃是大盛之德,与“天地之大德曰生”同义;成象在天:天心乾元生生不息乃为万物创新之根源(资始),而统天;效法在地:地阴坤元厚德载物而万物生生繁衍不息(资生),乃顺天承命。但“资始”乃是“资生”之根源[25],阳主阴从,天尊地卑,天心乾元生生不息是天地资始(天地之始),乃为最高主宰而统天。

王琪[25]指出:“生生之谓易”和“天地之大德曰生”揭示了生命哲学“生”的本体意义和核心价值。本体论上的“生生不息”与价值论上的“大德生生”成了人们无法企及的境界,是宇宙中最为重要的根本活动和最高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老子的“道”[27]。“道”和心都是最高的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道贵生”,它是以“生”为其根本功能而一以贯之的,这与心生为性,是性命之根源的内涵一致,与庄子“夫道……自本自根”及王阳明“心是天渊”的内涵一致,而本就是心,根渊就是心,生还是心,“易”“道”“心”同义,所以“心”就是“道”、就是“易”,道与心合称就是“道心”[28],是最高的主。

对于如何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社会管理模式。如李文祥提出政府、企业、社区和大学的“四方共建”模式;[3]赵树凯提出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多中心治理”乡村治理范式;[1]卢芳霞的“枫桥经验”[4]等。从社会管理研究和实际运作来看,社会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点,即以管控群体冲突、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以发展民众生机、增进社会福利为基础,[3]其管理方式依赖于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政策手段和科技手段。

心的本意无非就是主宰,主宰无非就是天理,天理无非就是天道,天道无非就是天机,天机无非就是天心生生不息之机,是性命之根源。《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乃是先天之性。《陈淳曰》“性字,从生从心,是人生来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把先天之“性”与“心”“生”“理”一概而论。以生为心,以心为君,君临天下,故在天有“天心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机,在人有“心者,君主之官”之理,天心人心天君人君皆实物有所指。将“天地”的自然属性与“心”的人文属性相结合,这就使得自然的天心与仁义道德的心混融在一起,心心相印,相互理喻,成为人类遵循天道追求天理的精神基础和理想目标[10]。

北宋张载在探索周易的“天地之心”时曾经历史性的呐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要以心为喻而言天地之根以名正言顺,就是要以心为君匡正周易的“天地之心”,立天心,树天君,以替天行道。天心就是天理,天理就是天道,心与道同义,所以张载的“为天地立心”就是要“为生民立道!”道就是命根,所以又演绎为“为生民立命!”让民众遵巡天道敬畏天理,借天道天理为社会确立核心价值、理想秩序 ,为民众指明生命意义、追求目标,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 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从而把自然目的的天心与道德属性的仁心混融在一起,相互理喻,以呼唤天德良心[29]。天心即仁心,仁心即公理,天人一理,故二程曰:“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王艳芬[30]认为把生生不已的天地之心与仁义道德的心相融合,基于此生物便具有了天理和道德公理的内涵,成为了人类追求天理、效法天道的进路。

秦明月刚走出卢局长办公室,手机就响了,还是边峰打来的,他想想还是接了。边峰说:“秦队,你别不够意思啊,我们一起喝喝茶如何?”

以上诸家都认为天地有心,都在刨根问底欲穷千里目,在心是天地万物之根源和主宰的认知上趋于一致,但他们的天地之心论也仅仅是停留在观念上和概念上的高谈阔论,雾里看花,并没有具实到太阳太一就是我们太阳系这个天地宇宙本体的心,在“道法自然”的认知上还差一步。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却认识到太阳太一就是万物化生的根源和主宰,他说:“君火者,太阳之火也,为阳气之本,为万化之源。”明确太阳太一为君,是主宰万物化生的根源。他还说:“日丽乎天,此阳中之阳也,非太阳乎?”而“太者气刚,故日不可灭……惟其不灭者,方为真火。”太阳太一是阳中之阳、中心之中心,又是生生不息之火,此非“天心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张景岳虽然在其《类经·二十八卷》中有“太一帝君……总众神……心”的连贯认识,但他却没有从宇宙论的高度上去总结,这就是“天地生物之心”,是主宰万物化生的天地之心--天心。

7 小结

天心不仅是太阳系这个天地的中心和核心,还是太阳系这个天地的起点和根源,它以生生为本,既是造化天地的根源,又是造化万物的根源,而为天地和万物的最高主宰。天心是主宰与根源合二为一的称谓,主宰则是来自于根源性的力量,而非意识。天地的根源就是心,“天地以生物为心”是指天地创生后太阳化生生命万物的本性就是心,所以“心生为性”,它是老子“有名万物之母”的心;而“天地之心”则是侧重指创生天地的根源及主宰就是心,是老子“无名天地之始”的心,当然也涵盖着生物之心,二者是直接的继受关系,两心是一心,是一以贯之通天下的心。心与道同义,都是宇宙万物的开端和起源,都是生生之理不息之机,所以心就是道,道就是心,都是根源的喻义,道家把心与道合称,就是“道心”,是最高的存在,其义理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 黄黎星.复见天地心,艮止圣贤境--《复》、《艮》二卦义理与宋儒心性之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151-157.

[2] 张克宾.论《易》哲学中“复”的观念及其思想意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19,(4):27-33.

[3] 陈来.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J].江海学刊,2015,(3):11-21.

[4] 张驰.从生生到人本:从复卦的诠释演变看儒家的人文情怀[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1):88-92.

[5] 郭丽娟.复:归静而本无--论王弼对《周易·复卦》的诠释[J].社科纵横,2008,23(7):113-114.

[6] 向世俊.易之“生”意与理学的生生 之[J].周易研究,2007,(4):67-74.

[7] 朱人求.刘子翚儒学思想及其对朱子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7(1):42-48.

[8] 唐文明.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4(1):153-163.

[9] 陈晓杰.论朱熹的“天地之心”[J].朱子学刊,2013(1):116-127.

[10] 沈顺福.“天地之心”释义[J].中原文化研究,2016(4):28-34.

[11] 沈顺福. 天人之辨与儒家人类主体性意识的形成[J]. 江淮论坛,2019,(3)104-109.

[12] 李禹阶.朱熹“太极”、“天地之心”、“仁”范畴同异辨[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11-18.

[13] 白溪.“万物一体之仁”,王阳明的仁学思想及其生态学意义[J].孔子研究,2017(1):102-109.

[14] 刘雅萌.复见“天地之心”--论王弼《周易注》对汉代天道观的突破[J].周易研究,2017(5):63-73.

[15] 赵金刚.主宰谓之帝—朱子哲学中“理”的主宰作用[J].哲学动态,2016,(3):63-69.

[16] 王锟.“天地以生物为心”-- 朱熹哲学的“生本论[J]. 哲学研究,2006(2):52-56.

[17] 林乐昌.“为天地立心”--张载“四为句 ”新释[J].哲学研究,2009(5):58-63.

[18] 唐亚阳,陈谷嘉.论张载“为天地立心”的伦理意义[J].伦理学研究,2005,19(5):31-34.

[19] 乐爱国.朱熹的“天地之心”与理气的关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13-18.

[20] 任博克(Brook Α.Ziporyn),郭晨.朱熹的“天地之心”意识论[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4):1-8.

[21] 蒙培元:生的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6):5-13.

[22] 王洪军.“天地之心”的文学理论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8-113.

[23] 崔波.邵雍心学思想圭旨[J].中原文化研究,2019(1):39-46.

[24] 曾凡朝,张涛.“生生之谓易”与生态文明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79-84.

[25] 曾繁仁.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J].文学评论,2008 (6):33-37.

[26] 王琪. 论《易传》“生”学说的伦理意蕴及现代意义[J]. 理论月刊,2015,(11):23-28.

[27] 彭卫华,刘康德.基于传统生命哲学的中医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30(2):191-194.

[28] 刘永明.试析道教身神说的医学内涵[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7-32.

[29] 刘学智.张载“为天地立心”释义[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5-9.

[30] 王艳芬.张载生物论研究--以“复其见天地之心”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3):13-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of Circle","Tao" and "Heart" in The Book of Changes(Ⅰ)——Life of Circle

JIA Geng
(Zhenhua Community Healthcare Service of Qingshan District, Baotou Inner Mongolia)

ABSTRACT: The “Life of Circle” of “ The Book of Changes” should refer to the center and core of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and the root of the creation of all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is the heart. The su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solar system. It is the heart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it is the heart of the concentric circle. This should be the Life of Circle from The Book of Changes, also known as the “Tien Hsin”. Tien Hsin is the center and core of the solar system , it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ource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it dominates the oper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It is the source and dominance of the concentric circle of the solar system,it is the lifebased heart .It is the heart of the roots,the dominations, and concentricity. It is the root of the Book of Changes hexagram fu’s recurring repetition,and it is heart of “negative yin-yang hold” “Chi block”,it is the natural heart and the original heart .Heaven and people are the same reason. The heart of the human comes from the Life of Circle These are born with a heart.So it is catchs the heart and that is to say catchs the roots. To understand everything, to follow nature.

KEY WORDS: Life of Circle; Creature is the heart of heaven and earth; Tien Hsin; Hhexagram fu; Recurring repetition; Chi block; Negative yin-yang hold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1.149

本文引用格式:贾耿. 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269-272,278.

作者简介:贾耿(1954--),男,山西代县人,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命门理论。

标签:;  ;  ;  ;  ;  ;  ;  ;  ;  ;  ;  ;  

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上)——天地之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