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克坚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母线和一个第二母线,该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用于连接于电源;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每个第一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每个第二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

主设计要求

1.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母线(11)和一个第二母线(12),该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用于连接于电源;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每个第一接线(21)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11),每个第二接线(22)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

设计方案

1.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包括:

一个第一母线(11)和一个第二母线(12),该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用于连接于电源;

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每个第一接线(21)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11),每个第二接线(22)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通用电接插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端部所设置的所述电接插件为免工具快速接插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一侧;

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一导体件(3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11);

所述多个第二接线(22)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二导体件(3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件(31)和第二导体件(32)由如铜的良导体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包括箱体(100),该箱体(100)包括底座(101)和位于该底座(101)顶面上的接线盒(102),

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伸出于所述底座(101),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伸出于所述接线盒(10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接装置包括定位器(103),该定位器(103)设置于所述底座(101)的顶面且与所述接线盒(102)相邻的位置,所述定位器(103)具有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的定位件。

11.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充放电系统包括:

直流电源;和

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的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均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该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用于电连接于多个电池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放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均连接于各自的充电桩;或者

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均连接于各自的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的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池组(如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充放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电池组完成装配后,要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在电池组的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充电,某些情形下需要对其放电。

例如,在对某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时,需要将动力电缆的一端与配电柜相连接,而另一端设置有接插件并与该电池组相应的电极相连。当对另一类型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时,由于不同类型电池组在结构上的区别,需要更换另一套动力电缆和接插件来实现电连接。

因此,对于多种类型的电池组的工况来说,传统的充放电方案兼容性较低。一方面导致工作效率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电路连接得过于频繁,导致接触电阻增加,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如何提高使针对电池组的充放电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使针对电池组的充放电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满足多种类型电池组的充放电需求。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母线和一个第二母线,该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用于连接于电源;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每个第一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每个第二接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通用电接插件。

优选地,每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端部所设置的所述电接插件为免工具快速接插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所述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二侧,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接线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一导体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所述多个第二接线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二导体件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体件和第二导体件由如铜的良导体材料制成。

优选地,该转接装置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底座和位于该底座顶面上的接线盒,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伸出于所述底座,所述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伸出于所述接线盒。

优选地,该转接装置包括定位器,该定位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与所述接线盒相邻的位置,所述定位器具有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定位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充放电系统,该充放电系统包括:直流电源;和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为上述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的所述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该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用于电连接于多个电池组。

优选地,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均连接于各自的充电桩;或者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均连接于各自的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一个第一母线和一个第二母线可以分别同时连接多个第一接线和多个第二接线,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从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电池组的充放电需求,以获得良好的兼容性,从而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转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转接装置中母线与接线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利用转接装置对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测试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转接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母线11和一个第二母线12,该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用于连接于电源,如图3所示的配电柜。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具有相反的极性,例如第一母线11连接于电源的正极,则第二母线12连接于电源的负极。

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每个第一接线21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11,每个第二接线22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至少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与其他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不同的电接插件。

每个第一接线21均电连接于第一母线11,从而具有与第一母线11相同的极性。类似地,每个第二接线22均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从而具有与第二母线12相同的极性。因此,在使用时,每个第一接线与对应的一个第二接线成对配置,以连接于对应的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如图3所示。

在多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中,至少有一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具有与其他对不同的接插件,以适用于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电池组的连接,从而进行测试。因此,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同时,由于多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彼此相对并联设计,因而能够同时对多个不同类型或者相同类型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作业,获得相对较高的工作效率。

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通常均为一根。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的端部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通用电接插件。因此,当根据工况需要而连接不同的电源装置时,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可以利用其通用型电接插件而实现灵活快速的连接。

优选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相对于上述接线来说具有相对较大的横截面面积,以允许通流较大的电流。各个母线和接线由良导体材料制成,优选如铜。

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分别连接于多个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而在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端部设置有接插件,用于接收电池组的引线。接插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电池组(待连接对象)而有所不同。但优选情况,每对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端部所设置的所述电接插件为免工具快速接插件13。因此,可以在无需工具的情况下就实现电池组的引线连接到对应的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端部的接插件上。

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的排列方式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而选择,以有利于与电源的连接。优选情况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一侧。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以有利于与电源之间连线的排布。

再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彼此相互间隔且平行地伸出于第二侧,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以有利于电池组的引线的排布。上述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是彼此相反的两侧,也可以是相邻的两侧,这可以根据具体工况而选择设计。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一导体件31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母线11;所述多个第二接线22相邻设置,且直接或通过第二导体件3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母线12。在该布局方式中,母线与各自接线的连接较为便利。但是在连接电池组时,需要交叉连接,如图3所示。当然,本申请并不限于此布局方式,也可以将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设置为彼此交错排列,因此相对便于连接电池组的引线。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重要技术内容在于母线和接线的设置。但对于转接装置的整体结构设计也相对较为重要。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转接装置包括箱体100,该箱体100包括底座101和位于该底座101顶面上的接线盒102,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伸出于所述底座101,所述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伸出于所述接线盒102。

箱体100构成转接装置的整体外形结构。箱体100包括底座101和由底座101支撑的接线盒102,其中在接线盒102内实现母线与其接线的机械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从底座101的一侧伸出,而多个第一接线21和多个第二接线22均从接线盒102的一侧伸出。一方面,母线的位置相对较低,以适用于相对长期可靠连接于电源装置;另一方面,各个接线的位置相对较高,以便于频繁地连接不同的电池组装置。此外,虽然在图中所示母线和接线分别伸出于不同的方向,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为伸出于相邻侧方。

如图1所示,为了对连接于各个接线的电池组引线进行固定,以实现可靠的排布并防止错误连接,优选情况下,所述转接装置包括定位器103,该定位器103设置于所述底座101的顶面且与所述接线盒102相邻的位置,所述定位器103具有对应于每个所述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的定位件。该定位件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固定卡箍、夹具等形式,以能实现对来自电池组的引线的可靠固定和限制。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转接装置进行了详细地描述。通过该转接装置,能够实现电源装置以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对多个不同类型的电池组进行充放电操作。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放电系统,该充放电系统包括:

直流电源,如配电柜;和

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上述转接装置,该转接装置的所述第一母线11和第二母线12均电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该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用于电连接于多个电池组(未标示,如图所示)。

该充放电系统中,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均连接于各自的电池组,可以用于电池组完成制造装配后的充放电测试。

作为另一种应用方式,所述转接装置成对配置的第一接线21和第二接线22均连接于各自的充电桩,用于针对新能源车辆或纯电动车辆的充电站中。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设计图

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3806.5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488207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H02J 7/00

专利分类号:H02J7/00

范畴分类:37C;38G;

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时骏北街1号院4栋(科技创新功能区)

发明人:王克坚;刘佳

第一发明人:王克坚

当前权利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翔;徐永浩

代理机构:11393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充放电系统及其转接装置论文和设计-王克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