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态论文_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平衡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热力学,汽轮机,超导,胶体,阻抗,物理化学。

非平衡态论文文献综述

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1](2019)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增加了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讲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课程中所涉及的基于理想化模型和假想假设的简化。通过这种改革尝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经典热力学的内容和普适性,引发学生对经典热力学无法解释变化的思考,解答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增加知识储备,拓宽学术视野。(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31期)

金蒙豪[2](2019)在《基于Landau-Lifshtiz-Gilbert方程的磁性系统非平衡态临界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人们提出了各种新一代磁性器件的设计方案。这些磁性器件具有更好稳定性,更高密度,更低能耗。如何高效控制磁性材料中磁畴和畴壁的生成和运动以及对其机制的理解是实现这些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之前人们通常用弹性弦模型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Ising模型研究磁畴和畴壁的动力学性质。这些模型是高度简化的,都没有抓住磁性材料特有的性质。Landau-Lifshitz-Gilbert(LLG)方程是描述磁性系统动力学过程的基本方程,它可以正确描述磁性系统中特有的性质,比如磁畴的翻转过程,畴壁运动,自旋波传播,斯格明子运动等。由于LLG方程的复杂性和系统在相变点出现的临界慢化现象,利用LLG方程对磁性材料中的相变进行大规模的数值模拟是非常困难的。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在零温和有限温度下的LLG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然后重点研究了在居里温度附近由温度引起的有序-无序相变和外磁场引起的磁畴翻转过程,以及掺杂磁性薄膜在零温下由电流和外磁场驱动的畴壁运动的钉扎-退钉扎相变和畴壁在相变点附近由温度引起的热蠕动行为。如何减少矫顽力以及更有效地翻转磁畴对用磁畴翻转记录信息的磁储存器件有着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在居里温度附近,磁畴翻转的矫顽力可以大大减小,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就能翻转磁畴。我们用引入温度后的随机LLG方程研究了无外磁场情况下磁性薄膜的有序-无序相变,基于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克服了临界慢化,精确测量了居里温度和临界指数,这些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一致。同时,我们研究了在居里温度附近由外磁场和初始脉冲引起磁翻转的过程,测量了描述系统对外磁场和初始脉冲响应的两个独立临界指数。在磁性材料中,由于缺陷引起的畴壁钉扎现象是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热点,其对磁性器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介绍无缺陷情况下的畴壁运动规律后,利用LLG方程系统地研究了在有缺陷情况下由电流和外磁场驱动的畴壁运动的钉扎-退钉扎相变。在零温下,我们基于非稳态动力学方法测量了钉扎-退钉扎相变的相变点和临界指数,并且预测了在电流和外场平面的相图。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据外磁场和电流驱动下相变的临界指数,发现在相变点附近电流对畴壁运动的反常效应。此外,我们着重研究了在钉扎-退订扎相变点上由温度引起的畴壁热蠕动现象,测量出了在数值上和实验的结果一致的热蠕动指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LLG方程对磁性系统中的有序-无序相变和钉扎-退钉扎相变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基于非平衡态/稳态的动力学方法,克服临界慢化,精确测量相变的临界指数,测量得到的结果不仅和实验一致,还预测了实验暂未发现的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0)

张宇,李兴华,刘云锋,王健,梁天赋[3](2019)在《汽轮机末级静叶栅内非平衡态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非平衡态凝结的末级静叶栅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在叁维CFD计算中加入双流体模型,并将其流场与平衡态的凝结流场进行了对比。对比内容包括叶片表面压力分布、马赫数分布以及成核率、湿度等参数。对比结果表明:双流体模型能够更为准确地描述叶栅内存在的非平衡态凝结流动,成核率和凝结区面积沿叶高方向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鹏飞,王美婷,梅晔[4](2019)在《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分子溶剂化自由能的计算效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着眼于13个中性氨基酸侧链类似物在水中的溶剂化自由能的计算,来比较两种计算自由能的平衡态动力学模拟和非平衡态动力学模拟方法在高性能计算机上的表现.研究发现,利用非平衡态动力学模拟来计算自由能除了在准确度上和平衡态动力学模拟的计算一致之外,在计算效率和实际所需时间上,非平衡方法计算效率更高,实际所需时间更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世显[5](2018)在《耦合扩散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数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随着单分子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家们已经能够观测到分子尺度运动的随机性;同时随着生命科学以及当代热力学的发展,只从系统的化学状态演变入手建模的化学主方程(Master Equation)模型和只从系统的扩散运动入手建模的朗之万方程(Langvin Equation)模型经常不能很好的描述更为复杂的系统,例如分子马达(Molecular Motor)。完整描述分子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需要把化学主方程和郎之万方程相结合,这样的结果就是耦合扩散(Switching Diffusion)。耦合扩散作为描述复杂系统的重要数学模型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经济和生物学等领域;近年来关于耦合扩散的数学理论也渐渐丰富起来,包括遍历性,常返性,可逆性等。特别的,2004年章复熹等通过构造最小过程的方法探讨了平稳时齐耦合扩散过程的熵产生率,并且研究了过程可逆的几个等价条件。但是针对一般耦合扩散过程的完整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对于耦合扩散的两个动力分量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被细致的探讨过。本文首先从耦合扩散的概率流开始研究,以流的不同机制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流分解,然后根据流分解的结果对熵产生率e _p(t)、熵变化dS(t)和热耗散率_dh(t)进行分解,同时证明了熵产生率的分解项的非负性和叁者分解的一致性,进而得到了针对每个流的克劳修斯不等式。但是,同样基于流分解的内部热耗散率Q_(hk)(t)和自由能耗散率f_d(t)的自然分解则失去了分解项的非负性,于是我们对该分解进行了修正,使得修正后分解项都是非负的,并且发现修正项正是两个物质流的子系统之间在定态流背景下的指数信息流。接着我们又以粗粒化(Coarse-graining)方法为手段,通过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将系统分解为亚宏观系统、微观系统和剩余系统叁个子系统,其中剩余子系统就是由不同的微观态之间的系统差异所产生的。再将熵变、熵产生率和热耗散率根据叁个子系统分解为叁部分,还证明了熵产生率的叁个分解项的非负性,也得到了这叁个子系统的克劳修斯不等式。我们还发现了这些分解项与前面的流分解项的联系,并且最后通过引入交互信息,从信息热力学的角度研究了两个分量之间的关联。论文主体分两部分,分别对扩散分量为一维和高维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这两种情况的结论是基本类似的,主要是从数量运算变成了向量和矩阵运算,所以很多的变形、计算和证明,高维的情况要复杂的多。对于主要的命题和定理,本文都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过程。在文章最后,我们给出了总结和展望,也为将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1-27)

王妍妍[6](2018)在《纳米粒子/高分子熔体在非平衡态下的集聚和分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中,均匀分布高度有序的纳米粒子能显着增强材料的力学、光学、电学性能,在多个科研领域都有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众所周知,纳米粒子在高分子熔体中的集聚和分散一定与高分子单体间相互作用(P-P)、高分子-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N-P)、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N-N)这叁者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叁组不同相互作用下的纳米粒子/线性高分子熔体中纳米粒子的集聚分散行为。这叁组相互作用分别为:P-P吸引/N-P排斥/N-N排斥、P-P吸引/N-P吸引/N-N排斥、P-P排斥/N-P吸引/N-N排斥。在P-P吸引/N-P排斥/N-N排斥作用下,增加纳米粒子和高分子单体间相互作用强度?_(np),高分子熔体中纳米粒子的结构由“球状”集聚转变为“线性”集聚,然而没有出现良好的分散。在P-P吸引/N-P吸引/N-N排斥作用下,增加相互作用强度?_(np)可以使得纳米粒子出现集聚到分散的转变;较高相互作用强度下还会出现桥接相。在P-P排斥/N-P吸引/N-N排斥作用下,相互作用强度较低时纳米粒子直接表现良好的分散性;增强相互作用强度至适中时纳米粒子就开始表现为桥接相。这一讨论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增加纳米粒子在高分子熔体中的均匀分布具有参考价值。非平衡态(剪切场)能够影响纳米粒子的在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中的集聚分散,另外环形高分子与线性高分子不同的拓扑结构,对纳米粒子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非平衡态下纳米粒子在线性/环形高分子熔体中的集聚分散行为的研究,可能会有新的发现。结果表明,在线性高分子熔体中,剪切场确实能够减缓纳米粒子的集聚,但仍无法实现纳米粒子集聚-分散的转变。而在环形高分子熔体中,施加剪切场能使原本集聚的纳米粒子趋于分散,证明剪切场有效提高纳米粒子的分散程度,扩大纳米粒子分散所需的吸附能区间。通过对比两种高分子链在剪切场下的构型变化,我们发现环形高分子因为其特殊的拓扑结构,在剪切场下形成不规则的环状可以将纳米粒子包围住。较多高分子单体的包围能够阻止其他纳米粒子的靠近,从而有效地促进纳米粒子由完全集聚到部分分散的转变。这一研究结果为得到均匀分布、高度有序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8-06-03)

胡亚迪[7](2018)在《非平衡态下两类微尺度浓度梯度驱动流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尺度流动中,由于粘性力居主导作用,利用体积力或压差力难以驱动流体形成有效的流动,因此需要引入化学势或电场等驱动方式。对于通过化学势梯度(如非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差)驱动的微流动问题,利用连续介质框架下的N-S方程对其进行描述时,传统的无滑移边界条件将不再适用,需要引入滑移边界对其进行修正,同时化学势与流动的相互耦合使得问题愈加复杂。本文针对正渗透膜孔内流动(内流问题)及扩散泳自驱动微马达(外流问题)开展研究。在正渗透问题中,通常预先在膜两侧给定溶质的浓度梯度,溶剂(水分子)在孔内自发地向逆浓度梯度方向流动,即从低溶质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动。本文基于表面滑移的流动物理模型,研究了由正渗透流动导致的流固耦合问题,但由于滑移边界与传统流固耦合模块中流固界面无滑移边界冲突,无法进行流固耦合的双向求解。因此,本文利用固体力学中力与位移的关系计算壁面的形变,并引用变形几何的动边界网格,使迭代过程中流固界面的形态(流域)发生改变,进而产生新的压力载荷。最后进行多次迭代计算,达到双向耦合的目的,并获得了弹性膜材料的孔形变量。研究结果表明由浓度梯度引起的弹性形变主要沿孔径方向,在轴向没有明显的偏移,这与宏观尺度下由水力压差驱动的膜孔变形完全不同,后者以轴向变形为主。模拟结果与正渗透膜宏观实验现象定性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扩散泳机理的Janus颗粒微马达是一类可将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且可灵敏感知外部环境的人工活性颗粒,其应用需考虑外部环境的复杂条件,如Janus颗粒在近壁面处的运动会受到近壁面效应的影响。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实验观测到当Janus颗粒受限于两垂直壁面时,平衡状态下颗粒将沿两壁面交线做匀速直线运动。本文针对有无重力场两类情况,研究受限于两垂直壁面的Janus颗粒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姿态(活性面朝向、偏转角)和距壁高度等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在有无重力场两种情况下,扩散泳力、外加力、近壁面Stokes阻力的综合作用使Janus颗粒在平衡状态下的姿态截然不同。当不考虑重力作用时,竖直方向上的近壁面Stokes阻力背离底部壁面方向,因此Janus颗粒活性面必须偏离底部壁面,以产生朝向底部壁面的扩散泳力,保持竖直方向上的平衡。而当微马达的重力无法忽略时,为了获得与重力相平衡的扩散泳力,颗粒活性面应趋向于底部壁面侧。沿侧壁面法线方向上,对于有无重力作用的两种情况,平衡状态下的Janus颗粒姿态与无重力作用时的Janus颗粒姿态相同。本文研究不仅加深了对相关微尺度流动问题机理的理解,而且还将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如可以优化微马达的结构和效率,改进基于正渗透膜的水处理装置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陈霞[8](2018)在《基于光泵浦探测系统的高温超导材料非平衡态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泵浦探测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超快光谱技术,通过调节泵浦光与探测光的相对延迟关系能够获得材料在泵浦光激发下的内部瞬态变化过程,变换波长、泵浦功率等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超导材料在国防、医疗、信息技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铁基与铜基超导体与其他材料超导原理上的不同,它们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实现超导相变,因此被称为高温超导体。泵浦探测技术在超导领域的探测已初具规模,因其较高的分辨率和可拓展性,在超导材料物理性质测量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研究了超快光谱的原理与分类,分析对比实验需要的光源种类,确定光泵浦探测系统的实验方案。构建飞秒光泵浦探测平台系统,探讨了系统中的噪声来源,并从衰减系统、光学延迟线、斩波器的调制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利用LabVIEW软件编写锁相放大器、电位移平台的集成控制程序,实现了实验过程中数据的自动化采集,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2.表征了二元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硒化铁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等,获得FeSe材料的晶格结构、表面形貌、化学计量比等信息;采用Kramers-Kronig关系,通过可见光波段的反射谱计算获得了 FeSe折射率、介电常数、光电导谱等光学参数色散曲线,与其他文献实验或计算得到的参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这些参数对于进一步分析超导性质具有重要意义。计算得到光学穿透深度,可为瞬态测试的样品选择提供参考。3.使用泵浦探测系统测量GaAs、FeSe/CaF2薄膜样品的光感生反射率变化,得到其动力学曲线。并采用多指数模型进行拟合,得到弛豫时间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动力学过程,据此探讨瞬态激发过程中的集体激发行为,为研究超导配对机制和序参量的竞争关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5-15)

龙程[9](2018)在《非平衡态自组装中的叁维非密堆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密堆结构,例如钻石晶格结构,是一类拥有低堆积密度的材料。随着光子技术的发展,具有可见光波长大小的(胶体大小尺度的)单元以立方钻石晶格堆积形成的非密堆结构被发现可以拥有完全的叁维光子带隙,于是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光子晶体材料。然而,胶体之间没有分子尺度下的共价键或是氢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的胶体溶液中,疏松的堆积空间以及非密堆结构的力学不稳定性都导致了非密堆结构很难通过自发结晶形成。最近,人们发现引入随时间振荡的相互作用的体系可以进入一种非平衡稳态,同时这种情况下可能产生一些在固定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得不到的重要的有序结构。由这种非平衡态的手段的启发,也称做耗散自组装的方法,我们寻求利用相似的手段找到一种可能的合成叁维非密堆结构的技术,并且试图去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本文中,我们利用数值模拟,将振荡溶液pH的方法应用到叁维的正负带电粒子混合的溶液体系中,其中粒子的带电量受溶液的pH值影响,并且我们研究了这些体系对应产生的行为。首先,我们利用开源的LAMMPS代码,将过阻尼的朗之万动力学与NPT系综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研究忽略边界效应的材料内部的行为。我们将这种模拟方法应用到了二维的体系中,得到了与之前文献中的报道的相同的结果,以此验证了我们方法的合理性。之后,我们考虑在快速pH振荡的极限条件下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粒子之间随时间变化的相互作用可以由一个时间平均后的形式近似取代。在这种有效相互作用的形式下,我们发现调节pH振荡的振幅引入了一个新的可调维度来控制正负带电粒子的行为,这个维度体现了粒子间排斥相互作用和吸引相互作用的强度之比。为了探究这个维度下的相行为,我们对这个模型进行了模拟,并在我们探究的参数范围下,发现多种非密堆结构都能保持稳定结构,比如石墨状结构以及钻石结构。同时结合Madelung能量的分析,我们进一步证实,对这个新维度的调节确实可以有效地产生出非密堆的晶体结构。此外,我们还在无序的结构中发现了一些由相互作用强度比的改变带来的有趣的现象,其中包括超均匀现象和非单调扩散行为。总的来说,我们的模拟研究拓宽了我们对非密堆结构形成的理解,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来合成一些新奇的,在纳米及微米量级的粒子体系的平衡态自组装中被认为非常难以形成的叁维非密堆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李强,史王艳,张骋,蒋丹宇[10](2018)在《基于Na_3Zr_2Si_2PO_(12)固体电解质的非平衡态SO_2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Na_3Zr_2Si_2PO_(12)(NASICON)固体电解质,分别以Na_2SO_4-BaSO_4混合盐和NaRe(SO_4)_2复盐为敏感电极材料制备了片式SO_2非平衡态气体传感器。结果表明,该类型传感器的输出电动势与SO_2气体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低温260℃具有最佳性能,灵敏度分别达到了160 m V/decade和136 m V/decade。传感器在不同浓度的SO_2气体中的交流阻抗谱测试结果显示,气体在敏感电极的叁相界面处电化学反应的活性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合敏感电极结构,对该类敏感电极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由于NASICON具有良好的低温钠离子导电性,可以大幅降低传感器的工作温度;由于Na_2SO_4-BaSO_4混合盐和Na Re(SO_4)_2敏感材料具有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制备的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基于非平衡态设计的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以上特性为该传感器在SO_2气体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来源于《无机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非平衡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近,人们提出了各种新一代磁性器件的设计方案。这些磁性器件具有更好稳定性,更高密度,更低能耗。如何高效控制磁性材料中磁畴和畴壁的生成和运动以及对其机制的理解是实现这些应用的主要挑战之一。之前人们通常用弹性弦模型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Ising模型研究磁畴和畴壁的动力学性质。这些模型是高度简化的,都没有抓住磁性材料特有的性质。Landau-Lifshitz-Gilbert(LLG)方程是描述磁性系统动力学过程的基本方程,它可以正确描述磁性系统中特有的性质,比如磁畴的翻转过程,畴壁运动,自旋波传播,斯格明子运动等。由于LLG方程的复杂性和系统在相变点出现的临界慢化现象,利用LLG方程对磁性材料中的相变进行大规模的数值模拟是非常困难的。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介绍了在零温和有限温度下的LLG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然后重点研究了在居里温度附近由温度引起的有序-无序相变和外磁场引起的磁畴翻转过程,以及掺杂磁性薄膜在零温下由电流和外磁场驱动的畴壁运动的钉扎-退钉扎相变和畴壁在相变点附近由温度引起的热蠕动行为。如何减少矫顽力以及更有效地翻转磁畴对用磁畴翻转记录信息的磁储存器件有着重大意义。研究表明在居里温度附近,磁畴翻转的矫顽力可以大大减小,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就能翻转磁畴。我们用引入温度后的随机LLG方程研究了无外磁场情况下磁性薄膜的有序-无序相变,基于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克服了临界慢化,精确测量了居里温度和临界指数,这些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一致。同时,我们研究了在居里温度附近由外磁场和初始脉冲引起磁翻转的过程,测量了描述系统对外磁场和初始脉冲响应的两个独立临界指数。在磁性材料中,由于缺陷引起的畴壁钉扎现象是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热点,其对磁性器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介绍无缺陷情况下的畴壁运动规律后,利用LLG方程系统地研究了在有缺陷情况下由电流和外磁场驱动的畴壁运动的钉扎-退钉扎相变。在零温下,我们基于非稳态动力学方法测量了钉扎-退钉扎相变的相变点和临界指数,并且预测了在电流和外场平面的相图。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据外磁场和电流驱动下相变的临界指数,发现在相变点附近电流对畴壁运动的反常效应。此外,我们着重研究了在钉扎-退订扎相变点上由温度引起的畴壁热蠕动现象,测量出了在数值上和实验的结果一致的热蠕动指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利用LLG方程对磁性系统中的有序-无序相变和钉扎-退钉扎相变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基于非平衡态/稳态的动力学方法,克服临界慢化,精确测量相变的临界指数,测量得到的结果不仅和实验一致,还预测了实验暂未发现的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平衡态论文参考文献

[1].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

[2].金蒙豪.基于Landau-Lifshtiz-Gilbert方程的磁性系统非平衡态临界动力学[D].浙江大学.2019

[3].张宇,李兴华,刘云锋,王健,梁天赋.汽轮机末级静叶栅内非平衡态凝结流动的数值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9

[4].李鹏飞,王美婷,梅晔.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分子溶剂化自由能的计算效率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杨世显.耦合扩散的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数学理论[D].重庆大学.2018

[6].王妍妍.纳米粒子/高分子熔体在非平衡态下的集聚和分散行为[D].温州大学.2018

[7].胡亚迪.非平衡态下两类微尺度浓度梯度驱动流动问题[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8].陈霞.基于光泵浦探测系统的高温超导材料非平衡态动力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

[9].龙程.非平衡态自组装中的叁维非密堆结构[D].南京大学.2018

[10].李强,史王艳,张骋,蒋丹宇.基于Na_3Zr_2Si_2PO_(12)固体电解质的非平衡态SO_2传感器[J].无机材料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周期性边界处理格式[236]典型电势控制LIGBT器件结构中复合电流...平均状态下热带太平洋表层和内部的海...℃时效4h样品中的单个Cu析出Fig4-...华北平原构造应力方向及块体相对运动...双富勒烯C60构建的分子隧道的物理结构...

标签:;  ;  ;  ;  ;  ;  ;  

非平衡态论文_吕宏光,赵晓伟,王秋生,廖圣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