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包结常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糊精,常数,萘酚,芳烃,阿莫西林,巯基,滴定。
包结常数论文文献综述
刘硕,王晓静,韩杰[1](2017)在《1,4-二甲氧基柱[5]芳烃的合成及其与1,6-己二胺包结常数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1,4-二甲氧基柱[5]芳烃(DMP[5]),采用核磁滴定方法研究了主体分子DMP[5]与客体分子1,6-己二胺的包结作用。通过摩尔比方法确定了主客体分子间的包结比为1:1,并利用DynaFit计算了包结常数K_a=49 L/mol。本实验可作为有机化学实验在本科生化学及相关专业开设,有利于学生了解超分子化学前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验能力和科研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期刊2017年06期)
尹训强,郑洁,夏新智,韩旭,毕可东[2](2015)在《相溶解法测阿莫西林和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阿莫西林的校正曲线,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阿莫西林(AMO)-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情况。结果:阿莫西林在波长22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在0.42~42μg/m L浓度范围内的阿莫西林溶液与吸光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Y=0.0209x+0.0006,(n=8,r=0.9989);溶解度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0.005214x+4.38×10-6,(r=0.9963),阿莫西林-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为1.132×103L/mol。表明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阿莫西林有较好的包合增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苏鑫,伍晚花,杨成[3](2014)在《紫外滴定法测定主客体包结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紫外滴定法为测定主客体包结常数的常用滴定方法。本文使用紫外滴定法测定了苝的衍生物(PY-B)与柱[5]芳烃之间的包结常数,即将一定浓度的主体溶液逐渐滴加至一定浓度客体溶液中,观察客体紫外的变化。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利用精密电子天平称取了定量的DEP5固体于5ml容量瓶中,利用微量注射器加入500?L 1?10-3M的PY-B溶液并摇匀,加入CHCl3稀释至5ml刻度线得到目标溶液用于滴定;将该溶液逐渐滴加至2mL 1?10-5 M PY-B溶液中,直至客体PY-B的紫外不再发生变化。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配制,微量注射器、移液枪的使用,比色皿、紫外光谱仪的使用等。对物质产生紫外吸收的原理及利用紫外滴定法测定包结常数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实验能力,并通过软件分析得到PY-B与DEP5芳烃的包结常数为1?105 M-1(图1所示),获得了预期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期刊2014-08-04)
陈金娥,安丽珍,张海容[4](2011)在《pH值对α-萘酚、β-萘酚与β-环糊精包结常数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萘酚的荧光性质,并用双倒数法测定了α-萘酚、β-萘酚与β-环糊精包结物在不同pH值的包结常数。实验表明,随pH值由小到大的变化,两种萘酚的包合作用逐渐减弱,说明包合物形成过程中疏水作用和氢键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司宏宗,姚小军,刘焕香,王杰,李加忠[5](2007)在《基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α环糊精—苯衍生物包结物稳定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用于预测α-环糊精与单取代或1,4-二取代苯衍生物结合后包结物的稳定常数.通过计算得到6个参数:分子重量、β-极化度、相对阳性电荷、相对阳性电荷表面积、DPSA3和分子轨道最大成键贡献,用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QSPR模型,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94和0.98,LOO交互检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95.因此,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的模型要优于启发式方法,其预测能力更强、模型的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张海容,赵州[6](2005)在《荧光法测定两种小分子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叁元包结物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荧光法研究了甲醇、正丙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的形成,证明叁者形成1∶1∶1叁元包结物,并用Benes-Hildebrand双倒数法测定了两种包结物各自包结常数分别为1.93mol-1·L和0.88mol-1·L。(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5年05期)
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7](2004)在《荧光法和色谱法测定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1 引 言分子识别是生物识别的基础 ,其机理的研究对理解生命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水溶性杯芳烃是研究分子识别的重要主体分子 ,本实验报道合成了水溶性的 5 ,11,17,2 3,2 9,35 ,4 1,4 7 八 (N ,N 二甲氨甲基 ) 杯 [8]芳(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4年10期)
刘立华,龚竹青,郑雅杰,关鲁雄[8](2003)在《β-环糊精衍生物与萘系衍生物包结稳定常数的传感法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组装方式在石英晶体谐振器(QCR)的金电极表面修饰末端含巯基的 β_环糊精衍生物 ( β_CDd) ,用压电石英传感器在线监测萘系衍生物与之发生包结反应的过程 ,探讨了温度、浓度、取代基数目和位置对包结配合物稳定常数(Kin)的影响,从理论上推导并从实验证明了Kin 所遵从的关系式;结果表明 ,所形成的包结配合物的化学计量均为1∶1 ;包结配位反应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β_环糊精衍生物对客体分子大小、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等都有良好的选择区分功能。(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罗红群,刘绍璞,李念兵[9](2003)在《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测定盐酸普鲁卡因与β-环糊精包结常数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盐酸普鲁卡因水溶液的共振非线性散射较弱 ,当 β 环糊精加入溶液中并与盐酸普鲁卡因形成包合物时 ,共振非线性散射强度明显增强 ,且随着 β 环糊精的浓度增加 ,体系的共振非线性散射逐渐增强 .利用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盐酸普鲁卡因的相互作用 ,并发展了一种用二级散射、二倍频散射、叁倍频散射和 3/ 2倍频散射技术测定 β 环糊精包合物包结常数的新方法 ,测定结果与用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得结果一致 ,从而建立起测定环糊精包结常数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郝海玲,蔡文生,邵学广[10](2002)在《环糊精-苯衍生物包结物稳定常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结构,用于预测α-和β-环糊精与单取代或1,4-二取代苯衍生物包结物的稳定常数,其中神经网络用于建立取代苯中2个取代基的摩尔折射率R_m,疏水性参数π和Hammett常数σ与包结物稳定常数之间的QSAR模型,而免疫遗传算法则用于优化网络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由于免疫机制的引入使遗传算法的优化效率提高,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2年05期)
包结常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建立了阿莫西林的校正曲线,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了阿莫西林(AMO)-2-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情况。结果:阿莫西林在波长228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在0.42~42μg/m L浓度范围内的阿莫西林溶液与吸光值有良好线性关系,校正曲线方程为:Y=0.0209x+0.0006,(n=8,r=0.9989);溶解度曲线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Y=0.005214x+4.38×10-6,(r=0.9963),阿莫西林-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为1.132×103L/mol。表明2-羟丙基-β-环糊精对阿莫西林有较好的包合增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包结常数论文参考文献
[1].刘硕,王晓静,韩杰.1,4-二甲氧基柱[5]芳烃的合成及其与1,6-己二胺包结常数的测定[J].化学教育.2017
[2].尹训强,郑洁,夏新智,韩旭,毕可东.相溶解法测阿莫西林和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结常数[J].中国兽医杂志.2015
[3].苏鑫,伍晚花,杨成.紫外滴定法测定主客体包结常数[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1分会:基础化学教育.2014
[4].陈金娥,安丽珍,张海容.pH值对α-萘酚、β-萘酚与β-环糊精包结常数影响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1
[5].司宏宗,姚小军,刘焕香,王杰,李加忠.基于启发式方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α环糊精—苯衍生物包结物稳定常数[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6].张海容,赵州.荧光法测定两种小分子醇与α-萘酚、β-环糊精叁元包结物常数[J].光谱实验室.2005
[7].黄志兵,李来生,王宇晓,吴宇梅.荧光法和色谱法测定对-二甲氨甲基杯[8]芳烃与二苯胺磺酸钠的包结常数[J].分析化学.2004
[8].刘立华,龚竹青,郑雅杰,关鲁雄.β-环糊精衍生物与萘系衍生物包结稳定常数的传感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03
[9].罗红群,刘绍璞,李念兵.共振非线性散射技术测定盐酸普鲁卡因与β-环糊精包结常数的新方法[J].化学学报.2003
[10].郝海玲,蔡文生,邵学广.环糊精-苯衍生物包结物稳定常数的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