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论文和设计-庄艺锋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采用铆合上模、杆端体和铆合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杆端体端面进行轴向力的施压,使得杆端体与关节轴承的装配呈更大的过盈配合,即杆端体与关节轴承之间抗轴向压脱能力更强,同时没有直接作用在关节轴承上,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轴承承载能力更大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合上模、杆端体、轴承和铆合下模,所述的铆合上模、轴承和铆合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轴承套在杆端体内;所述的铆合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铆合上模下端设有一上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上环形凸顶轴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所述的铆合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铆合下模下端设有一下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下环形凸顶轴顶在杆端体的下端面。

设计方案

1.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铆合上模、杆端体、轴承和铆合下模,所述的铆合上模、轴承和铆合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轴承套在杆端体内;所述的铆合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铆合上模下端设有一上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上环形凸顶轴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所述的铆合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铆合下模下端设有一下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下环形凸顶轴顶在杆端体的下端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杆端体与关节轴承装配好后,由于有轴向力的向外扩张作用,使杆端体与关节轴承之间的配合会发生松动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关节轴承脱落,直接影响着轴承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整个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包括铆合上模、杆端体、轴承和铆合下模,所述的铆合上模、轴承和铆合下模通过一芯轴进行配合和连接,所述的轴承套在杆端体内;所述的铆合上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芯轴穿过上模通孔,在铆合上模下端设有一上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上环形凸顶轴压在杆端体的上端面;所述的铆合下模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芯轴套进下模通孔内,在铆合下模下端设有一下环形凸顶轴,所述的下环形凸顶轴顶在杆端体的下端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采用铆合上模、杆端体和铆合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杆端体端面进行轴向力的施压,使得杆端体与关节轴承的装配呈更大的过盈配合,即杆端体与关节轴承之间抗轴向压脱能力更强,同时没有直接作用在关节轴承上,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轴承承载能力更大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包括铆合上模10、杆端体20、铆合下模30和关节轴承40,铆合上模10、铆合下模30和关节轴承40通过一芯轴0进行配合和连接。

如图1所示,铆合上模10中心位置设有一上模通孔11,芯轴0穿过上模通孔11,在铆合上模10下端设有一上环形凸顶轴12,上环形凸顶轴12底端呈尖状,上环形凸顶轴12压在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上。

如图1所示,关节轴承40通过外圈41配合固定在杆端体20上,芯轴0穿过关节轴承40的内圈42的通孔。

如图1所示,铆合下模30中心位置设有一下模通孔31,芯轴0穿过下模通孔31,在铆合下模30上端设有一下环形凸顶轴32,下环形凸顶轴32顶端呈尖状,下环形凸顶轴32顶在杆端体20的下端面22上。

如图1所示,在装配时,先将铆合下模30和杆端体20以及关节轴承40套入芯轴0内,芯轴0起到一起导向作用,同时芯轴0也在径向上起到一个稳定和保护作用,通过芯轴0可以防止关节轴承40发生变形以及偏向。然后再将铆合上模10通过芯轴0压在杆端体20上端面21,然后将铆合上模10和铆合下模30放置在一冲压床上,由冲压床对铆合上模10和铆合下模30进行一次冲压,铆合上模10和铆合下模30在冲压下,铆合上模10下端的上环形凸顶轴12和铆合下模30的下环形凸顶轴32同时对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进行一次施压,使杆端体20形成一个向径向的压紧,即杆端体20与关节轴承40的外圈41之间的配合转为更大的过盈配合,关节轴承40的外圈41之间不存在空隙,两者之间为紧密配合。在冲床的作用下,杆端体20的上端面21和下端面22被压出一个V形凹坑,由于金属流动性,部分金属往杆端体20内孔开口处流动,压向关节轴承40的端面,这样关节轴承40与杆端体20将形成更多的过盈配合,能抵抗更大的轴向力,大大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

如图1所示,由于芯轴0在装配过程中对关节轴承40起到了稳定和保护作用,而且铆合上模10和铆合下模30并未直接作用在关节轴承40上,因此不会对关节轴承40产生任何的影响和损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杆端关节轴承装配装置采用铆合上模、杆端体和铆合下模的相互配合来对杆端体端面进行轴向力的施压,使得杆端体与关节轴承的装配呈更大的过盈配合,即杆端体与关节轴承之间抗轴向压脱能力更强,同时没有直接作用在关节轴承上,不会对杆端关节轴承产生任何影响,保证了杆端关节轴承的正常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装配精度高、轴承承载能力更大等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描述,但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相关保护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更和\/或修改,并且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46629.5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424891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23P 19/02

专利分类号:B23P19/02

范畴分类:26H;

申请人:庄艺锋

第一申请人:庄艺锋

申请人地址: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学路1号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庄艺锋

第一发明人:庄艺锋

当前权利人:庄艺锋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杆端关节轴承铆合装置论文和设计-庄艺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