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牟琼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牟琼

牟琼朱加娜李宗周

日照市国丰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2768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对于构件的处理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趋势,所应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而装配式建筑物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的应用范围呈现出了不断扩大的趋势。结构和构件设计是建筑装配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予以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战略的应用,这对不断提高战略的设计水平,确保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达到现代城市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设计要求和功能特点,不断提高设计策略的适用性,从而满足了装配体系结构设计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相关问题;研究

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原则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平面设计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基础上需考虑装配式建筑建造的相关要求,同时需符合建筑模数,遵循“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规范建筑平面的定型设计,建立规范的构件模块、功能模块和空间模块,实现模块的多组合应用,提高基本模块、构件和部件的重用,帮助提高建筑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控制建筑成本。满足生产、运输能力、交通法规和施工设备的要求。预制构件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构件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个数的比例均不低于50%。平面设计建议采用大开间形式、平面布局灵活分隔,平面的凸凹变化不要过大。

外观设计应以简洁为原则,不宜有太多的外部装饰部件和螺纹脚。同时追求简洁的完美,统一的创造各种审美要求,创造个性化的高品质建筑作品。外壳构件可采用艺术面彩色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开骨混凝土、花纹混凝土等装饰,也可采用油漆、砖、石等不同表面材料,显示不同的质地和颜色变化;反映装配大楼立面特点的外表面应采用逆向成型工艺。

门窗采用标准化部件,窗框应预装。预制外墙联合设计应符合结构、热工、防水、防火、建筑装饰等要求。预制墙板应考虑避雷接地,并应预埋有效接地导线,以保证避雷效果。预先确定预埋窗户,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栏杆处理。应协调业主、设计、施工、双方关系的准备,加强施工、结构、设备、装修等专业合作,加强民用建筑和内部一体化设计。预制建筑设计应当对生产、产品保护、储存、运输和施工提出明确的技术要求。

2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

在计划的初期阶段,建筑师应从预制装配型的角度进行施工计划和立面设计,与各方讨论施工计划,提出了预制件与多预制件装配率的组合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然而,不能简单地理解结构建筑是一个结构的专业问题,它与建筑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结构专业可以在后期进行拆分。建议预制装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及早介入,并从装配楼的角度来制定方案。结构构件的布置也需要预先布置,并通过计算确定剪力墙和结构梁的布置。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完善预制装配设计,包括预制装配平面布置、立面布置、墙体轮廓、接头试样、工程量的初步盘点,确定装配结构体系。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与其他专业同步提出了预制装配设计提交图纸,设计深度需要满足检验图纸的要求。结合工程施工进度深化设计阶段,提出了预制装配设计深化图,包括生产信息、加工金属零件信息、结构连接方法、施工安装信息、预组件强度计算书、以及详细的工程数量统计。

3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设计施工图纸

装配大楼的基础是建筑图纸的设计。通过施工图纸的使用,可以显示建筑各种结构构件的设计参数、施工设备和室内装饰。它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对各种施工过程的选择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此外,在施工图纸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装配的建筑物连接点进行隔音、防漏、防火等方面的综合设计,保证建筑物的各项功能。

3.2结构构件预制设计

建筑的基础是预制结构构件。因此,有必要对预制结构构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在对预制构件进行混凝土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构件的加工图进行设计。在设计构件时,需要结合加工厂的实际工艺来设计构件的具体尺寸,从而保证构件的精度,使构件的加工尺寸不可不合理。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对于结构构件的混凝土预制设计,必须遵循构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考虑建筑工地和构件加工厂的提升水平、生产能力和运输能力,以便对各部件进行综合设计。

3.3设计结构构件节点

结构节点的设计是装配体系结构设计的关键。尤其是外墙板接缝、门窗孔等防水位置较差,需要为这些结构节点进行综合设计,还需要与区域气候等因素相结合。以完成物理特性、节点装饰和机械特性的选择。然后考虑地震因素和防冻因素,对构件节点进行设计。

3.4平面与立面设计要点

装配式建筑预设计的基础是平面和立面的设计。对于平面的设计,要求根据建筑构件之间装配的具体条件,分析有关尺寸和套筒模块的要求。全面选择建筑空间的内部布局,完成承重墙和管井的布局,保证建筑内部空间各功能区的体现和划分,整座建筑的美丽都得到了保证。

4装配式建筑物设计策略研究

4.1初步设计标准化

在装配大楼初步设计过程中,还应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加工工作。需要不断完善设计的合理协调和优化,以专业要求为切入点,确保初期设计工作能充分满足实际设计要求。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现场底层的数量、专业的管道布局、预制组件的使用等。这些因素可以更详细的分析,以确保在后期施工后,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能得到充分保证,还能满足建筑工程成本的要求。

4.2施工图纸设计策略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施工图的良好设计,通过施工图将各类结构构件、施工设备以及内部的装饰品设计参数有效的展示出来,直接联系着施工人员对于各项施工工艺的选择以及对施工质量进行合理控制。

4.3施工方案以及初步设计方面的设计策略

在设计装配大楼的混凝土建筑计划时,亦应有效处理,以确保设计计划中的多项参数指标能与标准的可行性作比较,最大限度地避免其明显的冲击和干扰.参数指标的标准控制是本方案的重要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装配施工设计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制定施工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考虑每一块预埋件的布置,实时优化施工方案。(2)明确该部件的设计参数。(3)组织专家评估建筑方案的合理性,特别着重于若干细节。

4.4预制构件及构件加工设计方面策略

在进行预制构件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策略:(1)首先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标准化的概念要求,做好对部件数量的控制,确保每个部件都能达到精确的设计要求,项目成本在一个相对理想的范围内。(2)应当注意使用原地石工坊法,确保该建筑在降低板块等关键环节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3)预加工部件的安全性和结构稳定性较好。(4)对于非承重墙的部件,在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隔音。(5)最后一点是重点对装配大楼各部件的加工设计进行战略分析,如部件本身的尺寸、加工质量、加工方法等因素。

结束语

在装配建筑设计过程中,努力挖掘传统建筑语言,增强装配建筑的区域文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装配建筑结构,实施合适的建筑模型,推广BIM信息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同时行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政府推行相关政策落地实施,突破处于转型升级中的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困境。

参考文献:

[1]文林峰.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推进装配式建筑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建筑报,2018-10-18(4).

[2]林春,李建新.浅谈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J].广东建材,2018(9):76~78.

[3]柯余详,武晶晶.装配式建筑的本土化发展研究[J].重庆建筑,2018(9):29~31.

[4]程昀,付淑英,蔡军,陈立森.装配式建筑视角下的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建筑,2017,43(11):217~218.

[5]龙玉峰.突破瓶颈障碍,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J].住宅产业,2018(12):35~36.

标签:;  ;  ;  

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及相关问题研究牟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