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局部化论文_凌道盛,李奖,王文军,胡成宝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变局部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局部,判据,结晶学,微结构,滨海,各向异性。

应变局部化论文文献综述

凌道盛,李奖,王文军,胡成宝[1](2019)在《人工制备土的结构性及其对应变局部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制备土方法和固结不排水(CU)剪叁轴试验开展研究.通过在宁波滨海粉质黏土中加入少量水泥和盐粒构造多组结构性强弱不同的人工结构性土,固结不排水剪叁轴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2%的试样的结构性与宁波原状粉质黏土最为接近,达到了利用人工制备结构性土来模拟原状土的效果.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人工结构性土的有效黏聚力近似呈指数形式增长,有效内摩擦角没有明显变化,初始变形模量增大.在相同围压下,随着土体结构性的增强,试样更易发生应变局部化并出现剪切带破坏;应力-应变曲线出现软化,峰值点应力增大且对应轴向应变呈减小趋势.对于同一种土体,结构性差异对剪切带倾角值影响不大,Mohr-Coulomb理论对剪切带倾角的预估值与实测值较为吻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唐洪祥,韦文成,林荣烽[2](2019)在《考虑强度各向异性的黏性土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黏性土的强度各向异性及应变局部化问题,将Pietruszczak微结构张量联合应力不变量的方法发展至分析黏性土的黏聚力各向异性,并将其引入Cosserat连续体理论下的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实现黏聚力随应力状态变化而动态更新,推导有关公式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数值实现,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发展的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单轴压缩和挡土墙被动破坏算例进行分析,说明黏聚力的强度各向异性对承载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黏聚力的取值提供合理建议。经过与经典连续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证明文中所发展的Cosserat连续体理论下考虑强度各向异性的数值模型,能克服经典连续体模型病态的网格敏感性,保持应变局部化问题的适定性。(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任春影,万印,初广香,王焕然[3](2019)在《钢板拉伸颈缩致断裂的应变局部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TS810实验机和Zwick HTM5020高速拉伸实验机对钢板进行不同应变率加载下的拉伸实验。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性方法 (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对拉伸过程中试件表面的应变场进行分析,得到标距段和颈缩区两个区域沿拉伸方向的平均应变历史曲线,其结果显示两曲线的分离时刻即为非局部化颈缩起始点;该分离时刻点与准静态下的Considere判据和动态下的Batra理论得到的颈缩点一致。DIC分析云图形象的显示了试样拉伸过程中从颈缩开始致断裂的应变局部化演化过程。提取云图中典型位置的应变分布曲线,获得不同时刻相同位置的真应变大小。此外,试样的局部断裂应变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杰,贡京伟,赵泽印[4](2018)在《单轴压类岩石试件应变局部化位置、方向及预警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局部化是岩石破坏的先兆,为揭示单轴压缩条件下控制变形局部化带出现时间、位置和生长方向的主要因素。以白光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观测手段,获取实验过程中变形局部化的时间演变全过程数据,计算最大主应变场、最小主应变场、位移场,并结合轴力-位移关系曲线对多个试件的局部化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发现类岩石脆性材料在单轴压受力条件下局部化带的发展沿最大主应变(最大压应变)方向,并随着最大主应变方向的偏转而发生偏转;局部化带的出现位置受最小主应变控制;短时位移场显示脆性类岩石材料局部化带内以张拉破坏为主,并非剪切破坏;局部化带不仅可在接近峰值载荷的高荷载条件下出现,还可能出现在荷载值较低的变形加速拐点处;局部化启动、局部化带两侧观测点水平位移分量反向是较好的构件破坏预警指标。(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S2期)

常江芳,闻磊,王伟,袁维[5](2018)在《非共轴特性对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行为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土材料的各向异性特征使其在特定加载条件下出现主应力和主塑性应变率不共轴的现象,而传统的塑性流动理论默认两者是共轴的,导致无法正确预测应变局部化分岔的开始。另外,基于经典连续体理论的传统本构模型在模拟应变局部化边值问题时,由于没有任何内部长度参数,导致无法描述剪切带的宽度及发展演化。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微极理论的非共轴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岩土材料非共轴特性对剪切带的萌生、宽度和演化的影响,并与基于经典连续体理论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基于微极理论的非共轴弹塑性模型不仅能够预测剪切带的萌生,而且能够反应非共轴特性对剪切带宽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王学滨,白雪元,舒芹[6](2019)在《基于SPH法的单轴压缩岩样破坏过程中应变局部化和能量释放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自主编写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程序,在平面应变单轴压缩条件下,开展了非均质岩石试样破坏过程中剪切带、声发射数及应变能释放量的演变规律研究,探讨了形状参数和Weibull分布函数的定位参数的影响,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形状参数的影响.仅粒子的黏聚力被认为服从Weibull分布.当粒子破坏后,粒子的黏聚力跌落至残余值,在此过程中,最大主应力(即第3主应力)保持不变.得到了下列结果.随着定位参数的增加,破坏粒子的分布由弥散向集中转变,岩样的纵向应力峰值增加.每20个时步数目的全局最大声发射数和全局最大应变能释放量均发生在峰后应力迅速跌落过程中,与二者有关的8个量随形状参数或定位参数的演变规律较为复杂,这应与岩样破坏形态的多样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陈祖树[7](2018)在《应变局部化理论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坑设计是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设计质量不仅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先对黏性土剪切变形规律以及应变局部理论进行探讨,并结合工程案例对应变局部化理论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西部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徐华荣,刘刚[8](2018)在《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网格依赖性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局部化现象是岩土材料在工程应用中的普遍现象,当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之后岩土材料会发软化行为,由于软化行为的发生,以经典连续体理论研究局部化问题会产生网格依赖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为有限元分析基础平台,通过接入子程序UMAT建立模型模拟应变局部化现象。结果发现在UMAT接口下得到不同尺寸的网格划分等效塑性应变图的剪切带会随着网格密度的增加而变宽,这样我们就可以证明应用微极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网格依赖性问题,从而避免经典连续体划分网格尺寸对数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王学滨,侯文腾,潘一山,董伟[9](2018)在《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单轴压缩煤样应变局部化过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揭示煤样的应变局部化过程,利用数码相机记录单轴压缩煤样一个观测表面的散斑场,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计算应变场,根据清晰应变局部化带位置布置相互垂直的测线,获得了最大剪切应变的变异系数与纵向应力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子区尺寸及测点间距不会对最大剪切应变的变异系数-纵向应变曲线的发展趋势产生影响;(2)应变局部化带法向的最大剪切应变分布左右并非严格对称,应变局部化带切向的最大剪切应变分布并非均匀,前者应与煤的非均质性有关,后者反映了应变局部化带的传播;(3)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应变局部化带宽度有变窄的趋势,应变局部化带法向的最大剪切应变剖面有变陡峭的趋势;(4)只有应变局部化带经历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才能引起最大剪切应变的变异系数的突增,此时,应变局部化出现时的纵向应力与单轴抗压强度之比为0.56。(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雎易[10](2017)在《中部地壳应变局部化:金州拆离断层带石英结晶学组构约束》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南变质核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东缘辽东半岛南部。下盘在抬升和剥露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构造岩序列。从上盘至下盘方向,依次发育碎裂岩、角砾岩化糜棱岩、糜棱岩、糜棱岩化片麻岩和片麻岩,最后在变质核杂岩深处出现未变形的深变质岩。该构造岩序列具有局部无序而宏观整体有序的特征。剥露的主拆离断层——金州拆离断层带内岩石保留了中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矿物变形变质特征,是研究大陆中部地壳岩石变形机制及应变局部化的窗口。拆离作用使金州拆离断层带内石英演化出强烈结晶学优选(CPO),研究中利用EBSD技术对石英集合体进行结晶学方位测量。拆离断层构造岩序列内石英集合体发育的CPO具有同一的不对称性,反映了剪切方向为上盘向NWW,这与野外露头细观下的运动学标志体所反映的剪切方向一致。石英c轴组构样式出现从Y极密到不对称单环带再到I型交叉环带的转换,糜棱岩化片麻岩或糜棱岩内发育Y极密或不对称单环带而角砾岩化糜棱岩内则发育I型交叉环带。强烈的Y极密或者不对称的单环带是石英在角闪岩相下启动柱面a滑移或菱面a滑移形成的。岩石抬升至低温绿片岩相使一部分颗粒转而以底面a滑移主导形成Z极密,与先存单环带迭加构成为I型交叉环带。先存的c轴平行于有限应变中间轴Y轴的颗粒低温绿片岩相下仍继续以柱面a滑移为主。颗粒在变形中的流变学强度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晶学方位以及变形温度。完整的构造岩序列以及组构渐变带的发育客观上反映了由深至浅,温度由高至低拆离断层的局部化效应。这也进一步佐证了辽南变质核杂岩的发育是区域上最晚一次延伸至中下地壳塑性域的变形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应变局部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黏性土的强度各向异性及应变局部化问题,将Pietruszczak微结构张量联合应力不变量的方法发展至分析黏性土的黏聚力各向异性,并将其引入Cosserat连续体理论下的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中,实现黏聚力随应力状态变化而动态更新,推导有关公式并借助于有限元软件ABAQUS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数值实现,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所发展的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平面应变条件下的单轴压缩和挡土墙被动破坏算例进行分析,说明黏聚力的强度各向异性对承载力和变形有重要影响,并对不同工况下黏聚力的取值提供合理建议。经过与经典连续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证明文中所发展的Cosserat连续体理论下考虑强度各向异性的数值模型,能克服经典连续体模型病态的网格敏感性,保持应变局部化问题的适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变局部化论文参考文献

[1].凌道盛,李奖,王文军,胡成宝.人工制备土的结构性及其对应变局部化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唐洪祥,韦文成,林荣烽.考虑强度各向异性的黏性土应变局部化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任春影,万印,初广香,王焕然.钢板拉伸颈缩致断裂的应变局部化过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4].王杰,贡京伟,赵泽印.单轴压类岩石试件应变局部化位置、方向及预警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2018

[5].常江芳,闻磊,王伟,袁维.非共轴特性对岩土材料应变局部化行为影响的数值研究[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6].王学滨,白雪元,舒芹.基于SPH法的单轴压缩岩样破坏过程中应变局部化和能量释放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7].陈祖树.应变局部化理论在基坑设计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8

[8].徐华荣,刘刚.应变局部化数值模拟中的网格依赖性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王学滨,侯文腾,潘一山,董伟.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的单轴压缩煤样应变局部化过程试验[J].煤炭学报.2018

[10].张雎易.中部地壳应变局部化:金州拆离断层带石英结晶学组构约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论文知识图

二维微极理论中的应力和偶应力[125,1...利用两种长度子弹对Mg-8Li合金冲击产...(a)调制周期20nm的Cu/Ta多层膜裂纹剪...调制周期λ=25nm的Cu/Cr多层膜疲劳损...经典损伤模型的应变局部化分布...叁轴压缩后9#试样应变局部化

标签:;  ;  ;  ;  ;  ;  ;  

应变局部化论文_凌道盛,李奖,王文军,胡成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