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补偿论文_周燕辉,康春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膜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膜,厚度,静压,神经网络,带钢,导轨,中厚板。

油膜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周燕辉,康春兰[1](2017)在《大型机床静压导轨油膜厚度反馈补偿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阐述了大型机床静压导轨油膜厚度反馈补偿装置的设计原理与补偿程序,通过光栅尺测量油膜厚度的变化,运用油膜厚度与流量的数学模型,结合具体机床参数,由PLC程序计算出油量的差异,输出相应的电信号,计算出恢复预设油膜厚度所需的油量,修正变频电机的频率,调整转速与供油量。实践证明,该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7年08期)

赵大兴,李杰,丁国龙,陈飞鹏,赵迪[2](2016)在《静压工作台油膜厚度智能补偿控制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使静压工作台能够保持最佳的油膜厚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调节电机转速继而控制多头泵流量的油膜厚度补偿控制方案,介绍了该控制方案的液压控制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流程图和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且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系统,设置仿真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了智能补偿方案和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6年17期)

胡均平,胡骞,李科军,刘成沛,徐大清[3](2015)在《精密数控机床液体静压导轨油膜波动补偿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加工载荷作用的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波动问题,建立闭式液体静压导轨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精密数控机床加工载荷可预知特性,提出对静压导轨油腔压力主动预见控制策略。采用MATLAB搭建油膜波动补偿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分析比较不加控制、采用最优控制、引入主动预见控制时导轨油膜厚度波动情况,观测两种控制方式时的油腔压力改变量。结果表明,预见控制作用下油膜厚度波动量较采用最优控制方式时减小73.3%,较不加控制减小94.1%;油腔压力对加工载荷跟随性提升23%。通过以溜板动态偏移量为指标的实测分析,验证主动预见控制策略对油膜波动补偿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5年22期)

黄永军,陈国华,郎静,魏冰[4](2017)在《基于组合油膜模型的PFI汽油机瞬态油膜补偿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消除进气道喷射汽油机油膜动态效应对瞬态空燃比控制精度的影响,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提出一种新颖实用的长/短时油膜组合模型及瞬态油膜补偿策略,对加、减速时油膜变化进行快速准确补偿。通过油膜分配系数对长/短时油膜初始补偿量进行分配,根据衰减系数计算长/短时油膜实时补偿量并控制油膜补偿的作用时间。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有效抑制瞬态空燃比偏移,最大动态偏差小于5%,稳定时间小于1s。(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胡忠录,李岳林,何兴[5](2014)在《汽油机加速瞬态油膜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油机空燃比控制精度,满足动力性、经济性与排放性能要求,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油膜动态效应补偿技术进行研究。采用Elman神经网络对油膜参数进行辨识,通过仿真软件建立了汽油机油膜加速瞬态补偿器模型。基于mototron快速原型开发平台对设计的油膜补偿器模型进行策略移植、下载与标定,并通过离线仿真和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可以对汽油机油膜参数进行准确辨识,并且可以消除油膜动态效应对空燃比的影响,油膜补偿器能对汽油机加速瞬态工况下喷油进行有效补偿,更好的控制发动机加速瞬态过程中的空燃比。(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11期)

张利红,梁英波,李晋[6](2013)在《基于RBF的轧机油膜补偿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热轧机支撑辊动压油膜轴承油膜厚度变化对带钢出口厚度的影响,提高AGC控制精度,建立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轧机油膜补偿模型;对某2 500 mm单机架热轧中厚板生产线轧机用空压靠法,得到不同轧辊转速和轧制力条件下的轧辊辊缝值,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RBF神经网络的轧机油膜补偿模型能够在线实时地对热轧中厚板生产线油膜厚度变化进行补偿,对改善中厚板带钢的纵向厚差、提高中厚板带钢成材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3年15期)

何兴[7](2013)在《基于MotoTron平台的汽油机瞬态油膜补偿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全球能源的日趋紧张,以及日益严格的国际汽车排放法规的实施,汽车的节能与减排成了刻不容缓的问题,尤其是占汽车所有运行工况40%-70%的瞬态工况下的油耗和排放更加严重,因此对汽油机瞬态工况下的节能与排放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在目前市场占有量最大的进气道喷射式(PFI)汽油机瞬态工况下空燃比的波动进行研究,通过开发瞬态工况下的油膜补偿器实现对瞬态工况下油膜动态效应的补偿,从而实现对瞬态工况下空燃比的有效控制以提高汽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排放性。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了在瞬态工况下油膜动态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由此导致的空燃比变化、油耗增加和叁效催化器工作不良以及排放增加的原因;然后基于Elman人工神经网络对燃油沉积系数x和油膜蒸发时间常数τ进行在线辨识,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油膜补偿模型并将其嵌入汽油机的平均值模型中进行模型的仿真分析;接着基于MotoTron平台建立油膜补偿器的系统框架,对油膜补偿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作方式进行介绍包括对底层软件、输入输出部分的设置,采用Mototune标定刷写软件以及GreenHill编译软件完成模型的刷写,以及相应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标定,完成瞬态油膜补偿器的开发;最后,将开发出的瞬态油膜补偿器应用到汽油机台架上进行两种瞬态工况下的实验,通过采集两种工况下加油膜补偿器和未加油膜补偿器的空燃比以及平均有效压力变化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所开发的油膜补偿器对瞬态工况下动力输出以及空燃比控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张利红,梁英波,李晋[8](2012)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油膜厚度补偿的测试与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机架热轧中厚板轧机天铁2500mm中厚板生产线的油膜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轧机油膜厚度补偿模型,并与已成熟应用的基于Reynolds方程的轧机相对油膜厚度补偿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比基于Reynolds方程的轧机相对油膜厚度补偿方法具有预测精度高、样本学习时间快、收敛速度快的优点,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对轧机油膜厚度进行良好的补偿。(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2年04期)

张利红,梁英波,李晋[9](2012)在《基于SVM的轧机油膜厚度补偿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单机架热轧中厚板轧机的油膜厚度补偿问题,利用SVM方法建立了轧机油膜厚度补偿模型,并对回归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与成熟的基于Reynolds方程的轧机相对油膜厚度补偿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基于SVM的轧机油膜厚度补偿模型可以对轧机油膜厚度进行良好的补偿,补偿精度较好。(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2年15期)

孙孟辉,王益群[10](2011)在《冷连轧机液压AGC系统油膜补偿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冷轧薄板质量要求的提高,液压AGC已经成为提高冷轧带钢成品精度必不可少的手段。然而对于支撑辊采用油膜轴承的冷连轧机来说,其轴承油膜厚度随着轧制力和轧制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影响轧件的轧出厚度,造成厚差。尤其对冷连轧机,各机架的累积误差会使成品带的超差更加严重。以某五机架冷连轧机为研究对象,由生产现场实测数据回归出适合于实际控制的油膜补偿模型,提出适合于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的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轧制过程中对油膜厚度变化进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油膜补偿控制后,成品带钢厚差带头带尾超差段有较为显着的减少,且超差值也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1年03期)

油膜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使静压工作台能够保持最佳的油膜厚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调节电机转速继而控制多头泵流量的油膜厚度补偿控制方案,介绍了该控制方案的液压控制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流程图和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并且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建立了相应的控制模型系统,设置仿真参数进行仿真,验证了智能补偿方案和控制系统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膜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周燕辉,康春兰.大型机床静压导轨油膜厚度反馈补偿装置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7

[2].赵大兴,李杰,丁国龙,陈飞鹏,赵迪.静压工作台油膜厚度智能补偿控制方案[J].机床与液压.2016

[3].胡均平,胡骞,李科军,刘成沛,徐大清.精密数控机床液体静压导轨油膜波动补偿控制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5

[4].黄永军,陈国华,郎静,魏冰.基于组合油膜模型的PFI汽油机瞬态油膜补偿策略研究[J].内燃机工程.2017

[5].胡忠录,李岳林,何兴.汽油机加速瞬态油膜补偿技术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

[6].张利红,梁英波,李晋.基于RBF的轧机油膜补偿建模与仿真[J].机床与液压.2013

[7].何兴.基于MotoTron平台的汽油机瞬态油膜补偿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

[8].张利红,梁英波,李晋.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油膜厚度补偿的测试与建模[J].锻压技术.2012

[9].张利红,梁英波,李晋.基于SVM的轧机油膜厚度补偿模型的建立[J].机床与液压.2012

[10].孙孟辉,王益群.冷连轧机液压AGC系统油膜补偿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1

论文知识图

油膜补偿器补偿结果对比加入油膜补偿控制前加入油膜补偿控制后离散油膜补偿器的Simulink模型图油膜补偿器的传递函数模型油膜蒸发及非线性瞬态油膜补偿...

标签:;  ;  ;  ;  ;  ;  ;  

油膜补偿论文_周燕辉,康春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