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论文和设计-李鹏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涉及智能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顶盖、承台、压实台、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接口、接电插口、连接装置,所述顶盖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承台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底部的正中,压实台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内壁顶部的正中,信息处理器设置在承台顶部的正中,信息传输接口设置在底座右侧的中部。该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可以达到快速分离底座、顶盖的效果,方便打开顶盖,对底座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颗粒传导的静电对信息处理设备内部电子晶体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提高信息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顶盖(2)、承台(3)、压实台(4)、信息处理器(5)、信息传输接口(6)、接电插口(7)、连接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承台(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压实台(4)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2)内壁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处理器(5)设置在承台(3)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传输接口(6)设置在底座(1)右侧的中部,所述接电插口(7)设置在底座(1)左侧的中部,所述信息处理器(5)与信息传输接口(6)电信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5)与接电插口(7)电信连接;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支撑柱(81)、限位半圆环(82)、弧形支撑台(83)、承力板(84)、连接杆(85)、支撑杆(86)、复位弹簧(87)、连接柱(88)、卡块(89)、防滑帽(810),所述限位半圆环(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半圆环(82)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台(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83)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承力板(84)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所述连接杆(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85)顶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承力板(84)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8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86)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杆(85)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弹簧(87)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86)的外部,所述连接柱(88)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正中,所述卡块(8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89)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88)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连接柱(88)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滑帽(810)底部的正中。

设计方案

1.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顶盖(2)、承台(3)、压实台(4)、信息处理器(5)、信息传输接口(6)、接电插口(7)、连接装置(8),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承台(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压实台(4)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2)内壁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处理器(5)设置在承台(3)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传输接口(6)设置在底座(1)右侧的中部,所述接电插口(7)设置在底座(1)左侧的中部,所述信息处理器(5)与信息传输接口(6)电信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5)与接电插口(7)电信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8)包括支撑柱(81)、限位半圆环(82)、弧形支撑台(83)、承力板(84)、连接杆(85)、支撑杆(86)、复位弹簧(87)、连接柱(88)、卡块(89)、防滑帽(810),所述限位半圆环(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半圆环(82)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台(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83)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承力板(84)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所述连接杆(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85)顶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承力板(84)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8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86)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杆(85)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弹簧(87)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86)的外部,所述连接柱(88)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正中,所述卡块(8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89)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88)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连接柱(88)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滑帽(810)底部的正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顶盖(2)的内腔由其底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底座(1)内壁四侧的顶部开设有连通顶部外侧的托槽,所述顶盖(2)内壁四侧的底部向其底部的外侧延伸形成托环,所述顶盖(2)底部的外壁贴合底座(1)顶部的外壁,托环延伸至托槽的内部并与托槽的内壁相契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3)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凹槽,所述信息处理器(5)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信息处理器(5)底部的一端贴合凹槽底部的内壁,所述压实台(4)底部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与信息处理器(5)的顶部相贴合,所述信息传输接口(6)左侧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所述信息传输接口(6)与底座(1)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电插口(7)右侧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所述接电插口(7)与底座(1)的壁体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半圆环(82)底部的一端贯穿支撑柱(81)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支撑柱(81)的内部,所述限位半圆环(82)与支撑柱(8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83)相背的一侧面贴合支撑柱(81)的内壁并与支撑柱(8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板(84)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支撑柱(81)的内壁,所述支撑杆(86)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81)内壁的底部上,所述支撑杆(86)顶部的正中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85)底部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的内部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87)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81)内壁的底部上,所述复位弹簧(8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力板(84)的底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81)顶部的壁体在两个限位半圆环(82)外圈的外部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柱(88)底部的一端由两个限位半圆环(82)之间延伸至支撑柱(81)的内部,所述限位半圆环(82)向连接柱(88)弯曲并与连接柱(88)的外壁相贴合,两个所述限位半圆环(82)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一缝隙,所述连接柱(88)底部的一端由两个弧形支撑台(83)之间延伸至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8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二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81)底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柱(88)顶部的一端分别贯穿顶盖(2)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顶盖(2)顶部的外部,所述连接柱(88)与顶盖(2)的壁体相贴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计算机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220028354.3的一种智能信息处理装置,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能支持更多的控制信息单元、大大加大信息处理量、降低社会资源消耗。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长时间使用后,灰尘会侵蚀装置的内部,颗粒传导的静电对信息处理设备内部电子晶体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从而使信息处理设备的处理速度变慢,为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使用后,可以达到快速分离底座、顶盖的效果,方便打开顶盖,对底座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颗粒传导的静电对信息处理设备内部电子晶体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提高信息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顶盖、承台、压实台、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接口、接电插口、连接装置,所述顶盖设置在底座的顶部,所述承台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底部的正中,所述压实台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内壁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处理器设置在承台顶部的正中,所述信息传输接口设置在底座右侧的中部,所述接电插口设置在底座左侧的中部,所述信息处理器与信息传输接口电信连接,所述信息处理器与接电插口电信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支撑柱、限位半圆环、弧形支撑台、承力板、连接杆、支撑杆、复位弹簧、连接柱、卡块、防滑帽,所述限位半圆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半圆环对称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弧形支撑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对称设置在支撑柱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所述承力板设置在支撑柱内腔的中部,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顶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承力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杆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杆的底部,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复位弹簧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的外部,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支撑柱顶部的正中,所述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块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连接柱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滑帽底部的正中。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顶盖的内腔由其底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所述底座内壁四侧的顶部开设有连通顶部外侧的托槽,所述顶盖内壁四侧的底部向其底部的外侧延伸形成托环,所述顶盖底部的外壁贴合底座顶部的外壁,托环延伸至托槽的内部并与托槽的内壁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承台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凹槽,所述信息处理器设置在凹槽的内部,所述信息处理器底部的一端贴合凹槽底部的内壁,所述压实台底部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与信息处理器的顶部相贴合,所述信息传输接口左侧的一端贯穿底座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信息传输接口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电插口右侧的一端贯穿底座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接电插口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半圆环底部的一端贯穿支撑柱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支撑柱的内部,所述限位半圆环与支撑柱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相背的一侧面贴合支撑柱的内壁并与支撑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板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支撑柱的内壁,所述支撑杆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内壁的底部上,所述支撑杆顶部的正中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底部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的内部相贴合,所述复位弹簧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内壁的底部上,所述复位弹簧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力板的底部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壁体在两个限位半圆环外圈的外部环形分布,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一端由两个限位半圆环之间延伸至支撑柱的内部,所述限位半圆环向连接柱弯曲并与连接柱的外壁相贴合,两个所述限位半圆环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一缝隙,所述连接柱底部的一端由两个弧形支撑台之间延伸至支撑柱内腔的中部,两个所述弧形支撑台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二缝隙。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柱底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连接柱顶部的一端分别贯穿顶盖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顶盖顶部的外部,所述连接柱与顶盖的壁体相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连接柱进入支撑柱压动承力板,使复位弹簧发生形变,卡块穿过第一缝隙、第二缝隙进入弧形支撑台的底部,转动连接柱,配合复位弹簧的推力,使卡块与弧形支撑台的底部紧密贴合,完成底座、顶盖的紧密连接,反向转动连接柱,达到快速分离底座、顶盖的效果,方便打开顶盖,对底座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颗粒传导的静电对信息处理设备内部电子晶体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提高信息处理器的工作效率。

(2)、该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设置的承台、压实台配合连接紧密稳定的底座、顶盖,对信息处理器进行固定,保证信息处理器工作时具有稳定的支持,避免底座、顶盖受撞击时,信息处理器受震动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正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顶盖、3承台、4压实台、5信息处理器、6信息传输接口、7接电插口、8连接装置、81支撑柱、82限位半圆环、83弧形支撑台、84承力板、85连接杆、86支撑杆、87复位弹簧、88连接柱、89卡块、810防滑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底座1、顶盖2、承台3、压实台4、信息处理器5、信息传输接口6、接电插口7、连接装置8,顶盖2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顶盖2左右两侧的顶部对称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连通顶盖2的内腔与外部,透气孔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拦尘网,进一步的降低底座1、顶盖2内腔的内部的灰尘颗粒含量,承台3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壁底部的正中,压实台4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顶盖2内壁顶部的正中,压实台4为具有弹力的胶体制成,信息处理器5设置在承台3顶部的正中,信息传输接口6设置在底座1右侧的中部,接电插口7设置在底座1左侧的中部,信息处理器5与信息传输接口6电信连接,信息处理器5与接电插口7电信连接,底座1的内腔由其顶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顶盖2的内腔由其底部的正中与外界相连通,底座1内壁四侧的顶部开设有连通顶部外侧的托槽,顶盖2内壁四侧的底部向其底部的外侧延伸形成托环,顶盖2底部的外壁贴合底座1顶部的外壁,托环延伸至托槽的内部并与托槽的内壁相契合,通过托环进入托槽的内部使顶盖2与底座1的连接紧密,增加设备的稳定性,为固定信息处理器5提供稳定的支持,承台3顶部的正中开设有凹槽,信息处理器5设置在凹槽的内部,信息处理器5底部的一端贴合凹槽底部的内壁,压实台4底部的一端延伸至凹槽的内部并与信息处理器5的顶部相贴合,通过承台3壁体与压实台4壁体的阻挡,进一步的减少信息处理器5接触空气的面积,降低灰尘颗粒对信息处理器5产生的影响,信息传输接口6左侧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信息传输接口6与底座1的壁体固定连接,接电插口7右侧的一端贯穿底座1的外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内部,接电插口7与底座1的壁体固定连接,通过接电插口7为信息处理器5的工作提供电力,通过信息传输接口6为信息处理器5信息的交互提供支持,通过设置的承台3、压实台4配合连接紧密稳定的底座1、顶盖2,对信息处理器5进行固定,保证信息处理器5工作时具有稳定的支持,避免底座1、顶盖2受撞击时,信息处理器5受震动发生损坏。

连接装置8包括支撑柱81、限位半圆环82、弧形支撑台83、承力板84、连接杆85、支撑杆86、复位弹簧87、连接柱88、卡块89、防滑帽810,限位半圆环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半圆环82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左右两侧,弧形支撑台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支撑台83对称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左右两侧的顶部,承力板84设置在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连接杆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85顶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承力板84底部的左右两侧,支撑杆8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杆86对称设置在两个连接杆85的底部,复位弹簧8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复位弹簧87分别套接在两个支撑杆86的外部,连接柱88设置在支撑柱81顶部的正中,卡块8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块89对称固定连接在连接柱88左右两侧的中部,连接柱88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防滑帽810底部的正中。

限位半圆环82底部的一端贯穿支撑柱81顶部的外壁并延伸至支撑柱81的内部,限位半圆环82与支撑柱81的壁体紧密贴合并固定连接,两个弧形支撑台83相背的一侧面贴合支撑柱81的内壁并与支撑柱81的内壁固定连接,承力板84的正面、背面以及左右两侧贴合支撑柱81的内壁,支撑杆86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81内壁的底部上,支撑杆86顶部的正中开设有限位槽,连接杆85底部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与限位槽的内部相贴合,以限位槽对连接杆85的移动方向提供限定,使承力板84的移动平稳,复位弹簧87底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81内壁的底部上,复位弹簧87顶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承力板84的底部上,在承力板84受力下降压动复位弹簧87时,利用复位弹簧87恢复形变的弹力,可以反向推动承力板84升起,支撑柱81顶部的壁体在两个限位半圆环82外圈的外部环形分布,连接柱88底部的一端由两个限位半圆环82之间延伸至支撑柱81的内部,限位半圆环82向连接柱88弯曲并与连接柱88的外壁相贴合,以限位半圆环82对连接柱88的移动提供限定,使连接柱88的移动平稳,两个限位半圆环82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一缝隙,第一缝隙大于卡块89的长和宽,使卡块89可以由第一缝隙进入支撑柱81的内部,连接柱88底部的一端由两个弧形支撑台83之间延伸至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弧形支撑台83靠近连接柱88一侧面的与连接柱88的外壁相契合,两个弧形支撑台83的正面和背面两端之间留有第二缝隙,第二缝隙大于卡块89的长和宽,使卡块89可以由第二缝隙进入支撑柱81内腔的中部,连接装置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柱81底部的一端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1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个连接柱88顶部的一端分别贯穿顶盖2内壁顶部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顶盖2顶部的外部,连接柱88与顶盖2的壁体相贴合,两侧连接装置8配合使与顶盖2的连接稳定,通过连接柱88进入支撑柱81压动承力板84,使复位弹簧87发生形变,卡块89穿过第一缝隙、第二缝隙进入弧形支撑台83的底部,转动连接柱88,配合复位弹簧87的推力,使卡块89与弧形支撑台83的底部紧密贴合,完成底座1、顶盖2的紧密连接,反向转动连接柱88,达到快速分离底座1、顶盖2的效果,方便打开顶盖2,对底座1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避免灰尘颗粒传导的静电对信息处理设备内部电子晶体信号的传输产生影响,提高信息处理器5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5664.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1(广州)

授权编号:CN209168007U

授权时间:20190726

主分类号:G06F 1/18

专利分类号:G06F1/18

范畴分类:40A;

申请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第一申请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申请人地址:511325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广州华立科技园华立路7号

发明人:李鹏;陈展雄;闵小翠

第一发明人:李鹏

当前权利人: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代理人:张焱

代理机构:1172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智能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设备论文和设计-李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