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_张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叶肉,细胞,小麦,锈菌,液泡,花药。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文献综述

张天[1](2019)在《国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槐(Sophora japonica L.),原产于我国北方,是一种集食用、药用、用材、城市园林绿化、观赏于一体的树种。植物原生质体是仅由原生质膜包裹的裸露的活细胞,由于没有细胞壁的阻碍,且具备细胞的全能性,个体间相互独立,均匀程度较高的特点,所以被广泛用在基础生命科学与作物育种改良中。目前尚未有国槐原生质体分离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对原生质体分离流程及叶片最佳分离时期、酶液组合浓度的优化和分离条件的确定,建立起国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体系,为国槐后续深入进行基因学及其他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原生质体分离流程及叶片最佳分离时期的确定通过参考不同植物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方法,本研究以国槐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根据分离效果对分离流程加以改良,最终确定了适宜国槐叶肉原生质体分离的配制酶液、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和原生质体计数与活力测定的方法。在温室播种培育国槐幼苗,选取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分离试验,其结果表明:10~15d的叶片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均较高,且这些叶龄之间的分离效果没有显着差别;叶龄大于15d,国槐原生质体产量显着下降,并且出现细胞壁无法降解的带壁单个细胞,因此10~15d叶龄国槐实生苗叶片为最佳分离时期。2.酶液组合浓度的优化在2018年9月、2019年3月和4月叁个时期在温室播种培育国槐幼苗进行分离试验。以纤维素酶R-10(1.0%、1.5%、2.0%和2.5%)、果胶酶Y-23(0.2%、0.3%、0.4%和0.5%)和离析酶R-10(0.8%、1.0%、1.2%和1.4%)为基础,进行正交试验L_(16)(4~5)。最终确定优化后的酶液组合浓度为:2018年9月,2.0%纤维素酶R-10+0.5%果胶酶Y-23+1.0%离析酶R-10;2019年3月,1.5%纤维素酶R-10+0.3%果胶酶Y-23+0.8%离析酶R-10;2019年4月,1.5%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1.4%离析酶R-10。3.原生质体分离条件的遴选通过对酶液渗透压、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液酸碱度和材料预处理进行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不同试验时期国槐叶肉原生质体分离条件及其对应结果为:2018年9月,在含有0.5M甘露醇的CPW洗液中质壁分离1小时后,置于2.0%纤维素酶R-10+0.5%果胶酶Y-23+1.0%离析酶R-10,0.4mol/L甘露醇,pH为5.7的酶液中,在26℃条件下酶解2.5h,其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分别为8.02×10~6gFW~(-1)和84.1%。2019年3月,在含有0.5M甘露醇的CPW洗液中质壁分离1小时后,置于1.5%纤维素酶R-10+0.3%果胶酶Y-23+0.8%离析酶R-10,0.4mol/L甘露醇,pH为5.7的酶液中,在26℃条件下酶解3h,其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分别为8.48×10~6gFW~(-1)和84.4%。2019年4月,在0.5M甘露醇渗透压质壁分离处理1h后,置于1.5%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1.4%离析酶R-10,0.4mol/L甘露醇,pH为5.7的酶液中,在26℃条件下酶解3h,其原生质体产量与活力分别为8.37×10~6gFW~(-1)和83.1%。4.不同生长季国槐原生质体分离酶液组合浓度及分离条件试验结果的差异,原因是试验期间温度与光照条件的不同导致植物细胞生理状况、植物细胞壁成分不同。(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谷战英,杨若楠,陈昊[2](2018)在《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5%、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6 mol·L-1、酶解时间12 h,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为了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PEG介导法将拟南芥MGT6基因导入到油桐原生质体中,结果发现MGT6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质膜,与之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油桐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油桐原生质体并使其表达。【结论】建立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综合考虑取材的便利性和对后续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建议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在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能以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并使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促进油桐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通过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油桐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祁泽文,孙鑫博,樊波,张雪,袁建波[3](2017)在《PEG介导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以PEG介导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本研究以柳枝稷Alamo品种的叶片为材料,通过设计梯度实验确定柳枝稷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每组梯度实验重复3次,方案如下:1)对植物培养的时间进行优化。酶解时间固定在8h,甘露醇浓度为0.6mol/L,将培养了1,2,3和4周的黄化苗用作实验材料;2)渗透压优化。选取2周的黄化苗为实验材料,酶解时间固定在8h,甘露醇浓度分别为0.4,0.5,0.6,0.7和0.8mol/L;3)酶解时间优化。选取2周的黄化苗为实验材料,甘露醇浓度为0.6mol/L,酶解时间分别为6,7,8,9和10h。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苗龄为2周的柳枝稷黄化苗叶片在甘露醇为0.6mol/L的酶解液中,黑暗,28℃并裂解8h后分离的原生质体最为理想。接下来构建了能够在植物细胞内表达GFP-MYB103融合蛋白(GFP为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质粒LN-OsMYB103,利用PEG介导法将质粒LN-OsMYB103转化进入柳枝稷原生质体,并且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了强烈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该结果表明,分离的原生质体可以行使正常生物学功能。综上所述,利用柳枝稷叶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这将为深入开展柳枝稷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曾悦琛[4](2017)在《利用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探究ATP合酶α和β亚基的互作》一文中研究指出ATP合酶是生物体中能量合成的关键酶,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分子马达,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光合细菌中,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跨膜质子动力势下催化合成ATP。该酶由F1和F0两部分构成,其中F1由5种多肽组成α3β3γδε复合体。α和β亚基交替排列,状如桔瓣,这两个蛋白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影响ATP的产生。为了揭示ATP合酶α和β亚基三个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利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对α和β亚基不同结构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TP合酶α亚基的第三个结构域,即C端结构域能与β亚基相互作用,而β亚基的第三个结构域,即C端结构域能与α亚基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教学》期刊2017年16期)

Xiao-yu,GAO,Xing-cheng,LIAO,Ruo-lai,WU,Ting,LIU,Hai-xing,WANG[5](2017)在《东南景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分离与纯化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对镉的区隔化过程中,叶肉细胞等内含大型液泡的薄壁细胞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建立并优化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在技术层面上为东南景天的镉区隔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有助于深入探明其超积累镉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创新点:优化了东南景天叶片原生质体的提取和纯化技术,并建立了能较高效率获得膜完整性好、数量多、纯度高的液泡提取方法。方法:主要包括原生质体提取、液泡粗提和液泡纯化。原生质体提取:取东南景天叶片,切成1~2 mm的细条状后浸入经预热过的细胞裂解液中,震荡2 h后过滤,离心清洗后获得原生质体。液泡粗提:采用1-丙磺酸浓度为0.675 mmol/L的原生质体裂解液裂解原生质体,离心后获得粗提的液泡,并加入含0.8 mol/L甘露醇的液泡保护液。液泡纯化:往初提液泡的悬浮液下层加入质量体积比浓度为0.10 g/ml的Ficoll溶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纯化的液泡。结论:细胞裂解液的预热处理可加速细胞壁降解,裂解时间设置为2 h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高效提取;通过对原生质体裂解液浓度、细胞保护液浓度和梯度离心等参数的改良,可有效提取叶片细胞原生质体中的液泡。(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7年01期)

张龄丹[6](2016)在《PEG介导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基因转化体系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生质体瞬时基因表达系统以其经济、简便、快捷和高效的独特优势,用于研究植物信号转导途径、筛选信号通路途径中的功能基因以及分析功能基因的特性,已经成为一种研究植物生理、生化、分子机制的重要手段。植物原生质体具备与完整植株和组织类似的生理特性,如对植物激素、代谢物、外界环境、病原诱导的激发子的刺激能够做出相应的响应。结合遗传学,基因组学和转基因的方法,原生质体表达系统的应用为各种功能基因的高通量筛选和系统特异性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拟南芥、烟草和番茄等双子叶植物的原生质体的应用已经很普遍,尤其是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以PEG-Ca2+介导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不管是在信号转导和启动子的研究,还是在功能基因和amiRNA(人工miRNA)的高通量筛选方面都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但是针对玉米和水稻这类单子叶植物的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玉米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经典模式植物。以电激介导的玉米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体系在信号转导、启动子和光合作用中关键酶的研究中都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尽管化学转染方法更易操作,但是以PEG-Ca2+介导的玉米原生质体的转化方法却很少被报道。由于玉米的转基因工程存在周期长,耗材多,工作量大,得到稳定转化的植株较困难等问题,这就使玉米在功能基因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的筛选和功能研究等方面非常困难。而原生质体瞬时表达系统可以快捷,有效地筛选出植物中一些功能基因,并且分析它们的功能特性。因此,玉米原生质体瞬时基因转化技术对玉米功能基因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以玉米原生质体为材料,详细阐述了玉米原生质体的提取、转化和培养方法。我们选取玉米的一个基因ZmMYC2-2,采用PEG-Ca2+介导的化学转染方法,对ZmMYC2-2进行亚细胞定位,在转录水平和次生代谢物水平对这个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分析,并且验证了玉米原生质体也可以筛选amiRNA。经研究和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1)亚细胞定位实验显示,ZmMYC2-2只在细胞核中表达。所以推测ZmMYC2-2基因类似于拟南芥中的AtMYC2基因,可能在玉米的茉莉酸(JA)合成和信号转导中作为转录因子起重要的调控作用。(2)ZmMYC2-2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与茉莉酸合成有关的OPR7和OPR8基因都有显着上调,与丁布合成有关的Bx基因也都有显着上调,与抗虫有关的丁布类次生代谢物的含量与对照相比也都显着上调。这些结果与亚细胞定位结果的功能预测相吻合。(3)ZmMYC2-1和ZmMYC2-1的人工小RNA(amiRNA)过表达实验结果表明,两个ZmMYC2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说明我们所选择的amiRNA对各自的目的基因都有显着的沉默效果。以上结果都证明PEG介导的玉米原生质体表达系统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和实用的手段来对玉米中的功能基因筛选并进行功能特性研究。尤其为玉米在转录水平和次生代谢物水平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快捷、经济、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玉米的转基因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席海秀,艾可筠,佟少明[7](2016)在《普通小麦幼苗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日龄小麦幼苗的叶肉细胞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纤维素酶浓度、离析酶浓度、酶解时间、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时的产量和活力的影响;采用瞬时表达技术通过PEG-Ca~(2+)介导法转化小麦的原生质体,分析了PEG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1.5%,离析酶0.75%,甘露醇0.4 mol/L,酶解时间3 h,得到的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到7.2×10~6个/g·FW,活力超过95%;瞬时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在25%PEG浓度下,小麦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最高。(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6年04期)

张钟仁,陈鹏[8](2016)在《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及瞬时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分离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细胞融合和再生培养的基础性工作。该实验以苦荞(Fagopyrum tartaricum)品种‘榆6-21’的叶肉细胞为材料,研究了酶类组合、甘露醇浓度、酶解时间以及离心速度对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液组成为1.5%纤维素酶R-10+0.5%离析酶R-10+0.5mol/L甘露醇+20mmol/L MES+20mmol/L KCl+10mmol/L CaCl2+0.1%牛血清白蛋白,以第5~7片真叶为材料,用胶带纸撕去叶片下表皮后,25℃黑暗酶解4h,以900r/min离心收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产量可达6×106个/g,活力达到90%以上;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以分离纯化的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其混合后,在终浓度为20%PEG4000介导下,黑暗转化20min,可以检测到较高活性的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证明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可成功转化到原生质体中。研究结果为苦荞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及遗传操作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常亚慧[9](2015)在《丹参花药培养及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一种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入药,是我国传统大宗型中药材。目前对丹参品种选育、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丹参优良种质创制方面的报道较少。花药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是种质创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分别以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花药作为外植体,研究了花药发育时期、培养基的成分及形态、植物生长调节剂(PGR)种类及其浓度等影响丹参花药培养的一系列因素,并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为芽及丛生芽和诱导组培苗生根等环节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用于丹参花药离体培养的再生体系。本研究还以丹参叶片为材料,优化了酶液组合、渗透压浓度、酶解时间、离心力等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条件,并研究了培养基成分、PGR种类及浓度等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建立了丹参叶肉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体系。本研究为丹参优良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丹参优良品种的培育,对最终稳定丹参质量,为其用药需求提供保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丹参花药培养前,将处于单核靠边期的丹参花蕾进行4℃低温的前处理2d,75%酒精浸泡30s后用0.1%升汞对其消毒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将丹参花药接种在MS+NAA 0.25 mg/l+6-BA 1.25 mg/l上,30d后可诱导出愈伤;将愈伤组织转接在培养基MS+NAA 0.1 mg/L+6-BA 1.0 mg/L上可获得较多的丛生苗,将丛生苗接种在MS+KT2.0 mg/l+NAA0.2 mg/l上壮苗后,转接在培养基1/2 MS+IBA0.2mg/l上可诱导其生根,以便后期移栽。2.取丹参幼嫩叶片,将其放于添加了0.6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的酶液组合(2.0%纤维素酶+0.5%离析酶R-10+0.3%果胶酶Y-23)中,在25℃条件下50r/min酶解8h,用300目的网筛过滤酶解混合液,在700r/min的离心转速下离心5min,重复3次,得到纯化的原生质体。酶解获得的丹参叶肉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分别高达8.54×106/g FW和85.24%。3.在培养前将丹参原生质体悬浮于培养液(DPD+0.5 mg/l 2,4-D+1.0 mg/l6-BA+0.5 mg/l KT+400 mg/l水解酪蛋白,0.5 mol/l甘露醇,pH=5.8)中,并将其密度调整至1×106个/ml,取3 ml原生质体悬浮液于同样组分的DPD固体培养基上,25℃恒温暗培养4d,其细胞壁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刚,刘娜,王冬梅[10](2015)在《激发子诱发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_(cyt)升高主要源于胞外钙离子内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激发子互作为研究体系,借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结合药物学试验,对激发子刺激后不同抗叶锈性小麦品种原生质体[Ca2+]cyt的动态变化和[Ca2+]cyt升高的钙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叶锈小麦品种‘洛夫林10’的原生质体在激发子处理后,[Ca2+]cyt明显升高,随后有所下降,但在试验检测时间范围内仍保持较高浓度水平;而感病品种‘郑州5389’经激发子处理后,[Ca2+]cyt只发生轻微的波动。使用质膜钙通道抑制剂抑制胞外钙离子流入胞内,再经激发子处理,原生质体[Ca2+]cyt虽也有升高,但升高幅度大大降低。这一结果表明,激发子刺激诱发的[Ca2+]cyt升高主要源于胞外钙离子内流。(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的最适条件,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遗传转化体系,使在油桐体内研究自身基因的功能成为可能。【方法】以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为材料,通过酶解法成功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并确定最适分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的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建立PEG介导的油桐原生质体基因转化方法。【结果】原生质体分离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纤维素酶浓度,而离析酶浓度和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的影响较小。以成熟叶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1.5%、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6 mol·L-1、酶解时间12 h,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为了建立油桐原生质体的瞬时转化体系,通过PEG介导法将拟南芥MGT6基因导入到油桐原生质体中,结果发现MGT6蛋白定位于原生质体质膜,与之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油桐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可成功将外源基因导入油桐原生质体并使其表达。【结论】建立油桐成熟叶片和组培苗幼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高效分离方法,综合考虑取材的便利性和对后续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建议以组培苗幼叶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分离条件为纤维素酶浓度2%、离析酶浓度1%、甘露醇浓度0.7 mol·L-1、酶解时间6 h。在分离得到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基础上,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方法能以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为受体,高效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其中并使外源基因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促进油桐基础研究的发展,在通过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手段进行油桐种质创新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天.国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谷战英,杨若楠,陈昊.油桐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J].林业科学.2018

[3].祁泽文,孙鑫博,樊波,张雪,袁建波.PEG介导的柳枝稷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J].草业学报.2017

[4].曾悦琛.利用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探究ATP合酶α和β亚基的互作[J].中学生物教学.2017

[5].Xiao-yu,GAO,Xing-cheng,LIAO,Ruo-lai,WU,Ting,LIU,Hai-xing,WANG.东南景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和液泡的分离与纯化技术(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7

[6].张龄丹.PEG介导玉米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瞬时基因转化体系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

[7].席海秀,艾可筠,佟少明.普通小麦幼苗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方法的优化[J].生物技术通报.2016

[8].张钟仁,陈鹏.苦荞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及瞬时转化[J].西北植物学报.2016

[9].常亚慧.丹参花药培养及其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10].刘刚,刘娜,王冬梅.激发子诱发的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_(cyt)升高主要源于胞外钙离子内流[J].植物生理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微丝骨架的...IWF处理后两品种叶肉细胞原生质体3-4昨GAD-GF户-AMGTW在拟...1-1蝴蝶兰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一6保卫细胞与叶肉细胞原生质体比...毒素对N细胞质玉米叶肉细胞原生

标签:;  ;  ;  ;  ;  ;  ;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论文_张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