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论文_梁劲松,王征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公共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农村,基层,湖北省,宗族,韩国,财税,新村。

农村公共品论文文献综述

梁劲松,王征兵[1](2019)在《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效应——基于当选者意愿与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调查的数据,从数量和集中程度两个维度研究了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基于数量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两家均衡型的宗族结构能够显着提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而一家独大型和多家混合型的结构影响并不显着。基于集中程度层面,相较于没有宗族而言,高寡占型的宗族结构对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有显着正向影响,而竞争型和低寡占型结构并未发挥显着作用。另外,宗族数量通过影响当选者意愿进而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宗族集中程度通过影响当选者能力进而作用于农村公共品供给。(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志,李子贡[2](2019)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品供给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在供给标准化上走在了前列。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标准化上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新村运动"以来已经实现城乡均衡,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标准化运作经验对我国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有诸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刘锐,付悦[3](2019)在《农村公共品供给:变迁、问题及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范围,满足公共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由于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使得以地缘为基础的产品供给,多带有类基本公共品性质,不能由企业或个人完成,而是由公共组织提供。我们从制度-组织-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农村公共品制度变迁及问题,探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供给机制。(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6期)

陈文君[4](2019)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保障机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总体经济结构存在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成本问题、劳动力问题及土地问题,并更进一步表现为农村"空心化"问题,其深层原因是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城乡公共品供给差异大、供给结构失衡缺乏效率。农村公共品供给侧改革需进一步开展,而财税法在其中能够起到完善改革顶层设计、引导与激励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故应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侧改革的财税保障机制进行重视,规范央地财政分配关系,加大财政支农审查监督,进行适度税收优惠减轻农村负担,全面推进以减税为主的税制改革,实现征税权民主控制等。(本文来源于《市场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刘锐,付悦[5](2019)在《农村公共品供给:变迁、问题及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品有两大问题,即从何处获得供给资源及如何实现公平和效率。农业税时期,国家供给责任不清晰,农民供给任务过重,基层治理出现问题;后税费时期,国家强化供给责任,无论项目化管理技术,抑或向市场购买服务,均存在基层实践问题。如果允许县域适度整合项目资金,以村社集体为载体输入项目,能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目标。(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5期)

徐小明[6](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品投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地区公共品的投资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大农村地区公共品的投资规模和提高农村地区投资效率有利于农民增收。从实际情况看,湖北省农村公共品投入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受到制约。将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发现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倍多。收入的高低能影响居民的消费意愿,消费的强弱又能影响经济增长。从投资规模角度看,城镇的投资规模远高于农村的投资规模。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来看,投资能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提高可以增加消费,消费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但是,如果投资过热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怎样的投资规模才能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农村的公共品投资来研究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乡村振兴工作略尽绵薄之力。首先,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公共品投资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湖北省当前城乡经济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湖北省城乡经济差异巨大。其次,建立CES生产函数对农村与城镇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分析,发现资本投入对农村的经济增长作用要好于城镇,湖北省农村经济产出较低是因为农村投入不足。然后,以政府投资理论为基础,构建湖北省农村公共品投资规模需求模型,对湖北省政府对农村适度投资规模进行测算,并提出了政府投资公共品的配置原则及建议。最后,对中外投资体制进行了对比,对当前农村投资体制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当前投资体制弊端的根源。发现农村投资体制有问题,现行的农村投资体制阻碍了农村的投资,在增加农村投资的同时,要对农村投资配置体制进行改革。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办法及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黄丽芬[7](2019)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与基层善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农村不同公共品供给方式实践的考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供给理念。作为一种典型的"输入"式供给方式的项目制,因为忽视地方政府和基层社会的自主性,导致资源浪费和治理失效的问题;成都市推行的公共服务资金政策,通过将决策权下沉到议事会的方式,实现了公共品供给方式从"输入"到"嵌入"的转变。研究发现,普惠性的资金分配和弹性化的使用规则、需求表达和组织回应的制度化、村庄治理资源和治理手段的组织吸纳、群众参与和基层监督机制这四个层面的实践机制保证了公共服务资金具备公共性、权责性、合法性和透明性四个基本特征,从而体现了基层善治的基本要求,是善治理论在基层治理中的具体实践。(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元洪,桂华[8](2018)在《分配型民主机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是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效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需要完成各种工程建设,而且内含着基层各部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协调过程。因此,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涉及的诸多关系问题、利益问题都属于基层治理问题。资金来源与资金使用决策机制是影响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不断演变,农村税费改革前其主要受资金来源问题制约,农村税费改革后其主要受供给决策机制影响。成都市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将资金投入与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并在村级治理中构建分配型民主机制。实践证明,分配型民主机制有利于较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对于解决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的相关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8年07期)

刘传俊,文习成,刘祖云[9](2018)在《区域差异视角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给效率的区域性差异致使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有效性的断裂,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亦是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载体。文章通过梳理农村公共品的既有文献,基于DEA的实证模型,同时借助于全国省域面板数据,试图探讨当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区域的供给效率总体呈非均衡状态,供给资源的投入规模不尽合理,农村公共品与公共品的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偏低。(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8年11期)

罗小钰[10](2018)在《我国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消费处于低迷状态,根据国家统计数据计算,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6.72%下降到2016年的39.35%。在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更是由2000年的33.23%下降到2016年的21.92%,农村居民消费不仅占居民总消费的比重低,而且下降趋势十分明显。这不仅有碍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运行,也不符合当前“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一直存在,党和国家也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再次强调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有效激发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农村居民消费不仅符合政策背景也适应现实需求,既能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也能使得农村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意愿。随着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也表现出了更高的需求,包括对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期盼,但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城乡间发展差异仍然比较显着,农村地区一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存在大量的短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层次的改善。而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增加,能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个途径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一方面,必要公共品的增加会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可以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发展空间,能够优化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提升消费层次,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本文在农村消费低迷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背景下,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两方面来探讨政府农村生产性公共品和民生性公共品的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路径。通过理论研究发现,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会通过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方式,进而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构造面板计量模型,利用全国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部分的推论。最后,本文对如何优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和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15)

农村公共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公共品供给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发达国家在供给标准化上走在了前列。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在标准化上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展"新村运动"以来已经实现城乡均衡,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标准化运作经验对我国实现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有诸多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公共品论文参考文献

[1].梁劲松,王征兵.宗族结构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的影响效应——基于当选者意愿与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陈志,李子贡.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标准化研究——韩国“新村运动”的启示[J].农村经济.2019

[3].刘锐,付悦.农村公共品供给:变迁、问题及出路[J].社会科学文摘.2019

[4].陈文君.农村公共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保障机制探讨[J].市场研究.2019

[5].刘锐,付悦.农村公共品供给:变迁、问题及出路[J].农村经济.2019

[6].徐小明.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公共品投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7].黄丽芬.农村公共品供给方式与基层善治[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李元洪,桂华.分配型民主机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模式研究[J].中州学刊.2018

[9].刘传俊,文习成,刘祖云.区域差异视角下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8

[10].罗小钰.我国政府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福州市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模型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均衡关系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博弈链农村公共品双层治理模型农村公共品供给份额与社会稳定程...中国“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品政...

标签:;  ;  ;  ;  ;  ;  ;  

农村公共品论文_梁劲松,王征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