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戊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面团,氧化酶,小麦,面粉,黏度,水溶性。
戊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孙亚森,郑学玲[1](2019)在《戊聚糖酶对面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戊聚糖酶的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方式以及面团法和面糊法2种分离方式对小麦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戊聚糖酶的添加比例与A淀粉得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r=0.835),戊聚糖酶在和面过程中加入比在面粉中加入得到淀粉和面筋蛋白的提取率更大;与面糊法相比面团法得到的A淀粉和面筋蛋白的得率和提取率较高,但纯度较低;戊聚糖酶的添加量与面筋指数呈现显着正相关(P<0.05,r=0.839);随着戊聚糖酶含量的增加,面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生值减少,糊化温度升高。戊聚糖酶的加入改善了面粉品质,也使得淀粉和面筋蛋白更易分离。(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逯蕾,韩小贤,郑学玲,刘翀[2](2016)在《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组分及面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添加戊聚糖酶后面粉的基本指标和水溶物组分含量的测定,研究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戊聚糖酶后,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面粉水溶物总量及水溶性戊聚糖的含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当戊聚糖酶添加量为40 mg/kg时,面筋含量、水溶物总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制作的面包体积较大,感官评分最佳,能够明显地改善面粉及面制品品质。(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6年09期)
逯蕾,韩小贤,郑学玲,刘翀,马燕[3](2016)在《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及面粉品质的影响(Ⅱ)》一文中研究指出向软麦、中硬麦和硬麦各4种面粉中分别加入40 mg/kg戊聚糖酶,测定面粉水溶物组分、水溶物粘度和面粉品质变化,来探讨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的影响。研究发现添加戊聚糖酶后面粉的水溶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加酶后面粉水溶物的相对黏度和增比黏度明显增大。对加酶后的面粉水溶物与水溶物黏度及面粉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加酶后水溶物黏度与加酶后面粉水溶性戊聚糖呈极显着正相关,加酶后面粉的水溶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与加酶后面粉峰值黏度、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15期)
李明菲,郑学玲,卞科,刘翀,洪静[4](2015)在《添加外源戊聚糖酶对小麦淀粉与谷朊粉分离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以市售金苑特一粉为原料,在小麦粉中添加0%、0.2%、0.4%、0.6%、0.8%、1.0%的戊聚糖酶以制备样品。以上述添加戊聚糖酶的系列小麦粉分离纯化A–淀粉和谷朊粉,测定纯化后小麦A–淀粉与谷朊粉的干基得率以及纯度,并测定A–淀粉的理化指标,探索戊聚糖酶对淀粉和谷朊粉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戊聚糖酶与小麦粉的白度呈极显着负相关(ρ<0.01,r=–0.744);与小麦粉的湿面筋含量无显着相关性(ρ>0.05);与A–淀粉的得率呈显着正相关(ρ<0.05,r=0.720);与谷朊粉得率无显着相关性(ρ>0.05);与水溶物含量无显着相关(ρ>0.05)。(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5年11期)
李华[5](2011)在《戊聚糖酶在发芽小麦型肉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地衣酚一盐酸法评估了山东市场上五种小麦的戊聚糖水平、萌发后戊聚糖含量变化以及戊聚糖酶的适宜添加水平,结果表明:五个小麦品种所含的总戊聚糖含量范围为5.23%~8.29%,平均值为7.04%;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范围则为0.49%~1.34%,平均值为0.89%;其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占其总戊聚糖含量的比例范围为9.23%~16.16%,平均值为12.38%。这充分说明了山东市场上的主要小麦品种之间总戊聚糖、水溶性戊聚糖和水溶性戊聚糖占总戊聚糖含量的比例均有显着差异。小麦籽粒萌发对其所含的总戊聚糖量有所影响,小麦籽粒萌发可引起上述5种小麦所含的总戊聚糖量减少0.14%-0.95%,下降幅度范围为2.68%-11.46%。小麦籽粒萌发对其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有重大影响,小麦籽粒萌发可引起上述5种小麦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明显增加0.94%-1.55%,升高幅度范围为104.76%-191.84%,小麦萌发后其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高达正常小麦籽粒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的近2倍以上,两者差异极显着(P<0.01)。戊聚糖酶添加水平为5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为6.29%;戊聚糖酶添加水平为10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上升至10.34%;戊聚糖酶添加水平为20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继续上升到26.49%;戊聚糖酶添加水平为30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达到了36.71%;戊聚糖酶添加水平为40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达到最大值38.92%;戊聚糖酶添加水平继续上升至5000、6000U/kg时总戊聚糖降解率不再继续上升,分别为28.51%、25.97%。戊聚糖酶对发芽鲁麦A籽粒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与发芽鲁麦A籽粒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含量相比,体外酶解后的各处理组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量均显着提高(P<0.05),表现为降解率为负值;但与未加戊聚糖酶的对照组相比,添加戊聚糖酶的各加酶组处理后所含的水溶性戊聚糖量均显着降低(P<0.05),且在500U/kg到3000U/kg范围内,随着戊聚糖酶添加水平的增加水溶性戊聚糖一直快速减少,而后,随着戊聚糖酶添加水平的提高,水溶性戊聚糖的降解不仅未再继续大幅提高,反而出现了少量下降。因此,当戊聚糖酶的添加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时,再提高戊聚糖酶添加水平对其总戊聚糖与水溶性戊聚糖降解程度均不会产生进一步改善效应。与玉米豆粕型日粮相比,负对照组日增重降低5.08%、料重比升高7.42%,成活率下降4.66%(P<0.05);小肠前段食糜粘度升高11.18%、小肠后段食糜粘度升高10.19%(P<0.0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着降低5.64%(P<0.05)。试验组日增重、料重比、日采食量与成活率无显着差异(P>0.05);小肠前段粘度升高2.63%、小肠后段食糜粘度降低0.64%(P>0.05);代谢能差异显着,提高2.86%(P<0.05);单位增重降低饲料成本0.56元/kg。与负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日增重升高7.58%、料重比下降9.82%、成活率提高6.66%(P<0.05);小肠前段食糜粘度下降7.69%、小肠后段食糜粘度下降9.83%(P<0.05);代谢能差异显着,提高3.49%(P<0.05),蛋白质消化率差异显着,提高7.39%(P<0.05)。发芽小麦替代日粮中玉米会对肉鸡的增重效果、饲料转化效率和健康状况产生显着的不利影响,通过添加戊聚糖酶可消除其不利影响,提高肉鸡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改善了肉鸡的健康状况,从而达到或超过玉米豆粕型日粮的饲喂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1-12-10)
张丽芳,曹阳[6](2011)在《戊聚糖酶对南瓜面包品质的改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戊聚糖酶添加量对南瓜面包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品质及面包老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戊聚糖酶添加量达60mg/kg时,南瓜面包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达到最大,弱化度最小;面粉的吸水率随戊聚糖酶添加量增大逐渐上升,但增幅较小。面团延伸性随戊聚糖酶添加量增大而逐渐增大,而面团的抗拉伸阻力、抗拉伸面积在戊聚糖酶添加量达60mg/kg时达到最大;拉力比数变化未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面包比容及评分在戊聚糖酶添加量达60mg/kg时达到最大。戊聚糖酶在添加量达60、80mg/kg时,南瓜面包老化速率基本相同,均较缓慢。(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王霞[7](2009)在《葡萄糖氧化酶和戊聚糖酶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团流变学特性是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是小麦粉吸水量、面团耐揉性和粘弹性的综合表现。应用粉质仪、拉伸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本文来源于《现代面粉工业》期刊2009年04期)
王霞,朱科学,钱海峰,周惠明,顾耀兴[8](2009)在《葡萄糖氧化酶和戊聚糖酶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粉质仪、拉伸仪和动态流变仪,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戊聚糖酶(PE)对面包粉和中筋粉流变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OD增大了两种小麦粉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了弱化度,而PE对小麦粉粉质的作用效果与GOD相反;添加GOD后两种小麦粉的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都增大,而PE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了小麦粉的延伸度,拉伸阻力下降;两种酶共同使用时小麦粉的稳定时间增加,延伸性和拉伸面积增大,粉质和拉伸特性得到全面改善。在频率扫描过程中,添加GOD的两种面团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增大,损耗角正切值tanδ减小,其中GOD对中筋粉的影响大于面包粉。PE使面团的G′和G″下降,tanδ增大,而两种酶同时添加时有协同增效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司笑丁[9](2008)在《小麦啤酒生产中的问题和戊聚糖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小麦和小麦芽化学组成及戊聚糖含量和结构的分析,阐述了以小麦芽为原料生产啤酒时存在的影响糖化麦汁过滤、麦汁浊度及非生物稳定性的因素,并对实际生产中戊聚糖酶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初步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啤酒科技》期刊2008年08期)
李慧静,田益玲,李宁,贾英民[10](2007)在《戊聚糖酶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试面筋乳酸溶液透光率和膨胀高度、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溶液黏度、可溶性戊聚糖量、粉质特性和面包烘焙品质,研究了戊聚糖酶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戊聚糖酶的最适添加量为6g/100kg;在最适添加量下,随酶反应时间延长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溶液黏度下降,面粉中可溶性戊聚糖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适量的戊聚糖酶后,粉质特性和烘焙品质均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戊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添加戊聚糖酶后面粉的基本指标和水溶物组分含量的测定,研究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和面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戊聚糖酶后,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峰值黏度、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面粉水溶物总量及水溶性戊聚糖的含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当戊聚糖酶添加量为40 mg/kg时,面筋含量、水溶物总量和水溶性戊聚糖含量达到最大值,制作的面包体积较大,感官评分最佳,能够明显地改善面粉及面制品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戊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孙亚森,郑学玲.戊聚糖酶对面粉中淀粉-面筋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9
[2].逯蕾,韩小贤,郑学玲,刘翀.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组分及面粉品质的影响[J].粮食与油脂.2016
[3].逯蕾,韩小贤,郑学玲,刘翀,马燕.戊聚糖酶对面粉水溶物及面粉品质的影响(Ⅱ)[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4].李明菲,郑学玲,卞科,刘翀,洪静.添加外源戊聚糖酶对小麦淀粉与谷朊粉分离效果的影响[J].粮食与油脂.2015
[5].李华.戊聚糖酶在发芽小麦型肉鸡日粮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
[6].张丽芳,曹阳.戊聚糖酶对南瓜面包品质的改良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
[7].王霞.葡萄糖氧化酶和戊聚糖酶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J].现代面粉工业.2009
[8].王霞,朱科学,钱海峰,周惠明,顾耀兴.葡萄糖氧化酶和戊聚糖酶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09
[9].司笑丁.小麦啤酒生产中的问题和戊聚糖酶[J].啤酒科技.2008
[10].李慧静,田益玲,李宁,贾英民.戊聚糖酶对小麦粉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