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浅谈

炙甘草汤浅谈

栾金红赵龙刚(吉林省白山市中医院内科疗区吉林白山134300)

【中图分类号】R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387-02

【摘要】分析《伤寒论》原文及张仲景制方用药本义,炙甘草汤是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方。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的经典名方。临证应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应万变不离仲景立意之根本。

【关键词】炙甘草汤方药分析辩证论治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之《伤寒论》,177条原文曰[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由炙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组成。方能调阴阳,补气血,悸可宁而脉可复,故又名复脉汤。为临床常用经典名方。

1原文解读

伤寒是指外感风寒而即发的疾病,因太阳主表,风寒之邪外袭于肌表,太阳首当其冲,邪犯太阳之表。伤寒,若病在太阳,当见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证。今不见表证,却见脉结代、心动悸的脉证,说明病在太阳而内累少阴。因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太阳感寒,若少阴内虚,则极易出现少阴心悸之证,也有心主素虚,复感风寒而见心动悸、脉结代者。本条原文置于太阳病篇的最后部,说明本证是外感邪气,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或失治,或误治,外邪损伤了气血津液,造成脏气虚衰,脉搏不续出现心动悸、脉结代之证。心动悸即[2]虚里部位跳动不安,营血既亏,心无所养,真气以馁,则心惊,脏神不宁,所以现心动悸之证。《医宗金鉴》曰[3]:“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表现为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脉结代《伤寒论》178条中有明确的论述。结脉缓而时一止,止有定数。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都属于节律失常而有歇止的脉象,结脉不规则歇止,歇止时间短,代脉则是有规则的歇止,歇止时间较长。两脉不能同时并见,但可见同一个患者。结脉为气血虚,心力不继。代脉为脏器虚衰。遇此脉证,虽有表证,但里证为急,当先治里,用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

2方药分析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今古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4]现在从其说,“汉之一两,可用3g。”[5]故炙甘草汤方现代参考剂量为炙甘草(12g),生姜(9g),人参(6g),生地黄(48g),阿胶(6g),麦门冬(10g),麻仁(10g),大枣(10枚)。水煎服,阿胶烊化,冲服。炙甘草汤中甘草仅四两(12g),却冠以“炙甘草汤”,乃由于方中炙甘草为主药,味甘入心,能益气养心,通经脉,利血气,甘能养脾健胃,本方滋阴要皆为甘药,说明健胃气是本。张仲景《伤寒论》全篇,始终贯穿着“保胃气”“存津液”的法则,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这对我们临证实践中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又配人参、大枣补气益胃,使气血生化有源,以复脉之本,配生地、麦冬、阿胶养心血,滋心阴,充心脉,方中重用生地,剂量最大,滋阴养血,峻补真阴。此仲景救阴退阳之法。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此药为君药。该方中之火麻仁,甘、平,入脾、大肠经,润肠通便,滋养补虚,不入心养神。加桂枝振奋心阳,配以大剂滋阴养血之品,功能燮理阴阳,调畅心脉,配生姜更能温通血脉,用清酒煎煮,通阳以利血脉,使滋阴而无滞结之患,现代不妨以黄酒代用。用量的多寡,在一个方剂里配伍上极其重要,临床上应用此方随心所欲,改动药味和比例,疗效差。古人制方有法,择药精能,钱数配合得宜,毫无遗蕴,值得后人去学习和体会。

3加减化裁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复脉汤)的基础上创造了加减复脉汤,由加减复脉汤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救逆汤。用于治疗温病,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加减复脉汤[6]是在复脉汤中去参、桂、姜、枣、酒之辛甘温热药物,加入酸甘敛阴养液之白芍,而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在加减复脉汤基础上加生牡蛎去麻仁。二甲复脉汤即一甲复脉汤加火麻仁、鳖甲。三甲复脉汤即二甲复脉汤加龟板。大定风珠即三甲复脉汤加五味子、鸡子黄。救逆汤即一甲复脉汤加龙骨。笔者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方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变通,方中可加酸枣仁以增强养心安神定悸之力;兼血瘀者加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等活血之品,兼痰浊者加半夏、瓜蒌等以化痰;兼浮肿者加葶苈子以辛开苦降,泻肺行水,利水消肿;湿阻加厚朴、苍术等化湿之品;气滞加陈皮、枳壳等理气之品;心肾不交加黄连、肉桂交通心肾。临证时“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加减变化谨守病机。

4辩证论治

炙甘草汤之功效在滋阴养血,通阳复脉,其治在心,所适应之脉结代、心动悸乃阴阳两虚,心失所养所致。炙甘草汤[7]“证治的根本乃是外感之后阴伤气亏。……应当最适合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脉结代、心动悸者”。心动悸有多种可能,如[7]“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阳不振,水饮凌心,血瘀气滞,痰浊阻滞,邪毒犯心等”。本证“心动悸”是津血不济的“脉结代”,如无“脉结代”而只是“心慌心跳”,则不完全是炙甘草汤的适应证。心律失常祖国医学将其归于心动悸,脉结代一类病证,临证探之,该病病因复杂,证型错综,兼证各异,治疗中必须用药得当,方可取效。炙甘草汤病机为心阴阳两虚,但临床虚实相兼也多,临证应辨清气血阴阳之所属,观其脉证,随证加减。炙甘草汤[11]对氯仿诱发小鼠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结扎大鼠冠状动脉诱发心律失常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2]应用加味炙甘草汤可明显改善24hHolter检测的室早数量,总有效率为71.7%。临床上常用此方治疗冠心病、风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所引起的窦性心律不齐和传导阻滞,或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心悸气短和心动过速、脉结代等症均可加减使用。炙甘草汤歌诀曰[9]:“炙甘草汤……虚劳肺痿效如神”。因虚损劳伤而致阴虚肺伤,肺叶枯萎的慢性虚弱疾患可用本方。《宝鉴》用治呃逆,章纳川曰[10]:“呃逆之症,独见胃气上冲,无肺气下降之力,盖津干液绝,脾肺已难堪矣。其病已笃,而非此汤之药何能救耶。……养阴即是降胃逆”。炙甘草汤加减[13]针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产生的心阳虚、心阴虚、心阴阳两虚的虚劳性心悸有较好的疗效,同时保证了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炙甘草汤[14]有补益营阴、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等作用,可治疗营阴耗损、营卫失运之顽固性失眠。炙甘草汤[15]配伍用于低血压、便秘、崩漏、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证诊治,均取得可靠疗效。临证应万变不离仲景立意之根本,方能应付自如,效如桴鼓。

参考文献

[1]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4.

[2]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岳美中医案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9.

[3]吴谦等编.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8.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53.

[5]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7.

[6]彭胜权.温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0.

[7]王晟.刍议炙甘草汤[J].陕西中,2011(4):483.

[8]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17-123.

[9]李庆业,王云阁,赵晖.汤头歌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50.

[10]章纳川汤头钱数抉微[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7.

[11]连晓媛,陈奇,毕明.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6):2.

[12]邢健东,董耀荣,赵颖.90例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5):89-90.

[13]杨亚琴,谢子明.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56例[J].光明中医,2012(2):257-258.

[14]姬水英,王东,牛菲等.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3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9):3757.

[15]姬水英,牛菲,马娟娟等.炙甘草汤临床新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9):32-33.

标签:;  ;  ;  

炙甘草汤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