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型裂纹尖端场的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纹,应力,力场,材料,损伤,塑性,因子。
型裂纹尖端场的解论文文献综述
岳中文,宋耀,李明洋,李明林,王汉军[1](2016)在《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焦散线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层断裂行为,利用透射式静态焦散线实验系统,采用铝-环氧树脂层状试件模拟岩层结构,进行了静态叁点弯曲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试件以及在不同加载条件下裂纹尖端焦散斑特征尺寸的大小,分析了铝-环氧树脂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静态断裂行为特性,并与ABAQUS数值模拟的结果较好地吻合。实验结果表明:1相同加载力F下,裂纹尖端Ⅰ型焦散斑特征尺寸D及应力强度因子值KI随试件所含铝板宽度w的增加而减小;2试件中铝板对裂纹尖端阻裂作用随着加载力F值增加而增强,其焦散斑特征尺寸值D与加载力F关系曲线D-F及应力强度因子值KI与加载力F关系曲线KI-F均呈现先上升、后变缓、再上升趋势;3铝板宽度w越大,则其对裂尖的阻裂现象出现越早。(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28期)
高常辉,唐雪松[2](2014)在《I型裂纹尖端约束应力区模型及其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了I型裂纹尖端损伤区域内叁种不同的约束应力分布形式,即右叁角分布形式(情况A)、均匀分布形式(情况B)、左叁角分布形式(情况C),并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求得了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张开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随约束应力区长度、约束应力大小以及分布形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裂尖材料损伤程度的增加,裂尖损伤区内约束应力减小,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增大;约束应力的分布形式对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有显着影响;相对于其他区域,约束应力对裂纹尖端区域裂纹张开位移的影响较大。然而,对于裂尖损伤区域的形成与作用荷载、材料性质、构件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晓英,张雪霞,李俊林[3](2011)在《正交异性粘弹性材料Ⅰ型裂纹尖端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正交异性粘弹性材料在对称载荷作用下,裂纹尖端的应力与位移分布。首先利用La-place积分变换法,将正交异性粘弹性问题转化为拉普拉斯空间的正交异性弹性问题进行求解;其次,在正交异性弹性材料板裂纹尖端解的基础上,利用准静态粘弹性-静态弹性对应原理,得到Laplace域内正交异性粘弹性裂纹尖端的解;最后采用F.Durbin数值方法将其作逆变换,求得正交异性粘弹性材料Ⅰ型裂纹尖端的数值解。通过在力作用开始时的粘弹性解与相同条件下的弹性解进行对比,表明采用F.Durbin数值反演方法可以得到更精确的解。(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卢宸华,刘波,桑建兵,王文嘉[4](2010)在《基于冰类材料的纯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冰类材料为载体,在平面应力的条件下,利用高玉臣裂纹尖端场的分区思想,运用抛物型屈服准则研究了纯Ⅰ型裂纹裂纹尖端场,构造了连续的应力场,并讨论分析了不同参数对裂纹尖端应力场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叁卷)》期刊2010-08-07)
郭道强,刘又文[5](2010)在《向错偶极子对楔型裂纹尖端场的干涉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材料中楔型向错偶极子与楔型裂纹的弹性干涉问题.运用复变函数方法获得了复势函数和应力场的封闭形式解答,导出了楔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向错偶极子的位置、方向和偶臂长度对楔型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和反屏蔽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向错偶极子靠近裂纹尖端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或反屏蔽作用非常强烈.在一定条件下,楔型向错偶极子能够延缓楔型裂纹的扩展;偶极子的方向也存在一个临界值使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屏蔽或反屏蔽效应最大.此外,楔型裂纹张开角以及偶极子臂长对应力强度因子也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0年01期)
傅孝龙,王刚锋[6](2009)在《表面效应对Ⅰ型裂纹尖端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材料或者结构的特征尺寸减小至纳米尺度时,表面能将显着影响它们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但是表面效应对裂纹尖端附近局部变形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基于表面弹性理论研究表面效应对Ⅰ型裂纹尖端场的影响。我们在传统的有限元方法中引入表面能的影响,并以此来分析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分布和J积分。计算结果表明:当裂纹尖端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贾斌,王振清,李永东,梁文彦[7](2006)在《线性硬化材料中稳恒扩展裂纹尖端场的粘塑性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弹粘塑性力学模型,对线性硬化材料中平面应变扩展裂纹尖端场进行了渐近分析.假设人工粘性系数与等效塑性应变率的幂次成反比,通过量级匹配表明应力和应变均具有幂奇异性,奇异性指数由粘性系数中等效塑性应变率的幂指数唯一确定.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Ⅱ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分区构造随各材料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尖场构造由硬化系数所控制而与粘性系数基本无关.弱硬化材料的二次塑性区可以忽略,而较强硬化材料的二次塑性区和二次弹性区对裂尖场均有重要影响.当裂纹扩展速度趋于零时,动态解趋于相应的准静态解;当硬化系数为零时便退化为HR(Hui_Riedel)解.(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6年04期)
孙秋华,蔡艳红,唐立强[8](2003)在《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损伤对裂纹尖端场的影响,在Krajcinovic一维脆性材料损伤模型的基础上,从宏观的唯象角度出发,采用连续损伤力学中的热力学内变量理论,推导出叁维空间非线性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建立了一种非线性应变损伤模型,得出非线性损伤材料Ⅲ型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损伤场的解析表达式及其数值计算结果.经过分析得出损伤指数n和损伤变量D对裂尖场的影响较大,应力、应变为有限值,不具有奇异性,从而在理论上解释了实际材料在有限应力下破坏的现象,与工程实际相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李范春[9](2003)在《弹性-粘塑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渐近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_粘塑性模型用于分析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的应力应变场· 给出了适当的位移模式,推导了渐近方程并且给出了数值解· 分析和计算表明:对于低粘性情况,裂纹尖端场具有对数奇异性;对于高粘性情况,渐近方程无解· 分析比较表明该结果具有高玉臣提出的单参数解的所有优点,并且消除了粘性区随裂纹扩展而移动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3年02期)
蔡艳红[10](2002)在《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损伤是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裂纹尖端场的研究为断裂破坏准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的是无限大板中的半无限长的Ⅲ型裂纹问题。在Kachanov描述的一维应力状态下的脆性材料的损伤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文中给出非线性损伤材料的本构方程,唯象地假设损伤变量与应变成幂次关系,D~*=(Gγ/K)~n,其中G为剪切模量,K为损伤模量,γ为有效应变因子,D为损伤变量,n为硬化指数。当n=1时,材料的损伤形式为线性应变损伤模型。当应力达到临界值时,材料迅速软化而失稳破坏。文中给出了损伤变量临界值D_c的表达式,随着n的增加,D_c增加,即对于韧性材料,它的临界损伤值要大于脆性材料的临界损伤。 通过坐标变换,将物理平面中Ⅲ型裂纹问题变换到应变(应力)平面中加以研究,推导出用(γ_x,,γ_y)为未知变量表示(x,y)的平衡方程和协调方程。引入应变函数Ψ,应用几何方程、协调方程和本构方程推导出Ⅲ型裂纹问题中Ψ满足的基本方程,对不同的n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出Ψ的小范围屈服解。 利用相应的公式推导出损伤区形状的表达式,得出损伤区是一族圆,它们的圆心和半径随D和n值而变化。由物理平面与应变平面坐标间的关系,得出了极坐标中损伤区应力、应变场的分布。当n=1时,所得结论与C.H.Popelar给出的相同。当n≥2时,n影响着裂纹尖端场的性质。如果取损伤刚度和屈服强度相同,当n→∞时,材料为弹性材料,那么损伤区的半径与理想弹塑性材料的塑性区的半径相同。以上工作为材料建立破坏准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2-01-01)
型裂纹尖端场的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考虑了I型裂纹尖端损伤区域内叁种不同的约束应力分布形式,即右叁角分布形式(情况A)、均匀分布形式(情况B)、左叁角分布形式(情况C),并采用复变函数方法求得了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张开位移的解析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随约束应力区长度、约束应力大小以及分布形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裂尖材料损伤程度的增加,裂尖损伤区内约束应力减小,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增大;约束应力的分布形式对应力强度因子和裂纹张开位移有显着影响;相对于其他区域,约束应力对裂纹尖端区域裂纹张开位移的影响较大。然而,对于裂尖损伤区域的形成与作用荷载、材料性质、构件几何尺寸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裂纹尖端场的解论文参考文献
[1].岳中文,宋耀,李明洋,李明林,王汉军.层状结构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焦散线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2].高常辉,唐雪松.I型裂纹尖端约束应力区模型及其解析解[J].应用力学学报.2014
[3].王晓英,张雪霞,李俊林.正交异性粘弹性材料Ⅰ型裂纹尖端场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1
[4].卢宸华,刘波,桑建兵,王文嘉.基于冰类材料的纯Ⅰ型裂纹尖端场的研究[C].力学与工程应用(第十叁卷).2010
[5].郭道强,刘又文.向错偶极子对楔型裂纹尖端场的干涉效应[J].力学与实践.2010
[6].傅孝龙,王刚锋.表面效应对Ⅰ型裂纹尖端场的影响[C].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2009
[7].贾斌,王振清,李永东,梁文彦.线性硬化材料中稳恒扩展裂纹尖端场的粘塑性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
[8].孙秋华,蔡艳红,唐立强.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
[9].李范春.弹性-粘塑性材料Ⅰ型动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渐近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3
[10].蔡艳红.非线性损伤材料中Ⅲ型裂纹尖端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