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分解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解,机理,动力学,力场,分子,甲基,草酸盐。
热分解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朝,邱舒怿,黄红梅,郭萍,霍二光[1](2019)在《吸热型碳氢燃料正辛烷的热分解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正辛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热解特性进行研究,并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结果进行验证比较。结果表明:正辛烷初始反应为八种热解均裂反应,分别为四种碳碳键断裂和四种碳氢键断裂,且碳碳键比碳氢键更容易发生断裂,分子端部的化学键断裂比较困难。讨论了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热解的主要产物是H_2、CH_4、CH_2=CH_2,其他产物为CH_3-CH_3。H_2有两种形成机理,分别是自由基攻击反应和自由基间结合反应。CH_4有两种形成机理,与H_2的相似。CH_2=CH_2的形成机理为大分子自由基β键断裂反应。本工作从分子尺度研究了正辛烷的热解机理,为其他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裂解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其春,王昉,李莹莹,于海洋,马青玉[2](2019)在《比较两种丝素膜的结构、热分解机理与热力学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氯化钙-甲酸体系制备了来源于中国和泰国家蚕的两种丝素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技术,分别表征了膜材料的形貌、分子构象、热稳定性以及热分解机理,获得了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 wt%浓度体系下的丝素膜结构主要呈现β-折迭, 3.0 wt%浓度体系下的膜结构以无规线团或α-螺旋为主;3.0 wt%浓度下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温度、活化能和活化焓均低于1.5 wt%浓度下的,后者的热稳定性优于前者;相同浓度体系下,泰国丝素膜的β-折迭含量略高于中国丝素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发现,两种丝素膜在464~594 K的热分解过程都遵循二维扩散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杨鹏,王展,沈汪洋,吴进菊,于博[3](2018)在《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差热-热重分析(TG-DSC)联用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了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稳定性及热分解机理。利用Kissinger法和Ozawa-Flynn-Wall法对包合物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机理进行了推导。结果表明,包合物热分解温度范围为300.00~500.00℃,热分解过程表观活化能为49.54 kJ/mol,指前因子为27.54 min~(-1),分解机理函数为G(α)=[-ln(1-α)]~(3/2),分解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刘雪敏[4](2018)在《Cu/Pb-四唑基含能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热分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四唑(Tetra)、3,5-二硝基水杨酸(DNS)及二水合1,1′-二羟基-5,5′-联四唑(DHBT)为配体,采用双配体和单配体的方法,通过水/溶剂热法合成7个配合物:[Cu_2(DNS)(Tetra)(H_2O)]_n(1)、[Cu(DOBT)(H_2O)_2]_n(2)、[Cu_2(DOBT)_2]_n·n[(CH_3)_4N](3)、[Pb_3(DOBT)_3]_n·2(H_2O)_n(4)、[Cu(DNS)_2]_n·2(C_2H_8N)_n(5)、[Pb(DNS)]_n(6)、[Zn_5(Tetra)_9]_n(7),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别对7个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配合物1-6的热分解机理及理化性质,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Tetra和DNS为双配体与硝酸铜合成了具有叁维孔道结构的配合物1,同时也得到了配合物5,其密度(1.718 g·cm~(-3))低于1(2.361 g·cm~(-3))。以DHBT为配体、Cu(II)为金属中心,通过合理地选择溶剂组成及比例可以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配合物2和3。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水(DMAc/H_2O)的溶剂体系中获得配合物2,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单一的六配位模式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同时大量的氢键将其构建成叁维超分子结构;在DMAc/MeOH的溶剂体系中获得3,铜离子通过两种配位模式(四配位和五配位)与配体螯合形成叁维孔状结构。金属中心Pb(II)与DHBT通过两种配位模式(四配位和六配位)形成了具有二维结构的4。Pb(II)离子与DNS通过四配位模式形成了具有一维结构的6。Tetra与Zn(II)离子通过六配位模式形成了具有叁维结构的7(氮含量为53.07%)。2.通过TG-DSC研究了配合物1-6的热行为。结果表明,6个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良好,其中1和6的热分解温度都超过300°C。通过TG-QMS测试,分别分析了配合物1-3和5的主要气体分解产物。利用DSC数据计算1-6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_(SADT))和临界温度(T_b)。通过Kissinger’s和Ozawa-Doyle’s法计算了1-6的非等温动力学参数。3.通过氧弹量热计测得配合物1-6的恒容燃烧热(Q_v),并通过Q_v计算得标准燃烧焓(Δ_c H~θ)和标准生成焓(Δ_fH~θ),结果表明1、3、4、6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较高,分别为303.54 kJ·mol~(-1)、1308.79 kJ·mol~(-1)、4791.81 kJ·mol~(-1)、983.33 kJ·mol~(-1)。4.采用EXPLO5软件,估算1-3和5的爆轰性能并预测爆炸产物。结果表明,1的爆热、爆压、爆速都高于5;尽管3的爆热和爆轰温度较高,但其爆速和爆压均低于2。用密度泛函理论和K-J方程计算配合物4和6的爆热、爆速及爆压,表明4和6具有较好的爆轰性能。采用BAM落锤和BAM摩擦感度仪测量配合物1-6的撞击感度(IS)和摩擦感度(FS),结果表明2较3更敏感,1、5和6钝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力元,刘朝,高堃峰,张浩[5](2018)在《HFO-1216工质热分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六氟丙烯(HFO-1216,CF3CF=CF2)的热解特性进行模拟,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结果进行计算比较。结果表明:基态HFO-1216分子CF3CF=CF2激发到叁重态CF3CF-CF2是其主要的起始反应路径。分析了温度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热解的主要产物是CF4和CF2=CF2,其他产物为F2、CF3-CF3和CF≡CF分子。CF4有四种形成机理,分别是自由基攻击反应、分子间消除反应、分子内消除反应(1,3消除和2,3消除)和自由基间结合反应。CF2=CF2的形成机理与CF4有所不同,分别是自由基攻击反应、自由基间结合反应和脱氟反应。从分子尺度研究了HFO-1216的热解机理,并为研究其他有机工质的热稳定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S1期)
李焓,陈利平,陈网桦[6](2018)在《N-甲基羟胺盐酸盐的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N-甲基羟胺盐酸盐(NMHH)热分解的反应特征,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在w B97xd/6-311++g(2df,2pd)水平下,对NMHH的初步分解产物N-甲基羟胺(NMHA)及质子化的NMHA热分解反应中涉及的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产物的几何结构和能量情况进行了优化计算,提出了可能的热分解路径。结果表明,NMHA与质子化NMHA均存在两种热分解路径。NMHA在两条路径下分解需越过的能垒为250.75 k J/mol与428.64 k J/mol,而质子化NMHA在对应分解路径下需要越过的能垒分别为217.19 k J/mol与286.77k J/mol。在对应路径下质子化NMHA分解需越过的能垒明显低于NMHA的直接分解,并且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质子化的NMHA的形成和分解将越来越容易发生。这表明NMHH的分解具有自催化特征,与试验结果吻合。(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亚南,王彬,陈涛,常佩,胡建建[7](2018)在《3,4-二(吡嗪-2'-基)氧化呋咱的合成及热分解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2-偕氯肟基吡嗪为原料,经分子间二聚环化反应合成了具有对称取代结构的氧化呋咱化合物——3,4-二(吡嗪-2'-基)氧化呋咱(BPF);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及质谱等分析表征手段确定了目标化合物BPF的结构;初步探讨了分子间二聚环化反应机理;优化了二聚环化反应的合成工艺条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DTG)等方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BPF的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二聚环化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以乙醚为反应溶剂,质量分数为3%的Na2CO3水溶液为缚酸催化剂,Na_2CO_3加入摩尔量为理论量的1.10倍,在2~10℃反应4 h,收率为75.6%;热分解机理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BPF的热分解首先发生在氧化呋咱环中N—O键的开裂。(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4期)
王爽,胡亚敏,王谦,曹斌,徐姗楠[8](2017)在《基于不同组分的海藻热分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探究海藻生物质的热解机理,采用表征分析和热重-质谱分析展开对海藻中多糖、蛋白质、灰分这3种主要组分参与热解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多糖和蛋白质的热失重范围分别为175~310℃和300~350℃;而灰分使海藻热解过程中最大热失重速率增大,且脱灰使失重峰对应的温度区间向低温段偏移。海藻热解过程中主要气体的释放规律为:由于多糖、蛋白质和灰分在参与热解过程中均产生CO_2,其释放规律曲线与热失重曲线相对应。而SO_2气体的释放主要来自于多糖中硫酸基的热解。由于多糖及脱灰后海藻不含或含有少量蛋白质,所以热解过程中无NO_2释放。(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姬传红[9](2017)在《稀土草酸盐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草酸盐因为结晶度高,晶型较好,常作为稀土氧化物的前驱体。为了更好的控制稀土氧化物的形貌和粒度,本文研究稀土草酸盐的热分解过程和动力学数据,为制得良好形貌和粒度的稀土氧化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热重-差热(TG-DTA)技术,研究了六种稀土草酸盐在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分别采用Ozawa-Flynm-Wall方程、Kissinger方程、Crane方程、同步热分析方程、Coats-Redfem积分法和二元线性拟合技术研究了六种稀土草酸盐的的热分解步骤和动力学参数。从实验的TG-DTA曲线计算得出:(1)La2(C204)3·10H20热分解过程分为四步,前两个阶段为脱水,后两个阶段为La2(C204)3 的分解过程。四步反应 E 分别为 83.92、76.04、136.26、162.61KJ·mol-1,A 分别为 4.92×1010、6.1×107、2.1×109、8.46×106s-1,n 均为 1 左右,第叁步反应受F1控制,g(α)=1-α。(2)Pr2(C204)3·8H20的热分解过程分两步,第一步为脱水,第二步为Pr2(C204)3的分解过程。两步反应E分别为38.93、155.76KJ·mol-1,n分别为0.5、1.5。第一步反应受化学反应控制,g(α)=(1-α)1/3,A=1 2×1011s-1。(3)Sm2(C204)3·8H20的分解分四步进行,前两个阶段为脱水,后两个阶段是Sm2(C204)3 的分解过程。四步反应 E 分别为 40.77、85.15、56.13、69.86KJ·mol-1,n分别为0.5、0.84、1/3、0.45,第叁步反应受化学反应控制,g(α)=[-ln(1-α)]2/3,A=1.26×1014s-1(4)Dy2(C204)3·6H20的分解过程分两步。两步反应E分别为36.69、83.58 KJ·mol-1,n为0.55、2/3,第二步反应受A-E方程控制,为随机形核,g(α)=[-ln(1-α)]2/3,A=967s-1。(5)Ho2(C2O4)3·4H20 的热分解过程分叁步,第一步为脱水,后两步是Ho2(C2O4)3分解过程。叁步反应E分别为68.13、75.56、158.77KJ·mol-1。n 均为 1 左右,A 分别为 7.2×108、8.27×108、2.3×107s-1,第二步受F1控制,为随机形核,g(α)=-ln(1-α)。(6)Y2(C2O4)3·9H20分解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脱水,第二步是Y2(C204)3的分解过程。两步反应E分别是47.83、69.44 KJ·mol-1,n分别是0.75、2/3。第二步反应受A-E方程控制反应,g(α)=[-ln(1-α)]2/3,A= 3.6×105s-1。(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强西怀,李玉,崔璐,刘爱珍[10](2017)在《丙烯酸酯树脂-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的热分解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含功能单体AAEM(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的丙烯酸酯树脂与羧甲基壳聚糖(CMC)在室温条件下可发生自交联反应的特性,可制备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树脂-羧甲基壳聚糖交联复合涂膜.通过热重分析法研究了该涂膜在高温下的热分解规律,采用Ozawa法计算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其结果表明:复合涂膜在整个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为150.96kJ/mol;涂膜热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失重率αT小于30%,活化能(E)随着αT增大而逐渐变小,其活化能的平均值为152.42kJ/mol;第二阶段失重率αT大于30%,活化能(E)随着αT增大而趋于平稳,其活化能(E)的平均值为149.51kJ/mol;通过Coats-redfern非等温积分法可推测出该复合涂膜的热分解反应过程的非等温动力学机理函数,其热分解初期的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及生长,后期为相界反应机制.(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热分解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氯化钙-甲酸体系制备了来源于中国和泰国家蚕的两种丝素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技术,分别表征了膜材料的形貌、分子构象、热稳定性以及热分解机理,获得了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和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5 wt%浓度体系下的丝素膜结构主要呈现β-折迭, 3.0 wt%浓度体系下的膜结构以无规线团或α-螺旋为主;3.0 wt%浓度下的膜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温度、活化能和活化焓均低于1.5 wt%浓度下的,后者的热稳定性优于前者;相同浓度体系下,泰国丝素膜的β-折迭含量略高于中国丝素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通过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计算发现,两种丝素膜在464~594 K的热分解过程都遵循二维扩散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分解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刘朝,邱舒怿,黄红梅,郭萍,霍二光.吸热型碳氢燃料正辛烷的热分解机理[J].材料导报.2019
[2].刘其春,王昉,李莹莹,于海洋,马青玉.比较两种丝素膜的结构、热分解机理与热力学参数[J].中国科学:化学.2019
[3].杨鹏,王展,沈汪洋,吴进菊,于博.6-姜酚/麦芽糖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8
[4].刘雪敏.Cu/Pb-四唑基含能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及热分解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8
[5].张力元,刘朝,高堃峰,张浩.HFO-1216工质热分解机理研究[J].材料导报.2018
[6].李焓,陈利平,陈网桦.N-甲基羟胺盐酸盐的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
[7].李亚南,王彬,陈涛,常佩,胡建建.3,4-二(吡嗪-2'-基)氧化呋咱的合成及热分解机理[J].含能材料.2018
[8].王爽,胡亚敏,王谦,曹斌,徐姗楠.基于不同组分的海藻热分解机理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7
[9].姬传红.稀土草酸盐的热分解机理及动力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
[10].强西怀,李玉,崔璐,刘爱珍.丙烯酸酯树脂-羧甲基壳聚糖复合涂膜的热分解机理[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