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不良反应与煎煮时间、使用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附子不良反应与煎煮时间、使用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药房,山东济南250022)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408(2015)2-0032-02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附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煎煮时间及使用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痹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中药处方治疗,但一组在处方中加入附子,另一组未加,两组各有100例,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组内再分组,分别对其煎煮时间、附子使用剂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0%和12.0%,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组患者的附子使用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组,但先煎时间和总的煎煮时间均显著低于未发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附子是一味具有大毒型的药物,处方中附子的使用剂量、煎煮时间都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息息相关。

关键词附子;不良反应;煎煮时间;使用剂量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andlateralrootofaconitedecoctiontimeanddosageofrelevance.Method:extractfromJune2013toSeptember2014anddampnessbizutype200casesof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llthepatientsweregiventhesameChinesemedicineprescriptiontreatment,butagrouptojoinintheprescriptionofaconite,anothergroupwithout,twogroupswith100caseseach,itsetas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respectively,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duringtreatment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Atthesametime,accordingtopatientsduringtreatmentwhetheradversereactionstowithinthegrouptogroup,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respectively,thedecoctiontime,dosageoflateralcomparison.Results: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ofthe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andthecontrolgrouppatientswere52.0%and12.0%respectively,theobservationgrouppatients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Intheobservationgroup,thegroupofpatientswithadroftheuseoflateraldosegroup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didnothappen,butfirstthefryingtimeandtotaltimedecoc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lowerthannot,mo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monkshoodisblindlywithlargepoisonousdrugs,prescriptionofdosage,lateralrootofaconitedecoctiontimeiscloselyrelatedwiththeoccurrenceofadversereactions.

附子是乌头子根的加工品,中医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具有除寒祛湿,温中除痹的功效,对于风寒、呃逆、邪气、手足折伤,膝痛、拘挛等症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都种经典处方中用到了附子,也与人参、大黄、熟地并称为“药中四维”,被认为是回阳救逆第一品[1]。但是其药性猛烈,毒性强,使用不当很容易造成不良反应,甚至引起附子中毒的情况。临床应用过程中,多通过药物的炮制、煎煮以及配伍使用来减轻其自身的毒性。本文就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痹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药处方中附子应用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其与煎煮时间、使用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间收治的寒湿痹阻型痹证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中医临床问诊,均有口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肌肤麻木、关节肌肉肿胀或者功能障碍等相关表现;经望诊可见舌质淡红、淡胖,舌苔白腻、薄白;经切诊可见脉弦紧或平,均符合寒湿痹阻型的诊断标准。

按照患者的中药处方中是否加入附子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00例,分别将其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中,男43例,女57例,患者的年龄在32岁到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5)岁。其中,风湿关节炎患者患者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31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29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患者的年龄在34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9±3.1)岁。其中,风湿关节炎患者患者4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30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2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中药处方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处方中加入附子,而对照组患者的处方中未加附子。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在附子应用过程中的使用剂量、煎煮时间(包括先煎时间和总的煎煮时间)等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定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否为药物不良反应,按照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制订的标准,对不良反应与药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级,其中,评价分级为肯定、很可能及可能的为不良反应,而可疑与不可能的为非不良反应。同时,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

附子应用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2]:①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角流涎、吞咽困难、上消化道烧灼性疼痛等;②呼吸系统症状:呼吸不规则、深度增加,且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并伴剧烈咳嗽、重者呼吸减慢逐渐引起麻痹衰竭,导致窒息昏迷;③循环系统症状:心慌气短、心律紊乱、面色苍白、紫绀、肢冷畏寒、血压下降,室颤、心脏骤停、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乃至死亡;④神经系统症状:口舌唇面部麻木、逐渐发展至四肢麻木、全身麻木;皮肤感觉功能异常、四肢乏力,有蚁行刺痛感,头晕、复视、语言不清、昏迷等。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按照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组内再分组,分别对其煎煮时间、附子使用剂量等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0%和12.0%,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分别对观察组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的附子使用剂量为煎煮时间进行比较,可见不良反应发生组患者的附子使用剂量显著高于未发生组,但先煎时间和总的煎煮时间均显著低于未发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附子中的生物碱类(乌头碱、中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等)既是主要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附子具有圣亚、强心、抗休克、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作用,尤其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有良好的强心作用,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致休克的治疗中;同时,其还具有抗炎镇痛功能,对外周性疼痛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也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调节功能发挥抑制细胞因子、类风湿因子增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的作用,发挥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作用[3-4]。但是,乌头碱本身的剧毒性对其临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验证实,口服乌头碱的含量超过0.2mg即会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症状,超过3-4mg则可直接致死。本文比较在处方中加入附子和不加附子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可见加入附子的观察组患者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提示用药中需对其安全性加以重视[5-6]。

一般认为,附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炮制不当、配伍不当、超剂量使用、煎煮时间不当、误诊误用等,由于其用药中的个体差异较大,也需区别对待[7-8]。本文主要对使用剂量和煎煮时间两项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了观察组中发生不良反应和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两项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可见发生使用剂量大、先煎时间和总煎煮时间短是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这与梁碧彦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一方面,使用剂量超过极限剂量时容易产生乌头碱中毒情况,另一方面,煎煮时间过短时,药材无法煮透,其中的有毒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许真真[10]对古代中国、日本、朝鲜典籍中附子剂量进行统计,发现其用药剂量少则15g,多者可达100g,现代相关医案统计结果发现,其用药量在0.3-500g之间,使用范围较大,中医也有“火神派”以大剂量附子治沉疴闻名,本文只是总结了一个临床一般治疗规律,具体用药情况需要具体分析,而在煎煮中,则可根据附子的具体类别确定,普通剂量的煎煮时间一般在1-2h,大剂量附子使用时,则需延长煎煮时间。

总的来说,处方中附子的使用剂量、煎煮时间都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息息相关,要做到审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懿,孙蓉.基于“回阳救逆”功效附子对小鼠心电图影响的“效—毒”关联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4,9(2):155-157.

[2]张金莲,曾昭君,张冰.附子临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228-230.

[3]Pietrzak,A.,Bartosinska,J.,Dreiher,J.etal.Deleteriouseffect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parationsonthecourseofpsoriasis-acasereport.[J].AAEM:AnnalsofAgriculturalandEnvironmentalMedicine,2013,20(4):816-818.

[4]徐彪.附子致心律失常毒性作用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

[5]周思思,马增春,梁乾德等.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8):894-900.

[6]陈东安,易进海,黄志芳等.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3):64-68.

[7]龚又明,邓广海,林华等.不同煎煮时间对熟附子生物碱的影响[J].今日药学,2011,21(12):727-729,733.

[8]朱常美.附子的现代药理与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9):444-445.

[9]梁碧彦,钟伟湘,李尚,等.附子不良反应与煎煮时间及剂量的关系[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9):864-866.

[10]许真真.附子剂量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2,4(30):1-65.

标签:;  ;  ;  

附子不良反应与煎煮时间、使用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