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冷却论文_彭锐涛,刘开发,黄晓芳,降皓鉴,张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冷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开槽,砂轮,数值,高压,切屑,冷却剂,结构。

内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彭锐涛,刘开发,黄晓芳,降皓鉴,张珊[1](2019)在《流道结构对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镍基高温合金磨削时磨削区因砂轮气障效应引起的过热问题,提出采用加压式内冷却磨削方法,鉴于砂轮内流道结构影响磨削液的流动特性和砂轮的磨削性能,同时考虑流道加工工艺和砂轮旋转时离心力的影响,设计直线型和弧线型两种内流道结构。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析了流道结构对磨削区流场的影响,表明弧线型流道结构下磨削区的流体速度和分布均匀性更高。制备了具有弧线型和直线型内流道的两种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在相同的磨削参数下进行了镍基高温合金磨削对比试验,分析砂轮线速度和磨削液压力对磨削温度、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直线型流道,弧线型流道的冷却润滑效果更好,随砂轮线速度和磨削液压力的增大其换热效率提升更显着,得到的磨削温度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分别降低了16.8%和17.6%,并获得了更规则的加工表面形貌。(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许世超,刘润爱,郭文亮[2](2019)在《高压内冷却车刀的断屑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切削加工304不锈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冗长切屑,损坏工件已加工表面,加快刀具磨损破损,有时可能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断屑已成为切削加工的重要一环。高压内冷却切削加工是一种从前刀面喷出高压切削液射流来冲断切屑的加工技术,通过研究高压内冷却车刀的断屑机理及试验比较来验证射流断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压内冷却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高压冷却液射流的冲击,切屑卷曲半径减小,应变增大,易于折断,极大地改善了断屑性能。(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崔海亭,刘思文,王少政[3](2019)在《超临界CO_2水平直管内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CO_2热泵的传热性能,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临界CO_2在水平圆直管内的换热特性。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CO_2流体在内径为4 mm、长度为2 000 mm的水平圆管内的冷却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探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在管内冷却条件下的温度场分布以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CO_2质量流量及进口温度对管内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的传热系数随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变大,质量流量增加100 kg/(m~2·s~2),平均传热系数增加约为12%;随着制冷剂进口温度的增加,管内平均传热系数变小,但局部传热系数的最大值并不会发生改变,只会使其出现的节点延后。研究结果可为水平直管在CO_2热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施宏波[4](2019)在《微系统内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的实际需求,机械和电子器件逐渐向高度集成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导致微型机械和电子器件在使用过程中,热流密度急剧增大,使得机械和电子元件的温度过高,这极易造成器件的损坏。微通道换热器因为其尺寸微小、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和可有效强化传热过程等优势在微机电、微电子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国内外研究表明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尺寸是对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变化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对于提高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与改善微通道流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采用平直换热微通道作为基本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换热微通道的换热特性进行研究。在基本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改变微通道的入口形状,通过5种不同入口的对比分析,探讨入口形状对换热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对入口形状的分析之上进行了流道长度对换热性能影响的模拟分析,并提出了折线型流道的结构来取代直流道。结果表明,入口形状对换热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入口形状的水力周长与重心高度。在相同入口流量下,入口水力周长越长,重心高度越低微通道换热性能越好,温度分布越均匀。折线型流道可以有效的优化微通道换热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加强了微通道中的换热工质的混合。为进一步提高换热器的性能,本论文提出了双层错列的微通道排布方式,对不同入口速度情况下单层优化微通道的模型与双层错列优化微通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双层错列的微通道排布方式可以强化微通道中工质的混合,降低流截面中工质温差。采用双层错列排布方式其芯片平均温度要比单层排布低4℃。(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刘学军,江辉[5](2018)在《滚塑成型托盘模内冷却过程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Fluent软件对滚塑成型托盘的模内冷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目的是为了研究托盘上进气孔和出气孔的间距、个数、布置方式以及出气孔的直径对模内冷却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进、出气孔的间距可以缩短模内冷却时间;为得到较好的模内冷却效果,进气孔的总面积不能小于出气孔的总面积;在只有1个进气孔和1个出气孔的情形,当出气孔直径减小到进气孔直径的79%时,模内冷却时间最短,如果继续减小出气孔直径,模内冷却时间反而急剧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11期)

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6](2018)在《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对钻削Ti6Al4V切削力及切屑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Ti6Al4V钛合金是一种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采用光纤激光打标机在内冷麻花钻的前刀面、后刀面以及前后刀面上加工沟槽型微织构,制备出TF、TB和TFB型3种刀具进行Ti6Al4V的钻削试验,并对不同切削速度下的钻削力和切屑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双重作用下,3种刀具的钻削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切屑的卷曲程度增加,刀具的断屑能力提高; TF钻头能明显增加切屑卷曲程度和提高刀具的断屑能力,TB钻头可以更好地降低钻削力,TFB钻头的综合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焦秀英,王晨星,刘学忠,刘宁,刘磊[7](2018)在《高压换流阀内冷却系统散热器杂散电流腐蚀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数座换流站的运行经验表明,换流阀内冷却系统中铝制散热器的腐蚀是导致均压电极结垢和水路阻塞、泄漏等问题的根源。为了研究散热器在内冷水中电解电流作用下发生杂散电流腐蚀的问题,文中搭建了典型结构的换流阀内冷却系统模拟试验平台,在模拟换流阀实际运行环境的前提下,通过模拟试验检测了各支流管电流的变化,利用软件仿真明确了散热器内部电解电流的分布,结合相关理论计算了散热器的杂散电流腐蚀量和非电腐蚀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换流阀各阀段中只有中间电位以上电位处的散热器能够用发生杂散电流腐蚀;从散热器内表面与塑料接头衔接处起向内延伸约3.7 mm的铝制内表面是发生杂散电流腐蚀的主要区域;在内冷水电导率维持在0.5μS/cm以下的现场运行环境中,杂散电流腐蚀并不是散热器发生腐蚀的最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8年08期)

黄晓芳[8](2018)在《内冷却开槽砂轮流道设计及磨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镍基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磨削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导热性差,磨削温度高,若不能及时将磨削弧区的热量转移出去,将会对零件表面造成损伤,例如磨削烧伤和表面裂纹等。同时,砂轮磨损剧烈以及磨屑粘附堵塞严重的现象,也会影响零件已加工表面质量。由于砂轮的高速旋转,在其周围会形成气障层,阻碍冷却液进入磨削弧区参与冷却、润滑以及冲刷,从而限制换热效率,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因此,探索高效的磨削冷却技术,研究冷却效果更好的砂轮对提高难加工材料的表面质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基于射流冲击技术、内冷却技术和断续磨削技术,通过流场与温度场仿真分析设计制备了不同流道结构的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开展了镍基高温合金磨削实验,对比研究流道对磨削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的研究重点如下:(1)基于加压内冷却技术与断续磨削技术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的两种流道结构,建立了砂轮流道的流体域模型,研究了直径对流道出口处磨削液速度的影响。(2)建立了应用于平面磨削的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的流场与温度场仿真模型,分别对磨削弧区磨削液流动特性与砂轮传热进行了分析。研究磨削液压力与砂轮转速对不同流道出口位置、形状与磨粒排布方式下的流场流线分布与速度的影响规律。在流场分析的基础上,提取流道出口压力作为温度场分析的入口参数,在不同磨削液压力和转速的条件下,探究流道形状、出口位置与磨粒排布方式对砂轮体温度分布的影响,从而优化流道结构,以实现对磨削过程快速换热降温的效果,并对优化流道后的砂轮采用析因方法优选磨削液压力与砂轮转速,从而合理地减少后续实验工作量。(3)按照实际比例3D打印砂轮体,在机床上进行装夹后,对其进行密封性检测。然后制备了具备不同流道形状和磨粒排布类型的内冷却开槽平面磨削砂轮,开展了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磨削镍基高温金GH4169的实验研究。设计了单因素实验方案,研究了不同磨削液压力和转速下,流道结构与磨粒排布方式对磨削弧区温度与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6-01)

鲁鑫焱[9](2018)在《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研制及磨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磨削加工作为一种常用的精加工方式,在航空、宇航和造船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平面磨削过程中,在磨削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液进入磨削区域困难,这对加工表面完整性、零件加工精度和砂轮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探索有效的高效磨削冷却技术,提高磨削效率和加工表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内冷却液技术、射流喷射技术和断续磨削技术的优势,制备了新型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设计制备了可更换的磨粒环;在对砂轮设计过程中,优化了砂轮内部内流道结构,采用曲线型内流道结构;调整磨粒环上的磨粒区域与内流道出口的相对位置研究不同内流道出口位置对磨削温度及磨削表面完整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设计砂轮整体结构,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内流道进行优化设计,并对最终确定的砂轮尺寸进行强度分析及变形分析,确保砂轮设计的可行性。第二,对砂轮内部流场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研究不同砂轮旋向、不同砂轮转速及不同冷却液压力下的砂轮喷射效果,对砂轮旋向、砂轮转速及冷却液压力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为下文进行磨削实验研究提供一定依据。第叁,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重点研究砂轮磨削过程中的磨削温度变化情况,对比了内流道出口位置位于磨粒间隔区和位于正对磨粒区对砂轮磨削过程中降温效果的优劣,证明了内流道出口位置位于磨粒间隔区域能更好的对热量进行疏导。第四,开展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磨削GH4169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砂轮转速、冷却液压力时及内流道出口位置对磨削温度、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显微硬度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证明了内流道出口位置位于间隔区域时的砂轮具有更好的磨削性能,能获得更低的磨削温度和更为优异的表面完整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昌宝[10](2018)在《冷罩内冷却剂换热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开展冷罩内冷却剂换热性能的地面实验研究,包括实验系统设计、冷罩安装、实验台搭建和测试。实验测量冷罩外壳表面的轴向与周向温度分布以及出口流量,结果表明冷却剂具有很强的换热效能,能大大降低接触面的温度,可以满足某些高热流密度区域的冷却需求。(本文来源于《航空精密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内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切削加工304不锈钢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冗长切屑,损坏工件已加工表面,加快刀具磨损破损,有时可能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因此断屑已成为切削加工的重要一环。高压内冷却切削加工是一种从前刀面喷出高压切削液射流来冲断切屑的加工技术,通过研究高压内冷却车刀的断屑机理及试验比较来验证射流断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高压内冷却切削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高压冷却液射流的冲击,切屑卷曲半径减小,应变增大,易于折断,极大地改善了断屑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1].彭锐涛,刘开发,黄晓芳,降皓鉴,张珊.流道结构对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磨削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9

[2].许世超,刘润爱,郭文亮.高压内冷却车刀的断屑机理研究[J].工具技术.2019

[3].崔海亭,刘思文,王少政.超临界CO_2水平直管内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9

[4].施宏波.微系统内冷却通道的流动换热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5].刘学军,江辉.滚塑成型托盘模内冷却过程的模拟分析[J].中国塑料.2018

[6].郭大林,郭旭红,张克栋,盖立武,陈亚东.表面微织构和内冷却对钻削Ti6Al4V切削力及切屑形态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8

[7].焦秀英,王晨星,刘学忠,刘宁,刘磊.高压换流阀内冷却系统散热器杂散电流腐蚀的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8

[8].黄晓芳.内冷却开槽砂轮流道设计及磨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

[9].鲁鑫焱.加压内冷却开槽砂轮研制及磨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8

[10].杨昌宝.冷罩内冷却剂换热性能实验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叁级压气机50%叶高B2B温度分布叁级压气机50%叶高B2B马赫数分布–7WIYN3.5米主镜的通风系统部分放大结...水冷过程内罩导热模型风冷过程冷却空间能量守恒示意图试验台冷态试验时的运行情况

标签:;  ;  ;  ;  ;  ;  ;  

内冷却论文_彭锐涛,刘开发,黄晓芳,降皓鉴,张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