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第二实验小学256815
佐藤学博士在他的《教师的挑战》一书中说: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的第一要件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只有我们老师俯下身子来,成为孩子们的倾听者,倾听他们的发言,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师生之间才会建立真正的学习关系。
教师应怎样倾听和回应每一位学生?在多人组成的课堂空间中,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产生相互倾听的关系。
善于倾听的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言,完全接纳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不但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思考的基础上,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
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信任和倾听形成了润泽、融合而安全的言说环境,也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赖和倾听关系。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地听取、思考和反刍别人的观点,并能够平等地参与交流和探究。他们不再只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在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
以倾听为核心,我们如何构建我们的高效课堂?
其实大家都明白,在学习中倾听是何等的重要。很多时候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听,听什么?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听教师的讲。我们老师在听,听什么?听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所谓“精彩”的课堂在佐藤学先生看来都不算是什么好的优课,师生之间没有真正建立在倾听关系上,因为这样的课堂上倾听所关注的中心是我们老师自己。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为前提的。教师由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变成了倾听者,倾听学生个体、个体间、群组间的对话,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都寄予期待。这样的倾听,学生是能感受到老师的真诚的,这样的倾听就是为所有学生做的最好的示范。而这是我们老师们在课堂上所缺少的。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言,完全接纳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不但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思考的基础上,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被串联起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就成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石。那么如何培养倾听能力呢?
一、习惯养成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想要学生学会倾听就要先努力去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地听学生说话,做学生的忠实听众,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课堂资源。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难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倾听,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调控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学会耐心地倾听。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利用设疑、变化语调等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认真倾听。当学生在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宽容学生,让学生的情绪得到缓和。当出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愿思考和继续倾听,教师就应该通过有意等待,或者重复甚至稍作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能够耐心倾听,并且去思考、解决问题。
二、课堂倾听要求
习惯的养成需要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就是倾听的要求。对学生的倾听要求要细化,制定一定的要求规则,让每个孩子都能熟记于心,要求学生虚心倾听。当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时,要虚心地接受,在倾听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观点。不仅要给孩子制定倾听的规则和要求,还要给老师制定倾听的规则和要求,让学生监督,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教师倾听的魅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这样的距离容易让学生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走下讲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说,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耳到、眼到,更要做到心到;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而且要积极地响应,与学生互动。这样的话,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会缩短,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课堂要改革,固守在以前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质量提升的主阵地,一定程度上讲,教育上的一切问题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反映,也能在课堂内得到解决。成也课堂,败也课堂,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到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通过课堂观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变化。师生之间的那扇窗要相互打开,平等对话,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首先学会倾听,倾听他们心中的声音,蹲下身子来和他们交流、倾听。我们的教诲也就在无形中潜入学生的心底,使其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我们高效的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