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健脾和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健脾,消化不良,脾胃,消化道,功能,自闭症,不良反应。
健脾和胃论文文献综述
宫凤英,李永春,林锦韬,成云水,高瑞娇[1](2019)在《健脾和胃法论治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物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法论治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物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116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均采用相同的治疗原则,对照组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叁联活菌片温开水冲服,1. 5 g/次,每天3次;在此基础上,试验组采用健脾和胃法(白术10 g,干姜3 g,党参10 g,炙甘草10 g,乌梅3 g,大黄1 g)论治,每日1剂,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孤独行为评定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肠道微生物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S100β蛋白,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7. 59%低于试验组有效率91. 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治疗前ABC评分、CARS评分、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血清GDNF、S100β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ABC评分为67. 31±6. 03、62. 08±5. 94,CARS评分为35. 20±4. 41、31. 67±4. 25,双歧杆菌为8. 17±1. 10、9. 13±1. 24,乳酸杆菌为9. 24±1. 23、10. 15±1. 31,肠杆菌为7. 72±1. 05、8. 89±1. 17,血清GDNF为(558. 33±67. 49) pg/m L、(517. 37±64. 17) pg/m L,血清S100β蛋白为(274. 61±25. 50) ng/m L、(256. 31±24. 15) ng/m L,对照组和试验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和胃法论治自闭症患儿的疗效显着,可改善孤独症状和肠道微生物指标,降低血GDNF、S100β蛋白,患儿可耐受。(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史航,张敏[2](2019)在《健脾和胃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消化性溃疡为消化科常见疾病,主要因人体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所致,严重者溃疡出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已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但随着Hp耐药性的增强,治疗失败率也随之提高,所以单纯西药治疗不仅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的风险,还存在不良反应多和耐药性等问题~([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大优势~([3])。故本文采用中药健脾和胃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刘怀跃,陈兴华[3](2019)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25%、复发率为16.67%,观察组为95.83%、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利于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减轻和缓解,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良好机体状态,尤其可进一步调节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邓桂林[4](2019)在《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5例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研究,前53例分入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后52例分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理气和胃汤。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7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腹胀满、恶心、食欲减退、胃隐痛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P<0.05)。结论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显着,能有效改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王定国,张明强,邢益涛,李杰,周也[5](2019)在《秦国政从滋肝肾健脾胃散瘀结论治青少年男性乳房发育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秦国政教授认为青少年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因肝肾亏虚、冲任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痰瘀之邪内蕴日久结于乳络所致。青少年天癸渐至,若禀赋不足,肾之气化失司,冲任不调,水不涵木而横逆脾胃,致痰瘀相搏,结于乳络,发为本病。因此,治疗应顺其发病特点,从病理产物导致的标症入手,兼顾本症。秦教授主张采用滋肝肾健脾胃散瘀结法治疗本病,方选叁甲二陈汤加减。滋肝肾常用鳖甲、菟丝子、枸杞子等,健脾胃常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等,散瘀结常用夏枯草、穿山甲、老鹳草等。列举验案一则以说明疗效。(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徐春霞,向洪志[6](2019)在《向洪志运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向洪志运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向洪志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本病机制为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所致。健脾和胃为治疗大法,临床上采用自拟建中散治疗,随症加减,疗效确切。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坤明[7](2019)在《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患者应用健脾和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后期治疗该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吗丁啉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健脾和胃汤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患者应用健脾和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着,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姚政,林达,曹露,石安华,武俊紫[8](2019)在《参苓健脾胃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肝脏UCP-2和Cytb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模型,观察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后,小鼠血清肝功能、血脂、肝脂、炎性因子以及肝脏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的表达特点。方法 50只雄性SPF级昆明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于治疗4周后处死取材,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学,测定肝指数、肝功能(ALT和AST)、血脂和肝脂(TC和TG)、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此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组织中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小鼠肝细胞大小均一,没有脂肪空泡和炎症浸润,模型组则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细胞中脂滴空泡相互融合,细胞核受到极度挤压,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叁个剂量组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指数、肝脏TC和TG、血清AST、ALT、TC、TG、IL-1、IL-6和TNF-α均明显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参苓健脾胃颗粒叁个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参苓健脾胃颗粒叁个剂量UCP-2和Cytb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NAFLD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可以降低UCP-2和Cytb表达,进而改善炎性反应,调节脂能量代谢以促进肝脂排出,最终改善肝功能,保护肝脏。(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9](2019)在《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0月因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于本院行化疗干预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脘腹不适、口淡无味和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水平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脘腹不适、口淡无味和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脘腹不适、口淡无味、食欲下降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升高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较化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ALB和T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显着,且可提高化疗效果,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郝晶,朱伟,董涵之[10](2019)在《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脾和胃行气法对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30例)用中药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用化疗治疗。观察2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血常规、电解质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虽然下降,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电解质Na、K、Ca比同期对照组下降幅度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和胃行气法对改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化疗相关性不良反应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健脾和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消化性溃疡为消化科常见疾病,主要因人体胃酸分泌过多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所致,严重者溃疡出血,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已从单一用药到联合用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但随着Hp耐药性的增强,治疗失败率也随之提高,所以单纯西药治疗不仅存在停药后易复发的风险,还存在不良反应多和耐药性等问题~([2])。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大优势~([3])。故本文采用中药健脾和胃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健脾和胃论文参考文献
[1].宫凤英,李永春,林锦韬,成云水,高瑞娇.健脾和胃法论治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物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9
[2].史航,张敏.健脾和胃愈疡汤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3].刘怀跃,陈兴华.健脾和胃消痞中药治疗脾胃虚弱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乙酰胆碱酯酶、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9
[4].邓桂林.健脾理气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5].王定国,张明强,邢益涛,李杰,周也.秦国政从滋肝肾健脾胃散瘀结论治青少年男性乳房发育症[J].山东中医杂志.2019
[6].徐春霞,向洪志.向洪志运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9
[7].张坤明.健脾和胃汤治疗功能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19
[8].姚政,林达,曹露,石安华,武俊紫.参苓健脾胃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小鼠肝脏UCP-2和Cytb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9
[9].谢明君,姜劼琳,葛来安.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脾虚气滞型)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9
[10].郝晶,朱伟,董涵之.健脾和胃行气法治疗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引起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实用癌症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