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包括设置在两横梁之间的矩形风管,横梁为C型钢,横梁上套接有矩形升降座,矩形升降座靠近矩形风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压靠在矩形风管的外壁上,矩形升降座的另一端插套在矩形套管内,矩形套管插套并固定在横梁的内部,矩形升降座内固定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压簧,压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铰接在压紧螺栓的一端,压紧螺栓的中部螺接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与横梁固定连接;矩形风管的四端压靠在风管限位座上,风管限位座固定在横梁上。它通过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避免矩形风管与支架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降低了抗震支架产生的噪音。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丝杆(11)和两横向设置的横梁(12),两根丝杆(11)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上下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两根横梁(12)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上侧的横梁(12)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个第一铰链(13),第一铰链(13)的另一端与斜向设置的斜支撑(14)的下端固定连接,斜支撑(1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铰链(15),第二铰链(15)的另一端通过后扩底锚栓(16)固定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上,所述丝杆(11)的上端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矩形风管(17)置于两根横梁(12)之间,所述横梁(12)为C型钢,横梁(12)的靠近矩形风管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左右方向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21),矩形孔(121)内套接有矩形升降座(18),矩形升降座(18)靠近矩形风管(1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橡胶垫(19),第一橡胶垫(19)压靠在矩形风管(17)的外壁上,矩形升降座(18)远离矩形风管(17)的一端插套在矩形套管(20)内,矩形套管(20)插套并固定在横梁(12)的内部,所述矩形套管(20)成型有上侧开口的矩形台阶孔(201),矩形升降座(18)伸入到矩形台阶孔(201)的端部成型有外翻边(181),矩形升降座(18)内固定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压簧(21),压簧(21)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2)上,升降板(22)铰接在压紧螺栓(23)的一端,压紧螺栓(23)的中部螺接在支撑板(24)上,支撑板(24)与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风管(17)的左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及矩形风管(17)的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各压靠在风管限位座(25)上,上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上侧的横梁(12)上,下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下侧的横梁(12)上。
设计方案
1.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丝杆(11)和两横向设置的横梁(12),两根丝杆(11)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上下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两根横梁(12)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上侧的横梁(12)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个第一铰链(13),第一铰链(13)的另一端与斜向设置的斜支撑(14)的下端固定连接,斜支撑(1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铰链(15),第二铰链(15)的另一端通过后扩底锚栓(16)固定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上,所述丝杆(11)的上端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矩形风管(17)置于两根横梁(12)之间,所述横梁(12)为C型钢,横梁(12)的靠近矩形风管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左右方向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21),矩形孔(121)内套接有矩形升降座(18),矩形升降座(18)靠近矩形风管(1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橡胶垫(19),第一橡胶垫(19)压靠在矩形风管(17)的外壁上,矩形升降座(18)远离矩形风管(17)的一端插套在矩形套管(20)内,矩形套管(20)插套并固定在横梁(12)的内部,所述矩形套管(20)成型有上侧开口的矩形台阶孔(201),矩形升降座(18)伸入到矩形台阶孔(201)的端部成型有外翻边(181),矩形升降座(18)内固定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压簧(21),压簧(21)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2)上,升降板(22)铰接在压紧螺栓(23)的一端,压紧螺栓(23)的中部螺接在支撑板(24)上,支撑板(24)与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风管(17)的左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及矩形风管(17)的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各压靠在风管限位座(25)上,上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上侧的横梁(12)上,下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下侧的横梁(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限位座(25)呈直角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限位座(25)的竖板与矩形风管(17)的外壁之间夹持有第二橡胶垫(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孔(121)的轮廓与矩形升降座(18)的内壁相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抗震支架是限制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经抗震支架加固后的建筑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和尽可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从而达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矩形风管工作会产生振动,矩形风管振动会使支架产生噪音,对于剧院、音乐厅等音效要求高的建筑,这些噪音的存在对音效带来极大的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它通过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避免矩形风管与支架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降低了抗震支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丝杆和两横向设置的横梁,两根丝杆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横梁上下对称设置,两根横梁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丝杆的下端,两根横梁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丝杆的下端,上侧的横梁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个第一铰链,第一铰链的另一端与斜向设置的斜支撑的下端固定连接,斜支撑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的另一端通过后扩底锚栓固定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上,所述丝杠的上端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矩形风管置于两根横梁之间,所述横梁为C型钢,横梁的靠近矩形风管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左右方向线性均布的矩形孔,矩形孔内套接有矩形升降座,矩形升降座靠近矩形风管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压靠在矩形风管的外壁上,矩形升降座远离矩形风管的一端插套在矩形套管内,矩形套管插套并固定在横梁的内部,所述矩形套管成型有上侧开口的矩形台阶孔,矩形升降座伸入到矩形台阶孔的端部成型有外翻边,矩形升降座内固定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压簧,压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上,升降板铰接在压紧螺栓的一端,压紧螺栓的中部螺接在支撑板上,支撑板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风管的左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及矩形风管的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各压靠在风管限位座上,上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固定在上侧的横梁上,下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固定在下侧的横梁上。
所述风管限位座呈直角板状。
所述风管限位座的竖板与矩形风管的外壁之间夹持有第二橡胶垫。
所述矩形孔的轮廓与矩形升降的内壁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它通过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避免矩形风管与支架的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降低了抗震支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关于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关于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关于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架,包括两竖直设置的丝杆11和两横向设置的横梁12,两根丝杆11左右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上下对称设置,两根横梁12的左端固定在左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两根横梁12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丝杆11的下端,上侧的横梁12的左端和右端各固定有一个第一铰链13,第一铰链13的另一端与斜向设置的斜支撑14的下端固定连接,斜支撑14的上端固定有第二铰链15,第二铰链15的另一端通过后扩底锚栓16固定在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上,所述丝杠11的上端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件的底面固定连接;矩形风管17置于两根横梁12之间,所述横梁12为C型钢,横梁12的靠近矩形风管的侧壁上成型有多个左右方向线性均布的矩形孔121,矩形孔121内套接有矩形升降座18,矩形升降座18靠近矩形风管1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橡胶垫19,第一橡胶垫19压靠在矩形风管17的外壁上,矩形升降座18远离矩形风管17的一端插套在矩形套管20内,矩形套管20插套并固定在横梁12的内部,所述矩形套管20成型有上侧开口的矩形台阶孔201,矩形升降座18伸入到矩形台阶孔201的端部成型有外翻边181,矩形升降座18内固定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压簧21,压簧21的另一端固定在升降板22上,升降板22铰接在压紧螺栓23的一端,压紧螺栓23的中部螺接在支撑板24上,支撑板24与横梁12固定连接;所述矩形风管17的左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及矩形风管17的右侧壁的上端和下端各压靠在风管限位座25上,上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上侧的横梁12上,下侧的两个风管限位座25固定在下侧的横梁12上。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风管限位座25呈直角板状。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风管限位座25的竖板与矩形风管17的外壁之间夹持有第二橡胶垫26。
更进一步的说,所述矩形孔121的轮廓与矩形升降座18的内壁相配合。
工作原理:将矩形风管置于四个风管限位座25之间,然后在风管限位座与矩形风管的外壁之间放入第二橡胶垫26;然后旋转压紧螺栓23,压紧螺栓23带动升降板22向矩形风管移动,升降板22通过压簧21带动矩形升降座18向矩形风管移动,最后矩形升降座18上的第一橡胶垫19紧靠在矩形风管的外壁上,继续旋转压紧螺栓23,可以使第一橡胶垫19对矩形风管的挤压力就越大即紧固越稳定;当矩形风管工作时,矩形风管产生的振动会直接被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所吸收,传到横梁上的振动会大幅减少,从而大幅降低抗震支架产生的噪音。
最后,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0794.9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458478U
授权时间:20191001
主分类号:F16L 3/00
专利分类号:F16L3/00;F16L3/20
范畴分类:27G;
申请人:浙江景文同安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浙江景文同安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上浦村(工业区)
发明人:董国苗
第一发明人:董国苗
当前权利人:浙江景文同安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连平
代理机构:1124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