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湖泊论文_韩琴,李育,李鹏程,张成琦,王岳

导读:本文包含了古湖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柴达木盆地,盖尔,饶阳,嫩江。

古湖泊论文文献综述

韩琴,李育,李鹏程,张成琦,王岳[1](2019)在《猪野泽全新世古湖泊水位变化定量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终端湖猪野泽为研究对象,建立沉积物粒度、地球化学指标与湖泊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将定量重建结果与沉积环境、沉积物指标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中值粒径、平均粒径、w(总有机碳)及综合多指标定量重建的全新世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与粒径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及沉积环境变化一致.对比亚洲季风和中亚西风带控制地区典型全新世记录发现,猪野泽湖泊水位变化受到亚洲季风模式和中亚西风模式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曾文人,孟庆涛,刘招君,徐银波,孙平昌[2](2019)在《柴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湖泊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Leco(莱科)、岩石热解、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开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有机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矿差异。结果表明:石门沟组页岩段共发育3层油页岩(自下而上分别为油1、油2和油3),油页岩w(TOC)较高,平均值为8.16%,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_1型,整体生烃潜力较好,且油1、油2的生烃潜力高于油3;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呈单峰式分布,主峰碳数为nC_(23)或nC_(27),Pr/Ph值为0.20~1.08,油1、油2的C_(27)/C_(29)值、芳基类异戊二烯烃、藿烷和藿烯质量分数明显比油3高,揭示油1、油2形成于强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3形成于弱还原—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具有陆源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双重生源特征。结合油页岩特征的差异及古湖泊条件,说明较深的湖水并不是形成优质油页岩的必要条件,藻类、细菌等提供优质有机质的生物输入以及底层水的强还原条件更有利于优质油页岩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童晓宁,胡建芳,彭平安[3](2018)在《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湖泊水体温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一种基于古/细菌细胞膜脂化合物—GDGTs (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的TEX86和MBT/CBT指标在古温度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EX86指标主要用于计算海水的表层温度(SST),但也有研究发现TEX86指标可用于计算大型湖泊表层水体温度。MBT/CBT指标用于重建大气温度(MAT)。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盆地,发育连续的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随着"松科1井"(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期刊2018-10-21)

尹秀珍,万晓樵[4](2018)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古湖泊生产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生产力是生油湖泊的基本条件之一,这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Katz,1995;Parrish,1995)。本次研究以古龙凹陷古12井中泉四段顶部-姚一段底部沉积时期的湖相泥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定性恢复和定量计算了松辽盆地中部晚白垩世早期的古湖泊生产力,并建立了古生产力和有效烃源岩之间的定量关系,探讨了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对101件泥岩样品完成了有机碳及其稳定同位素、氯仿沥青"A"、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实验测试(附表格1、2、3)。首先对泉四段顶部~姚一段底部沉积时期的古湖泊进行了底部环境、有机质来源分析。姥鲛烷/植烷Pr/Ph1.19~1.83,二苯并噻吩/菲0.009~0.041,V/(V+Ni)>0.82,伽马蜡烷指数0.67~2.15,含量较高,反映湖泊底部为半咸水-咸水,盐度分层,缺氧环境;C35藿烷含量、V/Cr自上而下逐渐增高,重排藿烷、重排甾烷在青二、叁段为最高值,青一段较低,反映姚一段底部轻微缺氧至青一段极度缺氧。泉四段顶部灰色泥岩表明轻微缺氧。青山口组至姚一段底部泥岩中正构烷烃以C16为最高峰,青二、叁段和姚一段底存在C23后主峰,萜烷类以αβC30藿烷为主峰,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烷类中C27含量远高于C28和C29,指示有机质来源以半咸水低等菌藻类为主,其次为大型水生植物、原生动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自下而上显示阶段性的正向偏移,反映δ13C值较轻的浮游藻类生物量逐渐减少,δ13C值较重的沉水植物逐渐增多。在古湖泊底部为缺氧环境、有机质来源以水生生物为主的前提下,利用有机碳法定量恢复古生产力:青一段~青二、叁段下部生产力(R)在337~1082gC/m2a之间,富营养-超营养湖;青二、叁段上部、泉四段顶部、姚一段底部R为64~211gC/m2a,贫营养湖。定性恢复古生产力研究表明:微量元素U、Mo、Mn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古生产力演化趋势极为一致,可以作为古生产力的良好替代指标。古生产力进行有效烃源岩的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青一段和青二、叁段下部泥岩有机碳含量(TOC)≥0.698%,R>337gC/m2a,为优质有效烃源岩;青二、叁段上部50%的泥岩样品TOC>0.6%,R平均121gC/m2a,中等有效烃源岩;姚一段底部和泉四段顶部TOC平均<0.4%,R平均<120g C/m2a,无效烃源岩。有机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的变化趋势与古气候波动呈现负相关关系。青山口组顶部δ13C值为-26.9‰,最重,相对应的TOC值最小,气候最冷;青山口组底部δ13C值为-30.2‰,最轻,相应的TOC值较大,气候温暖。(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简星,关平,张巍,梁杭海[5](2018)在《中新世柴达木古湖泊的沉积环境、古水文及古气候》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新世中期是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重组的关键阶段,过去大部分的研究结果认为自中新世中期起高原北部经历了强烈的构造隆升,使得其古高度接近现在的海拔,进而影响中亚地区的气候,具体表现是迅速变得干旱,并延续至今。此外,也有学者认为中新世中期以来,副特提斯海(Paratethys Sea)的海退以及全球气候变冷也是影响中亚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徐万兴,陈杨,刘娟,夏磊,刘芳[6](2018)在《珠叁坳陷文昌组古湖泊演化特征及烃源岩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多年的油气勘探实践,珠叁坳陷作为珠江口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坳陷,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许多有利条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油气发现,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油气勘探主战场之一。多轮研究证实了始新世文昌组发育主力烃源岩,尤其是文昌组二段以发育厚层湖相暗色泥岩、页岩为特征;通过围绕生烃主洼进行勘探,是珠叁坳陷进一步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前人对于珠叁坳陷烃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针对文昌组古湖泊的环境、演化及发育特征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忽略了古湖泊演化对于湖相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展布这一重要因素。珠叁坳陷在始新世裂陷阶段受珠琼运动一幕控制,在坳陷内形成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的控凹断裂,控制了文昌组湖相烃源岩的分布。本次通过对文昌组古生物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分析,恢复珠叁坳陷文昌组沉积时期湖盆的古气候、古环境及氧化还原条件,并综合这些因素建立了文昌组二段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时期,珠叁坳陷具有典型的南断北超箕状断陷湖盆的特征,其中文昌组二、叁段沉积时期,孢粉中藻类含量较高,反映当时水体较深;文昌组一段沉积时期,藻类减少,蕨类孢子增加,反映水体有所变浅。同时借助对古环境、古气候及氧化还原特征敏感的U、Th、V、Ni、Sr、Ba、Rb、Ca、Mg等微量元素含量以及U/Th、V/(V+Ni)、Sr/Ba、Rb/Sr、Ca/Mg等元素比值分析,得出珠叁坳陷文昌组沉积早期到晚期湖盆古气候、古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文昌组叁段沉积早期,气候较为干旱,湖盆水体较浅,趋于氧化,晚期气候变得温暖潮湿,水体开始加深;文昌组二段沉积时期,气候变得更加潮湿,水体持续加深,湖盆趋于还原,对湖相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文昌组一段沉积时期,又转变为干冷气候,风化作用增强,湖盆水体较浅,趋于氧化环境。总体上文昌组叁段沉积早期至文昌组一段沉积时期,湖盆具有古气候由干旱至湿润再变干旱,水体由浅至深再变浅,由氧化至还原再变为氧化的演化规律。在明确文昌组沉积时期古湖泊演化规律的基础之上,结合钻井与地震反射特征,建立了文昌组二段湖相烃源岩的叁种发育模式,第一种为滨浅湖-中深湖-滨浅湖模式,中深湖相烃源岩在坳陷沉降中心处发育;第二种为中深湖-滨浅湖模式,中深湖相烃源岩在盆缘断裂下降盘发育;第叁种为扇叁角洲-中深湖-滨浅湖模式,中深湖相烃源岩发育在陡坡带扇叁角洲前端。(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赵健楠[7](2017)在《火星南部古湖泊的地质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在火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塑造火星地表的重要地质作用。火星表面存在着多种与水的活动相关的地貌,如峡谷网、外流渠道、冲沟、湖泊等。其中,火星古湖泊是火星地貌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火星地质环境历史的见证者。古湖泊的地貌特征能够揭示湖泊存在时地表水的活动情况;古湖泊的矿物成分能够反映古气候环境特点;古湖泊的年龄与分布指示了火星地表水的存在时间与分布范围。同时,火星古湖泊是最有可能保存生命痕迹的区域,也是探索火星宜居环境的最佳区域之一。因此,古湖泊一直是火星着陆、巡视探测的热门区域,对火星古湖泊的研究对于了解火星的古气候、古环境,寻找火星生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已经对火星古湖泊开展了调查研究并识别出了400多个古湖泊。但是受到数据分辨率的限制,前人对火星古湖泊的识别并不全面,因而由此得到的古湖泊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可能并不完全可靠。此外,对于古湖泊沉积地貌以及后期改造地貌的类型、分布、成因及指示意义的研究也不充分,对这些地貌的形成年代依然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古湖泊的识别与地貌特征:综合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在火星南部高原开展古湖泊的详细识别和调查,更新火星古湖泊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古湖泊的地貌特征,识别湖泊中的叁角洲、层状沉积等沉积地貌以及曲线脊状地貌等特殊地貌,探讨地貌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同时,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对古湖泊进行形貌学测量,获得湖泊直径、湖泊面积等基本形貌学参数。2.古湖泊的矿物类型:利用多源光谱数据,对重点区域的古湖泊的矿物成分进行反演,重点关注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以及层状硅酸盐等水成矿物,综合分析矿物集合体的特征以及各矿物在湖泊中的分布规律。3.古湖泊的后期改造特征:对各古湖泊经历的后期改造类型进行分析,对撞击作用、冰川作用、火山作用、风力作用等不同地质过程在古湖泊中形成的后期改造地貌进行识别,对上述地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4.古湖泊的年代学特征:古湖泊的年代学研究涉及古湖泊活动的年代和古湖泊经历后期改造的年代两方面,需要识别古湖泊沉积物和沉积地貌,在原始沉积物上利用撞击坑统计定年法获得古湖泊的活动年龄。同时,对古湖泊内的后期改造单元进行定年,获得古湖泊经历后期改造的年代5.古湖泊的分布特征及对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绘制火星南部高原古湖泊的分布图,分析古湖泊的年龄分布特征,以及具有不同沉积地貌的古湖泊的分布特点,探讨上述分布特点对火星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指示意义。同时,通过对重点区域古湖泊的地貌特征、矿物组合类型等进行分析,揭示局部区域的古气候环境特点。通过上述研究,本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1.火星南部高原古湖泊的识别和地质特征研究本研究一共在火星南部高原识别出了922个古湖泊,其中有546个为首次发现。在此基础上,对古湖泊中的原始沉积物质和后期改造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他们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并通过对叁角洲定年,得到了古湖泊的活动年龄,发现火星古湖泊主要在诺亚纪活动,从诺亚纪-西方纪边界(3.7 Ga左右)至早-晚西方世的边界(3.4 Ga左右),古湖泊逐渐消失,指示了火星进入西方纪后气候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定年结果和形貌分析还揭示了在亚马逊纪火星表面依然有局部性的、短时性的地表水活动并形成了古湖泊。这些古湖泊可能是在干冷的亚马逊纪,由撞击或火山作用引发的冰层融水形成。2.萨希斯高原曲线脊状地貌的地质特征与成因在火星古湖泊的识别与分析中,发现多个古湖泊内存在曲线脊状地貌,它们一般被认为与水或冰川有关,是河谷被侵蚀形成的地形倒转地貌或冰下水流形成的蛇形丘。但是,本文通过对火星萨希斯地区曲线脊状地貌的研究发现,在火山作用中也可形成曲线脊状脊貌。本研究首次在萨希斯地区识别出了38个曲线脊状地貌,提出他们具有熔岩管成因。这些熔岩管在萨希斯大火山岩省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熔岩在水平方向上的长距离运输至关重要。3.海拉斯盆地西北部古湖泊的地质特征与指示意义海拉斯盆地是火星南部高原最大、最为古老的盆地之一。盆地周围的古湖泊记录了火星复杂的地质与气候演化历史。本文选取海拉斯盆地西北部作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古湖泊的分布、地貌特征、矿物成分、后期改造以及年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拉斯西北部地区存在大量的富镁铁层状硅酸盐,指示了曾经存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同时也发现了两处碳酸盐和一处氯盐,其中碳酸盐可能是在诺亚纪早期形成并被埋藏保存,氯盐则可能为古湖泊蒸发形成。但总体而言,该区域蒸发盐类矿物较少,可能是由较快的气候转变过程和/或较短的湖泊活动时间导致。此外,对古湖泊分布和地貌特点的研究表明,海拉斯北部0 m等高线以下的区域可能曾经位于水下,支持了“海拉斯洋”的存在并认为其海平面可达到0 m左右的高程。对海拉斯地区古湖泊的定年结果显示,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首先,该区域的气候在诺亚纪-西方纪交界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导致大量古湖泊在3.65 Ga左右干涸。随后,在早西方世,该区域经历了火山的后期改造作用,一部分古湖泊盆地底部被熔岩覆盖。在距今1 Ga左右,亚马逊纪的冰川活动改造了区域内25°S以南的古湖泊盆地,形成大量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地貌,指示了当时寒冷干燥的气候。综上所述,本文对火星南部高原古湖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丰富了当前对火星古湖泊时空分布的认识,对于了解火星的地质演化及气候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对古湖泊的研究将为我国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的确定和着陆点的选择提供重要的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7-11-01)

殷杰,王权,郝芳,郭柳汐,邹华耀[8](2017)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古湖泊环境与烃源岩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学者们对饶阳凹陷烃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针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湖泊环境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忽略了湖泊环境这个控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展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样品的古生物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恢复其古气候、湖泊古水深、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沙一段下亚段(Es1下)的优质烃源岩多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沉积期,气候正从干旱炎热向温暖潮湿转变,湖水深度约为2~14m,浪基面深度为7.5m;古盐度参数如Sr/Ba和B/Ga等都指示了沙一下亚段湖侵体系域沉积期属于咸水环境,形成了稳定的盐度分层,从而造成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而稳定碳同位素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都表明此阶段湖泊表层水体有较高的初始生产力.这样的古湖泊环境造成强还原咸水半深湖沉积的有机相分布较广,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房琳琳[9](2017)在《火星古湖泊再现微生物存活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6月4日电 (记者房琳琳)美国“好奇”号火星漫游车近日又有新发现。纽约石溪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好奇”号长时间探测盖尔火山口泥岩结果表明,30亿年前填满这里的湖泊有不同的层次,均满足微生物生存需要的条件。据英国《新科学家》杂(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7-06-05)

肖静[10](2017)在《济阳坳陷古近纪古湖泊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大型陆相断陷湖盆之一。前人从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角度对该坳陷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古湖泊水体性质及古生物群落等特征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岩芯、录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结合古生物学、地球化学分析,在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的基础上,进行了古生态学和古湖水性质的研究,进而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纪沉积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根据岩芯、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济阳坳陷沙叁下段至东营组划分出六个二级层序,描述了各层序的特征,并从气候条件、沉积速率和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了其控制因素。(2)利用优势分异度方法,对各层序的主要生物群落演化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运用孢粉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各层序的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遗迹学特征建立了济阳坳陷古近纪古环境模式。(3)利用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纪古盐度、Eh值、pH值、古水深、古温度及水体封闭性等古湖水性质。(4)总结了济阳坳陷不同凹陷不同层序的古湖泊环境的特征及演变规律。本研究能为研究区古湖泊环境及沉积学提供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该区油气资源勘探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古湖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Leco(莱科)、岩石热解、GC(气相色谱)和GC-MS(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开展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有机母质来源、沉积环境及成矿差异。结果表明:石门沟组页岩段共发育3层油页岩(自下而上分别为油1、油2和油3),油页岩w(TOC)较高,平均值为8.16%,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_1型,整体生烃潜力较好,且油1、油2的生烃潜力高于油3;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甾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呈单峰式分布,主峰碳数为nC_(23)或nC_(27),Pr/Ph值为0.20~1.08,油1、油2的C_(27)/C_(29)值、芳基类异戊二烯烃、藿烷和藿烯质量分数明显比油3高,揭示油1、油2形成于强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油3形成于弱还原—还原条件,有机母质来源具有陆源高等植物与低等水生生物双重生源特征。结合油页岩特征的差异及古湖泊条件,说明较深的湖水并不是形成优质油页岩的必要条件,藻类、细菌等提供优质有机质的生物输入以及底层水的强还原条件更有利于优质油页岩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古湖泊论文参考文献

[1].韩琴,李育,李鹏程,张成琦,王岳.猪野泽全新世古湖泊水位变化定量重建[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曾文人,孟庆涛,刘招君,徐银波,孙平昌.柴北缘团鱼山地区中侏罗统石门沟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湖泊条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3].童晓宁,胡建芳,彭平安.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古湖泊水体温度变化[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五)——专题72:地球生物学、专题73:燕山运动与陆地生物演化、专题74:超大陆演化及其生物环境效应.2018

[4].尹秀珍,万晓樵.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古湖泊生产力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简星,关平,张巍,梁杭海.中新世柴达木古湖泊的沉积环境、古水文及古气候[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徐万兴,陈杨,刘娟,夏磊,刘芳.珠叁坳陷文昌组古湖泊演化特征及烃源岩发育模式[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7].赵健楠.火星南部古湖泊的地质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7

[8].殷杰,王权,郝芳,郭柳汐,邹华耀.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古湖泊环境与烃源岩发育模式[J].地球科学.2017

[9].房琳琳.火星古湖泊再现微生物存活迹象[N].科技日报.2017

[10].肖静.济阳坳陷古近纪古湖泊特征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沉积盆地地层分界...黑龙江早白垩世层序Ⅳ地层等厚线图黑龙江省早白垩世层序Ⅱ古地理图生物标志化合物反映的古湖泊水...半咸水-淡水含油页岩系有机质富集环...浅地层剖面上显示的古湖泊(1...

标签:;  ;  ;  ;  ;  ;  ;  

古湖泊论文_韩琴,李育,李鹏程,张成琦,王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