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大学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智永婷,李艳,程杰[1](2021)在《高校学报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文中认为针对我国高校学报当前编辑人员队伍不稳定、竞争力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现状,通过研究国际一流期刊的办刊模式和编辑人才培养及团队协作方式,提出了我国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与策略。认为高校学报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创新编辑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在新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探寻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刊之路。
高宏艳[2](2021)在《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文中提出新形势下,新闻出版工作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辑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排头兵,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任。高校学报编辑是新闻出版工作中的一员,其使命和担当要求学报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丰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业务技巧、高尚的职业情操。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是学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报编辑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行业和主管部门也要对学报工作高度重视,适当提高学报编辑的待遇并给予人文关怀。
张应松[3](2020)在《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简论》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学报的质量与编辑人员的素质有密切联系,提高编辑人员素质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报编辑必须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等。学报编辑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学报编辑工作的需要,不断提高学报质量,为繁荣和发展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程杰[4](2020)在《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校质量关系到学报的生存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分析影响学报编校质量的诸多因素,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报编辑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编校工作流程,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高校学报的编校质量.
程杰[5](2020)在《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了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学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存在的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专业编辑缺乏、编辑业务水平不高、人员不稳定等,提出了转变观念、注重编辑人才培养、合理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措施,以建立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编辑业务水平一流、爱岗敬业的编辑队伍,实现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董燕[6](2019)在《新时代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提升策略》文中认为编辑人员的学术素养是提高军校学报学术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在界定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主要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军校学报编辑提升学术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应加强学习积累、开拓学术视野,参与课题研究、锻炼学术能力,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术思维,深入部队调研、丰富学术经验等四个途径,以适应新时代军校学报不断创新发展的需求。
王婷[7](2019)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的不断前进发展过程中,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对人的学习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教育事业贯穿个人的一生,继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人终身教育环节中的重中之重。编辑人员作为知识文化的生产加工者,面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与数字出版发展浪潮的涌起,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才能为更好的进行知识文化传播工作打牢自身基础。继续教育活动是编辑人员在职培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编辑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展编辑继续教育之前,进行编辑岗位胜任力素质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编辑岗位核心胜任力素质,了解编辑人员最为在意的编辑岗位的核心胜任素质,根据编辑地胜任力需求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工作,实现“按需定课”,将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建立继续教育课程开展的考核与保障体系,确保继续教育顺利进行。本研究选取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的编辑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集团编辑岗位人员进行胜任力素质分析,得出集团编辑岗位的核心胜任力素质,依据员工对于胜任力素质的要求设计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集团的继续教育事业与编辑人员培养提供了参考。
李小丽[8](2018)在《大数据时代下学报编辑的能力提升》文中认为从大数据时代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新要求以及发展背景入手分析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以及编辑人员面临的新挑战,提出数字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提升的策略。学术期刊编辑应适应数字化出版环境,应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应用数字化技术;编辑个体应该加强学习,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出版的挑战。学术期刊编辑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期刊出版编辑力,发挥学术期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
傅美贞[9](2018)在《“领导重视”与高职学报质量提高》文中指出提高期刊质量是科技期刊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办刊水平和期刊质量的提高取决于编辑人员素质。但高职院校的学报有其特殊性:编辑部成立时间短;编辑人员少,工作压力大;高职学报在综合性期刊中所处的地位低,稿源质量较差等。认为要提高高职学报的质量必须要争取领导重视,只有领导重视学报工作,才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争取到充足的办刊经费,才能引进人才配备编辑力量,才能有条件提高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职学报的质量。
周畅[10](2018)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信息时代、知识时代背景下,出版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编辑人员是出版企业的立社之本,编辑这个古老的职业被赋予新的时代要求和内涵。新媒体编辑需要怎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其是否能够在相应的岗位上创造出较高的绩效,以往基于智力因素的人才测评体系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出版企业的需要,因此以职业胜任需求出发的胜任力理论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胜任力是研究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理论与方法,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效的工具。相比其他行业领域,国内编辑领域胜任力理论研究较少,对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因此本文将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国内新媒体编辑工作实践,创造性地构建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模型基础。胜任力一直是业界热点研究课题。最近几十年间,国外学者对胜任力理论、模型建构、应用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取得大量优秀成果。但是关于我国编辑胜任力尤其是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研究却少之又少。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明传承和文化导向的社会责任。人力资源是出版业生存发展之最宝贵、最基本、最具决定意义的资源。我国编辑出版人才战略已纳入国家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全面规划。新媒体编辑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出版业人力资源的新兴力量,其编辑能力和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出版业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构建适合时代发展的我国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并使之在出版企业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发挥效用,成为一项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胜任力、工作分析、新媒介素养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结合我国目前出版产业发展形势和新媒体编辑工作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原始数据加以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并对其进行验证。随后结合当前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人才招聘与选拔、绩效管理、业务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和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进行实际应用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8个胜任力特征所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9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坚持、抗压性、成就感、注重细节、自控、灵活性、诚实可靠、积极倾听、主动学习。专业能力包含6个胜任特征要素,即口头理解、思维创造力、书面表达、制作与推广、广泛涉猎、领导力。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3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其中人格特质与职业素质包含6个胜任力特征要素:主动学习、信息组织能力、积极倾听、批判思维、时间管理、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口头理解、想象力、思维创造力和书面表达。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网络编辑胜任力模型由3个维度11个胜任力特征构成。三个维度具体为职业素质、人格特质和新媒介素养。职业素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领导力、协调能力、时间管理和主动性。人格特质包含4个胜任力特征要素:自控、抗压性、坚持和成就。新媒介素养包含3个胜任力特征要素,即新媒体的技术手段、新媒体质量把控能力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能力。本文认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能够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现代化管理理念,真正有效地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习惯。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员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组织人才盘点等方面可以起到巨大作用。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可以贯穿于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它为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职前教育与测评、人才选拔与培养、职业规划与设计、岗位考核与激励、组织人才盘点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技术工具,成为现代新媒体编辑管理的新基点。
二、论大学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大学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学报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 高校学报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
1. 创建一流科技期刊的要求 |
2. 推动高校学报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石 |
3. 保证学报出版质量的关键 |
二、 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
1. 编辑人员专业匹配度不高,队伍不稳定 |
2. 编辑人员地位边缘化,竞争力不足 |
3. 编辑人员学术素养有待提高,复合型人才缺乏 |
三、 国外学术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
1. 主编和编辑从业门槛高 |
2. 编辑分工明确,重视学术质量把关 |
3. 审稿过程精益求精 |
四、 我国高校学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 |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1) 重视学报工作。 |
(2) 提高编辑职业认可度。 |
2. 完善编辑管理制度 |
(1) 积极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
(2) 优化编辑队伍结构配置。 |
(3) 加强编辑人员岗位培训。 |
3. 创新编辑考核评价机制 |
(1) 优化工作量考核制度。 |
(2) 明确岗位职责,奖惩结合。 |
五、 结 语 |
(2)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现状 |
(一)高校学报编辑队伍缺少高端编辑人才 |
(二)管理制度不合理制约了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
(三)编辑队伍年龄结构亟待调整 |
(四)学报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尚需提高 |
(五)学报编辑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 |
二、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
(一)高校要重视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
(二)积极推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
(三)完善编辑人才培养制度刻不容缓 |
(四)编辑待遇应得到提高 |
(五)创新高校学报编辑人才的培养方法 |
(六)加强在岗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
(七)建立学习型编辑队伍 |
(3)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 |
二、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养 |
三、学报编辑应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
四、结语 |
(4)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重要性 |
1.1 编校工作是学报出版工作流程的核心 |
1.2 编校质量是衡量学报质量的重要指标 |
2 高校学报编校质量的影响因素 |
2.1 学报隶属高校的支持与投入 |
2.2 学报的管理制度与编校规范 |
2.3 编辑队伍结构和编辑个人素养 |
3 高校学报提升编校质量的策略 |
3.1 高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力度 |
3.1.1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优质稿件 |
3.1.2 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
3.2 学报编辑部完善和落实管理制度 |
3.2.1 细化岗位责任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
3.2.2 建立编辑准入和退出机制 |
3.3 规范编校工作流程 |
3.4 提高编辑人员专业素养 |
3.4.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
3.4.2 提高专业素质 |
(5)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 现状及问题 |
1. 编辑队伍现状 |
2. 存在的问题 |
(1) 编辑人员专业层次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不高。 |
(2) 编辑专业人才不足,队伍不稳定。 |
二、 编辑队伍建设对策 |
1. 改变观念,提高对编辑部定位和作用的认识 |
(1) 学校层面。 |
(2) 编辑队伍层面。 |
2. 完善各项相关制度 |
(1) 规范职称制度。 |
(2) 制定人才培养制度。 |
(3) 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
3. 创新激励机制 |
三、 结 语 |
(6)新时代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提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的主要内涵 |
2 新时代提升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
2.1 促进编辑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 |
2.2 推进期刊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
2.3 服务部队建设发展的现实要求 |
3 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的提升策略 |
3.1 加强学习积累,开拓学术视野 |
3.2 参与课题研究,锻炼学术能力 |
3.3 加强学术交流,培养学术思维 |
3.4 深入部队调研,丰富学术经验 |
(7)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胜任力的文献综述 |
1.3.2 继续教育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访谈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定量分析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编辑胜任力 |
2.1.2 编辑继续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胜任力理论 |
2.2.2 继续教育理论 |
2.3 其他相关理论 |
2.3.1 人力资本理论 |
2.3.2 终身教育理论 |
第三章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继续教育现状研究 |
3.1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介绍 |
3.1.1 集团基本情况 |
3.1.2 集团员工构成 |
3.2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继续教育课程现状 |
3.3 调研访谈结论 |
第四章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4.1 编辑胜任力模型建立步骤 |
4.1.1 问卷理论来源 |
4.1.2 确定胜任素质项目 |
4.1.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统计 |
4.2 编辑岗位胜任素质模型建构 |
4.2.1 问卷设计原则 |
4.2.2 问卷编制与发放 |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3 编辑岗位人力资源现状 |
4.3.1 统计项目SPSS分析 |
4.3.2 建立编辑胜任力模型 |
4.3.3 编辑胜任力素质项目概念 |
第五章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设计 |
5.1 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目标设置 |
5.1.1 教育目标 |
5.1.2 学习目标 |
5.1.3 教学原则 |
5.2 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内容设置 |
5.2.1 编辑继续教育胜任力类型确定 |
5.2.2 编辑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方案 |
5.3 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方法(策略)设置 |
5.3.1 个性化设计 |
5.3.2 差异化培训 |
5.3.3 “线上”“线下”双通道 |
5.3.4 丰富培训形式 |
5.4 继续教育课程成果评鉴实施 |
5.4.1 课程反馈系统的意义 |
5.4.2 课程反馈系统的内容 |
5.4.3 课程反馈信息的处理 |
第六章 实施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保障措施 |
6.1 制度保障 |
6.1.1 确保继续教育制度化 |
6.1.2 搭建学分制度 |
6.2 师资建设 |
6.2.1 师资建设的作用 |
6.2.2 师资组建 |
6.3 编辑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监督与管理 |
6.3.1 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指标体系 |
6.3.2 开设专设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
6.3.3 编辑人员发挥主人翁意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大数据时代下学报编辑的能力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1 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趋势 |
2 高度重视编辑人才的能力素质 |
2.1 树立编辑人才是兴刊之本的战略价值观 |
2.2 培养编辑人才的自身价值观 |
2.3 编辑人才要具有先进的文化观念 |
3 数字化时代下编辑能力的新要求 |
3.1 要具有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编辑理念 |
3.2 要具有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
3.3 要具有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编辑技能 |
4 数字化时代下编辑能力提升策略 |
4.1 更新编辑理念 |
4.2 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分析力 |
4.3 加强编辑自我学习能力 |
5 数字化时代下学报编辑出版提升策略 |
5.1 自建网站和数据库, 为作者读者服务 |
5.2 采用合适采编系统, 提高工作效率 |
5.3 利用自媒体工具, 提高使用能力 |
5结束语 |
(9)“领导重视”与高职学报质量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学报现状 |
1.1 高职学报性质 |
1.2 稿源 (作者) 情况 |
1.3 编辑人员的工作情况 |
1.4 编辑部管理工作 |
2 影响高职学报质量的因素综述 |
3“领导”在提高高职学报质量中的作用 |
3.1 提升学报编辑部地位 |
3.2 划拨充足的办刊经费 |
3.3 提高编辑队伍素质和人才引进 |
3.3.1 增加在职编辑业务培训的机会 |
3.3.2 引进专业人才 |
3.4 加强高职学报管理工作 |
3.4.1 加强对编辑工作的考核 |
3.4.2 建立健全学报编辑人员的激励机制 |
4 结束语 |
(10)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新媒体编辑的研究 |
1.2.2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的研究 |
1.2.3 我国编辑领域胜任力研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胜任力理论 |
2.1.2 工作分析理论 |
2.1.3 新媒介素养理论 |
2.2 本文研究框架 |
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要素的确定 |
3.1 新媒介素养视角下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 |
3.2 O*NET工作分析导出的胜任力特征 |
3.3 基于网络招聘信息的数据补充 |
3.4 新媒体编辑胜任特征要素的最终确立 |
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
4.1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预试 |
4.1.1 预试模型的建立 |
4.1.2 预试模型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4.2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
4.3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验证 |
5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样本数据基本情况 |
5.2 新媒体编辑与传统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 不同工作类别的新媒体编辑胜任力差异 |
5.3.1 数字出版编辑胜任力 |
5.3.2 网络编辑胜任力 |
5.4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5.4.1 同性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2 不同工作年限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3 不同工作类别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4 不同工作职务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5 不同职称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5.4.6 不同学历新媒体编辑胜任力特征比较 |
6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6.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 |
6.2.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选拔的优势 |
6.2.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招聘与甄选体系建设 |
6.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 |
6.3.1 我国出版企业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难点和困境 |
6.3.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的优势 |
6.3.3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绩效管理体系 |
6.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 |
6.4.1 我国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存在的问题 |
6.4.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的优势 |
6.4.3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业务培训体系的建立 |
6.5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 |
6.5.1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 |
6.5.2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建立 |
6.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新媒体编辑组织人才盘点 |
6.6.1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的优势 |
6.6.2 基于胜任力模型新媒体编辑人才盘点机制 |
6.7 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7 总结与讨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之处 |
7.3 本文的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论大学学报编辑人员的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学报高素质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J]. 智永婷,李艳,程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加强高校学报编辑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J]. 高宏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1(01)
- [3]高校学报编辑综合素质简论[J]. 张应松. 普洱学院学报, 2020(05)
- [4]高校学报编校质量提升策略[J]. 程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5]高等学校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J]. 程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6]新时代军校学报编辑学术素养提升策略[J]. 董燕. 学报编辑论丛, 2019(00)
- [7]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编辑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D]. 王婷.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大数据时代下学报编辑的能力提升[J]. 李小丽. 编辑学报, 2018(S1)
- [9]“领导重视”与高职学报质量提高[J]. 傅美贞. 学报编辑论丛, 2018(00)
- [10]新媒体编辑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 周畅. 武汉大学,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