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问答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问答,唐律,语体,问句,绝句,序跋,两汉。
问答体论文文献综述
唐小薇[1](2019)在《两汉问答体赋语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汉以降,有关汉赋语体风格的论述不在少数,不过更多是基于语感而对汉赋的整体观照,其结论的得出不是建立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因而具有某种模糊性和不可验证性。本论文选取问答体赋作为研究对象,从结构节奏和句序、协韵、词汇、修辞四个视角,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模式,对问答体赋的语体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微观分析,并尝试在剖析语体特征的基础上宏观把握问答体赋的语体风格。论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语体与文体、问答体式”。首先讨论了语体与文体、结构类文体与风格类文体、语体风格与语体特征这叁对术语之间的辩证关系。语体风格是语言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整体性特征,语体特征则是微观的、个体性的特征;文体有风格类与结构类两种类型;与文体相关联的语体是语体风格,而非语体特征;与语体相关联的文体是风格类文体,而非结构类文体;语体风格与文体风格之间是关联模式而非包含模式。后面讨论了问答体赋的体式特征及对篇章结构的作用,指出问答体式有便于铺陈和营造谈话情景的作用,对话内容也多讽谏。第二章为“问答体赋的节奏、结构及句序研究”。问答体赋句子依据呈现的形态可以分为散见式、集合式、组合式叁种。问答体赋四言句群绝大部分属于集合式,上下句多为并列结构,甚至句子内部也多为并列式,关系松散,适于对众多意象进行摹绘、铺排,以图营造气势恢宏的场景和意境,而少见用于抒情,最多就是在铺叙的后面加上一两句抒情,属于比较典型的散文句式。六言句结构类型繁多,句式种类越多,散体化程度就越高。从西汉到东汉,六言句经历了多散见式到多集合式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东汉问答体赋整饬度高于西汉。但其集合式句群多两句一组,四句以上的句群不多见,自先秦赋中便是四言多句群,六言多散句。即便是频率最高的是2+2+2”式和“3+X+2”式,在抒情及诗歌韵味上也明显弱于楚辞和汉诗,故六言属散文句式。五言句基本都以句群形式出现,且往往节奏、句式结构一致,上下句关系紧密,已经接近于组合式五言了,这也是问答体赋中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句式。叁言句多为集合式,且往往多句连缀,节奏感很强;七言及其他句式基本上都是散见式,不过东汉集合式七言比例高于西汉,且一定程度上带有骚体性质。第叁章为“问答体赋的协韵研究”。问答体赋协韵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常常协邻韵,表现出问答体赋协韵宽松性的一面;二是常常换韵,韵脚的转换与赋篇的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叁是韵式不够整齐,特别是四言句韵式多变,不过东汉韵式比西汉齐整,这是诗化的一种表现;四是以句群内部协韵为主,不同句式之间也经常协韵,加强了赋篇结构上的整体性;五是多交韵,还出现了一二四句韵。第四章为“问答体赋的词汇研究”。词汇使用本身就是语体特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又对句法结构、韵律节奏有一定影响。词汇使用自身特点表现在:随着汉语复音化趋势的推进,问答体赋中复音词使用频率较前明显上升;问答体赋中多见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迭音词连用现象,形成并列式重言结构,这可以强化对事物状态的描写,达到描绘的层进式效果。词汇使用对句法结构的影响表现在:复音词的句法位置对于句子节奏模式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第五章为“问答体赋的修辞研究”,主要讨论了跟问答体赋语体特征关系最紧密的叁种修辞格:夸饰、对偶和比喻。夸饰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相对来说,西汉赋多显性夸饰,而东汉赋则多隐性夸饰,这凸显出东汉赋家有意识营造“真实性”效果。最能反映语体特征的对偶形式是排偶,集合句式的大量存在和铺陈罗列意象的体式特征导致了排偶的大量出现,是文体决定语体的结果。比喻手法的使用与问答体赋的体式特征、语体特征非常契合;赋家借助繁复的意象呈现,通过暗喻和借喻的使用,且将比喻与夸饰糅合,形成问答体赋繁复而绮丽的文风。第六章为“结论”,对问答体赋的语体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问答体赋的句式是偏于散体化的,虽然不同句式的散体化程度不一致,但总体而言诗化程度不会超过30%,散体化程度应该略高于70%;协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问答体赋的韵文性质;词汇运用和修辞方面,问答体赋很有特色,这也与问答体赋铺张扬厉的风格有直接关系。整体结论为:问答体赋亦诗亦文,偏重于文;学界通常所说“半诗半文”,只能理解为兼具诗、文很多属性,而非诗、文属性各半。(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李文秀,周秀荣[2](2018)在《中学语文问答体古诗词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素有"诗国"之称。从古至今,先辈们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诗作,这些诗作的体裁丰富多彩,问答体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中,问答体占了较大的比重。据笔者统计,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多首问答体古诗词。因此,笔者以中学语文问答体古诗词为研究对象,对问答体古诗词中的几种形式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具体的古诗词教学有所帮助。一、问答体古诗词探源及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问(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24期)
许虹,孙逊[3](2017)在《古代主客问答体小说序跋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客问答是小说序跋的一种特殊形式,所占比例较多,主要可分驳诘、求教、切磋叁类,大多为揣摩读者阅读心理后的代言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心理内涵。它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条理清晰地说明问题,也有利于深入探讨,增添了更多的文学和情感色彩。其中驳诘型问答较为特殊,可视为作者与世俗观念的先期抗争。主客问答型小说序跋源自先秦说理散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历来地位较高的赋体文学的持续影响,并形成自己的文体特色——古雅而有情韵、更为灵活多变,是前人在序跋写作过程中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吴碧蓉,陈希亮[4](2015)在《冯玉祥的冯玉祥的“问答体”抗战宣传》一文中研究指出冯玉祥(1882—1948)是着名的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抗战时期,冯玉祥进行了大量的文化和宣传活动,对抗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革前辈,也为纪念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兹对其"问答体"抗战宣传作一评述。一、独具特色的"问答体"抗战宣传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冯玉祥力主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又积极支持沪战。1933年5月,他更是亲自招集吉鸿昌、方振武等旧(本文来源于《档案与建设》期刊2015年03期)
刘晓荣[5](2013)在《宋玉赋的问答体与优语》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玉被奉为赋体文学的开山鼻祖,后世赋体文学的发展一直都没能脱离宋玉所开创的赋体文的文体特征。宋玉赋的主要特征——问答体形式,更是被后世赋家一直沿袭传承,几乎成为赋体文的固有格式。究其原因,问答体的形成与宋玉娱君的特殊身份有一定的关联,更与同样用于娱君的优语有着很深的渊源。(本文来源于《吕梁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冯炜[6](2012)在《《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正反问句结构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共出现184例疑问句,其中正反问句87例,远远多于选择问句,表明唐朝初年的书面语体里正反问句的数量已大量出现。句末否定词中,"以否"用法多于"否","以"只有一种写法,没有变写形式,表明法典语言的严谨、规范。否定词的使用,以"状中结构+(以)否"(32)、"动宾结构+(以)否"(27)、"句子+(以)否(25)"的结构类型居多。(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冯炜[7](2011)在《《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律疏议》是唐代的刑法典,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也是中华法系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由律文(含注文)及律疏组成,律疏对律文及注文逐句逐条进行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这种解释属有权解释,即律疏与律条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唐律疏议》法律解释的基本手段为训诂,因此在语言学、汉语史领域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唐律疏议》主要的律学训诂方式之一为法律问答体,以“问曰”、“答曰”的形式虚拟对话,预设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例,并给以详尽解析,这种问答体疏证共出现178处。本文首先对问答体疏证问式与答式的语篇结构、问答的会话合作原则与会话结构进行分析,并将重点放在问答体疏证训诂特点的研究上,从微观角度深入问答体疏证内部,探讨其训释内容、训释程式、方法、用语等,归纳特点,总结规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6-01)
冯炜[8](2010)在《《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特指问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的特指问句共有87处用例,疑问代词的使用以"何"居多,约占71%;句末无一例使用语气助词,体现了法典语言的庄重、严谨与规范;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呈现前置与后置并存的格局,体现唐初汉语疑问句语序正在变化之中。(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邱文瑛[9](2003)在《谈唐绝句中的“问答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唐绝句中有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句式 ,即“问答体” ,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一问一答式 ,联章问答式 ,问而不答式 ,寓问于答式。但这一句式并非唐人的首创 ,而是在继承前代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价值意义是值得后人探讨研究的(本文来源于《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邱文瑛[10](2003)在《浅谈唐绝句中的“问答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唐绝句中有一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句式 ,即“问答体” ,根据其特点的不同具体可分为 4种类型 ,即一问一答式 ,联章问答式 ,问而不答式 ,寓问于答式 ,但这一句式并非唐人的首创 ,而是在继承前代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价值意义是值得后人探讨研究的。(本文来源于《玉溪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问答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素有"诗国"之称。从古至今,先辈们创作了许多杰出的诗作,这些诗作的体裁丰富多彩,问答体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在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诗词中,问答体占了较大的比重。据笔者统计,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共有四十多首问答体古诗词。因此,笔者以中学语文问答体古诗词为研究对象,对问答体古诗词中的几种形式的特点及作用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具体的古诗词教学有所帮助。一、问答体古诗词探源及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问答体论文参考文献
[1].唐小薇.两汉问答体赋语体特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2].李文秀,周秀荣.中学语文问答体古诗词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3].许虹,孙逊.古代主客问答体小说序跋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4].吴碧蓉,陈希亮.冯玉祥的冯玉祥的“问答体”抗战宣传[J].档案与建设.2015
[5].刘晓荣.宋玉赋的问答体与优语[J].吕梁学院学报.2013
[6].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正反问句结构类型[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
[7].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
[8].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特指问句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
[9].邱文瑛.谈唐绝句中的“问答体”[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10].邱文瑛.浅谈唐绝句中的“问答体”[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