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于乡村,蕴含着强大的道德榜样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凸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需要改善治理环境,吸引乡贤回归乡村;夯实治理基础,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
【关键词】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 乡村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带动乡村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应重塑乡贤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公众对于社会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增长。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力图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政府角色也逐渐由“划桨者”转化为“掌舵者”,把更多的职能让渡给社会。在这一改革趋势下,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人、事、费进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越来越多的社会服务由专业社工组织承接,满足社会发展中人们多样化多层面的需求,民办社工组织成为了社会建设和社区管理重要的专业力量,更是连接政府、社会、个人的纽带。在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区管理道路上,培育民办非企业社工组织承担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是必由之路①。
重塑乡贤文化对于优化乡村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重塑乡贤文化有助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首先,重塑乡贤文化能够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物质文明建设。乡贤多为行业精英,且在乡村地区广受尊重,因此,在乡村社会建设中,乡贤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乡贤可以协助地方政府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引导乡村居民摒弃恶习陋俗,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乡贤可以带领乡村居民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生产力,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其次,重塑乡贤文化能够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乡贤可以借助其在乡村地区的社会影响力,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乡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最后,重塑乡贤文化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发展。乡贤能够带领乡村居民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及科学技术,共同建设高质量的乡村生态环境与高效率的乡村生态农业。
重塑乡贤文化有助于推动乡村社会发展。首先,重塑乡贤文化能够推动乡村社会法治化建设。推动乡村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完善的法治化管理体系。而重塑乡贤文化,能够使乡村居民运用法治思维创新和加强乡村治理。其次,重塑乡贤文化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乡贤文化是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相生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一方面,乡贤可以充分借助自身的社会人际优势,为乡村发展寻求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乡贤可以引领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加快乡村文化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助力。最后,重塑乡贤文化有助于引导乡贤回乡发展。乡贤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优秀人才,对家乡有着深厚的眷念。通过重塑乡贤文化,可以有效引导乡贤回乡置业、创业,为乡村经济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重塑乡贤文化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重塑乡贤文化有利于凝聚乡村居民共识。借助乡贤开阔的视野以及高尚的道德素养,发挥其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为乡村居民传承思想文化与行为文化提供表率,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氛围。其次,重塑乡贤文化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乡村治理工作。乡贤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重塑乡贤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就地化解和公序良俗的有效形成,实现乡村精神风貌与治理环境的显著改善。
改善治理环境,吸引乡贤回归乡村
首先,应优化乡村经济发展环境。发展乡村经济不仅需要乡村居民转变发展观念、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更需要地方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引进优势教育资源进入乡村地区,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设备、技术、人才等软硬件资源支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扶持与奖励政策,从金融支持、制度支持等多方面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最后,应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在进行人才引进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机制,让有能力、有理想、能吃苦、甘奉献的有志青年扎根乡村、建设乡村。乡村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对青年人才生活的关心,为其提供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保障,使广大乡村成为青年人才创造未来、挥洒青春的热土。同时,应积极开展青年人才培训与培养活动,定期组织青年人才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各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青年人才的思想认知水平、科学技术素养以及社会管理水平,从而真正打造出一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乡村青年人才团队。
开口钢管桩在成桩过程中形成土塞,其承载力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土塞效应影响。结合以上研究分析,考虑土塞与管桩内壁的摩阻力及桩端土承载力,提出了管桩承载力的表达式:
其次,应推动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优秀乡土文化,弘扬良好乡村习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我国乡村文化中有许多优秀文化值得发扬和继承。比如,乡村文化中的孝道、友善、和谐等,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大力弘扬。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一些乡村地区仍存在诸多陋习,比如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封建的、落后的文化进行针对性地摒弃,真正做到移风易俗,打造健康、和谐、文明的乡村文化环境。
(2)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原始权益人会就信托管理事项与合作信托公司协商具体细节,将具备流动性的基础资产移交至后者,再由后者设立具有特殊目的的载体并进行管理,达到在资本市场出售资产的目的,从而隔离风险。常见的SPV形态主要有公司、信托及有限合伙3种形式,在信托公司设立SPV前,必须对其具体形态进行确认,从实例看,信托形式居多。
重塑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治理基础,发挥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由地方政府主导,为乡贤文化建设与传播铺平道路。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乡贤在乡村管理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鼓励乡贤回乡创业,规范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方法。其次,应由基层党组织引导,邀请乡贤参与基层党组织生活。乡贤融入乡村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融入基层党组织生活。基层党组织应积极邀请乡贤参与基层党组织活动,不断提升乡贤的思想性、文化性、先进性。最后,提升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效能。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竞选、选举等方式,推选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发挥乡贤在思想、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邀请乡贤回乡办工厂、办农场等方式,为乡村经济发展服务、为乡村居民服务。
有效利用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首先,应积极保护与传承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乡贤文化就是保护宝贵的民间文化。地方政府与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倡导并组织乡村居民学习乡贤文化,大力弘扬与传播乡贤文化。其次,应深化乡贤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利用乡贤文化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贤文化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体系,我们可以借助乡贤群体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发展现代化、生态化、产业化的乡村经济。同时,还可以通过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①和思鹏﹑卢丽娟:《乡贤会嵌入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内在价值及路径选择——以印江自治县“村两委+乡贤会”为例》,《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4期。
②白现军﹑张长立:《乡贤群体参与现代乡村治理的政治逻辑与机制构建》,《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1期。
③李宁:《乡贤文化和精英治理在现代乡村社会权威和秩序重构中的作用》,《学术界》,2017年第11期。
④李诗悦:《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湖南23个实验区的调查》,《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
⑤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孙渴 美编/于珊
标签:乡贤论文; 乡村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论文; 基层党组织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论文;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