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脉羊肚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培养基,活性,抗氧化,菌丝体,成分,山西省,能力。
黑脉羊肚菌论文文献综述
游金坤,严明,庄阳秋,吴素蕊,崔佳丽[1](2019)在《HPLC-DAD-MS-DPPH在线筛选与定性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在线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2,2-二苯代苦味酰基苯肼(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 phy-diode array detection-mass spectrometry-DPPH, HPLC-DAD-MS-DPPH)快速筛选和定性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方法,对黑脉羊肚菌样品的水提物、50%乙醇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进行检测,并应用高分辨质谱对筛选所得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黑脉羊肚菌水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优,筛选获得抗氧化活性成分3个,应用高分辨质谱进行定性分析,获得抗氧化成分分别为山梨醇、未知化合物和柠檬酸。故可知,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小分子极性化合物,以水提取物中含量最为丰富。本方法直观、快速、准确,适用于复杂天然产物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与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9期)
张子伦[2](2018)在《黑脉羊肚菌无公害生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我省长期以来在羊肚菌品种特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研究经验和数据,掌握了羊肚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无公害羊肚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8年12期)
郑少杰[3](2017)在《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es Peck)原料(以下以羊肚菌表示),对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分析消化过程中多酚及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的变化情况,以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为模型,对羊肚菌经体外模拟消化处理后的细胞毒性及抗增殖活性进行评价。采用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方法,以HepG2细胞为模型,从细胞水平上对羊肚菌经体外模拟消化处理后的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羊肚菌功能活性及营养保健价值研究提供参考。以有机溶剂(丙酮)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后的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孵育HepG2细胞和Caco-2细胞,对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的抗增殖作用进行评价,另外,通过测定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活性、抗增殖活性及细胞内抗氧化、抗增殖相关酶和蛋白含量进行测定,进一步明确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抗氧化、抗增殖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有利于羊肚菌多酚的释放及ORAC;细胞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体外模拟胃消化处理不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肠消化处理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aco-2细胞而言,除胃酸组、胃空白组外,胃0 h、胃液组、肠液组和肠空白组对Caco-2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AA结果显示,体外模拟胃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促氧化作用,体外模拟肠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抗氧化作用,并且抗氧化作用随着样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肠液0.5 h的CAA值(52.32±7.61μmol QE/g DW)强于肠空白0.5 h的CAA值(32.06±3.05μmol QE/g DW)。(2)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存在细胞抗氧化作用,其CAA值分别为26.60±5.35μmol QE/g DW、15.03±2.15μmol QE/g DW,且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即随着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结合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越明显;其抗氧化作用可能与Nrf2-Keap1-ARE抗氧化信号通路有关,具体表现为:促进Nrf2蛋白的表达,使其进入细胞核启动ARE下游Ⅱ相解毒酶和细胞保护性蛋白基因转录,进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细胞正常功能。(3)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epG2细胞、Caco-2细胞的增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剂量效应,即,随着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浓度的增大,其对HepG2细胞、Caco-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且羊肚菌游离酚提取物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对Caco-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而羊肚菌结合酚提取物的抗增殖作用不明显。(4)羊肚菌游离酚酚提取物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和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具体表现为:促进肝癌细胞HepG2内p21、p-ASK1、p-p38蛋白的表达,抑制p-p53、CDK4、Cyclin D1、PCNA、TRAF-2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的正常进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肝癌细胞HepG2内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5-23)
廖霞,李苇舟,郑少杰,卢可可,石芳[4](2017)在《黑脉羊肚菌多酚分级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脉羊肚菌为原料,采用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多酚,分别得到乙酸乙酯相、甲醇相和水相多酚提取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组分,测定其对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值,并探讨该多酚提取物含量与抗氧化相关性。结果表明,黑脉羊肚菌总酚含量为20.109 mg/g,其中水相组分多酚含量最高(14.478 mg/g),甲醇相次之(5.443 mg/g),乙酸乙酯相组分多酚含量最低(0.188 mg/g)。3种溶剂的多酚提取物组成中,荭草素含量均为最高。水相组分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甲醇相组分清除ABTS~+·能力最强,乙酸乙酯相组分具有较高的ORAC值。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ORAC值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7年23期)
谢敬宜,张能,赵苗,王银,贺新生[5](2017)在《几种天然培养料对黑脉羊肚菌(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菌丝生长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羊肚菌是一种拥有较高食药用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的食用菌。研究不同天然培养料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于优化羊肚菌培养条件,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索不同培养料对黑脉羊肚菌菌丝的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梯度的5种培养料单因素作用于一株黑脉羊肚菌,研究其菌丝生长情况。以平板培养法,测量菌落生长长度,以多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添加量之间的显着关系,以得到菌丝生长的最佳配料和添加量。本研究中,羊肚菌菌丝均可在各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以添加10g/L木屑的培养基上长势最佳,添加100g/L松针的培养基上长势最缓慢,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期刊2017-03-16)
郑少杰,廖霞,卢可可,刘冬,吴素蕊[6](2016)在《基于体外模拟消化的黑脉羊肚菌多酚细胞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研究消化过程中消化液多酚含量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的变化;研究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和人结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毒性及抗增殖活性的影响;并以HepG2细胞为模型对细胞抗氧化活性(cellular antioxidant activity,CAA)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体外模拟消化后,黑脉羊肚菌多酚释放及氧自由基吸收能力均有提高,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释放分别在1 h和0.5 h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细胞实验表明,在不产生细胞毒性的范围内,胃0h、胃液1 h、肠液0.5 h对HepG2的抑制率分别为41%、45%、91%;对Caco-2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73%、96%、90%。CAA结果显示,胃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促氧化的作用,肠消化处理的样品表现出抗氧化的作用,肠液0.5 h的CAA值为(70.506±0.011)μmol QE/100 g(以干质量计)。由此可见,体外模拟消化处理黑脉羊肚菌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为羊肚菌功能活性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21期)
卢可可,郑少杰,吴素蕊,廖霞,明建[7](2015)在《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脉羊肚菌多酚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评价指标,研究9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脉羊肚菌多酚吸附及解吸性能,采用响应面法建立NKA-Ⅱ树脂纯化黑脉羊肚菌多酚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对多酚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比较纯化前后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纯化树脂为NKA-Ⅱ。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295.86μg/m L、上样流速1.90 m L/min、上样液p H 2.84,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8.56%、洗脱速率0.80 m L/min、洗脱剂p H 3.08;在此条件下吸附率可达98.69%,解吸率可达92.75%,纯化前后羊肚菌多酚纯度提高了2.94倍。黑脉羊肚菌多酚纯化前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EC50值分别为1.48、0.015、2.35 mg/m L,纯化后分别为0.52、0.004、0.69 mg/m L,纯化后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李飞翔,张丽,吴素蕊,赵天瑞,张鑫[8](2015)在《吲哚乙酸(IAA)对黑脉羊肚菌胞外SOD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液体发酵环境条件,通过向培养基中添加吲哚乙酸(IAA),改变培养基成分组成的方法,研究吲哚乙酸对黑脉羊肚菌发酵培养产胞外SOD酶以及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脉羊肚菌发酵培养过程中,最适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8℃,初始p H7,培养时间9 d;最适产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0℃,初始p H5.5,培养时间5 d;IAA添加浓度为1.0μg·m L~(-1)时,菌丝体重量最大为14.03 g·L~(-1),浓度为2.5μg·m L~(-1)时,相对酶活性达到最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5年03期)
侯玉艳,吴素蕊,张丽,赵天瑞,邰丽梅[9](2015)在《黑脉羊肚菌SOD的纯化及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击法和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所提取的黑脉羊肚菌SOD进行纯化,对纯化后酶的热稳定性、p H稳定性、敏感性及同工酶类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击法最佳热击温度为60℃,最佳热击时间为15 min;硫酸铵分级沉淀法最佳盐溶条件是采用40%饱和度硫酸铵,最佳盐析条件是采用85%饱和度硫酸铵;所纯化的SOD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在60℃下保存60 min,其酶活保留超过50%,p H适应范围为6~9;Mn2+对羊肚菌SOD有明显的激活作用,Fe2+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SOD能耐受过氧化氢,但对氯仿-乙醇和SDS较为敏感,黑脉羊肚菌SOD属于Mn-SOD类型。(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5年15期)
聂建军,潘保华,李彩萍,徐全飞,牛宇[10](2014)在《基于液态黑脉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基配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培养基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是酵母浸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黑脉羊肚菌液体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酵母浸膏0.5%、MgSO4·7H2O 0.1%、KH2PO40.3%、VB110 mg·L-1。(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4年04期)
黑脉羊肚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总结我省长期以来在羊肚菌品种特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研究经验和数据,掌握了羊肚菌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无公害羊肚菌对栽培环境的要求、播种、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脉羊肚菌论文参考文献
[1].游金坤,严明,庄阳秋,吴素蕊,崔佳丽.HPLC-DAD-MS-DPPH在线筛选与定性黑脉羊肚菌抗氧化活性成分[J].中国食用菌.2019
[2].张子伦.黑脉羊肚菌无公害生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
[3].郑少杰.黑脉羊肚菌多酚提取物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7
[4].廖霞,李苇舟,郑少杰,卢可可,石芳.黑脉羊肚菌多酚分级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7
[5].谢敬宜,张能,赵苗,王银,贺新生.几种天然培养料对黑脉羊肚菌(MorchellaangusticepsPeck)菌丝生长影响研究[C].2017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资料汇编.2017
[6].郑少杰,廖霞,卢可可,刘冬,吴素蕊.基于体外模拟消化的黑脉羊肚菌多酚细胞抗氧化及抗增殖活性[J].食品科学.2016
[7].卢可可,郑少杰,吴素蕊,廖霞,明建.响应面试验优化黑脉羊肚菌多酚纯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5
[8].李飞翔,张丽,吴素蕊,赵天瑞,张鑫.吲哚乙酸(IAA)对黑脉羊肚菌胞外SOD活性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15
[9].侯玉艳,吴素蕊,张丽,赵天瑞,邰丽梅.黑脉羊肚菌SOD的纯化及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
[10].聂建军,潘保华,李彩萍,徐全飞,牛宇.基于液态黑脉羊肚菌菌丝体培养基配方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