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振,政无信不畅,国无信不兴。成功源于诚信,做人就要言必行、行必果。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功勋模范们的品格总结为三点:忠诚、执着、朴实!“今天我们以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诚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
P-NENs是一组明显异质性的肿瘤,可以表现为惰性的缓慢生长、低度恶性、高转移性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WHO报道的NEC G3级占比为2%~3%[2],本组NEC占5.6%,比例稍高。
大道惟诚、无信不立。诚信即诚实与守信,诚是真实不欺,信是遵守诺言。“信”由人字旁加一个言组成,说话要算数,言而有复、诺而有行。《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是一个全方位的评说,一方面是内在的秉赋,即内诚于心,主体要具备真诚可信的内在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体现,外信于人,主体内诚的外化。诚信当归于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当是做人的规律。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这也正合于“天人合一”的理念。
诚信在社会表现上的要义在于真实无欺不作假、真诚待人不说谎、践行约定不食言。子贡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子贡又问,如果只保留一条是哪条?孔子答:“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立木为信”“一诺千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这其中有交友之道、经商之道,也有从业之道、治国之道。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作为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独掌中国商界之牛耳,靠的就是“经营信为本,买卖礼为先”,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庄子·渔父》:“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特征分析》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采用了地理数据挖掘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了分析,数据内容涵盖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特征、社会发展特征和重要资源战略通道,为“一带一路”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据参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技价值.
把诚信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能立身于世的支撑要素,是我们的重要传统。一个人具备了方方面面的优点,基本的要求还是要落脚在“诚信为人之本”。《左传·文公十八年》:“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颓岂、檮寅、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这八人,率心由道、举措皆中,博达众务、庶事尽通,器宇宏大、度量宽弘,知能周备、思虑深远,旷代而不一见也,确实很优秀。这里要注意到的是,“明允笃诚”是其基本品质——明察而诚信,切实忠诚!
“车无销,不可行驰于路;人无信,不可行走世间。”只有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者,才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如果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表里不一、心口不一,说假话、干花活、报虚数,热衷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必然影响自身形象、损害他人利益。要重视个人信用,真诚待人对己,恪守诺言约定,求实不骗人、求是不作假、对己不自欺。而利他性,则是其另一重要因素。雷锋同志坚持“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要培育诚信文化,加强诚信教育,以制度力量培育诚信自觉,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要营造诚信氛围,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环境,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振,政无信不畅,国无信不兴。成功源于诚信,做人就要言必行、行必果。
李裴
笔名裴戈,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社科联第六届委员会主席,中国作协会员。长期在贵州省委、省政府从事决策服务工作,出版《小说结构与审美》《痕迹的颜色》《酒文化片羽》《美·有灵犀》和《调查研究十七谈》等个人专著,并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奖和省政府文艺奖。
(责任编辑 / 岳振)
标签:诚信论文; 之道论文; 特征论文; 孔子论文; 行必果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当代贵州》2019年第44期论文; 贵州省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