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壁垒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敬毅[1](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禽肉贸易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禽肉消费需求的增长,禽肉进口增加。2018年,国内暴发非洲猪瘟疫情,肉类供应偏紧,导致禽肉对猪肉的替代消费增加,禽肉进口明显增加,达到近十年最高位。多年来,我国禽肉出口占产量的比重较低,远低于美国、巴西等世界禽肉生产和贸易大国。我国禽肉出口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较低,生产优势尚未转化成为竞争优势。尤其是入世以来,禽肉出口贸易不断遭遇检验检疫措施、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我国作为世界禽肉生产大国,提升禽肉贸易竞争力有利于国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世界各国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贸易便利化通过减少贸易措施、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双多边贸易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加快建立双边、多边农产品贸易绿色交易通道、强化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互认、降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了国际贸易环境,加深了双边和多边贸易往来。禽肉作为我国鲜有的有一定出口优势的畜产品,研究其贸易问题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基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审视禽肉贸易发展的问题与趋势,并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禽肉贸易的影响,可以为促进我国禽肉贸易的政策制定和产业国际合作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首先利用联合国贸易库的禽肉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国禽肉贸易的现状、问题和前景。其次,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贸易便利化的路径和现状,构建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与禽肉进出口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并结合禽肉贸易的开展流程,梳理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进而实证研究贸易便利化与禽肉贸易的相关性。最后,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禽肉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1)“一带一路”建设以来,主要禽肉贸易国的便利化水平均有所提升,而且与中国禽肉贸易水平提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但主要在出口;(3)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宽松的药物残留标准是影响我国禽肉贸易的重要因素。这些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禽肉贸易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启示是:第一,建议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升海关效率等,加快“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为禽肉贸易开拓新的市场。第二,针对不同国家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制定差异化的禽肉贸易政策。第三,积极参与并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签订,在国际规则下为扩大禽肉贸易创造有利条件。第四,不断完善禽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生产监督管理,生产高标准、高质量的产品。第五,针对国际市场的差异化需求,扩大附加值的禽肉产品生产,瞄准“高端”市场。第六,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肉禽产业积极实施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杭晨悦[2](2021)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文中指出随着各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贸易自由化也不断发展,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对抗已经日益焦灼。在这个时候,贸易保护兴起,作为一种看不见的障碍,政策制定者更加倾向于将技术壁垒被用于国家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经常使用这种手段,其自身具有欺瞒性和伪装性,对我国一部分行业的贸易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电子信息行业受影响最甚。而这个行业在我国的贸易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这个行业的出口不仅占自身贸易总额的相当大一部分,而且在全球中也是出口最大的国家。自从2018年贸易战在中美两国爆发后,技术壁垒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相关行业的关键因素,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篇文章的研究意图是深刻分析相关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并针对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拙见。这篇文章的亮点在于,从主要核心自变量上,本文没有采用传统的TBT通报数为研究对象,而是用特别贸易关注作为衡量实质性技术壁垒的指标,克服了既往指标的不足,使实证结果更加有可靠性,同时将特别贸易关注运用在定量分析当中,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在特别贸易关注的基础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适时地运用相关国际规则来处理和解决技术壁垒,为在现实中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出口提供参考。本文首先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的文献和作用机制进行深入解析;其次使用WTO的特别贸易关注为指标来衡量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苛程度,利用2002年-2019年特别贸易关注的提出数和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数据,借鉴贸易引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和拓展,来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模型中,利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解释变量对相关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同时考虑到了时滞性,将核心自变量分别滞后1-3期,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措施从推出之日算起到完全落实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所以给贸易产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样存在着滞后性,因此这项拓展性分析也印证了此前假设。最后进行两项拓展性分析,首先,关税带来的影响和非关税壁垒带来的影响应该时分离的,从实证数据可以看出,以特殊贸易关注为代表的贸易壁垒的苛刻性,即使增加了关税变量,影响结果仍然呈负相关。另外,根据该领域以往学者的分析结果,技术壁垒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中加入了两个拓展性变量变量,即这项关注被讨论的次数和这项关注是否被多个国家或地区提出,以研究是否对出口贸易产生其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项关注被讨论越多次、越被多个成员关注均会削弱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抑制作用。综合各个结果后,根据以上理论模型的分析,本文针对技术壁垒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从政府层面,我国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2)从行业层面,中国理应需要积极参与和发达国家贸易冲突的协商与共赢。3)从企业层面,合理使用贸易救济措施。
谢非,袁露航[3](2021)在《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异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使我国经济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贸易壁垒将常态化地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文章基于HS分类原则,选取WTO等机构的贸易数据,通过构建BEER模型测算了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通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失衡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着负向影响,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整体上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关税和非关税构成的贸易壁垒与人民币汇率失衡双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显着抑制作用,并对不同出口行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人民币汇率失衡与非关税壁垒双因素对大多行业均具有显着负向影响,人民币汇率失衡与关税壁垒双因素对不同行业影响的正负效应及程度大小有异质性。因此,建议通过运行逆周期因子等完善人民币汇率自我修正机制;通过引导出口企业了解使用外汇衍生品等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运行机制的健全;通过加强"海外仓"建设及深耕RCEP框架下的东盟十国市场等实施出口行业差异化贸易策略;通过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等加快出口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双循环,实现我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陈宇芯[4](2020)在《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给我国的茶叶生产以及出口贸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中国茶叶出口企业遭受着难以克服的危机。因此,对我国茶叶贸易壁垒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茶叶出口贸易健康发展,占领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茶叶出口结构的改善,优化资源配置,填补我国在茶叶贸易壁垒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缺,对中国茶叶出口企业有着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研究思路以中国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对绿色贸易壁垒理论研究结合实证分析总结出相关结论与政策建议。理论分析部分阐述了绿色壁垒形成同环境保护意识崛起密不可分,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成为绿色壁垒形成的理论基础,这正反应了绿色壁垒的隐蔽性特点。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主要有国际社会环保意识的完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绿色消费取向的形成、各国间贸易博弈以及每个国际自身科技水平差异形成。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首先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制定地区的高标准将未达标商品排除在外从而对进口商品进行数量控制;绿色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形成于高标准增加了出口商在产品生产检测包装等各方面的成本,从而使得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绿色壁垒的控制机制整体是一个动态抑制的过程,标准在不断调整中,对于进出口国而言,打通绿色壁垒是国家间贸易利益的重新分配与调整。本文将福建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但茶叶出口结构不够合理,种类单一,良种茶品类欠缺,生产技术标准落后,因此发达国家对福建茶叶的绿色壁垒表现为逐年增强,对福建茶叶出口影响很大。鉴于以上情况,本文选取的了福建近15年的茶叶出口数据,以农残限制项目数和农残限量值标准测量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结构的影响,选择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茶叶出口份额当作分析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国农药残留标准提高阻碍福建茶叶向发达国家出口,进口地区对农药残留限制项目数增加,同样限制出口份额。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对福建省乃至全国茶叶出口的政策建议,深化茶叶出口产业链、优化茶叶出口结构、完善茶叶生产标准化,提升检测标准体体系这些建议可为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提供参考。
李丹丹[5](2020)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发展,高技术产品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这威胁到了许多发达家国内企业的市场,为维护自身利益,发达国家开始凭借其技术优势,利用各种贸易壁垒阻碍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进入,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在倡导贸易自由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高技术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高技术产品必然与其国内相关产品产生竞争,而美国内企业为维护其市场会相应的采取各种贸易措施,美国“337调查”作为一种典型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就是其惯用手段之一,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频繁受到美国的“337调查”,而近年来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调查更是层出不穷。因此,以美对华“337调查“为缩影,基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探索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受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如何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理论研究结合实证分析,深入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首先介绍我国高技术产品及其所遭遇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等,为本文的实证研究做铺垫;其次探究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与贸易效应:然后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337调查”为主,总结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所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并对其特点、趋势及影响进行分析;再次,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其影响程度进行测定;最后,报据我国高技术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遭遇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及模型实证结果,提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可行性建议。通过全文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促进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有积极影响。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德尔优化应对策略,以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尽量避开其消极影响,或者说实现其积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消极影响的战略目标,从而进一步实现跨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丰富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理论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渠道,提高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影响力有所助益。
徐宁[6](2020)在《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为主的贸易保护措施比关税壁垒往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对国内企业的创新效率和产出绩效将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首先从研发成本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贸易促进效应系统梳理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然后,基于2001-2011年工业企业和海关企业的微观匹配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考察了美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技术创新的平均效应;最后,鉴于企业股权结构、行业属性以及地区归属的异质性特征,本文还进一步构建异质性DID模型分析了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在于,美国TBT的实施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显着的抑制效应,即TBT的实施通过增加企业自主研发成本和降低技术溢出而弱化国内企业的创新动机。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变换控制组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准结果依然稳健。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样本回归”和“三重差分法”的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创新受到美国TBT负面影响显着且远高于非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的负面影响;除了国有集体企业创新受到美国TBT负面影响显着外,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都不受美国TBT显着影响;知识密集型企业创新受到美国TBT负面影响显着,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美国TBT影响不显着;盈利水平较高的企业在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后的技术创新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出口规模较高的企业在遭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后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结合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各级政府应不断完善贸易技术法规和知识产权保护,避免国家间不合理和不必要的贸易壁垒措施;企业应当加强自主研发能力,避免对国外技术的过度依赖。
杨亚秋[7](2020)在《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双边汽车贸易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合作新趋势,多边贸易主义发展滞缓,中小型双边贸易及区域性自由贸易迅速发展。成员国通过缔结相关条约,减少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降低双边交易成本,扩大投资与交易,共同对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冲击。截至2019年11月25日,在世界贸易组织申报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达302个。早期的自由贸易区大多由发达国家美国、欧洲等主导建立,或是由具有地理优势的国家构成,随着各国需求的不断增强,新型自由贸易区逐渐实现跨大区跨行业进行谈判。于2019年2月1日生效的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便是现今新型自由贸易区的代表,其确立标志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诞生。日本欧盟作为国际上两大经济体,在世界贸易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双方在长久以来积极促成着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汽车产业作为日本与欧盟的关键产业,双边对其关税及技术壁垒的降低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为切入点,分析日本欧盟双边的汽车产品贸易关系,对其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并采用事前分析法对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经济效应及对汽车行业的影响进行预测,最后对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经济效应进行总结并提出中国在此经济环境下应采取的对策。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对汽车产业的市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相较于欧盟,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对于其它国家,日本欧盟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对其它国家汽车产业产生冲击,其他国家必须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价格等措施对抗冲击,抢占市场份额。
黄艺[8](2020)在《美国主要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农业大国,为走好互利共赢、开放融通之路,需要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并且农产品贸易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是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伙伴,但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在中美贸易额中占比较低,再加上我国常处于逆差,所以美为华农产品出口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但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劲头强势,农产品凭借价格优势等占据美国市场,美国出于贸易保护等理由常会设立贸易壁垒以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从而对两国经贸合作造成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美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研究,归纳总结了研究状况;在此基础上,从贸易总额、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贸易差额、产品结构五方面讲述双边农产品贸易状况,得出中方处于逆差状态,双边贸易增速放缓,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美方在不断进口中国农产品的同时,也频繁实施非关税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利用理论分析和描述统计初步判断得美国技术壁垒与反倾销对农产品出口美国会产生贸易限制作用,恶化贸易状况,但长期来看限制程度逐渐削弱。实证分析,宏观上对技术壁垒建立VAR模型得出:TBT通报短期对出口产生明显负面影响,之后效果逐渐削弱,是因为“倒逼机制”促进出口企业改进技术水平,加强管理,促进农产品出口;微观上对反倾销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反倾销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再从个体层面选取大蒜反倾销一案,建立DID模型得出:反倾销税的征收有显着限制作用,长期效用会逐渐减弱,大蒜产品更加印证了相对于未受政策冲击的产品,涉案产品会受到政策的长短期影响;但涉案产品一旦发生日落复审且通过,则会对涉案产品产生二次政策影响,使长期限制作用变显着。最终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政府、企业的角度对技术壁垒和反倾销提出建议。本文从研究视角上进行创新,对非关税壁垒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分别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贸易壁垒做实证分析,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各类非关税壁垒问题;微观层面融入政策评价方法,基于反事实理论,从个体层面印证了反倾销的长短期效应,并认为长期限制作用的显着很大部分原因是日落复审的二次政策冲击导致的,最后根据该结论创新政策建议,企业应积极应对反倾销调查等。
王诗勇[9](2020)在《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两阶段《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相继签署,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迈进了一个新时期,一系列的服务贸易壁垒削减承诺相应落地,对中国-东盟双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然而,关于服务贸易壁垒对贸易效应产生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的研究较为缺憾,既有研究大多局限于文本分析或定性研究。为此,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拓展研究。文章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性分析,不仅利用垄断竞争模型和“大国-小国”模型论证了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对贸易效应产生抑制影响及其机制路径,而且借助引力模型量化了东盟各国对中国设置的服务贸易壁垒指数,并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模拟了服务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程度,验证了本文核心假设。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会显着抑制贸易效应增加,即服务贸易壁垒越高,中国-东盟双边服务贸易规模越低。具体来说,服务贸易壁垒提高1%,进口贸易下降0.493%,出口贸易下降2.390%;第二,通过对比贸易效应在“自由贸易”和“服务贸易壁垒限制”两个情景下的市场反应,发现服务贸易壁垒主要通过阻碍产业供给、产品需求和要素配置三条路径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进而抑制贸易效应增长;第三,第二阶段的《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壁垒抑制贸易效应存在影响,在第二阶段的《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签署之后,削减服务贸易壁垒会刺激更加深刻的贸易效应释放,且主要体现在贸易进口方面;第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贸易潜力巨大且存在多样性互补特征及合作领域,但东盟和中国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壁垒高筑。为保持中国和东盟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和创造性,降壁垒对打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困局,刺激双边及区域贸易创造效应释放和加强竞争领域谈判磋商、力争共同发展及合作共赢至关重要。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给出导向性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向深处迈进和提升中国服务经济出口竞争力给出可行性指导。
张朝帅[10](2020)在《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价值链生产方式逐渐在各国根深蒂固,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特征,而随着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壁垒以其隐蔽性、多样性等特征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那么随着制造业服务化等发展,遭受服务贸易壁垒是否会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影响呢?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生产活动的分解,分析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为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理论支持,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对关于服务贸易壁垒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研究动向;其次,从理论角度分析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机制;再次,使用数量法,运用引力模型及关税等值计算公式计算中国及世界各国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量化各国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的情况;最后,构建实证模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中国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程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中国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程度普遍低于多数发展中国家,高于多数发达国家。第二,遭受服务贸易壁垒会增加中国出口产品中国内增加值的使用,降低出口产品中国外增加值的使用;第三、遭受服务贸易壁垒会降低中国制造业参与GVC生产活动的程度,并阻碍中国制造业在GVC中地位的提升;第四,分国别来看,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大于发达国家,分技术行业来看,对中高技术行业的影响大于中低技术行业。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遭受服务贸易壁垒对前向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后向参与全球价值链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
二、技术壁垒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技术壁垒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禽肉 |
2.1.2 禽肉贸易国 |
2.1.3 贸易便利化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际贸易理论 |
2.2.2 贸易便利化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关于禽肉贸易的研究 |
2.3.2 关于贸易便利化的研究 |
2.3.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我国禽肉贸易现状分析 |
3.1 我国禽肉贸易的现状 |
3.1.1 禽肉贸易的总体规模 |
3.1.2 禽肉贸易的产品结构 |
3.1.3 禽肉贸易的市场结构 |
3.2 我国禽肉贸易存在的问题 |
3.2.1 产品出口竞争力不足 |
3.2.2 非关税贸易壁垒复杂 |
3.2.3 贸易便利化环境欠佳 |
3.3 我国禽肉贸易的前景 |
3.3.1 全球格局下的禽肉贸易前景 |
3.3.2 产业内的禽肉贸易前景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分析 |
4.1 “一带一路”倡议下贸易便利化的现状 |
4.1.1 政策制度框架初具规模 |
4.1.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
4.1.3 海关合作不断加深 |
4.1.4 金融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
4.2 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算 |
4.2.1 贸易便利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2 贸易便利化综合水平的测算 |
4.2.3 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 |
4.3 贸易便利化对禽肉贸易的影响机制 |
4.3.1 制度环境 |
4.3.2 基础设施 |
4.3.3 海关环境 |
4.3.4 电子商务 |
4.4 贸易便利化与禽肉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对我国禽肉贸易的影响分析 |
5.1 我国禽肉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
5.1.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2 模型设定与方法选择 |
5.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2 我国禽肉进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
5.2.1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2.2 模型设定 |
5.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因 |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
2.4 技术性贸易壁垒测量方法 |
2.5 特别贸易关注的应用 |
2.6 文献述评 |
第3章 技术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及经济效应分析 |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基础 |
3.1.1 贸易保护主义 |
3.1.2 技术差距理论 |
3.2 技术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分析 |
3.2.1 贸易效应 |
3.2.2 产业效应 |
第4章 中国特别贸易关注与电子行业出口现状分析 |
4.1 中国特别贸易关注现状 |
4.1.1 特别贸易关注基本数据统计分析 |
4.1.2 中国对其他成员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 |
4.1.3 其他成员对中国提出的特别贸易关注 |
4.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概况 |
4.2.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 |
4.2.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出口类型和产业布局 |
4.2.3 中国对他国就电子信息产业提出特别贸易关注情况 |
4.3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和影响 |
4.3.1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壁垒的原因 |
4.3.2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壁垒的影响 |
第5章 特别贸易关注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 |
5.1 研究假设 |
5.2 变量选取与处理 |
5.3 模型构建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3)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异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文献综述 |
(一)汇率失衡度量 |
(二)贸易壁垒度量 |
(三)汇率失衡、贸易壁垒对出口影响的研究 |
(四)国内外研究述评 |
二、人民币汇率失衡度量 |
(一)模型设定 |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1.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REER) |
2.广义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MS) |
3.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GE) |
4.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TOT) |
5.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LP) |
6.国外净资产(Net Foreign Assets,NFA) |
7.贸易开放度(Openness,OPEN) |
(三)均衡汇率及汇率失衡程度测算 |
(四)人民币汇率失衡程度分析 |
三、人民币汇率失衡、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
(一)模型设定 |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1.被解释变量:EXit |
2.核心解释变量:LMTit、TFitfw、TFitlw |
3.控制变量:RD、REER、FDI、OPEN、TOT |
(三)基准回归 |
(四)分行业面板回归 |
(五)稳健性检验 |
1.改变模型估计的对象 |
2.替换核心指标 |
四、结论及建议 |
(4)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环境保护与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 |
2.1 环境保护与贸易 |
2.1.1 环境保护与WTO“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
2.1.2 环保标准与绿色保护的流行 |
2.2 绿色壁垒 |
2.2.1 绿色壁垒的理论界定 |
2.2.2 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
2.2.3 绿色壁垒的特点 |
2.2.4 绿色壁垒对出口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
2.3 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绿色壁垒 |
2.3.1 新贸易保护主义 |
2.3.2 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主要观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绿色壁垒保护机理分析 |
3.1 绿色壁垒的形成机制 |
3.1.1 持续发展观的完善 |
3.1.2 新贸易保护的需要 |
3.1.3 绿色消费的形成指向 |
3.1.4 各国之间的博弈 |
3.1.5 技术水平的差异 |
3.2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 |
3.2.1 数量控制机制 |
3.2.2 价格控制机制 |
3.2.3 动态抑制机制 |
3.3 绿色壁垒的出口国效应 |
3.3.1 贸易效应分析 |
3.3.2 贸易条件效应分析 |
3.3.3 社会福利效应分析 |
3.3.4 发展成本效应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绿色贸易壁垒与福建省茶叶出口 |
4.1 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 |
4.1.1 品种结构 |
4.1.2 市场主体 |
4.1.3 市场结构 |
4.2 福建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基本特点 |
4.2.1 绿色壁垒逐年加强 |
4.2.2 绿色壁垒显现出歧视性 |
4.2.3 对福建的绿色壁垒以亚洲国家为主 |
4.3 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
4.3.1 消极影响 |
4.3.2 积极影响 |
4.4 福建省茶叶出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 |
4.4.1 茶叶出口主体结构欠缺 |
4.4.2 品牌知名度低 |
4.4.3 良种茶叶产出度低 |
4.4.4 技术标准落后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绿色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 |
5.1.1 引力模型的发展 |
5.1.2 引力模型实证研究 |
5.2 模型的设定和变量说明 |
5.2.1 样本说明 |
5.2.2 模型构建 |
5.2.3 变量的介绍 |
5.2.4 变量的来源 |
5.3 回归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分析 |
6.2 面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应对策略建议 |
6.2.1 深化茶叶的出口产业链 |
6.2.2 优化茶叶出口结构 |
6.2.3 坚持发展品牌战略 |
6.2.4 推行并完善我国茶叶生产标准化 |
6.2.5 安全体系的落实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界定 |
2.1.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涵义 |
2.1.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典型表现 |
2.2 美国337调查 |
2.2.1 美国337调查的内容 |
2.2.2 “337调查”的程序 |
2.2.3 “337调查”的救济措施 |
2.3 高技术产品概念的界定与分类 |
2.3.1 高技术产品的界定 |
2.3.2 高技术产品的分类 |
2.4 文献综述 |
2.4.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特征 |
2.4.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成因 |
2.4.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产品出口的作用 |
2.4.4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应对 |
2.4.5 研究评述 |
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与贸易效应 |
3.1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 |
3.1.1 数量限制机制 |
3.1.2 价格控制机制 |
3.1.3 跨越促进机制 |
3.1.4 交叉影响机制 |
3.2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贸易效应 |
4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
4.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现状 |
4.1.1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整体现状 |
4.1.2 我国高技术产品对美出口现状 |
4.2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主要状况 |
4.2.1 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
4.2.2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 |
4.2.3 知识产权滥用 |
4.3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遭遇美国337调查的现状 |
4.3.1 调查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
4.3.2 对象主要是高技术企业(产品) |
4.3.3 被诉案由主要为专利侵权 |
4.3.4 调查结果以和解和排除令居多 |
4.4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新趋势 |
4.5 我国高技术产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分析 |
4.5.1 外部原因分析 |
4.5.2 内部原因分析 |
4.6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带来的的影响 |
4.6.1 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 |
4.6.2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影响 |
5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引力模型分析法 |
5.1.1 引力模型的定义 |
5.1.2 引力模型的构建 |
5.2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5.3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
5.3.1 数据处理及分析 |
5.3.2 回归结果及分析 |
5.3.3 Beta系数计算及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作用权重分析 |
5.4 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结果的综合比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6.2.1 政府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
6.2.2 高技术行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
6.2.3 高技术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措施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6)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2.文献综述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效应的研究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效应的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3.理论分析及假说提出 |
3.1 理论机制分析 |
3.2 假说提出 |
4.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4.1 双重差分模型介绍 |
4.2 数据来源 |
4.3 变量选取与说明 |
5.实证研究 |
5.1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 |
5.2 稳健性检验 |
5.3 分样本检验 |
5.4 三重差分检验 |
6.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7)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双边汽车贸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有关自贸区的经济效应的研究 |
1.2.2 有关日本欧盟经济贸易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研究 |
1.2.3 有关其它自贸区汽车产品贸易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框架 |
1.4.2 主要内容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 |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效应 |
2.1.1 静态效应 |
2.1.2 动态效应 |
2.2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
2.2.1 绝对优势理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要素禀赋理论 |
第3章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贸易比较分析 |
3.1 日本、欧盟汽车产品的国际贸易 |
3.1.1 日本、欧盟汽车产品进出口规模 |
3.1.2 日本、欧盟汽车产品进出口结构 |
3.2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的双边贸易 |
3.2.1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双边贸易规模 |
3.2.2 日本和欧盟汽车产品双边贸易结构 |
3.3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 |
3.3.1 日本与欧盟双方汽车产品世界市场占有率比较 |
3.3.2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 |
3.4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基于引力模型分析 |
3.3.1 贸易引力模型介绍 |
3.3.2 数据来源及说明 |
3.3.3 实证分析 |
3.3.4 日本与欧盟汽车产品贸易发展潜力的测算 |
第4章 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双边汽车贸易的经济效应分析 |
4.1 SMART模型介绍 |
4.2 模拟情景设置 |
4.3 模拟结果与静态效应分析 |
4.4 动态效应分析 |
第5章 日本欧盟汽车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视角 |
5.1 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型)介绍 |
5.2 实证方案设计 |
5.2.1 区域分类 |
5.2.2 部门归总 |
5.2.3 情形假设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1 对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影响 |
5.3.2 对主要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影响 |
5.3.3 对日本与欧盟双边汽车产品贸易影响 |
5.3.4 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日本应对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对策建议 |
6.2.2 欧盟应对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对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美国主要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2 研究方法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1.3.1 论文创新点 |
1.3.2 论文不足点 |
2.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与理论溯源 |
2.1 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文献评述 |
2.2 非关税壁垒概念界定 |
2.2.1 非关税壁垒的含义与成因 |
2.2.2 非关税壁垒的分类 |
2.2.3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
2.2.4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
2.3 理论溯源——贸易保护理论 |
2.3.1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政策 |
2.3.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后进国家的幼稚产业保护政策 |
2.3.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凯恩斯贸易保护论 |
2.3.4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
3.美主要非关税壁垒对华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
3.1 中美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
3.1.1 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 |
3.1.2 农产品出口美贸易额 |
3.1.3 农产品进口美贸易额 |
3.1.4 中美农产品贸易差额 |
3.1.5 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 |
3.2 我国农产品出口美国面临的挑战 |
3.2.1 技术性贸易壁垒 |
3.2.2 反倾销 |
4.宏观层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研究 |
4.1 建立模型 |
4.1.1 构建计量模型 |
4.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收集 |
4.1.3 平稳性检验 |
4.1.4 选择滞后阶数 |
4.2 参数估计 |
4.3 模型检验 |
4.3.1 Johansen长期协整关系检验 |
4.3.2 AR根检验 |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4.4 结果分析 |
4.4.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4.4.2 方差分解分析 |
5.微观层面:反倾销实证研究 |
5.1 建立模型 |
5.1.1 构建计量模型 |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5.1.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5.2 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
5.2.1 Model1的估计结果 |
5.2.2 Model2的估计结果 |
5.3 反倾销政策评价 |
5.3.1 构建模型 |
5.3.2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
5.3.3 选取对照组 |
5.3.4 参数估计 |
5.3.5 平行趋势检验 |
6.总结与对策建议 |
6.1 总结 |
6.2 对策建议 |
6.2.1 针对美国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6.2.2 针对美国反倾销行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9)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梳理法 |
1.3.2 对比分析法 |
1.3.3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服务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
2.1.1 服务贸易壁垒的定义 |
2.1.2 服务贸易壁垒的测度 |
2.1.3 服务贸易壁垒的相关研究 |
2.2 贸易创造效应的相关研究 |
2.2.1 贸易创造效应的理论研究 |
2.2.2 贸易创造效应的实证研究 |
2.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研究 |
3.1 东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3.1.1 东盟服务贸易的基本现状分析 |
3.1.2 基于国家层面的结构分析 |
3.1.3 基于行业层面的结构分析 |
3.2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中国服务贸易的基本现状分析 |
3.2.2 中国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分析 |
3.3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现状分析 |
3.3.1 中国-东盟降壁垒的基本事实回顾 |
3.3.2 基于国家及行业的结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服务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理论分析 |
4.1 基于垄断竞争模型的初步分析 |
4.1.1 垄断竞争模型 |
4.1.2 “自由贸易”下的贸易效应分析 |
4.1.3 “服务贸易壁垒限制”下的贸易效应分析 |
4.2 基于“大国-小国”模型的拓展分析 |
4.2.1 “大国-小国”模型 |
4.2.2 基于产业视角的“小国”市场特征分析 |
4.2.3 基于产品视角的“小国”市场特征分析 |
4.2.4 基于要素市场视角的“小国”市场特征分析 |
4.3 本章小结及研究假说 |
第五章 基于引力模型的服务贸易壁垒指数测度 |
5.1 引力模型构建 |
5.2 样本与数据 |
5.3 回归结果与分析 |
5.4 服务贸易壁垒指数 |
第六章 研究设计及回归结果分析 |
6.1 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
6.2 单位根检验 |
6.3 异方差与自相关检验 |
6.4 服务贸易壁垒对贸易进口的抑制效应回归结果与分析 |
6.4.1 Prais-Winsten估计法的基本内涵 |
6.4.2 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 |
6.4.3 基于《服务贸易协定》的时间维度对比分析 |
6.5 服务贸易壁垒对贸易出口的抑制效应回归结果与分析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基本结论 |
7.1.1 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会显着抑制贸易创造效应 |
7.1.2 服务贸易壁垒主要存在三种路径机制产生抑制影响 |
7.1.3 《服务贸易协定》有助于缓解服务贸易壁垒的抑制影响 |
7.1.4 中国-东盟之间服务贸易潜力巨大,贸易结构互补 |
7.2 导向性政策建议 |
7.2.1 政府层面 |
7.2.2 企业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服务贸易壁垒 |
1.2.2 全球价值链分工 |
1.2.3 制造业服务化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 |
2.2 服务业与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相关研究 |
2.2.1 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 |
2.2.2 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 |
2.2.3 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3.1 理论基础 |
3.1.1 交易成本理论 |
3.1.2 基于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的生产活动分解 |
3.2 服务要素投入对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作用机理 |
3.3 服务贸易壁垒影响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理论分析 |
第四章 中国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程度测度及国际比较 |
4.1 服务贸易壁垒测度方法 |
4.2 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测算 |
4.2.1 理论假设与模型设定 |
4.2.2 样本数据说明 |
4.2.3 估计结果 |
4.3 遭受服务贸易壁垒的关税等值结果讨论 |
第五章 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模型构建和数据来源 |
5.1.1 模型构建 |
5.1.2 样本数据说明 |
5.2 结果分析 |
5.2.1 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参与GVC生产活动的影响 |
5.2.2 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出口产品中国内、国外增加值率的影响分析 |
5.2.3 服务贸易壁垒对制造业在GVC中地位的影响 |
5.2.4 进一步研究:异质性影响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技术壁垒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禽肉贸易研究 ——基于贸易便利化视角[D]. 张敬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基于特别贸易关注视角[D]. 杭晨悦.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人民币汇率失衡及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异质性研究[J]. 谢非,袁露航.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绿色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以福建为例[D]. 陈宇芯.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5]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基于美对华337调查[D]. 李丹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D]. 徐宁. 暨南大学, 2020(04)
- [7]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双边汽车贸易的影响[D]. 杨亚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美国主要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D]. 黄艺.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9]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研究[D]. 王诗勇. 广西大学, 2020(08)
- [10]服务贸易壁垒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D]. 张朝帅. 广西大学, 2020(07)